跳转到内容

User:Waylon1104/原創條目14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元帥
約瑟夫·霞飛
肖像,日期未知
昵称「霞飛老爹」
出生(1852-01-12)1852年1月12日
 法國里沃薩爾特
逝世1931年1月3日(1931歲—01—03)(78歲)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國巴黎
军种法國陸軍
服役年份1871年—1916年
军衔師級將軍
获得勋章
签名


早年[编辑]

殖民戰爭[编辑]

約瑟夫·霞飛營長,1889年

1885年1月霞飛被調派至海外,於2月抵達台灣,被任命為「遠東海軍中隊」的工程總監。孤拔將軍命令他加強基隆地區基地的基建與防禦工事,以加強法軍對台灣北部的控制[1][2]。1885年6月9日,法國清朝簽訂《中法新約》,霞飛在7月被任命為河內的工程總監,在當地建設醫院、道路與防禦工事[1][3]。同年9月7日,他被授予榮譽軍團勳章[4]。他接下來駐扎在新建立的法屬印度支那,在鎮壓叛亂行動中表現出色,最終於1888年1月離開越南,前往中國日本美國等國旅行[5][3]。霞飛於1888年10月返國,被晉升為少校,調派至第五工兵團,負責鐵路建設工作[6]

戰爭委員會[编辑]

第一次世界大戰[编辑]

邊境戰役[编辑]

馬恩河戰役[编辑]

1915年的攻勢[编辑]

凡爾登與索姆河[编辑]

失勢[编辑]

戰間期[编辑]

註腳[编辑]

參考文獻[编辑]

  • (英文)Clayton, Anthony. Paths of Glory: The French Army, 1914-18. Orion. 2015. ISBN 978-1474603331. 
  • (英文)Doughty, Robert A. Pyrrhic Victory French Strategy and Operations in the Great War.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8. ISBN 978-0674034310. 
  • (英文)Greenhalgh, Elizabeth. Victory Through Coalition Britain and France During the First World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978-1139448475. 
  • (英文)Greenhalgh, Elizabeth. The French Army and the First World War.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ISBN 978-1107012356. 
  • (英文)Herwig, Holger H. The Marne, 1914 The Opening of World War I and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orld. Random House Publishing. 2009. ISBN 978-0812978292. 
  • (英文)Krause, Jonathan; Philpott, William. French Generals of the Great War. Pen and Sword. 2023. ISBN 978-1526709462. 
  • (英文)Philpott, William. Bloody Victory The Sacrifice on the Somme. Abacus. 2010. ISBN 978-0349120041. 
  • (英文)Sumner, Ian. The First Battle of the Marne 1914. Bloomsbury Publishing. 2012. ISBN 978-1782002284. 
  • (中文)安德烈‧薄富爾. 麥克‧卡佛 , 编. 二十世紀名將評傳. 麥田出版. 1996. ISBN 978-9577084224. 
  • (中文)马丁‧吉尔伯特.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长江文艺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35483010. 
  • (中文)И.И.罗斯图诺夫 (编). 第一次世界大战史.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2. 
  • (中文)张大卫. 董旻杰 , 编. 战争事典之热兵器时代 霞飞、“进攻崇拜”和17号方案. 台海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16817599. 
  • (中文)林挺生.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洛林—孚日會戰: 作戰層次的指揮管制模式分析. 國防雜誌. 2019, 34 (2): 69–89. 
  • (中文)林挺生. 法軍1914年馬恩河會戰霞飛元帥的作戰指導分析. 國防雜誌. 2019, 34 (4): 3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