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存檔/2011年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2011年[編輯]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編輯]

艾塞克斯號航空母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一時之間不知如何說起,好吧。

簡而言之,我已經搜集了所有我能找到的CV-9資料,將其戰史完整重編(對照歷史的話,會發現舊版本有不少錯漏。原來幾年前的我文筆是這樣的喔......呵呵),並校對數次(相信會有疏漏,因為半夜了,明天我會再改改)。有興趣於軍事的,可詳細閱讀,想必有一翻趣味(編寫時我也獲益良多);若然沒有興趣、又覺得這些所謂的長篇大論很悶,那麼就只讀引言、圖片及結尾,就可以了。

參考以往是只用DANFS及少量其他資料,顯然不足。(當然,再加上我的拙劣演譯,明明攔截成功也變成攔截失敗了。)現在主要參考如下:

  • 二戰戰史,以Samuel Eliot Morison的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naval operations in World War II。這十多冊的鉅著,算是經典了,貫徹所有美國海軍於二戰的行動及作戰。作者是美國海軍史家,其參考資料既有當時各艦的服役報告、戰後的發現、訪問指揮官(海爾賽等);亦有日方的服役報告(尤其是後期戰史),故此可相對中立,且為一手之事實,亦可與各戰事的條目相互引證。(一邊寫還一邊發現現有條目的不足,但我沒力氣了......)由於引用模版(harvnb)無法分別諸多冊數,故此採用英文維基的折衷方法(已經是年前的事,至今我仍看不到harvnb有加上冊數功能),將Morison的姓氏加上一畫,以方便引用連結。
  • 同時,二戰用了幾個外部網頁,嘗試重建當時TF38及TF58的組成。畢竟分隊去向就是航母(於此條目即CV-9)去向,好好重建的話,自然能排列出較準確的戰史。
  • 韓戰以往主要採其一手服役報告。一手服役報告往往是身陷其中,未必準確,亦未能反映韓戰的大圖像。所幸在大學圖書館找到Malcolm W. Cagle的The sea war in Korea,完整論述了韓戰的美國海軍作戰,且可與各艦解密的服役報告互證。(這位學者本身就是海軍出身,後來升到少將,還有份編輯越戰的美國海軍戰史,好像是什麼A naval story之類。有一篇是專論TF77在越戰戰史,這我有(也會)用到參與越戰的艾塞克斯級條目。)
  • 韓戰以後,因為不是大戰,沒有專論書藉,所以內容顯然不及前兩者豐富。大致上是使用Navsource、老兵網頁及Turner出版社的書(可用度一般,主要是日期參考,詳盡內容還是要1960年的Cruise book或其他網頁)。navysite.de與gonavy.jp是另外兩個很好的參考資料,有這兩個才可重建韓戰後艾塞克斯號的出入、所載航空團、所往何處,亦可互證(gonavy.jp在60年代的紀錄顯然較navysite.de好,可惜仍要加上Turner那本書方才完整)。至於DANFS就不要提了,如非必要(或懶惰不用navsource)我是不會用到的。在DANFS,1960年後艾塞克斯號的歷史是一片空白,不知是否因為豬灣事件,幾乎所有找到的官方材料,都沒提及艾塞克斯號的參與,反而是老兵組織自己寫了出來;前面二戰韓戰的也是太簡短。

目標特色,評審完畢前最好不要提名。愈長的條目出錯機會愈高。未來(如有時間的話)我會逐條艾塞克斯級整理(其實不少都是要重寫,不過多寡就視資料及艦隻歷史而定。有些只是小改也可了。),希望在年半後畢業前完成。跑題一句,其實暑假我嘗試重寫列星頓號航空母艦 (CV-2),不過因資料不足卡了在第十五號艦隊問題演習(Fleet problem XV)。若果無法到美國去一看當時的Action report,重寫就無望了。歷史往往要新資料及證據出現,方可更完整。我相信艾塞克斯號已經基本完整,不會有大幅更動(除非某天Wikileaks突然關心了這些),但始終寫只是一半苦功,改是另一半,還望諸位多多指教。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1日 (六) 16:0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11日至2011年1月1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因為格式手冊上對於度量衡是以公制為主,如果真得有困難,可以商量看看怎麼辦,即使不使用公制也可以討論。-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2:55 (UTC)[回覆]
我傾向將模版保留美制的,一者是要保留設計時所使用的數據,準確度較高,轉換後數據反而有機會出現誤差。二者,轉成公制本意是為了更可讀,在大部情況都是適用的;但若將模版內容轉換,零碎的單位反而更難看,總覺得無助理解。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4:46 (UTC)[回覆]

如果其他用戶沒有提出類似的意見,那就維持你原先建立的型態,統一格式就好。-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12日 (日) 16:29 (UTC)[回覆]

剛剛又有疑問:內部連結是否/可否適當地增加?一直以來,我自己標準是只用一次,不作重複;但由於正文頗長,有些時候只連結一次,反而顯得太少(尤其是部分航空母艦及人物,只在註腳處有連結)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07:56 (UTC)[回覆]

  • 我自己是視內連重要度,以人名來說,假設這個人物很重要,但到條目很後面才再提一次且較鮮為人知(舉例來說,希特勒大家都知道是在指阿道夫,而不是他父親,這我就不會再設置),我就還是會設內連,意見僅作參考。—Ai6z83xl3g (留言) 2010年12月28日 (二) 10:37 (UTC)[回覆]

還是盡量只設一次好了。剛作了一次最後重檢,明天我會離開香港到武漢幾天,屆時無法回覆同行評審,不過評審期結束前我就會回來,期間請耐心等待。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3日 (一) 03:42 (UTC)[回覆]

評審即將完結,感謝各位。明天提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11日 (二) 12:18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琉球國[編輯]

琉球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此條目曾經當選特色條目,後來被撤銷。撤銷後至今已大幅改善內容。現時Wikipedia:琉球/沖繩專題Portal:琉球/沖繩已經建立,希望屬於Wikipedia:琉球/沖繩專題Portal:琉球/沖繩琉球國可以改善至再次成為特色條目—Ws227 (留言) 2010年12月14日 (二) 17:1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14日至2011年1月1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尚氏以前的先史時代,雖曰有其他條目可參照,但無論敘述及出典上仍略為簡略,還有可加強之處。
  2. 14~16世紀的琉球對外貿易全盛期(特別是與東南亞方面)的詳情,以及明、清兩代對冊封使的接待,和使行錄關於琉球民情風俗的記載應可以補充。
  3. 本項的執筆者,對於琉球與明、清兩代的關係有一定程度的研究;但相形之下,與日本和朝鮮的關係部分則相對單薄,特別是17世紀初以降兩屬時代日本的影響,即使不考慮中立性的問題,就內容比重與引用文獻而言,也海有再改進強化之處。--玄史生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11:2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十字路行動[編輯]

十字路行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此條目是由 Oneam在一年以前撰寫,曾經提名為特色條目候選,因為一票反對而落選。—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15日 (三) 16:30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15日至2011年1月15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嗚嗚,竟然仍有人關心我在維基第一條(兼首次編輯)的條目......

年半以前,我的能力顯然不及現在,故此內容上的疏漏想必不少。當時我是照翻譯英文維基的(因為剛好看到英文維基的這道條目大幅擴張,甚有趣味,這也成了參與維基的緣起),不過英文維基在我放上DYK不久後(忘了)又再次更新,故此內容上肯定仍有不足。

年半以來,英文版已多次更新,也曾選特色不過失敗(幸好這一條沒在中文維基選上,不然今天我要提撤了)。我想英文維基的版本可作參考,但不應總是將之照版煮碗搬過來了,不然中文維基這邊只會一直落後。不過因參考問題(見下段),或許會是一個迫不得已的選擇。現在我不知道我有否時間再寫這篇,目前計畫是在畢業前(尚有一年半)重整所有艾塞克斯級;因為畢業後我可能沒有時間及材料去寫維基了。如果條目要上優良的話,我們要一翻譯人才......如果有會德文的維基人參考德文版就更好,因為德文版的結構似乎比英文版更佳。

最後,也可以參考該條目於英文維基的同行評審及選特期間的意見。相比之下,中文維基真的仍須努力。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6日 (四) 08:12 (UTC)[回覆]

內容上欠缺,原子彈爆炸的當量都沒有提到,還有不少船隻是可以做內鏈的(比如長門號)。順便一提比基尼環礁的核爆基地已經在2010年被評為世界遺產。這個條目的題目應該是什麼?手頭暫時沒有書籍資料可供參考,我覺得是不是應該叫十字路口行動才對?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2月20日 (一) 07:25 (UTC)[回覆]
  1. 我將中文版讀兩遍,再去看英文版和德文版。我認為德文版、英文版都可作維護的比較對象。
  2. 條目名稱有存在另一種翻譯名稱:十字路口行動,相對來說「十字路行動」比較罕見。--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23:37 (UTC)[回覆]

要更名的話,我沒有異議。當初已經忘了是在網絡何處搜尋到這名字,不假思索就用了。另外,不知有沒有其他編者願意翻譯?時間確是不足。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23日 (四) 02:31 (UTC)[回覆]

  • (!)意見。這兩天有機會比較深入看一下,一開始的地方關於美國官員的描述,在與英文版交互參考下,發現有點問題,還再查閱兩個原子能部門的差別,不過需要修改是真的。-cobrachen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2:3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1. 部分段落完全不設內部連結,在比對英文版過後,發現是忠於翻譯來源版本的配置。建議作者酌量設置內部連結。--Jasonzhuoc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23:4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參考上,英文維基是以James P. Delgado的幾本書與William A. Shurcliff的官方報告編成的(其實計算其他參考資料,已經非常豐富,比中文維基不少現存的優良好得多了。可惜這些材料只有部分可在網際網路上查看,其他書籍我相信幾乎不可能在中華地區找得到(老實說,哪家書店會買這些在東亞幾乎沒有銷路的書?最多也只能奇望大學圖書館),這使查證會比較困難。Oneam 01:00 AM (留言) 2010年12月16日 (四) 08:12 (UTC)[回覆]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米爾科姆連發式榴彈發射器[編輯]

米爾科姆連發式榴彈發射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最小目標是成為優良條目。——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2010年11月19日 (日) 10:19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19日至2011年1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耳廓狐[編輯]

耳廓狐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檢查條目在格式、語法、來源以及排版上是否能符合優良條目的標準以準備提交優良條目候選—Mys 721tx(留言)-U18協會 2010年12月21日 (二) 10:07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21日至2011年1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 很棒的條目!有幾處小的措辭上的問題建議修正:
      • 「雖然常被分類為狐屬,耳廓狐的分類尚有爭議。」感覺好像有其它分類方法,但沒說。
      • 「闊耳狐分布於北非和亞洲,包括摩洛哥到埃及,南至尼日北部,東至西奈半島和科威特[12]」這句話是不是加上北到哪裡,西到哪裡會更確切。
      • 「天敵」這一節的翻譯似乎不太符合中文的習慣。--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1日 (二) 16:5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斯科特訴桑福德案[編輯]

斯科特訴桑福德案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這一新條目少量參考了英語維基的條目,主要是根據5本翻譯過來的中文法律書籍和一本英文法律書籍編寫,另外輔助的歷史政法書籍有6本左右。敝人加入維基不久,期待多多向諸位學習;條目中一定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奢望大家花費寶貴時間,用特色條目的標準來審視,提出改進意見,幫助提升條目質量。—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4日 (五) 08:3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24日至2011年1月24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初步意見如下
以2:1的票數,推翻了下級法院的判決。從後文來看,似乎是兩位法官反對,一位法官支持,不知是不是加上「3位法官以2:1的票數」比較好。
1850年密蘇里聯邦巡迴上訴法庭受理了訴訟,然而前文中提到密蘇里最高法院的審判是在1852年3月,而向聯邦法院上訴應該在此之後?
法院作出不利於被告的裁決,理由是斯科特仍然是桑福德的財產,似乎是不利於原告(斯科特)?
只有在第三點上,坦尼的判決意見相對沒有爭議,7位多數派大法官同意他的意見是指7位大法官同意第三點還是只有7位法官全盤同意?
暫時這樣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0年12月26日 (日) 07:43 (UTC)[回覆]
完成:非常感謝您的幫助和指正
  1. 的確「3位法官以2:1的票數」表述得更確切,已改進。
  2. 「1850」年是在下寫錯了,查了施瓦茨的書,是「1853年」。已改。
  3. 「被告」二字是在下筆誤,本來是想寫「原告」,現已改為「斯科特」,理解時更方便些。
  4. 「只有在第三點上,坦尼的判決意見相對沒有爭議,7位多數派大法官同意他的意見」的意思是7位大法官只在第三點上有共識。因為有歧義,現已改為「只有在第三點上,坦尼的判決意見相對沒有爭議,7位多數派大法官均同意斯科特的身份應由密蘇里州最高法院判定。」
再次感謝--CYlanxin (留言) 2010年12月26日 (日) 17:5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Wikipedia:同行評審/和珅

[編輯]

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條目譯自英語特色,個人比較擔心的是翻譯時產生的問題,但當然也歡迎各位在內容方面指教。最終目標是特色條目。—Choihei (留言) 2010年12月27日 (一) 14:13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27日至2011年1月27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
為了方便讀者查閱,紅連結後應加英文翻譯。-老陳 (留言) 2010年12月29日 (三) 15:25 (UTC)[回覆]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台北捷運[編輯]

如今的台北捷運條目內容已十分可觀,但我總覺得還有點需要改進的地方。故提報同行評審,希望大家能給些意見。 :) --笨笨的小B | 20巷 14:20 2006年8月4日 (UTC)

  • (!)意見
  • (+)贊成:在初期規劃中,新店線和淡水線規劃成同一條。為什麼後來分割成紅線與綠線呢?Jason22(請留言) 13:11 2006年8月7日 (UTC)
  • (:)回應,後續路網的規劃中確認了BMTC時代規劃的L型路網。因此形成了現在淡水+信義、中和+新莊、新店+松山的三條L型路線。這三條L型路線未來可以透過中正紀念堂車站東門車站古亭車站互轉。--笨笨的小B | 20巷 14:07 2006年8月7日 (UTC)
  • (!)意見,希望最下面的那個模板(車站列表)能套一個淡的背景色,不然很難發現這個模板存在。此外,設施一段似乎稍嫌簡略(電漿電視、驗票閘門、一日票進出口)。還有,掀頭皮事件以及造成的影響(加強電扶梯安全集相關宣導)未提。還有台北車站有遺失物服務中心= =" -- てんくうのおか(talk) 01:15 2006年8月10日 (UTC)
  • (+)贊成,同意蒼穹之丘的說法,例如票證方面來說,以前用過的儲值票啦一日紙票啦快速通關紙票等等,還有以前的公車轉乘券,還有一些像腳踏車搭乘券之類的。印象中還有特殊節日發行的磁卡單程票(為儲值票貼上貼紙改造而成)。自動收費系統和列車一樣也有不同,線上目前看得到的包括CU307在內至少有4種不同的自動售票機…--Repeat 14:37 2006年8月15日 (UTC)

戴森球[編輯]

戴森球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翻譯來自英文維基百科,原條目即為優良條目,故申請優良條目並邀請同行評審。翻譯過程中亦參考了日文維基百科。關鍵問題是翻譯時有些話語可能因理解錯誤而偏離願意(特別是可能有悖於邏輯的錯誤)。另外,某些生造的英文術語(如collecter,收集器?採集器?太陽能收集器?)的翻譯都有改進之處。—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29日 (三) 06:54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12月29日至2011年1月2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回應,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0日 (四) 11:13 (UTC)[回覆]
(:)回應,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1日 (五) 06:3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回應,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0年12月30日 (四) 11:18 (UTC)[回覆]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亞馬喇前地[編輯]

亞馬喇前地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目標是優良條目,正進行最後校對,徵求意見。—街燈電箱150號 開箱維修 抄錶 檢驗證明 2013年7月18日 (四) 18:12 (UTC)[回覆]
評審期︰2013年7月18日 18:12 (UTC) 至2013年8月18日 18:1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宋朝[編輯]

宋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宋朝條目內容豐富,希望能提出一些須要加強的部分,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月2日 (日) 09:37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2日至2011年2月2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條目比較長,沒有看完,先說說目前意見。
    • 歷史一開始的部分是不是加上宋朝誕生前的背景比較好?像是當時的社會格局,唐朝的結束等等。其他方面類似唐朝條目,似乎可以擴充經濟、文化、社會生活方面的內容。行政區域方面也應該寫寫路以下的行政單位吧?又或者全國的國土面積什麼的。人口那裡的圖片似乎放到區劃里去才對吧?人口中提到的人口是哪一年的統計結果?另外,對於在文中出現的一家之言持懷疑態度,不同的史學家給出的評價可能截然不同,那麼取用某一個史學家的結論而放棄其他的理由是什麼呢?這樣是不是有失中立呢?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1月4日 (二) 07:22 (UTC)[回覆]
  • (!)意見:部分程度上同意藍色的頂夸克的意見,簡要介紹宋朝建立的歷史背景是必需的,但也無需太詳盡。敘述歷史朝代或時期的條目內容難免持少數幾家之言,全面列出是不可能的,只要避免模糊論證、客觀引用、不定論是非即可。嘜貞靈Boris1567 (留言) 2011年1月12日 (三) 17:2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還是有許多內容沒有來源,比如「人口從太平興國年間的3250萬增至大觀年間的1億1275萬」、「又一說,宋太祖迷信五德終始說,認為自己的朝代屬火,取用宋字,內有木字,乃鑽木取火之意」等等。另外部分注釋實際應歸入參考部分,望整理。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1月4日 (二) 07:21 (UTC)[回覆]
(:)回應,註解都補上了,朝廷屬火那段已移除--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月15日 (六) 14:44 (UTC)[回覆]
  • (!)意見:注釋和參考方面確實需要整理,由於時間關係,抱歉不能一一指出:
  1. 例如,條目摘要(開頭)第二段有一個注釋,敝人不知道是否能夠代表參考來源,且這一段的後半部分也沒有來源提供了。全文不止一處有這種情況。
  2. 安穩時期第三段,無一個參考來源,一般來說特色條目每段至少需要給出一個參考來源。
  3. 上述指出的問題,希望能得到修正。支持參選特色條目!敝人樂見自己會在deadline前投支持票!嘜貞靈Boris1567 (留言) 2011年1月12日 (三) 17:23 (UTC)[回覆]
(:)回應,註解都補上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月15日 (六) 14:44 (UTC)[回覆]
其他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BiángBiáng面[編輯]

BiángBiáng面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說明:徵求意見,改善內容,希望參選優良條目。--∰ 黑目觀世界 2011年1月21日 (五) 05:34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21日至2011年2月21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 目前我能查到的文獻資料基本上都展現出來了,網上有人說有《關中方言考詞語釋》和《中國諺語集成·陝西卷》中有記載,後一本書在我們學校圖書館老館中有,可恰巧寒假期間正在維修,借閱不便。如有朋友能幫忙尋找書籍中的記載,萬分感謝。--∰ 黑目觀世界 2011年1月21日 (五) 05:36 (UTC)[回覆]
請先將此條目轉成中文,使用彪彪麵冰冰麵皆可,只要有再條目說明即可。另外此為介紹麵食而非罕用漢字辭典,請將「讀音與字型」移至適當條目甚或維基辭典收錄。--吟遊詩人~安可 留言請按此☺ 2011年1月21日 (五) 06:42 (UTC)[回覆]
反對上面關於改變名字的觀點。這個名字有相應的漢字名稱,因為技術問題無法顯示而已,但是如果擅自改名會引起不必要的誤會。此外,中文wiki中也有包含拉丁字母的先例,如B-52同溫層堡壘轟炸機F-22猛禽戰鬥機等等。Bangbangbear (留言) 2011年1月24日 (一) 07:09 (UTC)[回覆]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羅傑·費德勒[編輯]

羅傑·費德勒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該條目當選GA後,主要在他的主要職業生涯巔峰期的段落,增加一些比較重要的敘述(因為覺得原來的,就只是說明比賽的經過,感覺有些單薄),不知道大家對我的做法有何意見,當然如果有其他的建議,歡迎大家指出,並不急著將該條目升為特色,只想循序漸進的慢慢改進。—Rivalry (留言) 2011年1月21日 (五) 09:0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21日 09:02 (UTC) 至2011年2月21日 09:0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開啟了職業網球生涯」開啟一詞不當。
  2. 「他義賣美網冠軍戰使用過的球拍提供給卡特里娜的罹難者」罹難者都已經逝世,怎樣買球拍?
  3. 「她也是女子網球聯合會網球球員」也是?那意味著費達拿是女子網球聯合會網球球員嗎?
  4. 「所獲得的善款用來提供給海地地震的罹難者」同第2點。
  5. 「視察當地和他的基金會在當地有資助興建的三間學校」兩個當地。
  6. 「費達拿再次號召多位球星」維基只有球員,沒有球星。
  7. 「費達拿投入職業網球聯合會」投入?
  8. 「以3-6, 3-6, 6-3, 4-6敗給地主阿加斯」地主?
  9. 「再次敲碎他企圖連奪四大滿貫的夢想」企圖?
  10. 「年初費達拿染上腸胃病毒[95]、傳染性單核白血球增多症[96]等怪病」怪病?

ATRTC 2011年1月23日 (日) 02: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 人名使用全稱。
  2. 去掉日期內連。
  3. 頓號的使用應為:A、BC。
  4. 使用全形標點。
  5. 繁簡轉換不足。
  6. 一些外語未翻譯。
  7. 缺乏批評。
  8. 移除藍連後的外語。
  9. 「費達拿」出現的次數過多,建議使用「他」等詞彙代替。
  10. 內連不應指向其他語種的維基。
  11. 註釋部份需要附上參考資料。

ATRTC 2011年1月23日 (日) 02:28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回應:不。因為條目的參考來源是一本英文書藉,而不是一本中譯的英文書藉,故此在延伸閱讀的書目資料,應用原文(在這情況下是英文),而非編者將之翻譯成中文(我甚至覺得作者名及出版社也應用回英文。除非該作者本身有出版社的中文譯名,否則其他人會難以翻查書目確實來源。至於地區則視乎情況,如紐約、牛津等可用中文,但若只是一個不知名小鎮城市,則應用原文,不然沒人看得懂翻譯後的地方)。參考模版可加上|language = English以標示其為英語(中文等則加上Chinese等等)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1月27日 (四) 06:57 (UTC)[回覆]

上海市[編輯]

上海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上海市詞條原為優良條目,後被撤銷。原版本內容不甚系統,缺少注釋,一些重要內容有缺損。本次對上海市條目進行重新編輯。修改範圍為全部內容,包括圖片選用,同時對原詞條語言、維基化、注釋等多方面進行整理、補充。本條目經本次修改後,希望能參與特色條目的評選。此致。— 上海工部局  總辦處  財務處  2011年1月28日 (五) 09:0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28日 09:09 (UTC) 至2011年2月28日 09:0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明道加斯[編輯]

明道加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爭取優良,希望得到指教—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1月29日 (六) 08: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29日 08:55 (UTC) 至2011年3月1日 08:5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紅字實在太多,雖然紅字並非重點,但本條目一眼看上去就是一片通紅,妨礙閱讀,且無法讓讀者進一步瞭解到相關內容。--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4日 (五) 06:52 (UTC)[回覆]
  • 翻譯的痕跡需要去除
「熟悉的婚姻、謀殺和軍事征服」
已修改,「熟悉的」改為了「令人眼熟的」(個人認為這個地方最頭疼),「婚姻」改為「政治聯姻」,因為一般的婚姻無法達到奪權的效果,另外將整句的語法結構修改一下,不知是否可以滿意。
「在一個被稱為「明道加斯王座山丘堡壘」的地方部分崩塌後,一場正式的考古挖掘在1979年於克爾納韋開始。」
已修改,這個地方也很頭疼,而「ongoing」查找資料,確定2010年也有考古的行動,故譯為「到2010年仍在進行中」,至於時間1979年和地點克爾納韋併入崩塌事件中,不知是否可以滿意
「在位10年」是不是改為「作為立陶宛國王的十年間」更好。
已照您的建議修改
「並有可能放棄天主教信仰。」有歧義,是歷史文獻不清楚他是否放棄,還是他當時考慮放棄。
原文有兩次提到這一點,在後一次提到時使用的是「may have reverted 」,應該是對過去的推測,應該是現在的歷史學家不清楚他是否放棄吧。
「1250年和1251年,在國內權力鬥爭時,他昄依羅馬天主教;」「證明明道加斯在1253年7月6日加冕為國王。」兩句話有矛盾,得處理一下。
這句話實際上並無矛盾,因為昄依天主教不一定能馬上獲得加冕。照閣下這麼說,「維陶塔斯在得到國王的稱號後,沒等加冕也就逝世」(參見立陶宛國王)這更是矛盾了,而原文也是這麼說。我很抱歉,這個還值得商榷。
這個是我看錯。--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6日 (日) 03:44 (UTC)[回覆]

--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05:15 (UTC)[回覆]

多謝支持。—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條目的質量很棒的,加油!--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6日 (日) 03:44 (UTC)[回覆]
多謝。—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6日 (日) 06: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超脫樂團音樂作品列表[編輯]

超脫樂團音樂作品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版特色條目w:Nirvana discography。—Inner (talk) 2011年1月31日 (一) 00:5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31日 00:53 (UTC) 至2011年3月3日 00:5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黃化葉綠體[編輯]

黃化葉綠體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本條目為Wikipedia: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生物學提升計畫作品之一,為敝人主編。提及黃化葉綠體的中文網站少之又少,英文網站又多以艱深的論文為主,希望各位能協助敝人尋找新的資料以進一步擴充,目標是GA。—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1月31日 (一) 15:38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31日 15:38 (UTC) 至2011年3月3日 15:3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嗯,那種酶稱作「NADPH-原葉綠素酯氧化還原酶」。如同達師所說,該詞的確可用構詞法翻譯:NADPH(一種還原型輔酶,可以不翻)-protochlorophyllide(原葉綠素酯) oxydo(氧化)reduct(還原)ase(酶) --I.R.A.留言 2011年2月7日 (一) 15:50 (UTC)[回覆]
感謝IgniX協助。--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2月8日 (二) 14:1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 內連不應連向英語維基。
  2. 藍連後無需附註原文。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3 (UTC)[回覆]

(:)回應感謝您的意見。已修正。--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2月2日 (三) 04:5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白色體[編輯]

白色體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本條目為維基百科:條目質量提升計畫/生物學提升計畫作品之一,目前敝人已將其所屬分類(澱粉體蛋白質體油粒體)都編到DYK的水準,希望能回頭將本條目提升至GA,請大家提供意見,謝謝!—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1月31日 (一) 15:48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月31日 15:48 (UTC) 至2011年3月3日 15:4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有外文未翻譯。
  2. 功用段落,應以白色體為主體來描述。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7 (UTC)[回覆]
例如「澱粉體(Amyloplast)是一種白色體」,如果這是澱粉體條目的話,那當然很正常,但這是白色體條目。建議改為「白色體中,澱粉體的功用是.....」,其他亦然。—ATRTC 2011年2月4日 (五) 04:29 (UTC)[回覆]
了解。--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請加入生物學提升計畫 2011年2月8日 (二) 14:0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 留意頓號的使用方法為:A、B和C。
    ATRTC 2011年2月1日 (二) 17:07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美索不達米亞[編輯]

美索不達米亞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本條目屬於wikipedia:基礎條目,現在還參與了古文明提升計畫,希望通過基友共同協作,將其達到優特條目水平。條目中有兩幅地圖需要漢化和重新標註,我手頭有詳細資料,但需要會製圖的基友幫助完成。—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4日 (五) 02:4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4日 02:45 (UTC) 至2011年3月4日 02:4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感謝閣下指正,在下要學習一些繁簡轉換的做法,明天完成修改。再次感謝!--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4日 (五) 14:21 (UTC)[回覆]
閣下不用等到明天了,我已經使用quote模板進行修改,已經可以繁簡轉換了,不知閣下覺得如何,另外,上邊的「讀者如有興趣可點擊看看」有自我引用之嫌,故刪去了(插句題外話,我的條目也在評審之列,怎麼沒人看呢,呵呵)—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4日 (五) 15:11 (UTC)[回覆]
(:)回應:有阿,我不是給明道加斯兩個建議?--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5日 (六) 01:39 (UTC)[回覆]
(:)回應,多謝。—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2月5日 (六) 02:05 (UTC)[回覆]
完成-- 小虎 Tiger 2011年2月5日 (六) 02:27 (UTC)[回覆]
(?)疑問在考古與亞述學一段中有啊,請問這一段是不是需要改進?--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20日 (日) 08:2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完成是的,謝謝。--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07:44 (UTC)[回覆]
完成,謝謝指正。--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5日 (六) 10:1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這個您建議的我不是很明白,請問是不是建議改成和斯科特訴桑福德案那樣?說實在的,我現在還不太習慣那個條目現在的注釋方式,因為頁碼和書的代號分開了,點擊回原文也是要記住是幾號,感覺有點不方便。--CYlanxin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11:13 (UTC)[回覆]

遼朝[編輯]

遼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該條目原為優良條目,後來因為註解不足撤銷,現在納入中國朝代與歷史提升計畫。除了註解問題之外,希望大家能提出其他改善的地方,並且共同編寫,收復此條目,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2月5日 (六) 14:1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5日 14:10 (UTC) 至2011年3月5日 14:1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意見:大家都沒意見,是該條目太完美了嗎?--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9日 (三) 12:0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Wikipedia:同行評審/和珅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編輯]

胡蜂號航空母艦 (CV-18)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
先有幾點要說。第一,如果有留意我的用戶頁,會發覺這陣子我都在重寫舊的艾塞克斯級;而各艦的二戰部分似有重覆之處。這是對的。在二戰初期,美軍的航空母艦較少,故此非常容易便可判斷何艦的飛機發動了攻擊;但到艾塞克斯級陸續參戰後,因為飛機太多,往往難以判斷,故此經常會用航空母艦所屬的分隊為視角,才可理出當時的史實。另外,內容實際上也不是完全重覆;參考書的視角是以戰鬥為主,而我編寫時已轉用艦隻為主角,故此同中亦有不同。
第二,或許有人認為這是單純的剪貼資料,寫長篇論文;我認為這並不公允。我敢大膽說,在華文甚至英文的出版書藉,都沒有完整客觀紀錄到這些軍艦的服役歷史。老兵的出版書藉經常滲透著懷愐過光榮的語調;DANFS的史實散亂不全(24艘艾塞克斯級只有胡蜂號的DANFS編寫較完整,但明顯參考了老兵的出版書);Morison那本只有二戰;冷戰時期的資料嚴重缺乏。但在維基條目,我將這些割裂的資料重整疏理,並將冗長多餘的描述刪去(不相信的話去翻翻那些書藉),亦避免以一個愛好者的心態而寫(比如那些吹噓戰鬥時有多強等等。除非有確實數據,否則我不會加上)。這是其他地方不會見到的描寫。故此我確信這些條目會在百科甚至供人參考引用,都有其價值。單以一個「長」字去論斷條目,實在不公。在我的角度,大的條目應該寫得扼要(如美國、中國這些大東西);殘缺的東西要寫得詳(如這些軍艦。不要只看長不看詳。),如此而已。
第三:本條目目標起碼優良,特色也可。特色於我而言,是真的用來做編寫典範,供日後要寫軍艦條目的人參考。CV-18和早前當選的CV-9,是少有可以重整出完整服役歷史的艾塞克斯級(失敗例子有CV-15CV-39),而且又不局限於二戰服役(例子有CV-13CV-17。這兩條放出來評選,肯定會有人說重覆太多,所以我不打算提優)。有人可能疑問,是否必須將這些軍艦都提優特;我覺得只要合格,且經過自己及同行評審校對,合符資格便可。英文維基的四艘愛荷華級戰艦都是特色,但我未見有人會以四艘都是特色太多為由,而去撤特。如果是要說CV-18有何地方缺乏資料,那就只有榮譽部分,沒有了二戰後的紀錄。四出尋覓,空手而回,做不到像CV-9一樣的漂亮模版。
最後:條目的架構大致與CV-9相同,上次同行評審特色評選的意見都可應用於此,並已作參考。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2月12日 (六) 04:51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12日 04:51 (UTC) 至2011年3月12日 04:51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剛仔細看到「菲律賓」一節,個人看法如下:

  1. 服役歷史「建造與早年服役」一節,「9月15日,胡蜂號被擊沉,為紀念美軍損失,海軍在11月13日將CV-17更名為胡蜂號」這句話感覺不太自然。舉個不恰當的比喻,如果oneam您丟了錢包,您會買一個一模一樣的來「紀念損失」嗎?個人提議改成「9月15日,胡蜂號(CV-7)被擊沉。11月13日,海軍把在建的奧里斯卡尼號改名為胡蜂號,以紀念CV-7的英勇犧牲。
  2. 「菲律賓海海戰」,「7時30分,日軍偵察機發現部分第四分隊艦隻……」,這句話調整語序為「日軍偵察機發現第四分隊部分艦隻」,如何?
  3. 同上,「最終日機多半被埃塞克斯號、企業號、列克星敦號、邦克山號、科本斯號及普林斯頓號等戰機擊落」,似乎您的意思是「最終……被埃塞克斯號……等戰機擊落」吧?
  4. 同上,「最後美軍擊落最少70架;而日機只有31架飛機成功返航」,前半句量詞後缺失被修飾語,應為「最少70架飛機」。
  5. 同上,「21分,胡蜂號等航空母艦(除普林斯頓號外)派出216架飛機升空。」不使用括號而把這句子修改為「21分,除普林斯頓號的美軍航母……」效果如何?

上課了,下課再細讀。這條目大體上十分出色,如果這些細節問題能得到修繕的話FA應該沒問題了。加油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3月7日 (一) 11:03 (UTC)[回覆]

算了,不聽課了,繼續看您的條目

  1. 「雷伊泰灣海戰」,「最終僅擊沉能代號及早霜號(沉沒於淺海,11月12日棄船)」,這句話語義不明,到底是單是後者沉沒於淺海還是兩者皆是?另外,這場戰鬥發生在10月26日,那麼「11月12日棄船」是什麼意思?不知道是我誤解了還是怎樣,總之就是理解不能。
  2. 「哈爾西颱風」,「18日海面風浪加劇,但艦隊的天氣預備仍然錯誤」,顯然這裡筆誤了,應該為「……但艦隊的天氣預報……」。
  3. 「沖繩島、硫磺島與日本」,「俾斯麥海號更被自殺飛機擊沉,企業號因此要獨自擔任夜战航空战列舰」,這是在簡體字模式下看到的奇怪艦隻類型,一看源碼才發現這裡指的就是「戰艦」,只是繁體的戰艦默認轉換為簡體戰艦而導致語義偏差了。
  4. 「戰後」,「途中胡蜂號在大西洋遇上風暴,故在12月21日胡蜂號到朴次茅夫海軍基地作緊急維修,並稍作休假。」,這句感覺略顯生硬,改成這樣如何:「途中……遇上風暴,故12月21日胡蜂號抵達朴茨茅夫海軍基地便作緊急維修,並稍作休整。」?

全文看完以後發現的細節疏漏就這些。我還是繼續聽課吧。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3月7日 (一) 12:04 (UTC)[回覆]

非常感謝,這些字句再細看後,確實是有不妥,剛剛都更改了,並且再次重新檢查一次,希望沒看走眼吧。簡單回覆一下:

一:更名那段我改為用戰損,因為英勇犧牲實在有點煽情...而美軍更名是有捲土重來、「沉一艘還有一艘」之意,英勇沉沒與否似乎不是其考慮。

二:沉沒是指早霜號。不過這傢伙比較特別,在淺海沉沒後,艦體部分仍然露出水面,結果部分忠誠的日軍在艦上死守,直到11月12日才受不住接著連日的攻擊,而終於棄船。

三:颱風天氣預報:昨晚寫CV-14時也發覺了,但忘了改正-.- 一會再改正其他條目。

四:夜戰航空戰列艦:手誤,應是航空母艦。

其他的生硬句字剛剛也再修飾一次,現在正重新檢查......真的非常感謝。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3月7日 (一) 13:4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晉國[編輯]

晉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晉國做優良,麻煩各位提提意見—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16日 (三) 01:1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16日 01:10 (UTC) 至2011年3月16日 01:1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卿族應專門畫一個表格,就像國君那種。侯馬盟書,晉侯墓地這些考古發現要加入,尤其是晉侯墓地青銅器銘文記載與《史記·晉世家》記載的晉侯名字嚴重衝突問題,起碼要交代一下。——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覆]

商業章節建議擴編成經濟章節,內含農業、手工業、商業與貨幣等等子章節
制度可以分成政治與軍事兩大部分
建議與戎狄的關係擴編成外交,內含晉國與四方國家的關係
建議創建行政區劃章節,內含國都子章節
晉國君主章節不建議用連結,可用see also|晉國君主 顯示參見晉國君主
墓葬的事情不太建議出現在晉國章節,有點瑣碎
晉國大夫一定要列表的方式陳列,不建議用子條目區分
最後,希望相關圖片多一點,這要看大家能不能協助提供來源了
--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2月27日 (日) 15:38 (UTC)[回覆]
行政區劃方面,恐怕具體的區劃沒辦法弄清。
商業方面會慢慢調。主要還是圖片,一張圖片勝過大段的文字描述。
制度的話,晉國軍政合一,執政卿也是軍事首長,恐怕不好分。
戎狄方面,單獨列出條目來
墓葬也是。
圖片方面是難點,建議有相關資料的大俠補充。
大夫列表,不好取捨,因為涉及人物眾多,感覺獨立成一個條目較好。
古人所畫的《晉文公復國圖》不知可不可以直接引用?--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02:3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晉國君主在位時間、晉國大夫兩項需要清理。——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覆]

不應只是清理(cleanup),而是最好另外製成列表收納,此為包含「晉國大夫」「歷代正卿中軍將」,而「晉國君主在位時間」可保留,大部分的朝代條目皆有「帝王在位列表」,此為諸侯國亦當等同辦理。--安可(居住地:酒館-職業:詩與歌之演者) 2011年2月26日 (六) 06:02 (UTC)[回覆]
君主列表進行過修改,原本是即位和退位分列兩行的。晉國大夫人數眾多,不好取捨。--玖巧仔留言 2011年2月28日 (一) 02:3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主要參考資料不夠,應補充。晉國史歷來是春秋史熱門,這點參考資料遠遠不夠。——星光下的人 2011年2月16日 (三) 09:32 (UTC)[回覆]




約克鎮圍城戰役[編輯]

約克鎮圍城戰役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徵求各位的意見,好讓本條目能更加完善。—A22234798 (留言) 2011年2月18日 (五) 07:3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18日 07:35 (UTC) 至2011年3月18日 07:3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還未看翻譯,我針對格式有以下意見:
  1. 請去除未創建的主條目連結,若不能點取那放在該處即有礙觀瞻。
  2. 近來推行去除不必要日期連結,請加以修改
  3. 其進軍過程又被為顯赫行軍,一般來說,中文界裡若要強調某個特定詞彙要用「」,若沒有相對應的條目就不要加連結了。
  4. 註腳中的資料來源和解釋混在一起,一般來說除非彼此有交集(如敘述某段資料後立即接上該資訊的出處),否則是分開的,另外參考一欄的skype號碼請處理。
  5. 導論方面,在我的概念裡,一般是「約克鎮戰役(英語:Battle of Yorktown)是一場於1781年美國獨立戰爭中的戰役,美法聯軍於約克鎮擊敗了英軍,取得了決定性勝利。」此類型的,我這段只是提供參考,我想說的是,目前的導論外來文法的感覺很重,「約克鎮圍城戰役或稱約克鎮戰役爆發於1781年」給人感覺是1781年開始,要歷時好幾年的戰鬥,但實際上才幾個月。「約克鎮圍城戰役或稱約克鎮戰役爆發於1781年,喬治·華盛頓將軍率領的美軍和羅尚博伯爵帶領的法軍聯手圍攻困守約克鎮的英軍(由查爾斯·康沃利斯將軍指揮),並最終獲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樣的段句使人沒辦法在第一時間找到重點,試問有多少人知道1781年約克鎮相關的歷史嗎?應給出獨立戰爭這個關鍵詞彙才是。
  6. 「1875年繪製的進攻約克鎮計畫圖。」把一整個標題擠過去了,建議修改。
  7. 注意目前閣下所在的是很多專門條目欠缺的中文維基百科,像是詹姆斯·A·加菲爾德「死後」,一般讀者是認為死了就死了,沒什麼特別,不會知道還另有遇刺案,但目前缺乏專門講述該案的條目,其連結變得沒有特別的意義,「華盛頓及羅尚博進軍路線」也是。
  8. Major General William Phillips閣下確定並非翻成少將,而為主將?還有建議不要將軍銜併入連結中。
  9. "die Deutsche Schlacht"("德國人的戰鬥")請用中式括弧,()內也無須" ",那是英式寫法。

先這樣。—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3月4日 (五) 11:5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這幾天沒看DYK,想不到.....終於等到這條目了。貌似是翻譯英文維基?暫時未及細看,先有以下意見:


(:)回應:這篇是以英文維基為主體翻譯過來的,而英文的導論似乎有來源請求的疑慮,故未改翻成最新版的導論。至於您的意見,我一一回覆如下:
  • 一:該模板如何使用?可否格下指導我如何進行修改。
  • 二:簡繁轉換的部分,我將會於這幾天中進行逐一的加入。

感謝您的意見。--A22234798 (留言) 2011年2月22日 (二) 15:06 (UTC)[回覆]

抱歉抱歉......這幾天在忙,沒上來看......
參考模版使用:剛剛草草做了一個範例,見此。約克鎮圍城的書目部分似乎已經完成,只差內文參考。Template:harvnb不是強制須要使用,但會較方便查證;不同編者有時也會用不同參考模版(如徐向前)。只是我個人覺得harvnb比較容易使用而已。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15:24 (UTC)[回覆]

深度撞擊號[編輯]

深度撞擊號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從英文特色條目翻譯而來,懇請指出邏輯、翻譯和格式上的錯誤。—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1日 (一) 11:5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21日 11:59 (UTC) 至2011年3月21日 11:5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這個問題已經注意到了,因為從英文翻譯過來的時候,有時候是flyby,有時候是flyby spaceship,有時候是flyby probe,所以翻譯的時候沒有統一起來。名稱的不統一可能會對瀏覽者造成困惑,所以一定會去更改。至於哪個中文名更加妥當,就要看大家的意見了=w=。flyby有時候還翻譯作「飛掠」。-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2日 (二) 08:53 (UTC)[回覆]
 已修復,全部已經統一為「飛越探測器」。-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討論一下排版,科學目標和名稱可以放入「發射前」這一段,事實上名稱這一段略顯多餘,用一句話帶過就行了「雖然探測器和電影同名,但並非借鑑」。任務簡介只是講了撞擊的過程,並不算完整的簡介,可以考慮去掉數據,改寫後放入第0段。為何單獨列出「來自中國的反應」這一段?來自印度、法國、日本等等世界其他國家的反應為何沒有?撞擊結果等段落可以尋找一些專業的天文期刊補充內容。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2月23日 (三) 14:36 (UTC)[回覆]
(:)回應,1.段落「任務名稱」是在編輯之初為了圖片不被錯位而獨立出來的段落,現在由於把圖片位置重新調整了之後不會出現錯位的問題了,因此會與第0段進行合併。2.段落「科學目標」是整個任務的目的,不應該放入任務歷程之中,因此不做調整。3.任務簡介內容太多,且數據包含的一定的信息量,不會考慮放入作為簡介的第0段。4.段落「來自中國的反應」純屬對對應英文特色條目Deep Impact的直接翻譯,並未作其他處理。不過可以考慮合併到「媒體報導」段落。5.撞擊結果在幾天前有新的結果,所以會馬上予以更新。謝謝您的意見!-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3日 (三) 15:07 (UTC)[回覆]
 已修復,all fixed。-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2月24日 (四) 06:2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核糖體[編輯]

核糖體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關於執行蛋白質生物合成功能的細胞器的條目,部分翻譯自英文條目。希望大家能指出它的不足之處,使其更加完善。(評審可能在2周內結束)—I.R.A.留言 2011年2月23日 (三) 11:0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2月23日 11:02 (UTC) 至2011年3月23日 11:0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圖片缺乏繁簡轉換。
(:)回應:這些圖中基本沒有太多文字,需要繁簡轉換的僅僅是「胺基酸」中的「氨」字,因此為了這麼點文字而再重複上傳幾張jpg圖片顯得實在沒有必要。——Shakiestone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11:49 (UTC)[回覆]
完成感謝Shakiestone代為上傳。--I.R.A.留言
  1. note尚未翻譯。完成感謝AT代為修改。--I.R.A.留言
    不是在下修改的。—ATRTC 2011年3月2日 (三) 11:40 (UTC)[回覆]
  2. 列點段落偏多。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完成--I.R.A.留言[回覆]

  • 問題如下:
    • 第一張圖片非常不好,3根本看不出來是指向核糖體(更像是指著內質網)。(:)回應這是所有細胞器條目共同使用的圖片。可能只是解析度低的緣故,核糖體本身也很小。--I.R.A.留言
    • 為什麼中文維基要介紹英文寫法的來歷呢?應該介紹的中文翻譯的確立過程,也就是為什麼用這個中文名。(:)回應這是因為中文名稱是按構詞法翻譯過來的,須先講清英文單詞本身又是怎麼構造出來的。--I.R.A.留言
    • 儘量少用括號,括號會影響閱讀的連貫性。(:)回應嗯,我已盡力避免。但我個人不太認同您去除結構段落中的多處括號,感覺那使文章顯得有些混亂(而且頓號之間應該是不能使用逗號再細分的)。如果沒有更好的辦法還是使用原來的格式吧。--I.R.A.留言
    • 概況中的成分,是不是還應該包括rna?完成--I.R.A.留言
    • 參見一段中不少連結條目中就有,沒必要重複列出。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2月28日 (一) 13:12 (UTC)[回覆]
完成感謝玖巧仔製作繁體版本的圖片。--I.R.A.留言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完成--I.R.A.留言
  1. 過多日期內連。完成--I.R.A.留言
  2. 內文有無故粗體。完成--I.R.A.留言
  3. 有重覆內連。(:)回應部分修改。--I.R.A.留言
  4. 圖片過大,導致排板略顯混亂。(:)回應稍作調整。--I.R.A.留言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回覆]

  • 調整了不少排版,如有不妥之處還望主編指出。概況部分以簡短為準則,多餘部分都合併到相關段落去了。最後一段諾貝爾獎合併入文中歷史、結構部分。最後功能的段落,把圖片都放到畫廊里會不會更好呢?如果是我的話,會把歷史一段放到最前面,因為人類對核糖體的認識過程是由簡單到複雜,這和讀者認識的過程相近,有空的話我也會儘量擴充一下歷史段落。藍色的頂夸克-對撞機·氣泡室- 2011年2月28日 (一) 13:12 (UTC)[回覆]
(:)回應感謝藍色的頂夸克的修改,但移動後一些部分的銜接好像不夠緊密,我會再加以潤飾。--I.R.A.留言完成--I.R.A.留言
  • 閣下的條目寫的很完整,在下的生物一塊大多都還給老師了可能無法提出太多意見。只是歷史部分的是否可以挪至前面一些,比如在概述部分,以表明其發展過程。 另外諾貝爾獎部分是否可以單獨列為一欄。 而諾貝爾獎一次給予核糖體相關是兩次,1974年和2009年。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10日 (四) 04:27 (UTC)[回覆]
完成--I.R.A.留言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1. 部分參考資料缺乏出版商等資料。

ATRTC 2011年2月28日 (一) 07:59 (UTC)[回覆]


盧彥勳[編輯]

盧彥勳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籍由這次評審,所獲得的意見,將該條目升為優良。—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1:4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3月1日 11:40 (UTC) 至2011年4月1日 11:4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生平」段落是不是可以不要像講故事一樣?百科全書是不會出現這種內容的(如果GA投票,這肯定是反對票了=w=)。「基本資料」段落過於八卦。整體也有缺乏維基化的問題(如「名言:我不去和別人比較」的冒號)。-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覆]

(:)回應:八卦是指哪方面?盧彥勳講的話,近期再放進維基語錄。--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13 (UTC)[回覆]

(&)建議:以下建議是PTT板友提供的:

幫你客觀化一些東西,同時避免一些頻繁的文內編修,你可以參考。

1.文內提到「現時世界排名第42」,這個可以考慮做為文後加註,例如..

盧彥勳(Rendy Lu Yen-hsun,1983年8月14日-)是台灣網球選手,為台灣男子網壇創造了許多新紀錄,(這裡可加列其最佳戰 績是哪一役)。[參 1] 2010年10月由國際青年商會中華民國總會評選為第48屆十大傑出青年。妻子為監察委員錢林慧君之女錢瓊文。

現時世界排名第42(2011年2月28日)。

2.「早年」項目,並不是「百科」寫法,你把握一個重點就好,看「廬彥勳」維基百科的人重點是擺在他的生平跟歷史,而不是過於詳述其家人式的自傳寫法。

例如你可以簡單提盧彥勳名字的由來、什麼時候開始接觸網球或對網球產生興趣、早年練習網球的經過、他當時生活的家庭跟他練習網球有沒有產生什麼衝突或幫助、他練習網球的時間與金錢花費等問題、都在哪裡練習網球、都跟誰練習、...

例如..

他的哥哥加入網球隊後,也讓他的父親童年埋藏心中的網球夢想重新發芽,每天下午四點之後的練球時間,恰好是父親休息的空檔,他便興致勃勃帶著全家,到學校看他的哥哥練球,也為盧彥勳接觸開啟網球的大門。盧彥勳:「我爸爸那時候拿一支比較輕 的球拍,開始就拿著亂揮亂打,就慢慢的自己可以朝著牆壁對打,最後可以和哥哥或其他人對打[參 3]。」許素芬:「那時候爸 爸看到教練在教,他也有點投入,教練就在那邊教揮拍動作,我們站在旁邊看,看一看,看完了爸爸就說,可以下去跟小朋友慢 慢抽球,就慢慢學到最後,我們夫妻就跟兩個孩子一起打[參 4]。」網球成為盧家都喜歡的運勳,他基礎的養成就從學校起步[參 3]。

改為..

民國xx年(或西元19xx年), 盧彥勳○歲時,哥哥盧威儒加入修德國小的網球隊,喜愛網球的盧慧源便常趁著店內休息後,帶著全 家至網球場看盧威儒練球,耳濡目染下開啟了盧彥勳對網球的興趣,在升上小二後亦加入該校網球隊。比別人早接觸網球,便成 了他的優勢。

3.廬彥勳講過什麼話,並不需要在維基百科中詳列。重要的應該是他講過哪些「重要的話」,例如阿姆斯壯一生講過無數話,但有一句就是絕對應該被列入維基百科的:「我的一小步,是人類的一大步」。

在百科中詳列他講過的話,甚至是其相關人講過的話,反而會讓看的人抓不到重點在哪。

你可以參看其它同類型人物的wiki,一般來說如果某個時間點能參考的只有話語,那多半會將其轉化成文字敘述再加參照。

例如..

盧彥勳國二那年首次出國,參加在泰國清邁舉行的東亞青少年網球賽[參 6],盧彥勳一舉奪冠,也因此羸得免費到歐洲,接受五個星期訓練和比賽的機會,但條件是必須一個人去[參 6]。許素芬:「他那時還小,才十三歲要去歐洲,好像是要寄東西,不知道要寄給誰這樣[參 4]。」盧彥勳:「我記得那時候是很恐佈、無助吧!當時那五個星期,我也不曉得自己是如何渡過的,因為語言的隔閡,所以沒辦法跟隊上的一些隊友,較為深入的交談或者是進行一些互動。[參 4][參 6]」雖然帶著翻譯機在身邊,不過關鍵時刻總是派不上用場,想念米飯,不會用英文講『飯』,當時十三歲的盧彥勳一度崩潰,哭著打電話回台灣[參 6]

改為..

盧彥勳國二那年首次出國,參加在泰國清邁舉行的東亞青少年網球賽[參 6],盧彥勳一舉奪冠,也因此羸得免費到歐洲,接受五個星期訓練和比賽的機會。

由於家人無法陪同前往,加上語言的隔閡無法與隊友有較深入的互動,當時隻身在歐洲的廬彥勳曾打電話向家人訴苦。然而這趟歐洲之行也讓他眼界大開,除了磨練出自主的膽識,回國後更開始加強英文的學習。

4.你在寫盧彥勳的wiki時,可以參考其它台灣出身的傑出運動選手的 wiki 寫法.

比方...

7月,盧彥勳的世界排名首度進入前一百名,是台灣網壇首位闖進世界前一百名的男子球員。

你可以思考如何讓這句話讀來更讓人感興趣、興奮、熱血、雀悅、與有榮焉。例如..

7月,盧彥勳的世界排名首度進入前一百名,成為台灣網壇有史以來首位世界排名在百名內的男子球員。

你可以發現像曾雅妮、王建民等台灣出身的傑出運動選手的wiki也都有類似的敘述法。

你若有參考其它選手的 wiki 也會發現,其它人的 wiki 很少條列「選手或其家人甚至教練等講過什麼話」。

因為人物的維基百科雖然像人物傳記,但畢竟不是人物自傳。

5.有一個編修的基本原則就是「各段」都應該盡量簡單不失真。

例如..

4月中,南韓來台灣參加第二輪的比賽,他原本打算帶傷參賽,不過卻在醫師建議下,沒有上場比賽[參 37],結果中華隊被南韓以4–1擊敗[參 38]。他之後放棄紅土賽季與法網,備戰草地賽季,溫網,第一輪遭到美國球員羅伯特·肯德里克淘汰,後者在第二輪與兩屆法網冠軍拉斐爾·納達爾纏鬥五盤才落敗。8月,美網,他在紐約客飯店休息時,被跳蚤咬傷,差點造成蜂窩性組織炎,後來經過治療外,他已元氣大傷難以應戰,在會外賽首輪早早遭到淘汰[參 39]。

google "盧彥勳 2006年 4月" 當時舉辦的比賽是台灣維斯杯.

改為...

4月,台灣主辦維斯杯網球賽,盧彥勳因身上有傷,在醫師建議下沒有帶傷參賽,並放棄之後的紅土賽季及法網。

6月,參加溫斯敦網球賽,於第一輪不幸淘汰。

8月,參加美國網球公開賽,賽前於紐約飯店休息時遭跳蚤咬傷,險些造成蜂窩性組織炎,身體狀況大受影響,在會外賽首輪遭到淘汰。

很多維基都會盡量把敘述過長的段落,做適度的再分段(如上),適度分段可以讓閱讀百科者可以輕易地一段一段讀下去。

甚至也有因此刻意弄成表格的,例如上面也可以弄成類似底下的表格

例如你可以把 2004 這重要的一年適度分段,然後把 2005~2007弄成上面。2007 的台網拒絕徵招事件再獨立說明之類的。

時間 比賽 比賽結果 備註
2006年04月 台維斯盃網球賽 放棄上場 身上有傷
2006年06月 溫布頓錦標賽 首輪淘汰
2006年08月 美國公開賽 會外賽首輪淘汰 賽前得到蜂窩性組織炎

6.因為盧彥勳的 wiki 已經有詳列其參賽的賽事,所以在歷年文字敘述區其實只需列出重要的賽事即可,例如 2006 年參加溫 斯敦首輪被淘汰的部份就可以不用寫。列出關鍵的即可,例如關鍵的負傷、傷癒後首度復出拿到的佳績、某次賽後拿到佳績使名次大幅進步、哪次賽事遭遇球王或前世界球王、哪次首度參與混雙、哪次與重要選手混雙、哪次異常辛苦(例如比賽時間超久或一直搶七)打贏或落敗、哪次又締造新紀錄、哪次賽事的參賽期間曾發生什麼重要事情、..

以上是編修建議以及舉例,實際編修還是得由原作者進行。

--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5日 (六) 14:1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生平」段落中的2004年段落存在嚴重的排版和語言連貫性問題。「裝備」段落請提升到「生涯成績統計」段落之前,否則容易被忽視。-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覆]
題外話:這個網球運動員的infobox設計的真是不太好,如果光看infobox,我開始還以為是桌球或羽毛球選手,看到最後的大滿貫,才猜出可能是網球選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3月2日 (三) 08:0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參考資料的note name用「參1」這種形式會影響閱讀,還是直接用數字吧。-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3月1日 (二) 12:14 (UTC)[回覆]

(:)回應:後來我才改用「參1」來標示柱腳,又要改回去,這是繁瑣的動作。另外我看唐朝、宋朝等條目,它們註腳都是有「參1」,它們當時進行特色條目評選時,也沒有人反應妨礙閱讀,先暫時觀望一下。--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15:13 (UTC)[回覆]


三毛 (作家)[編輯]

三毛 (作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籍由這次評審,所獲得的意見,好讓本條目能更加完善。—Esun1 (留言) 2011年3月3日 (四) 22:1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3月3日 22:12(UTC) 至2011年4月3日 22:1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條目很多地方行文過於通俗,類似於講故事,不夠客觀,專業。--塔下人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0:33 (UTC)[回覆]

(:)回應您的意見很有價值。感謝!Esun1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21:1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文獻變為兩列可能會好看些。--塔下人 (留言) 2011年3月6日 (日) 00:35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編輯]

提康德羅加號航空母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越戰重整第一條。與以往大同,但仍有小異。目標特色。
資料:越戰資料較韓戰多及詳細,著作明顯較多,不過焦點各異。韓戰雖然只有一本,但一本也夠了;越戰有幾本,但沒有一本可以單獨用作參考。
有幾本先要說說。第一本:Tonkin Gulf Yacht Club: US Carrier Operations off Vietnam。本書一半以第77特遣艦隊為主線,再輔以其他資料,重構美國海軍由1950年代到1975年的大約行動;另外四分一是詳細的附錄,紀錄所有航空母艦不同的在線日期、擊落數、損失、航空團等等;再四分一是專論,詳述珊瑚海號航空母艦的越戰服役為例。這是首選的通論書藉。
第二本,都是通論:By sea, air and land: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 U.S. Navy and the war in Southeast Asia。由美國海軍歷史中心編寫,1950年到1975年。這本書較為簡略,也包括了第77特遣艦隊以外的海軍活動,在此條目的參考使用會較少。不過用在寫越戰會很有用。Google book有完整檢視。
第三本:On Yankee Station: The Naval Air War over Vietnam,越戰海軍飛行員回憶,主題為美軍的空中作戰,由約翰·麥凱恩作序。這本書在本條目的最大參考價值,是其附錄年表。由1964年到1975年,所有事一目了然(韓戰有這樣的就好了)。其他附錄也很有用,編寫越戰的話這本是很好的參考。
第四本:Vietnam, the war in the air。這本是本條目越戰另一重要參考,收錄了11篇文章(全部由美軍將領編寫),由威廉·威斯特摩蘭作序。本文主要採用其中一篇:U.S. Navy Task Force 77 in Action Off Vietnam, 由Malcom W. Cagle所寫。這傢伙,正正就是韓戰的The Sea War in Korea那本必備參考的作者。這篇文章仔細提及第77特遣艦隊的行動,極具參考價值;可惜只寫到1968年,實在是一大遺憾。主要原因還是春節攻勢後美軍逐步淡出,有幾年幾乎沒有行動可言,直到復活節攻勢為止。
以上可以看到越戰重整的第一個弊處:春節攻勢後的歷史顯然不及前面。在提康德羅加號條目,這仍未算問題:因為她在中途改編為反潛航母,沒再參戰,也不用寫。但到日後我寫漢考克號與奧里斯卡尼號時,這就會成為問題。這兩艘與好人理查號都是打遍越戰的老艦,其中漢考克號更恰巧地參與了很多重要行動(反而提康德羅加號除北部灣事件外,幾乎避開了全部重要作戰,回到美國老家了)。針對此問題,我的意見是,先放著不管。這是沒辦法中的辦法。
第二,越戰不如韓戰般緊湊(雖然陸戰隊及陸軍他們不會同意)。美國有決心於韓戰,卻沒決心於越南,處處被動。這使航艦條目的很多地方,都沒什麼行動可寫;因為根本就沒有。故此,不要將條目的越戰內容和韓戰那種詳細行動比較。越戰是理應較少的,只是時間較長。
第三,有些越南地名未有翻譯為中文。這在選特色時很容易招致反對,所以我先在此回應。今日的越南文是按法國拼音拼出來的,以往都是寫中文(或喃字);但美國紀錄將越南文轉成英文後,刪去了所有拼音符號,轉成英文字母。這經常造成歧義,甚至你根本無法查找回實際地方是何處。這不能怪美國人,畢竟這是另一種語言。在韓戰的服役報告,曾提到航空母艦到香港維多利亞港後,停泊到Lui Mon。這個地名你翻天覆地都不會查到,但會粵語的我知道,這是指鯉魚門,英譯Lei Yue Mun。故此,如果查不出這個地名是指何處,理應留下參考看到的原文(英文),而非擅自編作中文譯名,否則就會造成歧義。如果為了選特色而擅自將Lui Mon譯成呂門,這就會成為笑話。在此情況下,保留原文是要保留事實,而不是未作翻譯。
暫時這樣。未來會很忙,所以更新進度會較慢。5月以後應該會較好。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3月9日 (三) 12:4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3月9日 12:46 (UTC) 至2011年4月9日 12:4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很抱歉這麼晚才提出來,我認為閣下是否可以參考別的維基百科,或者是依照自己的個人的分法,將某些「子標題」提升至「章節標題」的等級。雖然看見閣下為這系列條目奉獻許多心力,很多文章也都是依照現今的方式編排。不過個人認為現今的做法會讓讀者看一段很長的「服役歷史」,或許可以重新編排一下等級讓讀者利用子標題的分隔線,更容易整理出一個段落到一個段落的服役歷史--KOKUYO (留言) 2011年3月31日 (四) 15:00 (UTC)[回覆]

感謝意見,我已經忘了章節標題有分隔線這回事了......剛剛想了想,還是把服役歷史這一個標題刪掉,畢竟整個條目本身就是要介紹這艦的歷史,不用刻意放一個章節了。老實說,剛剛減了那個標題,整個條目看上去的確有條理得多(其實就是用這個方法將那些子標題升到章節級)。這確是我的盲點啊......如果現在的改法沒問題的話,我一會有空再改回其他條目。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1日 (五) 03:25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編輯]

香港聯繫匯率制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透過徵求各位的意見,讓本條目能更加完善,繼而能達到優良,甚至乎特色的級數。—-ALEX--Contαct- 2011年3月13日 (日) 14:1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3月13日 14:15 (UTC) 至2011年4月13日 14:1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在下認為:

銀本位制時期-1863年至1935年,不如改成1863年至1935年-銀本位制時期這樣所有年份靠左,而標識靠右,比較符合習慣。
相比起浮動匯率聯繫匯率制度在動盪的時勢能為香港帶來穩定,此句有些不通
新加坡元波幅範圍及斜度,坡元匯價隨即上升,坡元是否為新元?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18 (UTC)[回覆]

很感謝閣下的意見。年份靠左,而標識靠右的確比較好看,已更改了,文句不通之處亦加入了標點,語意應該能解得通。坡元經翻查過後,的確是新元,也許是香港的叫法。---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聯繫匯率對外來衝擊的承受能力之圖表(資料來源:香港金融管理局HKMA),此圖的內容文字非常小,基本看不清楚,能否改一下px?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25 (UTC) 另外在下發現一個問題還要與您討論,一個句子最後引入一個參考文獻,則應該是 「。ref/ref」 還是「ref/ref。」 我翻譯英文條目的時候大多使用的是前者,為什麼剛才看了一些中文的發現用後者的居多呢? 我前面在貴條目中修改了幾個。Merphisto (留言) 2011年3月23日 (三) 13:50 (UTC)[回覆]

圖表已經放大,但似乎排版怪怪的,不知您可有辦法解決?對於引入文獻,在下不清楚維基的慣例,放在句號前只是自己的想法。其實共識是如何?這個在下不清楚。但很感謝您的寶貴意見!---ALEX--Contαct- 2011年3月23日 (三) 14:2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精英大師[編輯]

精英大師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個人期望精英大師成為賽馬條目的典範。已經增加不少的參考以及增加影響,亦新增各馬評家對馬匹的評價,為了使不懂賽馬的人也能理解條目的內容。在部份難以理解的專用術語增加註釋以及在第二段增加簡介。因為我熟悉賽馬,有些地方可能會被我忽視,為了聽取改善條目的意見,無論是懂賽馬還是不懂賽馬的各位,能夠對條目給予意見。

在此提供29場賽事影片的連結,全為合法連結,包括了粵語、英語及日語(只限日本比賽),請點選寬頻或HIGH觀看賽事。各位看影片的時間,可以留意黑衣及綠色「X」字的騎師,那就是精英大師。

  1. (精華) (精華)
  2. 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3月17日 (四) 01:4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3月17日 01:45 (UTC) 至2011年4月17日 01:4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馬位做個註釋,讓不熟悉賽馬的讀者了解這個名詞的意思。
    如果用田徑比賽的「身位」的話,你應該會明白這個意思。
  2. 在一度被對手領先下,最後100米時候發力反先對手。發力的意思是突然衝刺的意思嗎?
    有時候看似被對方落後的情況下反超對手。
  3. 2月23日,精英大師出戰第二班1000米賽事,雖然一度受到跟隨精英大師的丹山飛駒壓迫,是不是緊追在後的意思?
    就像田徑比賽中(特別是長跑)最後一兩圈再追貼前領跑手的壓迫感。
  4. 但在高雅志的力催下,將對手帶離而勝出賽事。力催是大力催促還是強力催鞭?;帶離是甩開對手的意思嗎?
  5. 最後收慢輕取驃騎一個馬位。收慢是放慢速度的意思嗎?
    對,因為贏定了,騎師不想讓馬匹浪費無謂的體力,把韁繩收下來。
  6. 起步一度受到蘇銘倫策騎的步步勇切入而一度收慢,是放慢速度的意思?
    該場賽事因為對方的騎法影響下,而被迫對對手帶出。
  7. 剩下150米左右的時候,率先超越力弱金鎮之光,力弱是虛弱還是弱小的意思?
    前者,因為沒有多餘體力加速。
  8. 結果在比賽未能領放下,只獲得第七。領放是領先的意思嗎?
    在賽事首先帶出的意思。
  9. 在比賽當日,精英大師守住較前位置,直路與大熱門燦惑爭奪,期間燦惑外閃,影響了精英大師的發力速度。外閃是什麼意思?
    如果用日語「斜行」會比較明白,亦即是馬匹未有向直跑,有阻礙馬匹的情況,不過始終還是日語專有用詞。
  10. 精英大師則在最後階段力弱只得第三,結果避過放草的命運。放草是讓它退休嗎?
    將馬匹運往牧場休息的意思,當然馬匹隨時可以返回賽場出賽。

--Rivalry (留言) 2011年3月26日 (六) 01:5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羥醛反應[編輯]

羥醛反應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此為user:Merphisto建立的條目,目標是希望可以成為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寶貴的意見—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4日 (一) 05:3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4日 05:35 (UTC) 至2011年5月4日 05:3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有外語未翻譯。
  2. 人名應用全稱,並加上「·」。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由於不懂化學,所以只提出這些意見:
  1. 羥醛反應在有機化學中是形成碳碳單鍵的一種有力手段。感覺上可以換個語句來形容。
    • 閣下好,打算將其改為「羥醛反應是有機化學中形成碳碳單鍵的一種有用方法」,不知這樣的意譯如何?
    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4日 (四) 10:25 (UTC)[回覆]
  2. 羥醛反應首先由法國人'查爾斯·阿道夫·武茲和俄國人亞歷山大·波菲里'耶維奇·鮑羅丁於1872年分別獨立發現。要有原文附註在譯文旁邊吧?另外還有不少紅連沒有附註原文。--Rivalry (留言) 2011年4月13日 (三) 11:18 (UTC)[回覆]


幾個關於化學上的意見(不知道是否正確,僅供參考):
  1. 旋轉異構體指的應該是構象異構吧?
  2. 相對手性絕對手性似乎不需要加內鏈,因為這兩個定義貌似僅僅是適用於這個條目。
  3. 這裡的「順式」與「反式」不是我們平時提到的順式與反式,因此我也看到你在文中有些地方的「順式」或者「反式」加上了雙引號。那是不是全部這些「順反」都要加上雙引號呢?還是要另外說明?亦或者全部不加?
  4. 英文原文的"the potent immunosuppressant FK506",翻譯出來應該是「強效免疫抑制劑他莫克司」,而不是「抗免疫抑制藥物普樂可復」。他莫克司是Tacrolimus中文較常用的譯名;另外,我還沒聽說過有「抗免疫抑制藥物」這種東西,汗……
  5. 原文用的是六甲基二矽氮基鈉而不是六甲基二矽氮烷(雖然影響不大)。
  6. 最後一條(不是意見)——我看到六甲基二矽氮烷二異丙基氨基鋰的時候很奇怪這些是什麼,後來點進去一看,原來是HMDS和LDA啊 囧rz……
  7. 暫時就這些。--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0 (UTC)[回覆]
  • 原文用了rotamer,所以譯為旋轉異構體,在下認為構象異構包括了旋轉異構。
  • 原文確實也沒有這樣加內鏈,原來想進行一個標註後來忘記了,謝謝提醒。
  • 在下核對了一下,關於順式雙引號的大概有兩處,並不是刻意的而是沿用英文的版本的標點使用。
  • FK506用Google查詢下來更多的使用普樂可復這個名字,當時就用了這個詞,「強效免疫抑制劑」已經修正了,謝謝。
  • 這個也是一個翻譯當中的疏忽,已修正。
  • 呵呵,當初一開始和AT君也討論過,看來一個好條目的標準一定不能有太多英文,所以只好這樣寫了。
  • 感謝閣下細緻的審核和修訂,歡迎您有空繼續核對其他的段落。完成Merphisto (留言) 2011年4月15日 (五) 09:4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不懂化學,那就說說排版吧。在1024*768下,「典型的羥醛反應產物」圖片把「典型的羥醛縮合反應」擠到右邊去了......下面各段的圖反而排得很完整,1024*768也基本可以全部看到,不用向右拉太多。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03:20 (UTC)[回覆]


  1. 有無故粗體。
  2. 有無故斜體。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1. 除了化合物名稱中的括號,其他都應用全形的;
    • 修正了約3處。完成
  2. 已有相應條目的內部連結不用附英文;
  3. 應統一一下"-"與"-";
    • 全部按照"-"統一修改,修正約20處。完成
  4. "碳-碳鍵"可改為"碳碳單鍵"或"C-C鍵";
    • 已修正。完成
  5. "CH2基團"可改為"亞甲基"。--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3:59 (UTC)[回覆]


內容很豐富,文字與插圖的排版安排也大致合理,但頁首「典型的羥醛反應產物」和「典型的羥醛縮合反應」兩張圖片排得太密,感覺上把小圖移到右邊比較美觀。另外還有小量紅字,如武茲。---ALEX--Contαct- 2011年4月6日 (三) 03:02 (UTC)[回覆]


參見里多非中文連結,而其指向條目卻為中文名稱。--AddisWang (留言) 2011年4月7日 (四) 07:07 (UTC)[回覆]


反應內容概括等基本信息(如"羥醛反應是...的反應")放在序言首段較好。--I.R.A.留言 2011年4月9日 (六) 14:43 (UTC)[回覆]


有些地方(如「烯醇化的區域選擇性」)用了斜體字來分段,感覺有些彆扭。是否可以將它們改成四級標題?--CHEM.is.TRY 2011年4月14日 (四) 11:5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部分段落(如"發現與發展歷程"一段及"立體化學"一段)缺少參考文獻。--I.R.A.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14:06 (UTC)[回覆]


圖片與註解[編輯]

包括圖片當中的所有相關的分子式,反應式和相關註解等


  1. 圖片沒有繁體中文版。-HW留言 - 貢獻2011年4月5日 (二) 10:21 (UTC)[回覆]


  1. 除了圖片只有簡體外,沒有其他問題。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0:44 (UTC)[回覆]
    (~)補充,解析度有點問題。冰霜葵 2011年4月5日 (二) 11:45 (UTC)[回覆]


  1. 圖片缺乏繁簡轉換。
  2. 有些圖片過大,影響排板。 — ATRTC 2011年4月5日 (二) 11:26 (UTC)[回覆]


  1. 註解中非參考資料部份(如註解38)未翻譯--Wolfch (留言) 2011年4月5日 (二) 22:12 (UTC)[回覆]



清朝[編輯]

清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清朝現在正進行條目提升,目前內容繁多,希望有更多人能檢查有沒有缺失的地方。—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4月5日 (二) 15:1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5日 15:15 (UTC) 至2011年5月5日 15:1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今天稍為有空,就來說幾點吧,希望編者可以考慮。

第一,國號問題。我認為條目不需要解釋得那麼詳細,用清就可以了。因為到底是用清、大清、大清帝國等等,都在學術界有爭議。(雖然你要我原創研究的話,我會說當時的中國是沒有現代的國家觀念,所以她的政權名是叫做清,但對內對外也會用上不同稱呼,以往的元明朝也是類同,我們無須刻意說這政權的「最真實」「最正式」的「國名」是什麼。同樣情況也出現在努爾哈赤到底建立了金國還是後金國。)

(:)回應,修正了--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覆]

第二,參考資料註腳41以後突然跳回了1,似乎要再作更改。

第三,建議註釋與參考資料兩欄合併,將現時註釋(如「大清」為原本國號等等)都加上原本的參考出處,避免原創研究之嫌。另外,現時的參考並不足以支撐這條條目成為特色,內文有不少地方根本就沒有參考。朱誠如主編的清朝通史是其一極好的參考資料,類近的通史式專書也有很多,但條目似乎都沒有用到,反而依賴一些網上文章。

編寫現時似乎仍未完工,實在難以評審,我就暫時說一段吧。比如滿漢文化交流一節,現在似乎描述得太片面了。其實以下有三本可供參考的書,當中歐立德是哈佛有名的教授,劉小萌那本書的研究也很深入。至於為何我現在不幫大家寫......真的很抱歉,我很想幫忙,但我要到五月後才有空,現在只能做一些輕便的維基工作。簡單來說,就是滿洲人入關後無可避免地加速漢化(早在皇太極時期已經出現了),到康熙雍正乾隆時期更甚;這使到當時部分滿洲人恐於失去自己的身份(尤其是三朝君主),而作出諸多努力,以「保留」他們的身份。比如康熙等一方面明明熟通漢學,另一方面卻多番強調滿洲人應習騎射,甚至怕有一日會沒有滿洲人懂得滿文,故此才會出現穿漢裝但命八旗子弟習騎射的乾隆。漢化是指滿洲人變得不那麼滿洲的一個過程,根本就難以由政權的政策主導,但條目目前卻說成是政策主導,還討論漢化是否導致覆滅。這似乎不應是條目論述的重點。現在就好像變作了羅列兩邊的意見了事。又比如「這使朝鮮使臣對清朝的態度明顯改變。朝鮮人對清朝經過了由憎到愛的轉變過程,朝鮮使臣還公開倡導向清人學習。」,其實應該用較準確具體的描寫:「......明顯改變。諸如樸趾源朴齊家北學派學者,便提倡學習清朝......」(可以更具體,現在只是舉例)

  • Elliott , Mark C., The Manchu Way: The Eight Banners and Ethnic Identity in Late Imperial China (C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 劉小萌:《滿族從部落到國家的發展》(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年)。
  • 孫靜:《「滿洲」民族共同體形成歷程》(瀋陽:遼寧民族出版社,2008年)。

清朝畢竟是一個大條目,再加上近年內地滿漢的民族爭議,這條目要成為特色想必困難,也不是一時三刻就能完成。暫時條目似乎還末編寫完畢,對內容是很難作出評審的。我想還要多作修改,直到條目相對穩定以後,才考慮特色吧。各位加油~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2:43 (UTC)[回覆]

(:)回應,現在只希望有更多人參與,還有一些章節無人認領--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4月10日 (日) 14:25 (UTC)[回覆]
清代皇帝有身著漢服、留漢人髮式的肖像和圖畫,並不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易服蓄髮。同樣,皇帝還有穿西洋裝、喇嘛僧衣、道袍、蒙古服飾的畫像,也並非真的付諸實踐。--inhorw (留言) 2011年4月22日 (五) 02:28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圖片應該統一靠右。冰霜葵 2011年4月16日 (六) 11:37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女僕咖啡廳[編輯]

女僕咖啡廳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女僕咖啡廳過去曾有參與優良條目的候選但未入選,在下先把條目中的英文連結刪除,希望透過這次同行評審能讓女僕咖啡廳成為優良條目,希望大家可以提供寶貴的意見,或者是直接加入修改的行列。—KOKUYO (留言) 2011年4月10日 (日) 04:17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10日 04:17 (UTC) 至2011年5月10日 04:17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女僕咖啡廳(日文:メイドカフェ;羅馬拼音:Meido kafe;英文:Maid cafe)為角色扮演餐廳的一大類型。在女僕咖啡廳內,女服務生將會穿著女僕的服裝,把客戶視為如同在私人住宅中當家作主的主人一般提供服務。儘管女僕咖啡廳最早出現在日本,其風潮目前已擴展至其他海外國家,包括中國大陸、韓國、台灣、墨西哥、加拿大和美國等地。」
另外,分段方面現時較為混亂,可以多加心思整理一下。例如:
  • 簡介」其實就是首段了吧,內文不需要再簡介,不如改為「店鋪特色」或「服務特色」,之下再分段如「服務員/女僕」、「食品/菜單」、「服務」等,「制服/裝束」再歸類至「服務員/女僕」之下。
  • 禮儀」應該是顧客的禮儀吧,應歸至「客戶」之下
  • 客戶」的名稱有些奇怪,是不是「顧客」好一點?
  • 變種」的名稱也很奇怪,但我想不到好的建議,意思類似「對業界的影響」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5月5日 (四) 04:56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武嶺[編輯]

武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除了注釋有改善空間,我還想知道是否有其它問題可以被改善。另外,假如對於擴充部分有意見,這也可以討論。—yiken (留言) 2011年4月17日 (日) 17:3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17日 17:30 (UTC) 至2011年5月17日 17:3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沙科TRG狙擊步槍[編輯]

沙科TRG狙擊步槍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為了嘗試提升至GA等級—ArikamaI 在沒有人有槍的國度裡,一把手槍的人就是國王謝絕廢話
評審期︰2011年4月28日 13:00 (UTC) 至2011年5月28日 13:0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編輯]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經近一個月的努力,已將條目做大幅度提升,想聽取意見使資料更加完善。—Reke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12:1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30日 12:12 (UTC) 至2011年5月30日 12:1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回應
  1. 表格中的日文應該是指「說明」、「審議未了」、「不採擇」之類的。這部分因為是日本議會的專屬術語,即便中文的參考資料都直接採用,所以無法自做主張地轉譯。至於行文中間,因為我都是看中文資料,理論上不太可能有日文夾雜其中,不過這部分會再清查。如有可能,煩請比較明確地指出日文的所在,以方便修正。
  2. 「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詞出自原始歷史文件,像文中的附圖,就是寫「台灣議會設置請願理由」,目前中文學術界均是統一採用這種用法,包括原條目中所列的參考資料《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另外,有些文件會簡稱為「台灣議會設置運動」,略去「請願」二字,不過動詞還是擺在受詞之後。如仍有懷疑,下方所列論文中不少均可以線上下載全文,可以依所註頁碼查閱是否有所據。(如果因為網路限制等等因素無法找到線上版,我手邊有,可參考在下用戶頁商討傳輸的方式)

--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22 (UTC)[回覆]

  1. 的確我所說的表格中的日文是指「說明」、「審議未了」、「不採擇」等等。既然是專署術語,最好是有清晰的中文注釋,至少要能讓一般的讀者明白其意義(優良條目標準之一)。行文中間的日文我會具體指出。
  2. 原始歷史文件是日據時期的文件嗎,那樣的話是否表示「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一詞是日文?因為這種組合不像是中文習慣。—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00 (UTC)[回覆]
台灣很多中文用語習慣會被日文影響,原始文件的確是日文,但目前這個已經變成中文的專有名詞,類似的情況還有「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19 (UTC)[回覆]
瞭解。我改了一下首段,「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的意義應該足夠清楚了。至於段落中的日本,主要是指請願次數用的是「回」而不是「次」。—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23 (UTC)[回覆]
囧rz……,我不知道在香港是不是沒人用「回」,不過台灣這裡「回、次」的混用是很習慣的一件事,難怪我自己完全找不到……--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42 (UTC)[回覆]
好吧,我理解了。大陸基本是不會這麼用的,因為太口語了。還有是《有關應施行於台灣之法令之件》,這個「之件」是日文吧?不理解。—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9:58 (UTC)[回覆]
這是中文,日語是「臺灣ニ施行スヘキ法令ニ關スル法律」,有些文獻就直譯為「之法律」,應該是原譯者認為「法令之法律」像繞口令才改用「之件」這種比較文言的譯法,我先改用白話版的譯法看看。--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覆]
還有一處:「共通事項」與「特殊事情」,應該也是日本法律用語?最好能用中文釋義。—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20:06 (UTC)[回覆]
這不是專門用語了,而是台灣學者陳翠蓮濃縮了葉榮鍾的敘述而成的。原本考量葉氏的語句太長不適閱讀,故用陳氏之敘述。既然會造成障礙,那就辛苦點多打幾個字。不過,葉榮鍾的原文是漢語寫成,其中仍然是「特殊事情」這種用法。--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覆]
一處費解:「不過,由於此一運動依然屬合法進行,總督府的壓迫難以根除,1923年,更加全面反擊的「治警事件」於是產生」。沒看明白。—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20:35 (UTC)[回覆]
已修正。--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24 (UTC)[回覆]
完成,表格中的日語已透過註釋詳述。--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8:48 (UTC)[回覆]
理由各有不同,當初看周婉窈的書覺得篇幅長又雜,有點懶得寫所以…(遮臉)我另外再找時間去圖書館調閱那本書來補足吧。--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4:28 (UTC)[回覆]
完成--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07:22 (UTC)[回覆]
  • 條目的的第一張圖片版權宣告是自我矛盾的。「合理使用」適用於未經授權的版權內容。而PD就是PD,進入PD就是公有財了,不需要再宣稱這是不得已的合理使用。PD與fair use這兩種通常只可能同時成立一個。--Jasonzhuocn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3:48 (UTC)[回覆]
已留言給上傳者請求修正與說明。--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4:28 (UTC)[回覆]
上傳者基於謹慎理由,先將授權條款修正為 Fair use。--Reke (留言) 2011年5月6日 (五) 16:41 (UTC)[回覆]
已修正為{{PD-Japan-oldphoto}}--安可 ♪留言2013年8月19日 (一) 01:22 (UTC)[回覆]
  • 這是個重要的條目,所以該文史與法政並重! 想到些可增補的問題:當時的日本憲法究竟是怎麼規定其國民的參政權? 投票及服公職之法律規定為何? 有無資格限制? 有無定期選舉? 日本是何時開始普選? 何時開放女性參政呢? 當時的東京或各級地方政府有無議會? 而其憲法或法律中有無對台灣和韓國兩地做差別對待? 台灣少部分的富有男性於1935年第一次投票,其法源與此是否相關? 此運動的訴求(參政資格與議會權限等)究竟具體到何種程度? 究竟是誰有權決定設置台灣議會?只有天皇?或總理大臣?內閣?國會?總督?那請願對象是誰?文中提及的律師可扮演什麼角色功能? 1935年首次選舉後就無下文了嗎? -- WildCursive (留言) 2011年5月15日 (日) 05:5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回應,《》是用於書名,〈〉則用於單篇文章。例如期刊論文,期刊名以《》標註,論文名以〈〉標註,請參考[1]--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27 (UTC)[回覆]
看來台灣標準與大陸標準有異。大陸標準中無論書名還是篇章名都是用《》,只有當《》裡面還有書名時才在裡面使用<>。可以考慮使用繁簡轉換。—Snorri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55 (UTC)[回覆]
了解,稍後處理。--Reke (留言) 2011年5月1日 (日) 18:58 (UTC)[回覆]
完成,不過我發現全文轉換會出錯,為方便處理,內文中必須加書名號的,個別手動轉換;參考文獻部分全部刪除(因為讀者可以很明瞭那些都是文章、書籍之名)。--Reke (留言) 2011年5月2日 (一) 05:52 (UTC)[回覆]
  • 表格「本期運動時間表」的第1次與第2次,第14次跟第15次,格線斷錯位置了,造成後面日期對應到別的年份。比對一次來源,就知道我意思了。第6次漏了一個3月18日。以上,我簡單校對一遍而已,也許還有漏網之魚,您若方便可再校對一遍。--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0:02 (UTC)[回覆]
「第1次與第2次,第14次跟第15次,格線斷錯位置了,造成後面日期對應到別的年份」我核對原文件之後沒有看出來你指的問題,煩請再說明清楚一點。第六回的部分已修正。--Reke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1:55 (UTC)[回覆]
抱歉,確實沒有斷錯,不是你的問題。我注意到我的Firefox放大或縮小字體到某個程度,表格裡有些格線就會消失了。而且依照縮大或縮小字體程度的不同,消失的地方也不一樣。這是我第一次發生這種情形。--Mihara57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7:49 (UTC)[回覆]
沒關係,那這部分宣告完成--Reke (留言) 2011年5月8日 (日) 07:5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編輯]

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此條目已當選優良條目,希望各位能給予意見,使之符合特色條目標準—Ws227 (留言) 2011年4月30日 (六) 21: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4月30日 21:00 (UTC) 至2011年5月30日 21:0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事件經過」一段的筆法比較像小說,此外有兩處用字懇請斟酌:

  • 「他們當晚露宿林中,沒有吃過任何食物,空腹摸黑前行。」其實「沒有吃過任何食物」就是「空腹」,可以精簡。「露宿」跟「摸黑前行」似乎矛盾。
  • 「54人被殺後,牡丹社的排灣族人又趕到現場,繼續追查逃走的12人」。一般來說台灣原住民是同一族會有好多個分布的群落,而該聚落就被稱為「社」。所以「牡丹社的排灣族人」變成類似「皇后區的香港」這種以小包大的敘述,有點怪。

--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3:46 (UTC)[回覆]

  • 牡丹社事件與琉球國滅亡一文的開頭,建議先簡述牡丹社事件與琉球國滅亡和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的關聯。

即宮古島民台灣遇害事件導致日本以此為藉口發起牡丹社事件,並藉由牡丹社事件正式併吞琉球等類似句子。 之後,在敘述其事情經過,以支持其論點。

  • 遇害者及生還者名單中的死亡,是指船難溺死還是被台灣原住民殺害?
  • 上岸遇劫與遇害屠殺的參考文獻取自網路,有沒有更公正或具可信度的書籍或論文作為參考文獻
  • 以上--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5月15日 (日) 10:37 (UTC)[回覆]
  • (:)回應

上岸遇劫與遇害屠殺的參考文獻取自網路,有沒有更公正或具可信度的書籍或論文作為參考文獻

有,以前寫牡丹社事件時看過《牡丹社事件的真相》,書中有提到。--俠刀行 (留言) 2011年6月1日 (三) 14:2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建議精簡註腳,若同一段連續多句話皆出自同一來源,腳註下一次就可以了。
  • 列明參考資料的註腳,以及釋義用的註腳應該分開。
  • 參考資料的列法應改善合乎學術規範,建議是使用{{cite}}模板達成。

--Reke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3:4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北京西站[編輯]

北京西站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近期大幅擴充的條目,主要從規劃史著手,或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各位提供意見或校對。—Alancrh (留言) 2011年5月7日 (六) 18:18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5月7日 18:18 (UTC) 至2011年6月7日 18:1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不建議畫配線圖。沒什麼意義。即使一定要保留,也請附上參考。
  • 段落間重複較多。建議在最開始增加一段簡要敘述其位置(要求城市中的位置等)和結構,並藉此縮減重複內容。
  • 「運營管理」請分成「交通配套」和「資金來源」兩部分。
  • 建議配一些圖。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T-80主戰坦克[編輯]

T-80主戰坦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個條目花了1個多星期來寫,反覆核對過資料才發現英文維基很多東西是錯的,或者是難以證實的。比如裡面大量引用波蘭雜誌《Kolekcja Czołgi Świata》(世界坦克收藏?)第8期,然而我找不到這雜誌的在線版,也完全不懂波蘭語。又比如Warfare.ru[2]指出塔吉克斯坦的首都杜尚別有T-80駐紮,但無法求證確定這些坦克是塔吉克斯坦還是俄國的。因此希望大家協助提升這個條目的品質,並希望評審過後最少能達到GA品質。—--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5月27日 (五) 02:4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5月27日 02:49 (UTC) 至2011年6月27日 02:4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粗略看過一次,感覺引言這句有點繞口:「這是歷史上第一款量產的只用燃氣渦輪發動機作動力的主戰坦克」,不知有沒有更好的造句?比如歷史上第一款投入量產的全燃氣渦輪(發動機)動力主戰坦克?(我真的不太懂這方面,希望不會弄錯文意)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1日 (二) 08:5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敝人對戰車頗有興趣但仍為外行,不過以外行人眼光認為,概要段落應該放置最前,不一定要被英文版牽著鼻子跑。另外該款戰車有參與戰役兩次車臣戰爭、俄格戰爭,英文版亦有提及「Chechen war」等,建議予以添增。--安可來酒館談談2011年6月18日 (六) 04:26 (UTC)[回覆]
(:)回應:關於車臣戰爭,這裡已經有比較長篇幅描述了;但俄格戰爭的確沒有,過幾天我會找點資料來寫。至於概要,我會認真研究一下是否有必要改進的。謝謝你的意見。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19日 (日) 13:14 (UTC)[回覆]
繼續(:)回應:今天確定了一件事:T-80沒有參加俄格戰爭,因為參戰的俄國58軍沒有裝備這種坦克;倒是57軍和59軍都有裝備。疑似是一些媒體不夠專業以訛傳訛搞錯資料了。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20日 (一) 10:33 (UTC)[回覆]
有些內連重複到了,如列寧格勒基洛夫工廠、破甲榴彈、莫洛佐夫設計局、爆炸式反應裝甲(爆炸反應裝甲)和第4近衛坎傑米洛夫卡戰車師...等等,此外,建議將單位數字,如「第一近衛戰車軍第九師」統一成阿拉伯數字→「第1近衛戰車軍第9師」。—Ai6z83xl3g (留言) 2011年6月26日 (日) 01:59 (UTC)[回覆]
(:)回應:已修正。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27日 (一) 14:2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連江縣 (福州市)[編輯]

連江縣 (福州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近期大幅擴充的條目,主要從現有資料著手,各方面或有不完善的地方,歡迎各位斧正。—Lianxx (留言) 2011年5月31日 (二) 23:38 (UTC)[回覆]
同行評審掛了20天都無人問津,還想說讓諸位給把把關,眼看1個月就到了,看來是要無疾而終了。不知道以現在連江縣這一條目的資質,能否忝列優良條目?要做特色條目呢?福州市擺在那裡,像連江這樣低重要性的條目能評特色嗎?我看了一下,查德這個蕞爾小邦都是特色呢。連江縣應該有指望吧—Lianxx (留言) 2011年6月19日 (日) 06:5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5月31日 23:38 (UTC) 至2011年7月1日 23:3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可能是上次評優特時都給了不少意見了...剛剛幫你把所有的半型標點轉成全型,如果有遺漏的話...請再檢查吧。最後,我覺得交通一節的圖示,似乎並無必要吧?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10:47 (UTC)[回覆]

(:)回應:謝謝指正。於標點上確有問題,編寫時太過大意了。交通一節的圖片,LNG公交車的圖已經去除,火車圖片用以說明2010年後連江的最新交通情形。——Lianxx (留言) 2011年6月25日 (六) 23:5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無畏號航空母艦[編輯]

無畏號航空母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

好吧,又來一條了。有些東西不想重覆再說,比如參考模版等等。整體來說,無畏號的歷史重組算是完整(尤其是冷戰時期及近代,比最近寫得約克鎮號好得多);除了一些枝節以外,基本上已經擴充完畢了。遺憾的是我無法看到這本書:Robert Gandt, Bill White, John McCain: Intrepid: The Epic Story of America's Most Legendary Warship。2009年的書,想必會有更多有趣的資料。不過我想這不會影響到條目目前的水準。目標特色。

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5日 (日) 10: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6月5日 10:00 (UTC) 至2011年7月5日 10:0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第一節第二段前兩句「無畏號於1941年開始建造,建造僅開始數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正式參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加快建造無畏號等航空母艦。」斷句不太好。個人提議「無畏號於……開始建造。動工僅數日,日本……,美國正式參戰,並加快……等航母施工進度。」
  • 菲律賓一節第一句「要到」用詞不恰當,應為「直到」。同一節倒數第3句「無畏號等繼續在外海巡戈」有錯字,應為「巡弋」。
目前只找到這兩個細節問題。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6月8日 (三) 14:43 (UTC)[回覆]
抱歉...這幾天忙得發昏,沒空上來;內文己更改,感謝意見。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10日 (五) 09:06 (UTC)[回覆]
  • 越戰第二段:「並與其他航空母艦多次派出混合機種攻擊,以應付北越嚴密的防空飛彈。」表述為「並與其他航空母艦多次派出混編不同機種的攻擊群,以應付北越嚴密的防空飛彈火力網」或者「以應付北越密集的防空飛彈」似乎更合閱讀習慣。米爾格拉姆 (留言) 2011年6月17日 (五) 13:52 (UTC)[回覆]
感謝,剛剛改為「無畏號隨即加入,並與其他航空母艦多次派出混編機種的機隊到陸上攻擊,以應付北越密集的防空飛彈。」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3:3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球囊菌門[編輯]

球囊菌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篇有夠累人的,中文資料幾乎是等於零,英文的又大多是尖端研究,我怕有理解錯誤的地方誤導讀者,所以希望大家協助校正,並評估這個條目有沒有GA的潛質。—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6月12日 (日) 10:0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6月12日 10:09 (UTC) 至2011年7月12日 10:0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建議:其實「叢枝菌根」的資料是有的,只是多集中在會議論文、期刊論文與學位論文,華文圈近九成以上的相關研究集中在中國大陸。至於,「菌根學」的相關著作,好像只有大陸出版過,台灣的圖書館好像沒有館藏,且多數書籍絕版了。若要協助檢視內容,如生物分類、中文學名、基本知識。中國大陸方面,〈叢枝菌根真菌分類最新進展〉、〈叢枝菌根真菌系統分類及群落研究技術進展〉這兩篇算入門的。--Mihara57 (留言) 2011年6月12日 (日) 11:43 (UTC)[回覆]
  • (&)建議:首先先感謝靖天子完善了真菌相關條目!不過在此提出在下一些建議:
  1. 超過八成的維管束植物都有由球囊菌構成的叢枝菌根,且在苔蘚植物等沒有真實根部構造的植物中亦有樹狀菌根,可見叢枝菌根在陸地生態系的重要性。
  2. 字節未破萬,如要角逐GA或FA仍稍嫌字數太少。或許可以再寫寫看其生殖、構造!
如有冒犯請見諒......--I'm the Pelt of Rock (拾岩留皮 | 真菌) 2011年6月14日 (二) 14:2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相對論量子化學[編輯]

相對論量子化學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希望提升至優良條目。請各位指出不足之處,以及需要添加哪些內容。—Makecat (留言) 2011年6月18日 (六) 06:1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6月18日 06:10 (UTC) 至2011年7月18日 06:1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完成,第一句話沒多大用處已刪除,銫查了一下資料以及相關條目的圖片,銀金色更為恰當。--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覆]
  • 感謝Makecat的邀請,不過其實我只是有機化學好一點,其他方面很差的……看了一下全文,感覺翻譯上沒有太大的問題。但是我個人有個建議,就是英文原文其實內容介紹的有點不夠,因此不一定要全部翻譯,有些地方其實可有可無,而且可以再補充一些原文沒有的東西。相對論量子化學我並不算太了解,因此只能提這麼一點小意見,真的很抱歉!--CHEM.is.TRY 2011年6月24日 (五) 18:42 (UTC)[回覆]
多謝建議。雖然資料雖然還有不少,但是大多是介紹該理論對元素性質的解釋。--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覆]
  • 有些地方還有一些英語語法的痕跡,如:「金以及附近的鉑和汞相對論效應特別顯著。它們是除超鈾元素以外相對論效應最大的元素,因為它們的電子排布接近4f和5d全充滿電子。」這裡的Au,Pt,Hg應該都是指代元素,因此「附近」一詞不是很貼切;後句則可改為:「由於電子排布接近4f和5d全充滿電子,這三種元素是除超鈾元素以外相對論效應最大的元素。」Merphisto (留言) 2011年7月1日 (五) 07:48 (UTC)[回覆]
完成,已作修改。--Makecat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11:36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編輯]

馬哈茂德·艾哈邁迪內賈德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伊朗重要的政治人物,目標特色。—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6月24日 (五) 01:1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6月24日 01:12 (UTC) 至2011年7月24日 01:1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早年一段有重複之處(就是交通運輸工程與規劃的哲學博士學位那一項),稍為混亂,建議改為用時序方式編寫其早年生涯。Google book輸入Mahmoud Ahmadinejad的第一本書有預覽,拉到目錄去看時間線,可供參考。艾哈邁迪內賈德的早年一直都比較鮮為人知,尤其是他自己都不願張揚,到現在人們還在猜測他到底什麼時候結婚、與誰結婚、其人長相如何等等。故此,我想不論是誰都無法為他編寫出完整的早年生活,但不妨提及一下此情況。現時條目基本上是按英文維基翻譯,架構亦相同,生平稍嫌割裂,或許要考慮再作整理,才可推上特色。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07:52 (UTC)[回覆]

已經將早年一節的內容按時序方式重新整理,另外補充一下,關於「他到底什麼時候結婚、與誰結婚」的資料其實已經有了,已經添加到條目裡。至於「其人長相如何」,由於她極少出席公開場合,而且被罩袍遮掩,就這部分作出描述比較困難。謝謝你的意見。--黑暗魔君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8:2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編輯]

奧里斯卡尼號航空母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條有一點情意結,具體就不說了,基本上已經完全擴充。由於奧里斯卡尼號只短暫參與了韓戰,所以基本上篇幅似乎都集中在越戰之上,也可能會使大家有錯覺,看到註釋不及其他,就以為這不達標。其實奧里斯卡尼號的參考資料,可以說是24艘艾塞克斯級中最詳盡的一艘了(當然論資料還是艾塞克斯號最好)。一來NHC為這艦寫了一個詳盡的歷史,補充了其他參考書本的不足;二來這艦參與了越戰多個重要時期,又是最後一批退役的攻擊航母,還要是僅有的一艘沒有成功拆解,本身就是已經具代表性(當然單就越戰的話,我想最最最具代表性的艾塞克斯級會是漢考克號,放到最後一艘寫。)—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6月28日 (二) 10:5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6月28日 10:21 (UTC) 至2011年7月28日 10:21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編輯]

2011年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待事件告一段落後,打算參選GA—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2日 (六) 09:3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日 09:36 (UTC) 至2011年8月2日 09:3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貌似中文媒體等多用「歐洲致命性大腸桿菌疫情」? 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似乎用的不多?是不是應該用2011年歐洲致命性大腸桿菌疫情作為條目名稱更為合適?另外,條目中所使用的信息框{{Infobox Disease}}是疾病信息框而不是疫情信息框,並沒有一個叫做「O104:H4型大腸桿菌疫情」的疾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9:27 (UTC)[回覆]
雖然常用程度可能不足,但我想這條目的命名應考慮其是否具體。我想最具體的命名,莫過於現時以細菌種類->疫情。不過2011年歐洲(致命性)大腸桿菌疫情等類近的命名,可用作重定向。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5日 (二) 10:00 (UTC)[回覆]
感謝兩位意見,就我與mihara57的討論,還是用品系當條目名較適當,本條目著眼於全球疫情的描述,不適合用一個國家或區域下標題,英文版的移動有爭議,且已出現移動戰,中文不應隨之移動。--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6日 (三) 07:52 (UTC)[回覆]
百無一用是書生對信息框的意見我也有同感,之前就覺得怪怪的了,亦覺得簡略到可有可無,只是當時覺得翻譯較重要,就沒理會了。希望有人動手翻譯一下Template:Infobox news event,英語維基百科中有部分疫情條目是先用這替代的(似乎沒有「疫情信息框」這東西),本條目也可以掛這模板,{{Infobox Disease}}則可以放在別的章節。至於命名,我對「涵蓋範圍」與「菌株」(品系)都曾動搖過,新聞媒體總是傾向主要地點、易懂的標題與內容。若隨意更改名稱,多少對條目內容的對應性有點影響,因此我寧可先跟著英語維基那邊目前形成的共識走。其他名稱,Oneam建議的重定向也是不錯的方法。--Mihara57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9:58 (UTC)[回覆]
已經將news event那個模版填好,用隱藏的方式寫在條目中,只等有人翻譯。--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25日 (一) 05:42 (UTC)[回覆]
同意將「2011年歐洲大腸桿菌疫情」與「2011年德國大腸桿菌疫情」用作重定向。--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24日 (日) 13:50 (UTC)[回覆]
在「經濟影響」一章中,「非歐盟成員國」和「獨立國家國協」的分類方法似乎有些交叉,可以考慮將後者併入前者?--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2011年7月12日 (二) 13:54 (UTC)[回覆]
「獨立國家國協」中才列出一個國家而已,要合併到「非歐盟成員國」似乎也可以。--Mihara57 (留言) 2011年7月18日 (一) 19:58 (UTC)[回覆]
同意合併。--靖天子~北伐抗戰軍統局/真菌條目大躍進 2011年7月24日 (日) 13:50 (UTC)[回覆]
英文原版已經標記為「過時」,希望補充新消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6日 (二) 14:1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結構比較鬆散,可以將各個國家分別整合到一個比較大的地區內,至於是什麼國家在正文內表述。—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6日 (二) 14:1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瓦力》獲獎列表[編輯]

《瓦力》獲獎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列表已完成,除了紅字會由自己處理外,若有其他在列表出現的問題,歡迎指正,謝!——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4日 (一) 10:2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4日 10:29 (UTC) 至2011年8月4日 10:2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名稱似乎一般不用書名號的,現在這樣是否合適?--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5日 (二) 09:28 (UTC)[回覆]
個人覺得沒有必要加書名號。--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21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該條目可以與「瓦力」電影條目合併。220.255.2.24 (留言) 2011年7月8日 (五) 05:26 (UTC)[回覆]

新中橫公路[編輯]

新中橫公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本條目是否符合特色條目。—yiken (留言) 2011年7月4日 (一) 16:4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4日 16:45 (UTC) 至2011年8月4日 16:4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普魯士起義[編輯]

普魯士起義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上優良,請提供建議—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8日 (五) 22:5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8日 22:53 (UTC) 至2011年8月8日 22:5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10的阿拉伯數字,是不是可以用國字來表示?--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04 (UTC)[回覆]

這是可以的,根據格式手冊說法,「一至十的整數若無特定科學意義,則漢字、阿拉伯數字皆可,但上下文應一致。」,漢字,阿拉伯數字都可。—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13日 (三) 14:05 (UTC)[回覆]
茶壺是覺得1-10數字,用國字的話,閱讀起來,會比較輕鬆一些。--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14日 (四) 07:26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星座[編輯]

星座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此條目在天文學中應該屬於極高重要度的基礎條目,最近決定改寫完善之。但是這個主題所涉及的內容過於龐雜,也不宜面面俱到。而且關於此條目的網絡資料也多數不足以信。所以到這裡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這個條目應該寫什麼,怎麼寫,哪裡需要改。謝謝。—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9日 (六) 14:5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9日 14:52 (UTC) 至2011年8月9日 14:5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識別星座:看到是空白段落,也許是作者準備編寫?--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覆]

(:)回應,是的。-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覆]
這個條目...真的太廣了。但除了起源、不同文化的分類、識別與運動之外,又好像真的沒有什麼可以再加上。航海應用或者可以補上去。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22日 (五) 08:2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10的阿拉伯數字,可以用國字來表示,茶壺認為全形字,閱讀起來會比較舒服。--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覆]

(:)回應,收到,會根據語法進行調整,同時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數字使用國家標準。-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星座及內部天體的命名段落:註腳需要補充。--茶壺 (留言) 2011年7月12日 (二) 20:18 (UTC)[回覆]

(:)回應,本條目極度欠缺參考資料,並不只是這一段。在編寫過程中會隨時依照參考資料更新內容。謝謝以上建議。-iamchenzetianTalk:iamchenzetian 2011年7月13日 (三) 10:49 (UTC)[回覆]



無尺度網絡[編輯]

無尺度網絡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近年學術界熱點之一,目標優良至特色,希望大家協助補充校正。—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10日 (日) 01: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0日 01:55 (UTC) 至2011年8月10日 01:5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內文腳註已經做得相當好了,不過我還有一點小意見:
    1. 「例子一節」中的好萊塢,全球資訊網,網際網路和蛋白質調控網絡可以加上來源。
    2. 另外例子中的「好萊塢」我個人一直認為有些可疑(當然,可靠來源一定是有的,例如【Barabási PRL2000】)。我覺得可疑的原因是,【Barabási PRL2000】中說他們的數據是來源於【D.J. Watts Nature 1998】,但在D.J. Watts的文章中,只是說從IMDB中 抓來的數據說明film actors之間組成一個small world network。而到了到了【Barabási PRL2000】就變成了hollywood。我有些懷疑那個根本就是fill actors而不是hollywood,因為在IMDB上要只抓Hollywood的演員而不抓其它的幾乎不可能。--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2011年7月11日 (一) 09:33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編輯]

香港公共屋邨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目前已擴充完成,目標特色列表,希望大家協助指正列表出現的問題,謝!——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11日 (一) 04:4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1日 04:46 (UTC) 至2011年8月11日 04:4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對列表內容基本滿意,故針對格式及註解作少許建議:
  1. 每個區別的表格闊度不一,建議可統一闊度令全文更整齊。
  2. 淺灰色背景於某些螢幕難以顯示分別,建議另擇背景顏色。
    • 完成。—香港の達人留言板 2011年7月12日 (二) 14:24 (UTC)[回覆]
      • (&)建議可使用 c8d6e8  B2DEB2  F5F5E5  ABD5FF  Fbf7b1 ,都是比較清楚的淡色系。現改用的灰色背景太暗,使文字不易閱讀。-Inner (talk) 2011年7月13日 (三) 01:25 (UTC)[回覆]
  3. 建議統一「單位面積」的計算單位,應有自動換算的模板可用。
  4. 建議另設一段/新增表格說明各「屋邨類別」的定義。
  5. 建議說明一下為何「入伙日期」有時是XXXX年、有時是XXXX年-YYYY年、有時是XXXX年 YYYY年 ZZZZ年。
  6. 入伙日期」只包含年份,建議可更名為「入伙年份」。
暫時想到這些,往後再補充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7月11日 (一) 16:50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千禧高峰會代表列表[編輯]

千禧高峰會代表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版特色列表,目標是特色列表,希望維基人能提出指正,幫助條目達到水準。—Inner (talk) 2011年7月12日 (二) 09:2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2日 09:23 (UTC) 至2011年8月12日 09:2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新加坡地鐵站列表[編輯]

新加坡地鐵站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上述的列表是小弟以英文原版的內容,配以英文版維基百科的特色列表倫敦地鐵車站列表的格式而編制完成,並於本年7月13日新條目推薦條目的身份登上首頁。本人想藉本次同行評審,來評定是否把這篇列表提請候選特色列表,謝謝!—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7月14日 (四) 13:24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4日 13:24 (UTC) 至2011年8月14日 13:24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1. 「Lorong Chuan」這個是忘記翻譯了嗎?
    2. 「DT12 / NE7」這一行表格有問題;
    3. 中文是否適合使用斜體?個人覺得這樣看著很不舒服。

以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01 (UTC)[回覆]

(!)意見:感謝 閣下的提議。小的現在已經已完成修改,如下:
  1. 羅弄泉地鐵站的施工期名稱已經被補上;
  2. 「DT12 / NE7」這一行表格已經修正錯誤,補上小印度站的泰米爾文名稱;
  3. 標示地下車站的方法已經修改,全部斜體都已經改為粗體。
--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7月28日 (四) 13:1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有一次無意看到天下雜誌,說新加坡的某一個地鐵站因為居民支持反對黨,站名忘了,所以該站未被開放。可以增加內容嗎?--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2日 (二) 19:21 (UTC)[回覆]
那個車站是波東巴西地鐵站,當地的選民都支持新加坡民主聯盟,結果人民行動黨政府便以當地一座組屋屋村來為車站命名,引起當地民眾抗議,最後才改為現名,其實這個車站在2003年已經啟用了。現在還沒啟用的新加坡地鐵站裡面,沒有一個車站涉及到政治風波,故此沒有需要像尼誥大道地鐵站那樣增加額外資料。感謝你的回饋。--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8月8日 (一) 10:24 (UTC)[回覆]

海豚[編輯]

海豚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本人首次提交同行評審。海豚條目作為生物學提升計畫 中的一部分,在整理和翻譯英文材料的基礎上,補充了大量圖片,細化了海豚的分類,補充了一些中英文的來源參考,加入了一些配圖的詳細說明。懇請各位幫助,提出意見和建議,改進條目,爭取能達到優良條目的標準!—--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2011年7月16日 (六) 07:34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6日 07:34 (UTC) 至2011年8月16日 07:34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觀內文,海豚並不是一個特有的生物學上的物種分類,因此不合適使用物種分類框吧?--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7月18日 (一) 03:13 (UTC)[回覆]

(:)回應 多謝提醒!我考慮過這個問題,不過還沒有找到確切答案,雖然海豚不是一個「物種」,:eowiki上的海豚條目是特色條目,用了物種分類框,但enwiki上的海豚條目不是特色條目而且沒有用物種分類框。因為本文中的海豚採取了「齒鯨亞目下」的這個定義方法,我覺得是不是可以參考eo的特色條目和中文維基里的條目的那種方法,即把上層最近的共同分類用物種分類框列出來?--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2011年7月18日 (一) 03:24 (UTC)[回覆]
  • (!)意見,我對文章格式作了一些小修改:一般皆用斜體標示;漢語「海豚」一詞應該不是希臘語外來詞,大概是翻譯外文時的遺存,故移除;修改圖片排版時感覺正文內容還是偏少了一點,希望能夠豐富。分類列表中的「物種舉例」欄目可否改成屬下物種分類,列舉屬下的所有物種,但圖片保留現狀,只選出屬下的一個代表物種。可以參考英文版的這個列表,若同意我也可以協助改編列表。社會行為一段說海豚也具有文化特徵,好像是從英文版「culture」翻譯過來的,感覺中文環境下使用「化」不太合適,不過我也一時想不出更好的譯詞。--Shibo77 2011年7月20日 (三) 13:16 (UTC)[回覆]
    • 非常感謝您的意見以及幫助修改條目,耐心加入語言模板和調整字句等工作,現在條目看起來確實順眼多了!關於您「列舉屬下的所有物種」的建議,我之前認真考慮過,最開始是一個屬內列舉1-2個物種,但做出來以後表格過於冗長,在生物條目提升計劃的頁面中有人建議不要列舉太多。另外英文版的Taxonomy列表中列舉的物種不全,只有40種,如果全部列出來的話可能有60多種還不包括亞種(也有可能我統計錯誤,稍後再來查證),所以是不是可以再專門寫一個海豚物種列表之類的條目,把所有的已定物種和待定物種都加進去,而在海豚條目里只每個屬舉一個例子? 那個「文化」的翻譯確實是我考慮不周,Culture是不是翻譯成「培養後代」之類的詞比較好,比如「海豚的群體也表現會培養後代的特點,並且和人類以及其它靈長類動物培養後代的方式不同」這樣? --海牛歡迎吐槽^^出錯總結2011年7月20日 (三) 13:4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元朝[編輯]

元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元朝是歷史提升計畫中的一個提升目標,希望達到優良與特色條目。—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7月17日 (日) 00:4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17日 00:43 (UTC) 至2011年8月17日 00:4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提醒元朝官方的八思巴文不知適合在條目中有所提及。個人感覺可有可無,供編者參考。Sotube@NTU (留言) 2011年7月19日 (二) 13:09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編輯]

漢考克號航空母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目標特色。由2009年6月6日到今日,兩年有多,全部艾塞克斯級航空母艦終於擴充完畢。除非部分航母再有新的資料,或者Google哪天幫某些書藉加預覽,我可以不用再管了。

漢考克號是參與越戰的眾多航空母艦中,算是最有代表性的數艘之一了。由1964年戰爭開始不久,到戰爭最後的日子,漢考克號基本上都有參與其中。論巡航次數,漢考克號是最多的一艘(雖然按在線作戰時間是珊瑚海號最長,而珊瑚海號當然亦是這批最具代表性之列)。論留下且容易獲取的資料,漢考克號也很豐富,既有出版書藉,又有詳細及相對客觀的老兵網站,算是我寫過這24艘中最完善的一個了(順道發一點抱怨吧,最讓我興奮的老兵網站,是一場戰爭也沒參與的塔拉瓦號。理論上沒參與戰爭的航母資料應該最少,但塔拉瓦號的老兵網站卻很詳細,最後條目反而比某些打了兩場戰爭的豐富,香格里拉號連個網站也找不到。好人理查號的網站也很詳細,不過過份主觀了,如非必要我也盡量避免使用)。—Oneam 01:00 AM (留言) 2011年7月21日 (四) 12: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1日 12:55 (UTC) 至2011年8月21日 12:5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約瑟夫·畢蘇斯基[編輯]

約瑟夫·畢蘇斯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個應該說是2009年的作品,希望成為特色。—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7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7日 06:57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06:57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第一句太冗餘了,對照一下英文版修正一下吧;
    2. 「自第一次世界大戰起」,英文是「From mid-World War I」,丟掉了mid(「中期」),「他成為了波蘭政治中的主要力量」,一個人成為主要力量,這說法問題很大,原文「he had a major influence」是說影響巨大;
    3. 「他被認為是讓波蘭……重返自由的功臣」,不看到英文「regaining its independence」,在下很難把重返自由和取得國家獨立聯繫在一起;
    4. 接下來這一句的理解有問題,英文為「Concluding, however, that Poland's independence would have to be won by force of arms」,先不管however,說的是他意識到波蘭的獨立必須依靠武力才能取得,譯文把句子結構就完全搞錯了,意思也差很多;
    5. 在行文中直接用「同盟國」就好了,用「中央國」再加注釋多此一舉。
看了2段就發現,這一篇翻譯的問題仍然很多,還需努力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5:19 (UTC)[回覆]
已經修改。另外,(以下根據UTF-8時區)我今天下午要去旅遊,為期8天,因為住宿條件一般,任何昂貴電子設備都不敢帶,所以暫時無法回復,請耐心等待(如有小問題,您可以自行修改)。 囧rz……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23:55 (UTC)[回覆]
相當感謝您在相當荒涼的同行評審中提出寶貴意見。—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8日 (四) 00:54 (UTC)[回覆]
不過我記得不久前改過這兩段,之前我進行過校對與修改,不過多次出現「網絡連接中斷資料丟失」的問題,唉,不過還是很感謝你。—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8日 (四) 01:38 (UTC)[回覆]
不知道閣下是否對全文進行過重新校對,再隨便抽取「一戰」一節來校對:
  1. 第一句:原文「 in the impending war, for Poland to regain independence」,是說為了波蘭重新獨立而迫在眉睫的一場戰爭,譯文有出入;
  2. 「across the Russian border」,應該是越過俄國邊界了,另外調整一下前後句的語序;
  3. 「到達俄軍的撤離區」,原文「an area which the Russian Army had evacuated」,這個在下沒有去查,似乎是俄軍已經撤離此處了吧?撤離區的表述想表達什麼?
  4. 「他還將奧地利的命令利用到極致」,原文中的bent和stretch都有「故意歪曲」的意思,譯文有誤;
  5. 「畢蘇斯基也在1914年(大概是法國)垮台時秘密地告訴英國政府」,這個錯的太離譜了,fall是秋天的意思,閣下只知道autumn嗎?
  6. 「畢蘇斯基得到他的手下對他的過度的關心與忠誠」,過度的關心和忠誠(笑),再多也不為過吧,extreme翻譯成極度就好,另外respect是尊敬的意思。
不往下看了,看起來整篇的錯誤應該還是非常多的,建議重新檢查一遍,否則要貽笑大方了。祝好運,另祝旅途愉快。--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8日 (四) 12:0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編輯]

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成為優良條目—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7月27日 (三) 06:5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7日 06:55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06:5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另外,在1138年他去世後,波蘭被分為幾塊分封給他的兒子們。與建立了一個強大的王國,並使波蘭融入歐洲文化中。,這兩個的超連結都不是很好,希望能改善--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7月30日 (六) 17:52 (UTC)[回覆]

前者已修改,後者不認為這個超連結不好。—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4日 (四) 08:45 (UTC)[回覆]
同意,完全看不出皮雅斯特王朝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這兩個條目的區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8月2日 (二) 07:47 (UTC)[回覆]
不能合併,根據詞典,王朝指的是「朝代或朝廷」,所以王朝應該有關於這兩個方面的內容,朝代是這個王朝統治的整個時期,屬於歷史範疇,而朝廷是以君主為首的整個統治機構,屬政治範疇(如是已不存在的王朝,政治歷史範疇),顯然,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是前者,即朝代,並沒有完全涵蓋王朝的整個意思,所以兩者並不相同。—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4日 (四) 06:56 (UTC)[回覆]
應當合併,因為此王朝已滅亡,其統治機構的內容已經是政治史的一部分。皮雅斯特王朝條目中無任何政治史以外的內容,反倒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中有談到文化方面的內容。-蒼白的火 (留言) 2011年8月9日 (二) 09:09 (UTC)[回覆]
我重申一次,如果將其併入皮雅斯特王朝,那麼皮雅斯特王朝條目即使再大,也不完整。參見唐朝條目,可以看見,唐朝條目中不僅有歷史和文化,還有行政區劃、政治體制、外交、經濟、人口等,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有嗎?這不就是統治機構嗎?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充其量也就是皮雅斯特王朝的歷史章節(還不一定是全部)所以不能夠以偏概全。就好像當時Lu Hung-nguong反駁將福州疍民合併到疍民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充其量是皮雅斯特王朝的紀傳體史,不是皮雅斯特王朝的意義所涵蓋的全部。根據WP:MM,合併的條件是:
首先,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的條目過長,顯然不是「過於短小,不足以提供有效的信息」;其次,即便是第一條,也因為其長度的原因具有獨立成一個條目的意義。另外,這個條目還可以改名為皮雅斯特王朝時期的波蘭歷史(參見英文版)或波蘭歷史 (966年–1385年),如果合併的理由只是因為對條目名稱不滿意,可以改名。—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10日 (三) 05:07 (UTC)[回覆]
另外,與皮雅斯特王朝合併還可能牽扯另一個問題,此條目中也包括安茹王朝在波蘭統治時期和普熱梅希爾王朝在波蘭統治時期,如果將此條目合併,有關這兩個王朝的章節就必須刪除。—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8月10日 (三) 05:1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港鐵車站列表[編輯]

港鐵車站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經過數日增加鐵路站的內容,有意把它繼續提升至特色列表水平(或是已達到了...)—HW - - DC9 2011年7月27日 (三) 14:4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7日 14:45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14:45 (UTC)

由於動員令的趕急,不希望在評審期結束後才提交特色列表評選,故請盡快發表意見,以便執整,盡快提交候選以趕及動員期。(雖然可以在九月四日才提交評選)-HW - - DC9 2011年7月30日 (六) 12:14 (UTC)[回覆]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意見
    1. 「路線圖」這一段兩個圖大小不一,排版很難看;
    2. 九廣東鐵線表格的第一列那些藍色線條是幹什麼用的,讀者很難看懂;
    3. 個人覺得中文斜體看起來很不協調;
以上。--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7月27日 (三) 14:57 (UTC)[回覆]
  • (!)意見:針對格式及排版作少許建議:
  1. 各列表均以置中方式擺放(直接轉乘車站一表例外),由於表格的闊度不一,影響了排版的整齊,宜作出修正。
  2. 承上,亦可選擇統一表格的闊度,使排版更整齊。
  3. 有關列表內容,為什麼只有3.1.1 東鐵綫3.1.7 將軍澳綫才有最左面路線的一項?可能因為其他的線路沒有分支,但這安排令列表欠缺了統一。
  4. 3 中及重型鐵路系統以下只有3.1 港鐵系統(由市區綫組成),此層數好像有點不必要,建議合併。
  5. 建議代碼可另開一行加入,

暫時想到這些,往後再補充吧。-Wongpong (留言) 2011年7月28日 (四) 07:36 (UTC)[回覆]

  • (!)意見
  1. 昨天我在這篇列表裏面發現了一個小錯誤,主編者把油麻地的英文名Yau Ma Tei寫成Yuen Long,並已改正。希望主編者可以覆審一下列表中還有沒有其他不小心造成的小錯誤。
  2. 東鐵綫和將軍澳綫表格左邊的線條在其他線路的表格中沒有,格式上不太統一。
  3. 中文斜體的問題,在我的新加坡地鐵站列表中,原來標為斜體的地下車站,被我改為粗體,不過粗體有強調的意思,如果用粗體標示未來車站,這樣讀者會以為主編是刻意強調這是未來車站,不好不好。這個問題的最終定案,我沒有想到,不好意思。
  4. 那兩幅圖建議使用相同的大小,分為上下兩幅圖,現有路線圖在上,未來路線圖在下。

以上。--春卷柯南夫子DC9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7月29日 (五) 06:31 (UTC)[回覆]

(:)回應第一個應該是嚴重失誤了...第二點昨天已經更改...第三點,由於目前車站名字的底色問題,所有車站均標為粗體,還是應該加入灰色?第四點,謝謝。-HW - - DC9 2011年7月29日 (五) 06:4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五三慘案[編輯]

五三慘案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希望達到優良乃至特色,歡迎各種意見。—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27日 (三) 17:08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7日 17:08 (UTC) 至2011年8月27日 17:0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可是我看的同日本文的說法,說到中國人對日本人慘忍的殺害(甚至還有分屍!!??),這部分似乎不怎麼提及。第二、日軍對交涉員蔡公時的瘋狂虐殺是不是該寫進去?我在別的網站看過,說好像當日深夜,一群日本兵闖入交涉公署,綁縛蔡等人,還割眼挖鼻經過一番慘酷後,集體後院掃射。這事件還有唯一目擊證人。要不補充一下?--俠刀行 (留言) 2011年8月2日 (二) 08:20 (UTC)[回覆]

台灣國中教育[編輯]

台灣國中教育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除了「戰後至今」的章節外,其餘內容大致上已撰寫完畢,目標是特色條目,希望各位能提供一些編輯建議,或是有哪個部份應該寫卻沒寫到的也歡迎提出。—燈火闌珊處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12:2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9日 12:20 (UTC) 至2011年8月29日 12:2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以下是在下的一些拙見
    • 為什麼條目名稱為「台灣國中教育」,但是開頭卻是將「國民中學」這詞粗體?雖然國民中學的條目是重定向自此,但在下認為或許可以稍微修改一下文句。
    • 如果可以的話(因為這樣修改處會很多)是否能將包括民國XX年、康熙XX年、明治XX年、大正XX年、昭和XX年全部統一成西元紀年,以同樣是特色條目的相比包括「香港教育史」、「台灣歷史」、「台灣日治時期」、「台北歷史」等等大多也是以西元為主要年代單位。
    • 同樣如果可以的話,可以在包括「教師」、「課程」等段落(我不確定有哪些可以添加),比照「教科書」的方式增加一些歷史演變的過程。
    • 大致上的意見就是這些 -- KOKUYO (留言) 2011年8月6日 (六) 14:50 (UTC)[回覆]
    • (:)回應
      • 因為這樣寫起來比較順。其實沒有嚴格要求標題和序節開頭標粗體的字要一樣,意思一樣就行了。
      • 這是因為歷史文獻通常使用年號記年,不過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台灣教育史的文獻都用民國紀年,這點在學術界還滿統一的。除此之外,也因為台灣的學年就是採用民國紀年,同時也是教育統計的年度單位,所以才這樣沿用,方便閱讀。
      • 因為教育史已經有專門的章節了,這些章節我希望寫現況。當然目前教育史還沒完成,我會注意補充這些部份。
      • 回覆如上,感謝您的建議。燈火闌珊處 (留言) 2011年8月6日 (六) 15:2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翰林院[編輯]

翰林院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曾經提優失敗的條目,希望能收集更多意見,以達到優良乃至特色的水準。—Snorri (留言) 2011年7月29日 (五) 09:1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7月29日 09:12 (UTC) 至2011年8月29日 09:1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旅順大屠殺[編輯]

旅順大屠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該條目對某些關鍵內容的敘述與我及許多人的認知存在巨大差異,有許多涉及史實方面的不準確之處。希望比較了解的人可以參與一下此條目的修改。可以適當參考一下此條目以前的版本,其中部分內容完全否認屠殺的存在,實在不知道這些否認是否有根據,是否是實際情況。—Aronlee90 (留言) 2011年8月12日 (五) 05:27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8月12日 05:27 (UTC) 至2011年9月12日 05:27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這個條目的參考資料太少,有關人數的問題上,第一個參考資料僅指出該書作者看到的36人,沒有其他數字顯示死亡的人數,也沒有顯示是否有人逃亡或者是繼續藏匿。加上以目前的長度和內容度來看,尚不需要提到同行評審,倒是建議提到歷史條目相關的討論或者是集體編輯討論中去加強。-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9日 (五) 21:44 (UTC)[回覆]



精英大師[編輯]

精英大師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在第二次的同行評審中,仍然未是時候成為特色條目,原因是等待介紹精英大師的書籍,今次參考部份到手,希望在提交特色條目前能夠找到條目的問題。雖然我在預感今次同行評審出現這問題,但無論如何也好,一定會向特色條目進發,成為賽馬條目的典範。—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8月13日 (六) 08:1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8月13日 08:15 (UTC) 至2011年9月13日 08:1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1. 11月18日的香港短途錦標預賽前,與伴跳馬利利高拍跳一課
  2. 結果在比賽未能領放下,只獲得第七
  3. 在比賽當日,精英大師守住較前位置,直路與大熱門燦惑爭奪,期間燦惑內閃
  4. 4月15日,精英大師出戰香港一級賽女皇銀禧紀念盃,馬匹狀態大幅回升,為賽事的次熱門,比賽時採取領放
  5. 11月19日在香港短途錦標預賽上陣,比賽早段稍稍留後

粗體是閱讀起來費解或是需要註釋另外說明的地方。--茶壺 (留言) 2011年8月19日 (五) 02:29 (UTC)[回覆]

(:)回應一下:

  1. 該馬的名稱應是「利利高」。
  2. 應不應改用「一馬當先帶出」。
  3. 內閃是指馬匹未能受控制傾斜到內欄位置,如果你能多看牠的影片應該明白(雖然我不會強求讀者去觀看)。
  4. 要改用「使用」嗎?
  5. 可以改用「留前鬥後」?

--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8月19日 (五) 08:59 (UTC)[回覆]

對於修改的(!)意見:茶壺覺得管理員的修改,怎麼覺得越看越花呢?

  1. 高拍跳一課是一起練習的意思嗎?
  2. 領放是它在比賽奔跑時,曾經跑在最前頭,一度領先所有賽馬的意思?
  3. 內閃是專門術語的話,那應該做出條目出來或是做個內文註釋吧?
  4. 其實採取跟使用差不多吧?茶壺是領放的關係,才會覺得讀起來不順?領放出現在條目好幾次,出現在這裡,應該是戰術的意思吧?
  5. 留後應該是落後的意思,就是其他賽馬跑在精英大師前面,它才會留後吧?

茶壺本身對賽馬不熟悉,才覺得這些句子讀起來有些費解。--茶壺 (留言) 2011年8月19日 (五) 15:06 (UTC)[回覆]

(:)回應一下:

  1. 正確。
  2. 沒錯,通常帶出的馬匹都會領放,如果看田徑長跑比賽的時間,也有時會將前領跑手稱作領放。
  3. 該要在日語維基的作翻譯嗎?應該開個賽馬術語列表會比較實際。
  4. 該賽事有其他馬帶出,精英大師算是留在預期較後的位置。

我明白外行人看懂賽馬運動很難,如果能夠有其他字潤飾的話,我也認為可以適合在該條目使用。--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8月20日 (六) 08:11 (UTC)[回覆]

領放在條目中出現多次,有戰術的意思吧?--茶壺 (留言) 2011年8月20日 (六) 12:14 (UTC)[回覆]
(:)回應基本上賽事有四種基本跑法,分別是領放、跟前、居中及留後,每匹馬都會有不同的特性,以便在有利的情況下提高爭勝機會。--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8月21日 (日) 00:34 (UTC)[回覆]

(!)意見:一開始的摘要部分是不是參考喬治四世、麥理浩等條目,將精英大師的跑法與評價部分,放在導論,讓不想全部看完條目的讀者,能夠迅迅掌握條目的重點?--茶壺 (留言) 2011年8月21日 (日) 02:50 (UTC)[回覆]

(:)回應我已經在該條目增設簡介一段,務求非馬迷能簡要地認識牠。--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9月10日 (六) 04:21 (UTC)[回覆]

再看一次後的(!)意見,覺得仍有費解之處:

  1. 在隨後11月22日的香港短途錦標預賽上,精英大師以一放到底的姿態,以二又二分之一馬位擊敗幸福財星。一放到底是比賽進行後,就一直領先到結束,到沒有被幸福財星超越的意思嗎?
  2. 高雅志騎精英大師,帶離對手以兩個馬位取勝。的意思?
  3. 12月12日,精英大師成功衛冕香港短途錦標,在比賽守在第三位,跟隨電光火力及萬事旺之後,守在是精英大師在香港短途錦標,結果是第三名的意思?
  4. 在次關百週年紀念短途盃中,同樣受到鄉村樂韻的挑戰,但精英大師也輕松勝出。輕松是輕鬆嗎?還是「松」是「鬆」的簡體字?或是一樣的意思?
  5. 十七連勝紀錄後來被美國馬Peppers Pride在2008年打破。Peppers Pride沒有中文譯名嗎?
  6. 施雅治因此指責對方製造新聞增加驅魔客的配種價值配種價值的意思是什麼?增加知名度與價值?可以與其他的馬匹生下更優秀的下一代?

--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1日 (日) 09:02 (UTC)[回覆]

(:)回應

  1. 一放到底是指賽事期間從未有對手能夠超越牠。
  2. 這裡指起步後不久的馬匹位置。
  3. 之前因為有大陸維基人整理過……
  4. 沒有正式譯名。
  5. 應該聽過動物之間的人工繁殖吧。

--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9月12日 (一) 16:13 (UTC)[回覆]

(!)意見

  1. 施雅治因此指責對方製造新聞增加驅魔客的配種價值。總之大概是驅魔客想精英大師交手來炒新聞,以後驅魔客的知名度與身價都提高了。--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2:03 (UTC)[回覆]
  2. (:)回應當時該消息在馬壇頗有一定程度的影響。--Flame 歡迎泡茶 2011年9月13日 (二) 03:10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意見:條目內存在年份與日期內連,與條目內容沒有太大關係,認為應該要移除。--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1日 (日) 08:53 (UTC)[回覆]

(!)意見:如果茶壺動手移除日期內連,管理員會不會有意見?--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11:59 (UTC)[回覆]

(!)意見:茶壺已將條目年度和日期內連,全部移除了。--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4日 (三) 06:22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意見:評價部分會不會顯得單薄了點,既然將要參選特色,而且精英大師這麼出名,希望能在豐富一些,在增加關於牠的評價。--茶壺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11:59 (UTC)[回覆]


吉林市[編輯]

吉林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一個中國城市條目,希望能夠達到特色條目的標準,歡迎各位提供意見和合理化建議,謝謝!—死亡之翼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08:01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8月29日 08:01 (UTC) 至2011年9月29日 08:01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基本上所有的括號都是半角的(我都改過來了,手疼死。),民國紀年竟然用了阿拉伯數字。。類似「民國20年」,年份日期還有內鏈,維基化、格式化嚴重不足,一些段落過度黑體。圖片排版也不是很合理,例如大橋的圖片最好配在交通下,而不是教育(我已改過。)。希望編者以後能注意以上細節。-治癒留言 2011年9月17日 (六) 16:03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長吉城際鐵路[編輯]

長吉城際鐵路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比照京津城際鐵路來看,內容仍顯不足。我已盡我所能提升此條目,可惜長吉並非京津,新聞資源較少。望諸位多多給與意見與協助,希望能達到優良條目的標準。

另外,討論頁曾有過關於速度的質疑,我了解到的公開和不公開(私下詢問的的)的信息都顯示是因長春站施工所致,本想看長春站施工完畢之後可以恢復到29分鐘,可惜隨著此輪高鐵降速,大概短期內無法實現了。—陽之下光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16:1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8月29日 16:10 (UTC) 至2011年9月29日 16:1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全文度量衡的使用格式不統一,如果還牽涉到簡繁轉換,需要重新整理。
  2. 有一些類似地方用語的型態,像是走行之類。
  3. 有些文句需要潤飾,譬如說:經停龍嘉站的列車,長吉之間需走行32分鐘,否則走行29分鐘,這個否則的時間是什麼意思?
  4. 這條鐵路除了降低兩個城市之間火車運行的時間以外,其他的特點是甚麼?全文看不出來這條路線有甚麼特別。這樣一來,也難以說明這個條目的特殊和優良之處。-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10日 (六) 20:06 (UTC)[回覆]
如果是術語,應該有解釋的地方,或者是避開始用術語。-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26日 (一) 19:3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漢族[編輯]

漢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漢族條目表示要成一條新條目推薦條目—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04:1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8月30日 04:16 (UTC) 至2011年9月30日 04:1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華人百度百科解釋:一般來說,具有漢民族血統的人都是華人,與漢族相近的回族、苗族、瑤族、土家族、滿族、壯族等民族大部分也稱為華人,而對於海外藏族和維吾爾族等與漢族歷史淵源相對較淺的民族,以及有自己民族國家的蒙古族和朝鮮族等在一些語言裡可能不被稱為華人。

需不需要注釋一下。--Fxqf·留言簿 2011年8月30日 (二) 13:50 (UTC)[回覆]

已經進行說明。不過對滿族也稱為華人表示疑惑。--玖巧仔留言 2011年8月30日 (二) 17:42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東南亞條約組織[編輯]

東南亞條約組織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在粵語維基百科,同行評審(在那裏叫作「同儕互評」)的其中一個功能,是讓在優良條目候選中落敗的條目,接受公眾的檢討。本條目的同行評審即為一例。

本來我以為,這條目應該合乎優良條目的資格的(事實上,本文的英文原文是英文維基百科的優良條目。)。不過,隨著cobrachen的反對,本條目和本人就遭受到一連串的惡評,最後更加落選優良條目,還要被reke修繕。我認為,條目的問題在於翻譯失誤(見優良條目評選存檔中cobrachen的說法)、主編者(本人)力不從心等等。

是次同行評審的目的是檢討條目的失敗,再由大家一起改進這條質素低劣的條目,並於同行評審過後,再次參選優良條目候選。—春卷柯南夫子 ( 夫子茶寮 (茶聚) | 土木記 | 功名記 )2011年9月9日 (五) 11:29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9日 11:29 (UTC) 至2011年10月9日 11:29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金朝[編輯]

金朝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金朝為歷史提升計畫中中國朝代子計畫的作品,現在各章節的內容均以豐富,註解也詳實,然而內容部分仍然需要各位幫忙校正一下,以修除語誤或內容缺失的地方—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9月11日 (日) 01:0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11日 01:05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01:0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非裔美國人白話英語[編輯]

非裔美國人白話英語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由於個人對於語言學不是太了解,難免會有紕漏之處,還請指教。—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1日 (日) 11:14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11日 11:14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11:14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美國監禁制度[編輯]

美國監禁制度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維基,做了一些改動,由於內容很長,出現問題的概率應該也會增加,還請指教。另外,第一個圖怎麼都折騰不好,希望能有人協助解決。—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1日 (日) 11:1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11日 11:16 (UTC) 至2011年10月11日 11:1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
  1. Documented翻譯成紀錄上或者是有紀錄者,歸檔有意味是封存的紀錄,這個字的使用很多時候和有沒有相關紀錄有關係。
  2. 摘要好長,建議修改到目前的一半或者是2/3比較方便閱讀,並且濃縮與強化重點。-cobrachen (留言) 2011年9月13日 (二) 09:44 (UTC)[回覆]
  1. 可能是修改的時候漏掉了,其他部分都翻譯成「入檔」的,感謝提醒;
  2. 將其中講述監獄分類的單獨成節了。
還請指教。--Kuailongwikibreak 2011年9月13日 (二) 15:0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烷烴[編輯]

烷烴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在下認為此條目仍有許多進步的空間,但擔心囿於自見,在此提出同行評審,望提升此條目之質量。—I'm the Pelt of Rock (拾岩留皮 | 真菌) 2011年9月16日 (五) 23:48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16日 23:48 (UTC) 至2011年10月16日 23:48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Rockpelt君擴充了很多內容,應該可以遞交DYK了,有些建議如下:

  1. 烴類的氧化反應不同於一般的溫和氧化,其實就是燃燒,在英文版本中有注釋
  2. 鹵化反應不如「鹵代反應」,這裡是自由基反應的一種可以有一個main article,見英文版本
  3. 寫的內容都不錯,就是還有一些章節缺乏,如烴類在地球的分布,烴類化學品在化工的生產和提煉,以及應用;另外物理性質一塊還可以再擴充一些,該條目的德文版好像是特色條目,英文條目也內容量相當大,擴充的餘地很多,但不少東西較難寫。Merphisto (留言) 2011年9月18日 (日) 11:34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結構」拿到前面去似乎好一點。很多性質都是和它的結構有關係的。--管閒事Inspector留言2011年10月3日 (一) 07:20 (UTC)[回覆]

寧波市[編輯]

寧波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中國著名城市條目,計劃近期評GA,半年後評FA,歡迎各位提出意見,謝謝!—思域無疆 講大道 做事體 2011年9月21日 (三) 02:11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21日 02:11 (UTC) 至2011年10月21日 02:11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京密引水渠[編輯]

京密引水渠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打算寫到GA水平。本人非水利專業,從ref里解讀的若有誤歡迎專家提出。全條目大部分都是從《北京志·水利志》獲取的資料。感謝達師提供的資料。—治癒留言 2011年9月25日 (日) 07:4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25日 07:43 (UTC) 至2011年10月25日 07:4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水庫的地圖有現成的,而整條引水渠的地圖有在條目最上方展示,至於沿途湖泊地圖我還需要找會的人來做。謝謝建議。-治癒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4:51 (UTC)[回覆]
  • 請問是怎樣運作?如果由高向低,縱切圖?如不是,怎流?Hoising (留言)
倒虹吸就是一個可以讓水從道路、河溝下穿過的一種建築物。。具體可以看百度百科。維基暫時沒有這個條目。《北京市密雲水庫懷柔水庫和京密引水渠水源保護管理條例》這個有呀,怎麼了?全文在[www.law-lib.com/lawhtm/1995/26278.htm 這裡]。-治癒留言 2011年10月15日 (六) 11:35 (UTC)[回覆]
    • 倒虹吸可以建一個stub,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也是倒虹吸。那個條例放到wikisource里吧。我承諾把那張地圖改好一點……但是會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達師198336 2011年10月31日 (一) 12:5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替換式密碼[編輯]

替換式密碼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一名非密碼學家作出的翻譯,翻譯有錯誤或專用名詞有錯請指教。準備優良條目。—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0:03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9月28日 10:03 (UTC) 至2011年10月28日 10:03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看了兩段,給一些翻譯上的意見:
    1. 「一個有趣的變種名為命名者。由宣布來訪貴賓稱號的公職人員名字來命名,這個密碼結合一個小型密碼本組成一個大型的諧音替換表。」這裡nomenclator不應翻譯成「命名者」,整句話很彆扭,意思晦澀。
    2. 「15世紀早期至18世紀後期,命名者是外交文件、間諜及推翻政府的行動必要的加密,然而大多數使用者仍然較差的加密方式。」無法理解。
    3. 「雖然由十六世紀中葉開始政府情報機構的密碼分析員就打破部分命名者,但使用者通常的反應僅僅是加大諧音替換表。」打破部分命名者?建議把「打破」改成「破解」。
    4. 「今天,某些歷史研究發現的密文所需的密碼分析仍是個富有成果的領域。」無法理解。
    5. 「這是一個引人入勝的故事,指在1819年至1821年期間通過使用一個加密文本,顯示美國獨立宣言中所述的寶藏。」誰顯示?
    6. 「斯塔爾則描述了另一個諧音替換密碼,其密碼是第一次嘗試在電腦的資料庫上加密。」斯塔爾是誰?密碼在電腦上加密?看不懂。
    7. 「書本式加密與散列板都是諧音替換密碼的一種。」是原創譯名嗎?
    8. 「在1467,多字母替換密碼由萊昂·巴蒂斯塔·阿爾伯蒂以碟的形式首次描述。」漏了「年」字;還有「碟的形式」是指什麼?
    9. Giovanni Battista della Porta、Friedrich Kasiski、Gronsfeld密碼、Félix Delastelle、Bifid密碼、Lester S. Hill、William F. Friedman、Hebern旋轉器、GCCS等要翻譯。tableau和Tabula recta應該都有中文譯名。
    10. 「運動密鑰密碼」應該翻譯成「動態密鑰密碼」?
    11. 「現代的流密碼中可以看出,現代多字母替換加密中,都努力改進密鑰流,使其盡可能的長及不可預知。」「流密碼」和「密鑰流」是什麼意思?
    12. 「在變化中,將添加3個額外的符號,使基 (線性代數)變成一個素數。」看不懂。
    13.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開始和廣泛使用的電腦」電腦有那麼早嗎?
    14. 「由於不止一個旋轉盤的組成密文,如果個字皆配一符號,用量將大大高於天文數字。」「旋轉盤」是原創譯名?「用量」是指什麼的用量?高於天文數字?
    15. 「它們的相似之處在於它們都電子化地使用旋轉盤來加密。」什麼叫「電子化地使用旋轉盤」?

總之翻譯上還是有很多不通順的地方,而且有不少名詞貌似是原創翻譯。—Snorri (留言) 2011年9月28日 (三) 15:47 (UTC)[回覆]

  • 明白但請指教
    1. 非命名者的譯名還真的找不到,請指教。
    2. 已更改。
    3. 已更改。
    4. 已更改。
    5. 已更改,誰開始不知道,應該是傳言。
    6. Stahl, Fred A,在ref內,但英文維基亦沒有其資料。
    7. 來自Template:古典密碼學,原創者不明。
    8. 碟,就是吃飯時用的圓碟,不是要寫這句進去吧,年已加上。
    9. 已更改。
    10. 寫時是看了Template:古典密碼學,但亦見有條目寫「動態密鑰密碼」,不過都是紅連結,現在的密碼學可是先寫先改名的時代啊
    11. 流密碼就是Stream cipher,來自Template:密碼學
    12. 已更改。
    13. 有,請看電腦,在1820年開始就有了....說真話,我不毛也以為第二次世界大戰才開始,當時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照著翻譯了...
    14. 旋轉盤來自恩尼格瑪密碼機,符號用量(不懂改,請指教),就是,它當初就是這樣寫的(more than astronomical)。
    15. 已更改。
總之我也明白我翻譯很差,最主要原因是不懂斷句,直接自己寫可能更好?原創翻譯我不敢,有名詞不敢翻譯就有可能。
另開一行,說一聲謝謝。--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9月29日 (四) 02:21 (UTC)[回覆]
  1. 「monoalphabetic」、「polyalphabetic」建議翻譯作「單表加密」、「多表加密」或「單表替換」、「多表替換」。這兩個譯名更貼合詞根「alphabet」的「字母」之意。
  2. 「簡易替換密碼」第一段西式中文現象過於嚴重。我的建議:「簡易替換式加密是一種以特定方式改變字母表上字母順序,並以此順序書寫的加密方式。這樣一張改變了字母次序的字母表即為『替換表』。替換表可以以……或更複雜方式構造,此時稱之為『混合表』。傳統上,先把一個關鍵詞寫在字母表最前面,再刪去重複字母,這樣就能得到一個混合表。」
  3. 「簡易替換密碼的安全性」第二段的bit為資訊理論概念上的比特,是信息量的單位。此處可翻譯做「26(階乘)約等於2的88.6次方,或約等於89」。整句話該翻譯做「儘管加密可能用到的鑰匙(或密鑰)數量很多(……),但要破解單表加密卻異常容易。」
其實我發現的語言表述上的問題還不止這些,但由於某些原因暫時未能全部指出。建議您先把自己的譯本重新通讀幾次,並仔細斟酌字裡行間的語法和邏輯關係,這樣很容易就能發現先前編輯未能發現的各種問題。加油!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10月4日 (二) 15:28 (UTC)[回覆]
全部完成。自己再看一次並更改後,卻發現差異之大,連自己也不敢相信,完全不明白為何當初會那樣譯。Justincheng12345留言 2011年10月4日 (二) 16:53 (UTC)[回覆]
(:)回應:我像你這個年紀的時候的作品也是這樣……現在我完全無法理解我當年如何把ISAK6-2翻譯得如此爛…… --Алексеевски Скажите,пожалуйста! 2011年10月9日 (日) 16:0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鄭州市[編輯]

鄭州市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看看還有什麼不足之處?—Cnzhengzhou (留言) 2011年10月3日 (一) 15:52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3日 15:52 (UTC) 至2011年11月3日 15:52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牛頓運動定律[編輯]

牛頓運動定律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這條目是經典力學的基礎定律。除了翻譯自英文維基百科的內容以外,我又添加了一些從其它書本閱讀獲得的心得,希望能夠申請為優良條目。請大家批評指教。—老陳 (留言) 2011年10月30日 (日) 04:05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30日 04:05 (UTC) 至2011年11月30日 04:05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看了前兩段,有若干內容與遣詞造句上的問題。

  1. 「第二定律:施加於物體的淨外力等於此物體的質量與加速度的乘積。」只有在定義了完善的單位制的情況下才能這樣說,否則是正比關係。這句話最好加上一個注釋,就是在通行的單位制之下。
  2. 「在應用牛頓定律之前,必需先將物體理想化為粒子」以及之後的若干處,「粒子」應當改成「質點」。
  3. 「在估算動力運動時,這物體的整個軀殼已被忽略」,這句話太業餘了,整句的敘述也亂七八糟,無法做到有條理地向讀者闡明質點模型的目的。
  4. 「歐拉運動定律可以直接視為專門描述大塊物體運動的公理,與物體結構無關。」原文中是「extended body」,我認為翻譯成「宏觀物體」比較好,後面「與物體結構無關」的原文是「independently of any particle structure」,指的是「與(視為質點)的粒子的結構無關」。
  5. 「有些學者將第一定律詮釋為定義慣性參考系的本質。」語序不對,應該是「有些學者將第一定律詮釋為慣性參考系的本質定義」。
  6. 「特別案例」最好改成「特例」。

暫時看到這麼多。—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14:39 (UTC)[回覆]

  • (:)回應
  1. Halliday&Robert Resnick教科書並沒有提出這方面的顧慮,希望您給予參考資料,我會按照資料加以修改。
  2. 引述自英文維基:「Newton's laws are applied to bodies (objects) which are considered or idealized as a particle」。
  3. 求救!
  4. 請問您「宏觀物體」定義為何?整個上下文為:「If a body is represented as an assemblage of discrete particles, each governed by Newton’s laws of motion, then Euler’s equations can be derived from Newton’s laws. Euler’s equations can, however, be taken as axioms describing the laws of motion for extended bodies, independently of any particle structure」。在這裏,「particle structure」 指的應該是「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結構」,而不是「粒子結構」。不知您是否同意?
  5. 可否這樣修改:「有些學者將第一定律詮釋為慣性參考系的特性」?
  6. 已修改完成。
感謝您的評審!有時間希望能夠關注其它幾段,謝謝!--老陳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5:26 (UTC)[回覆]
    • (:)回應

1.這是物理學常識,我也不知道具體哪一本書會有,大概講單位制的書就有吧。

  • (~)補充:已經找到參考:
    1. 張三慧. 《大學基礎物理學》, 第 1 卷.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3. ISBN 9787302067221. 第41頁:「運動的變化與所加的動力成正比,並且發生在這力所沿的直線的方向上。」
    2. 陳信義. 《大學物理》.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5. ISBN 9787302111382. 第13頁:「牛頓第二定律:物體所獲得的加速度與合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與物體的質量成反比,方向與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3. Raymond A. Serway, John W. Jewett.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Brooks Cole; 6 edition. 2003. ISBN 978-0534408428. 第117頁:「These observations summarized in Newton's second law : When viewed from an inertial reference frame, the acceleration of an object is directly proportional to the net force acting on it and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its mass.」
    4. Florian Scheck. Mechanics: From Newton's Laws to Deterministic Chaos, Graduate Texts in Physics. Springer. 2010. ISBN 9783642053696. 第2頁:「We begin by stating Newton's fundamental laws in a formulation that is close to the original one. They are as follows: (......), II. The change of motion is proportional to the applied force and takes place in the direction of the straight line along which that force acts.」

2.我雖然不知道英文維基為什麼這麼寫,但首先,英文維基並不能作為參考來源,其次,中文中這個模型就是叫「質點」(也就是英語的particle),是約定俗成的翻譯。

3.我可以幫忙整段改一下。

4.宏觀物體指的是尺度遠遠大於粒子尺度的物體。然後我認為這裡的「particle structure」是指粒子本身的結構,如果是指「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結構」的話應該是「inter-particle structure」。因為剛體的定義就是質點與質點間距離不變,如果歐拉運動方程與粒子與粒子之間的結構無關的話,也就不必有剛體的歐拉方程和考慮應力形變的可變形體的歐拉方程了。

5.我還是堅持我的寫法,因為實際上這句話想表達的是:有些學者喜歡將第一定律作為根本,而將慣性參考系視作第一定律的延伸,也就是說在他們看來,第一定律可以作為更為本質的慣性參考系定義。

至於其它幾段,我只略略看了一下,發現的有「fictitious force」應該是「假想力」,「一道力」應該是「一個力」,「思考」應該是「考慮」(起碼大陸是這樣,可能要做繁簡轉換)。—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08:51 (UTC)[回覆]

  • (:)回應
  1. 我會添加一些關於這些物理量單位的資料。
  2. 引述自教科書Raymond seway, John Jewett, Physic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V1, pg 20。「In our study of translational motion, we use what is called the particle model and describe the moving object as a particle regardless of its size. ... In general, a particle is a point-like object, that is, an object that has mass but is of infinitesimal size. For example, if we wish to describe the motion of the Earth around the Sun, we can treat the earth as a particle and obtain reasonably accurate data about its orbit.」有些作者會使用術語「質點」,而又有些作者會使用術語「粒子」,您不能強制規定必需使用質點。質點是個虛體,不具有自旋、電荷;而粒子是個實體,可以賦有自旋、電荷。任何作者,從經典力學開始寫,一當寫到電動力學,就必需使用術語「粒子」,因為質點的功能已不夠用了。
  3. 很滿意。
  4. 同意改為宏觀物體。至於到底是「粒子與粒子之間的連結」還是「粒子本身的結構」這問題,我覺得不論是甚麼,都是「物體內部的結構」。原作者可能需要對於這句子的意思加以澄清。
  5. 同意修改。--老陳 (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1:16 (UTC)[回覆]
  • 那僅對第二點說一下吧。如果要翻譯成粒子的話,那麼整個這個條目都是有問題的了,因為對於「賦有自旋、電荷」的實際粒子來說,牛頓運動定律是不一定成立的,牛頓運動定律是針對質點動力學的,本來就是在質點模型的框架里描述,這不是我強制翻譯問題,是整個中文學界在經典力學框架下都是這麼翻譯的。如果如您說的要從經典力學介紹到電動力學的話,也是先說明質點模型,再在以後說明粒子和質點的區別的。—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8日 (二) 01:57 (UTC)[回覆]
分段[編輯]
  • (!)意見:繼續看了第一節的幾段之後的一些意見。
    1. 「伽利略的點子導致牛頓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則沒有加速度,因此物體會維持速度不變。牛頓將這定律的點子歸功於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實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慣性定律的再次陳述。」其中的第一個「點子」應當改成「想法」(起碼在大陸簡體),「牛頓將這定律的點子歸功於伽利略。」最好改成「牛頓將第二定律的最初提出歸功於伽利略」,同時這一句還需要來源參考佐證一下比較好。
    2. 「拉丁文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譯這樣表明:」其實可以直接用拉丁文,為何要用英文版呢?有英文中心嫌疑。
    3. 「像飛箭、飛石一類的發射體」其中「發射體」的簡體是「拋體」。
    4. 「像行星、彗星一類的星體,移動於阻力較小的自由空間」其中「自由空間」簡體是「真空」。
    5. 「這點子是很重要的突破,需要極仔細的分析與極豐富的想像才能研究出這點子。」,同上,「點子」->「想法」,整句最好改成「這是一個突破性的想法,需要極為仔細的洞察力與豐富的想像力才能得到。」
    6. 「粒子」->「質點」
    7. 「按照這樣會意,第一定律又可以這樣寫」:直接用「因而,第一定律又可以這樣寫」比較簡潔。
    8. 「相對於某慣性參考系,任何呈勻速運動的參考系也為慣性參考系,否則為「非慣性參考系」。」,語序有些問題,最好改成:「任何相對於慣性參考系呈勻速運動的參考系,都為慣性參考系,否則為「非慣性參考系」。」

以上。—Snorri (留言) 2011年11月7日 (一) 16:56 (UTC)[回覆]

  • (:)回應
  1. 已修改,參考來源就是Dugas_200。
  2. 因為大多數人都看不懂拉丁文,只好使用英文。現今大多數物理文獻都是用英文發表,所以,我個人覺得,讀物理時,順便學一點英文有何不可?
  3. 已修改。
  4. 已修改。
  5. 「The greater bodies of the planets and comets, meeting with less resistance in more free spaces, preserve their motions both progressive and circular for a much longer time.」。在這裏,我覺得free space 比較適合翻譯成「太空」。牛頓那時可能還搞不清楚甚麼是真空。
  6. 同意修改。
  7. 已修改。
  8. 已修改。
物理大師費曼著作《費曼物理學講義[1]力學、輻射與熱2──力學》的中文翻譯本使用的術語是「粒子」。但我不想在這方面大做文章,所以同意修改。謝謝仔細找出一些繁簡轉換問題!--老陳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0:55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建議中文版沒有的連結使用{{link-en}}模板,更加美觀。--MakecatTalk 2011年11月5日 (六) 13:29 (UTC)[回覆]
    • (:)回應,謝謝建議!以前,我也曾經使用過這模板,覺得設計點子很好。但是,這模板需要在用戶頁設定一些參數,才能正確工作;否則,對於一些沒有在用戶頁設定這些參數的讀者,無法發揮功能。因此,我只好放棄使用這模板,仍舊用人工方式處理紅連結問題。--老陳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0:37 (UTC)[回覆]
  • 內容很精彩的條目!但是依我拙見,還是有一些排版的問題需要改進
    • 記得我在一個引用標準中注意到,句子的注釋「應該是[1],」,「而不是。[1]」。我看到你的條目兩種方法都在混用……這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 (:)回應,關於注釋符號的位置,在本條目內,我都是將注釋符號放在標點符號後面,除非不存在標點符號的時候。我會將不存在標點符號的句子加以修改。
    • 英文維基裡面好像有兩三個教授講解該定律的視頻,為什麼不加入到條目里呢?
      • (:)回應,盧文教授的視頻講課,從第一堂課到最後一堂課,我都已仔細看過一遍,覺得這課材對自己學習物理很有助益。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做過度宣傳,如同英文維基,在牛頓定律條目內三次提到這視頻與盧文教授的影像。只要將這視頻的網頁列在外部連結就夠了。
    • 我個人認為,雖然一些人沒有{{link-en}}模板,但是大部分人還是有的,應當加入
      • (:)回應,{{link-en}}模板有瑕疵,對於大多數讀者,這模板無法發揮功能。在未能獲得改善之前,我傾向於不使用這模板。
    • 為什麼我個人感覺英語維基的注釋與延伸閱讀要多得多呢……能不能添加一些中文的資料?
      • (:)回應,我覺得維基百科不是賣書公司,不需要特別建議那些教科書比較值得閱讀,除非為了參考來源目的。所以,沒有加入延伸閱讀部分。這樣,也可以避免被捲入販賣教科書之嫌。關於英文維基的注釋與參考資料這方面的問題,我會仔細重新檢查,如有不足之處,會添加更多相關資料來源。至於中文資料,不知道您覺得在哪方面需要加強?
    • 你引用牛頓之語的方式讓我感覺有點雜亂……我以「第一定律」這章為例吧:

伽利略的點子導致牛頓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則沒有加速度,因此物體會維持速度不變。牛頓將這定律的點子歸功於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實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慣性定律的再次陳述[1]。原版第一定律的英文翻譯為[1]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

中文翻譯為

物體會堅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迫使改變其狀態。

我認為應當改為:

伽利略的點子導致牛頓的第一定律──不施加外力,則沒有加速度,因此物體會維持速度不變。牛頓將這定律的點子歸功於伽利略。第一定律其實是伽利略所提出的慣性定律的再次陳述[1]。他這樣闡述該定律:

物體會保持其靜止或勻速直線運動狀態,除非有外力迫使改變其狀態
Every body perseveres in its state of rest, or of uniform motion in a right line, unless it is compelled to change that state by forces impressed thereon[1].

  • (:)回應,我會修改引用方式。關於原文的精確翻譯,我沒有強烈意見,同意採用您的建議。至於將英文翻譯與中文翻譯合併在一起的建議,除非有明文規定,傾向於暫不處理。

以上--東方皓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4: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編輯]

太陽系探測器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想把條目建設成特色列表,希望大家可以提供一些意見,如果有人可以幫我消紅字那就更好了—B2322858 (留言) 2011年10月6日 (四) 23:37 (UTC)[回覆]

希望有人可以幫忙消紅。--B2322858 (留言) 2011年10月11日 (二) 14:31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6日 23:37 (UTC) 至2011年11月6日 23:37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 (!)意見:大多數讀者會先閱讀文章的導言,希望能將導言加強,吸引讀者的興趣。

「當然其中有一些任務是飛掠或是重力拋射,以地球為重力拋射對象的探測器並未撰寫於列表中。」:一般對探測器領域不熟悉的讀者必會奇怪為什麼會使用到詞語「當然」,是否能加以解釋?為什麼不包括地球為重力拋射對象的探測器在列表內?

「截至2011年9月為止,共有236艘探測器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請問被設定為太陽系探測器的條件為何?能否稍加解釋,並且給出數據來源?

「到了21世紀,線在著重於功能型的月球探測器,通常探測器會被設定他的主要任務目標。」:請修改錯別字,修飾語句。

「其中信使號已多次變軌以及重力拋射來減速並成為第一艘環繞水星的探測器。」:請修飾語句。

「馬雅人當時就有紀錄金星的變動,」:請修飾語句。--老陳 (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0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例如巴比倫人在西元前1000年就了解月食、月球公轉週期...等。」:請給出資料來源。

「早在西元前3000年的蘇美人就有觀測水星的紀錄,」:請給出資料來源。英文維基資料認為是西元前1400年。--老陳 (留言) 2011年10月29日 (六) 05:01 (UTC)[回覆]


Wikipedia:同行評審/王侯豬籠草

新加坡國旗[編輯]

新加坡國旗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翻譯自英文特色條目,初步打算弄成優良,日後若有機會就弄成特色。傳送門:優良候選謝謝。—治癒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08:4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22日 08:46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08:4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例如:

歷代國旗

汶萊於1888年成為了當時海上霸主英國保護國,在1906年之前,其國旗只是由純黃色所組成,及後加上了黑白兩色的平行四邊形。而現時的國旗是於1959年9月形成,在旗的中央加上了國徽,1984年元旦,汶萊正式脫離了英國的統治,獨立後沿用了該面旗幟。

新加坡政府會要求升半旗,你在跟我們開玩笑嗎?哪會有人升半旗--Dragoon16c (留言) 2011年11月4日 (五) 18:37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呂琇菱[編輯]

呂琇菱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未通過優良條木,因此來徵詢具體建議,以為日後再度角逐優良條目或者是特色條目。—Jarvis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3:56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22日 13:56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13:56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楊厝社區[編輯]

楊厝社區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先以同行評審得知優缺點,若經許可將會參予特色條目的徵選。—Jarvis (留言) 2011年10月22日 (六) 14:04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0月22日 14:04 (UTC) 至2011年11月22日 14:04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 (!)意見--建議改為西曆為主,標註民國年限。因為西曆使用相對廣泛,民國紀年比較地域中心。另外作為社區,地理位置,地貌特徵,前世(海豐社區)的一些介紹,發展的過程,以及現今的具體狀況。另外整片篇幅過短,比如為何村中大多數人務農,與當地地理特徵是否有關?而為何底層會下陷?近年來發生的事情還是已經發生了百年余?若下陷很有歷史,且務農不易,為何還會有這麼多居民務農?海豐堡時代具體是?這個地方既然有傳說有楊姓秀才曾居於此地,那這個社區在清代及日治時期是否有歷史記錄?這個地方靠海,從麥寮鄉的位置看應該與海很近,為何不做漁業發展?還要有一個,寮這個字的用法是否為台灣專用?我在大陸香港和新加坡似乎很少看到相似用法。老兄這個條目給人帶來和很多知識,不過建議一步一步來,先通過優良條目審核,擴寫修訂後再選特色不遲。--忙碌中的Prinz (留言) 2011年11月3日 (四) 23:54 (UTC)[回覆]
    • 不應當是「建議」,而應當是「必須」——維基百科規定以西元紀年為主,後加括號標註。例如2011年(民國一百年)--東方皓 (留言) 2011年11月6日 (日) 04:31 (UTC)[回覆]

Template:豬籠草屬[編輯]

說明:豬籠草屬全部原種和自然雜交種大功告成,請大家對模板內所有條目進行評議。—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7日 (一) 15:00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1月7日 15:00 (UTC) 至2011年12月7日 15:00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1. 「阿根」十之八九是參考阿根廷,雖然發音都很接近,但不能照搬,台灣媒體跟政府機構才不會這樣譯。
  2. 「便史東」,史東(stone)是對的,但「便」是錯的,「Benjamin」台灣也是班傑明。
  3. 「邦蘇山」,「Bungsu」是指Youngest,為什麼後面加個山?可能以為「Putri」是山,但「Putri」是女兒。「Merapi」台灣有三種「麥拉匹」、「麥瑞比」、「梅拉比」。「"邦蘇山" -豬籠草 -豬籠草」看google可以查到什麼,我只看到「生活花卉園藝論壇」提到。
  4. 「包希」是啥?「布凱」是啥?這些都是亂譯的,如果有對照IPA,至少是同音字。
  5. 「丹舍」台灣沒這種的,查「"丹舍" "dancer" site:tw」或「「"丹舍" "Danser" site:tw」。Danser照《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是歸在Dancer,是「丹瑟」沒錯。
  6. 「迪恩」有可能。但「Dean 狄恩 site:tw」比「Dean 迪恩 site:tw」筆數多,中央社譯名檔是收錄「狄恩」。
  7. 「庸忽」發明這種譯名的是天才,不但發音錯得離譜,譯音字也用得超冷門。
  8. 「東巴」?「東巴島」Google才8筆…。台灣官方是用「都峇島」,「峇」在馬來華人唸「巴」。
  9. 「羅威那」Goggle第一筆查到「Lovina」(位於峇里島),「那」的發音是根據rowanae,而不是Rowan吧?Rowan台灣是譯「羅旺」或「羅文」(早期)。
  10. 「Low」很早以前台灣就譯「羅」了,並不是「勞」。查「"Low" "羅氏" site:tw」跟「"Low" "勞氏" site:tw」看差多少。

--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9日 (三) 02:40 (UTC)[回覆]

(:)回應,其實不知道這問題(寬度設置無效)是因為表格的問題,還是用戶設置的問題。。因為大部分用戶並沒有反應說模板對其存在問題。使用表格做的話,如果以後需要添加或刪減內容的時候就會很麻煩。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13日 (日) 03:13 (UTC)[回覆]
(:)回應,很顯然它的IE,會讓width變回預設值100%,原因不明。而我的情況是,width設定950px,對我來說還不夠,至少要1050px。否則中文字與英文字會自動斷行,字尾會有一個字詞跑到第二行。這樣子,中文字跟後面的學名會有一兩個無法對攏。(1024x768,Firefox)--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9:25 (UTC)[回覆]
(:)回應:先草草留言給兩位一下,因為最近我在外面有很多活動,所以比較無法抽空詳談一些我很有興趣的事。這篇同行評審的討論我有稍微讀過,我覺得兩位討論的很好。夏洛特的譯名的確是值得再論的,一部分中譯是來自台灣趣味玩家之間流通的稱呼,某種程度上已是公認中文名(雖然跟種小名會比較有落差);另一類則是由夏氏和他的友人研議出來的。像是 Utricularia humboldtii 譯作「遜氏狸藻」,個人就認為不太合適。而夏氏的專長領域其實是在熱帶植物的野外調查、原生地探險,因此中文名有疏漏也算是在合情合理之內。總之,目前的情況是,除了陸、港、台有原生的食蟲植物會有出版品介紹,其餘種類的中名,目前只有該書有訂出一部分。你跟我在維基上自行擬定的中名其實不能算做是可靠名稱,因為沒有任何出版品(也就是可靠來源)記載這些中名。像是Mihara57提到的「庸忽豬籠草」那就是我自己亂定的,似乎造成了各位的困擾。但是那時我才剛讀大學,那時還沒讀過植物學。一直到前年才我才有機會到園藝系去修一些相關課程,覺得植物博大精深。我的結論是,希望兩岸學術單位有機會能擬定一些規範的中名,如此就能解決目前的中名窘境。(P.S.我對狸藻被喚作「挖耳草」不太滿意,這個中名草率的包含全部陸生種,也就意味著狸藻屬下的200多種,只有約20種是「狸藻」,其餘180多種被稱作「挖耳草」,我覺得聽起來很怪。)--章·安德魯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06 (UTC)[回覆]
我後來看書序想想,夏洛特平時應該是記它原本的學名,對他來說中文譯名並非必要。但是當時出書若沒有中文譯名是不利讀者理解的,因此暫時訂出譯名也情有可原。「庸忽豬籠草」我一兩個禮拜前對照書末,已注意到沒有,那麼這部分修正好就沒事了,請不要介意我的胡言亂語。其他中譯名稱,我想問題在於是否要規範化?以及夏洛特的翻譯標準在哪?比如「羅威那」是少數對學名音譯的,但其他都是對人名跟地名的音譯,所以「羅威那」可能是他當初不知是地名。還有部分意譯也有少數疑點,例如泉氏豬籠草,我想不是指姓氏(雖然日本有這姓氏),其他條目我就不多說了。也許將來有機會整理後,再反映給夏洛特知道,讓他仔細想一想,解決這些問題,再版的書中若能修正會更好。若不能,就只能等兩岸看誰先擬定規範化的中文譯名。--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5日 (五) 18:59 (UTC)[回覆]
(:)回應:其實夏洛特書中給出的存在爭議的譯名並不多,僅為「邦蘇山豬籠草」、「包希豬籠草」、「布凱豬籠草」、「盾葉豬籠草」、「克羅斯豬籠草」、「羅威那豬籠草」、「東巴豬籠草」、「多摩利豬籠草」,這8個,如章·安德魯考慮到,這些名稱是有可靠來源支持的,雖然其本事並不是那麼的正確;另一方面,相對正確的名稱又沒有可靠的來源。所以我選擇還是使用這些有可靠來源的名稱。之外存在爭議的名稱,一律按照正確的譯法進行命名。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26日 (六) 04:37 (UTC)[回覆]
(:)回應:我之前看到的似乎還不只這些,等以後有空再說吧。另容洪豬籠草的地區轉換我刪去了,那可能在參考Template:德語譯音表時,譯者對Junghuhn有不同解讀造成的(huhn合起來是洪,但huh+n卻是胡恩),一般印象是《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的「容洪」會較權威。台灣「中央社譯名檔」可能是參考到中國大陸「容胡恩」的這一版本,例如《世界科技人名辭典》(廣東教育出版社,2001-10)便是解讀成「容胡恩」(另可參考forvo的Junghuhn發音)。--Mihara57 (留言) 2011年11月27日 (日) 11:46 (UTC)[回覆]
夏洛特書上寫的就這8個存在差異。huhn的發音類似於兩者之間,那就按容洪吧。烏拉跨氪 2011年11月27日 (日) 12:13 (UTC)[回覆]
是這樣的,羅恩豬籠草(Nepenthes rowanae)的命名是根據艾利斯·羅恩(Ellis Rowan)這個人名,所以烏拉跨氪便一起音譯為「羅恩」。夏洛特原本也是這麼音譯,除了羅恩豬籠草(Nepenthes rowanae)這少數的例外,它直接對學名rowanae音譯「羅威那」,有點不尋常。另一方面,也可能會跟Lovina(無論是羅威那或羅威娜)這個地名產生混淆,所以我當然不建議了。--Mihara57 (留言)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5 (UTC)[回覆]
「羅威那」是來源於夏洛特的,他根據的是種加詞英譯,而不是詞根,所以會出現這個問題。烏拉跨氪 2011年12月4日 (日) 04:09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編輯]

斯坦尼斯瓦夫·科涅茨波爾斯基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炒冷飯的條目,跟隨英語維基百科更新。—TBG TBG Best and Greatest 2011年11月13日 (日) 04:01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1月13日 04:01 (UTC) 至2011年12月13日 04:01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西夏[編輯]

西夏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其他以往記錄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
說明:西夏大致上完成歷史、政治、外交、軍事與人口,經濟與文化也略有內容,所以想請大家檢查看看是否還要修改的地方,謝謝—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1月18日 (五) 16:27 (UTC)[回覆]
評審期︰2011年11月18日 16:27 (UTC) 至2011年12月18日 16:27 (UTC)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 西夏末主李睍的名字在簡體界面下不能顯示,類似文字的顯示問題本人曾在條目討論版提出,至今不曾有過解決。本人的建議是,人名用字的類推簡化如果顯示不了的話,應該直接用原字,因為其他網站或資料都是這樣,有的書籍則是用的拼合字(用偏旁組合出來的),維基又無法在技術上做到繁簡界面都能顯示出對應文字,也就只能用原字。
  • 條目中有党項族、漢族、回鶻族、吐蕃族的寫法。個人認為直接用党項人、漢人、回鶻人、吐蕃人更好。
  • 地圖方面。老實說很糟糕。領土都不能相接,這是怎麼搞法?也沒有在來源中說明這種畫法的出處。我看過的不同地區出版的地圖中沒見過這麼畫的。而且也和文字:「西至玉門,南接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兩萬餘里」不相符。再有如,黃河在南宋時改道了,在地圖上沒有反映到。等等。
  • 其他方面。如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建立宋朝後、982年宋太宗招李繼捧率族人抵開封定居安撫這種寫法極多,很彆扭。個人覺得在年數後應有個逗號,如960年,宋太祖……。或是宋太祖於960年……。或XXX時,……。--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18日 (五) 23:42 (UTC)[回覆]
    • (:)回應
    • 「睍」字問題,現今使用全文手工轉換解決。
    • 族即可表示其民族,且由於參考書目使用此稱呼,所以沿用之。
    • 地圖方面,China Song Dynasty、China 12thcentury的問題,主要是呈現的觀點不同。本圖是採取人民實際居住的範圍,這是最嚴謹的方式展現。所以會看到西夏只有沿黃河一帶的領土,因為其他是沙漠,沒有人居住。一些外國學者會用這個方式表示。
    • 另外黃河改道的問題,這確實是一個錯誤,只能請原作者修改,或是由我們重做新圖。
    • 年號寫作這點還要再想想,部分句子可以再修改-- Jason 22  對話頁  貢獻  2011年11月19日 (六) 02:51 (UTC)[回覆]
      • 但疆域地圖展示的是政權的勢力範圍,不是人口分布地圖。我覺得那樣會影響到讀者的認識的。族的話,因為條目裡面有的地方是族,有的地方又是人。建議規範一哈,要不然再進行優良和特色評選也會有人提出的。並且,條目中如党項族名稱等也是重定向,本身沒有條目。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19日 (六) 04:10 (UTC)[回覆]

--玖巧仔留言 2011年11月21日 (一) 01:3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