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老陳/存檔4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評選

端午節 (日本)現正進行優良條目評選,請前往發表意見,謝謝!--Ws227留言2015年1月18日 (日) 13:23 (UTC)

同行評審

荒勝文策現正進行同行評審,希望閣下能前往發表意見,謝謝!-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荒勝文策同行評審 2015年1月22日 (四) 04:09 (UTC)

您好,荒勝文策條目中的失效連結(https://www.ptt.cc/man/CampusTour/DD1D/D8DD/M.1108917260.A.459.html)目前在GOOGLE仍可尋獲頁庫存檔(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Q6NsJeZqEzgJ:https://www.ptt.cc/man/CampusTour/DD1D/D8DD/M.1108917260.A.459.html+&cd=1&hl=zh-TW&ct=clnk&gl=tw),但Wayback Machine和WebCite則找不到,請問要如何修復,謝謝。-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荒勝文策同行評審 2015年1月23日 (五) 07:02 (UTC)

另一個失效連結目前在GOOGLE仍可搜尋到,但連頁庫存檔都沒了...-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荒勝文策同行評審 2015年1月23日 (五) 07:05 (UTC)

非常感謝閣下在荒勝文策條目同行評審期提供的修正建議,現本條目正參與特色條目評選,希望閣下能前往參予評論投票,感謝!-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2月28日 (六) 14:48 (UTC)

給您一個星章!

原星章
感謝閣下對物理學條目的貢獻! Whaterss留言2015年2月26日 (四) 09:23 (UTC)

RE:史蒂芬·霍金

老陳您好,祝羊年快樂,多謝您的邀請,只是我目前已不參與優良條目或特色條目的評選,因此不會參與有關史蒂芬·霍金的優良條目評選,不好意思--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1日 (日) 00:19 (UTC)

老陳您好,因為吳俊輝在上課時常常跟我們提到(甚至在各場演講中)說他是霍金的學生。(例如這個來源就也這麼說)。如果有其他可信來源指出事實並非如此,那就先不加並註明之好了。感謝閣下的用心查證。-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好久不見

近五年之後很高興看到您依然編輯活躍 祝編安. 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5年3月2日 (一) 19:48 (UTC)

抱歉回復晚了,我很認同您對條目做出的修改拆分,現在想來過去編輯時個人確實有試圖涵蓋過多主題的傾向,從而造成條目過長。您對物理類條目的編輯維護所作的貢獻有目共睹,對於您的編輯我非常信任。只是個人現在對於特色優良條目的評選興趣已大不如前,而像「缺乏腳註」這樣形式大於內容的評選依據也著實難以遵循。(主要是沒有那麼多時間精力去像編寫review一樣逐句添加腳註)讀過條目重審的各種反對理由,覺得評選的問題主要是外行投票有同等地位,編輯者要做出相應修訂無疑要浪費精力和時間。因此暫時沒有時間去完成符合特色條目標準的工作,但在內容方面我有空時會對各類條目進行有實際價值的編輯,祝好! 迷走SuiDreamBCS Championship! Go Gators! 2015年3月13日 (五) 19:36 (UTC)

Re:AdS/CFT對偶

感謝提醒,已提交優良候選。謝謝!-Choihei留言2015年3月7日 (六) 20:37 (UTC)

臨界質量應該屬核技術中重要一部分

閣下好,很高興您能關注在下的編輯,但在下有一事請教,臨界質量應該屬核技術中重要一部分,為何要刪除之?@用戶:老陳--1776004789風不止留言2015年3月8日 (日) 05:38 (UTC)

黑洞、蟲洞、量子糾纏

  您好,抱歉打擾,在下最近讀到您於蟲洞頁面擴充的內容,主要是有關於黑洞的量子糾纏進而產生蟲洞,使在下大感不解,畢竟量子力學似乎是建構在平直時空之中,應該與廣義相對論不相容,並且黑洞並非粒子,如何產生纏結。在下已參考過出處,無奈語言能力不佳,只能透過翻譯一窺一二,卻仍無法理解實際內容,還望您能撥冗為在下解惑。--時空旅行者 2015年3月11日 (三) 12:25 (UTC)

關於「電機工程學」的簡繁破壞疑問

我認爲电气工程学在中國大陸應該屬於更加合適的翻譯。原因如下:

  • 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官網搜尋电气返回的結果爲電能的生產、傳輸、分配、使用和電工裝備製造等學科或工程領域的統稱;而搜尋电机時衹能得到electric machine的意思,並被歸類爲「电气工程」。
  • 在相對權威的中國知網翻譯助手中,Electrical engineering給出的在學術論文或著作中多用的翻譯爲「电气工程」。
  • 此外,我雖然見到清華大學(指位於北京的,而非臺灣的)等少數高校使用「電機工程」的稱呼,但包含鄙人所在大學在內的衆多高校都採用「电气工程」作爲該專業的稱呼。

我基於這些原因添加了頁面內的簡繁轉換。希望閣下也能給出相關解釋。(簡繁轉換並不妨礙繁體使用區使用電機工程學啊)--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16日 (一) 16:23 (UTC)

直接把電機改爲电气的話我擔心electric machine的用法照顧不到。老實説,其實我是在試圖改了Template:CGroup/Electronics發現無效果之後才加的那個頁面簡繁轉換,不知是怎麼回事。如果閣下覺得應該簡繁轉換,能否將此內容代移轉到簡繁請求或是甚麼地方申請一下嗎?多謝多謝。--Alexander Misel留言2015年3月17日 (二) 07:21 (UTC)

邀請擴充基礎條目

老陳您好,有關維基百科:基礎條目中的電磁力,在Wikipedia:基礎條目/條目長度列表/2中的長度只有12,395,不滿30k,不知您是否願意協助,讓電磁力條目擴充超過30k?謝謝,祝編安--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5日 (三) 16:00 (UTC)

謝謝您的協助--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5日 (三) 22:32 (UTC)

給您的星章!

編輯星章
謝謝您擴充電磁力條目 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7日 (五) 09:16 (UTC)

有關物理學基礎條目

您好,再次謝謝您在電磁力的擴充,有關物理學基礎條目,現在只剩相_(物質)篇幅還需再擴充,其他條目的加權長度均已超過30k,不知您是否願意協助擴充相_(物質)條目?謝謝,祝編安--Wolfch (留言) 2015年3月28日 (六) 00:35 (UTC)

相_(物質)的加權長度也已超過30k,謝謝您的大力支持--Wolfch (留言) 2015年4月3日 (五) 17:03 (UTC)

Paradox:「悖論」與「弔詭」

Hi! 注意到您最近有參與相關的編輯,想跟您討論看看Paradox的繁(正)體名詞選用,根據台灣國家教育研究院的資料庫查詢是「弔詭」沒錯,但是市面上的科普書籍幾乎都是「悖論」(例子)。查詢Google:「悖論」的結果「弔詭」的結果,也可發現弔詭在台灣的使用較偏對日常詭異事物的形容,比如「弔詭的是,平常很貪吃的他,今天什麼都沒吃就跑去睡了。」而悖論成為一個專有的科學名詞,也特別符合這些維基百科的科學條目。若依常見原則,使用「悖論」對台灣讀者比較不會有違和感。--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9日 (四) 20:42 (UTC)

感謝您的回覆!待請教過後再將討論成果回報予您。--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10日 (五) 14:48 (UTC)
老陳您好,我不算是物理專業人士啦,不過在台灣提到科學領域的Paradox,好像比較常翻譯為「悖論」,請參考,祝編安--Wolfch (留言) 2015年4月10日 (五) 15:33 (UTC)
老陳您好,我在臺灣大多是常聽到「悖論」,不論是在物理系的課堂中或者是科普書籍上。當然還是有曾經見過翻譯成「弔詭」的,但是相對上少很多。由於歷史因素,有時候臺灣政府方面對科學名詞的翻譯並不一定在臺灣常用,很可能是中華民國大陸時期遺留下來的,再加上政府官員不了解科學用語所導致。-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4月11日 (六) 03:52 (UTC)
感謝各位的回覆討論,有此共識日後編撰可以配合調整。敬祝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4月12日 (日) 15:10 (UTC)

特色條目評選邀請

您好,本人主編的恩維爾·霍查條目正在進行特色條目評選,歡迎閣下前往參評,不吝賜教--AsharaDayne留言2015年4月18日 (六) 13:52 (UTC)

電磁波被提交優良條目重審

閣下主編之「電磁波」已被送至優良條目評選頁面,如果投票期結束後,沒有達到票數標準,該條目將被取消優良條目資格,敬請前往查閱,並對條目做整修已期繼續符合標準。--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23日 (四) 17:11 (UTC)

回復通告

您有新的留言 您好,老陳。您在Talk:馬克士威方程組有新的留言或與您有關的訊息。
此回覆通告添加於2015年4月27日 (一) 07:37 (UTC),您可以透過移除{{Talkback}}隨時移除本通知

希望閣下可以參考我對馬克士威方程組的建議--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7日 (一) 07:37 (UTC)

我會在課餘時間試著修訂此條目及其他很有意義的條目的。其實我對閣下對物理學條目做出的貢獻是非常感動的。看到您是馬克士威方程組的主編,才來向您提出意見。--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9日 (三) 05:31 (UTC)

草稿:電磁場的界麵條件

誠邀閣下到Draft:電磁場的界麵條件核實以及補充內容。--Alexander Misel(T) 2015年4月29日 (三) 11:26 (UTC)

重力波 (相對論)

相對論的重要條目重力波 (相對論)正在進行優良評選,懇請您熱烈參予評論與投票,共同努力提升物理條目品質,謝謝!--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日 (五) 22:25 (UTC)

非常地感謝您能鼎力襄助!一直以來看著您將許多物理條目完善化,覺得十分感動。在下不才學淺識薄,希望有機會也能協助效力一二。敬祝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5日 (二) 16:55 (UTC)
我用來抵消User:昏君的「抵消劉嘉反對票」的投票不是針對閣下的條目,請見諒。我只是不願這種純為抵消的票發揮作用。--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7日 (四) 05:21 (UTC)

波動方程和電磁學

希望閣下有時間能去豐富波動方程條目,祝編安。--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7日 (四) 04:03 (UTC)

能不能幫我把我新翻譯的Draft:電磁學的序言章節合併到電磁學中?--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13日 (三) 05:20 (UTC)
邀請閣下參與翻譯Draft:亥姆霍茲方程,我能力有限,後面的有些難。--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16日 (六) 02:55 (UTC)
可以請閣下幫我翻譯Draft:坡印廷向量的Invariance to adding a curl of a field小節和Examples and applications章節嗎?另外,閣下能給我介紹幾個在物理方面比較活躍的編者嗎?或者物理好,但在別的主題活躍的也可以。--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3日 (六) 02:52 (UTC)
Draft:坡印廷向量已在User:Kasuga的大力幫助下完成,閣下可以前去看看。--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7日 (三) 06:13 (UTC)
坡印廷向量草稿已經發布,正在候選DYK,敬請關注。--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5月29日 (五) 07:35 (UTC)

詹姆斯·查兌克

您好!經您的提醒,我稍瀏覽拜讀詹姆斯·查兌克條目,覺得寫作相當通暢。不過我對特色條目更嚴格的評比要求還不能確切掌握,還需要一些時間多比較一些條目。最近私事稍稍比較忙碌,答覆您的速度較慢,懇請海涵!敬祝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9日 (六) 09:33 (UTC)

補充來源

感謝您的通知,我可參與協力,目前先選光子為目標,行有餘力再加上大爆炸。敬祝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3日 (三) 09:16 (UTC)

您好,關於光子條目,貼模板的人士並沒有在特定句子附上{{來源請求}};而且原本來源就已有百多個,說來源不充足實在站不住腳。前幾天去該人士討論頁發訊息請求協助附上{{來源請求}},但未獲回應。所以我先暫停補充光子的來源,改協作大爆炸的來源。敬祝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16日 (六) 23:48 (UTC)

感謝通知,那我選物理學史吧。敬候編安!——Choihei留言2015年5月13日 (三) 21:23 (UTC)

啤酒送給您!

賀中文基礎條目評分已超過英文, 成為第三名, 謝謝您的參與 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13日 (三) 14:12 (UTC)

優良條目評選

本人提名了條目「謝朓」參加維基百科:優良條目評選,不知先生是否有興趣加以評審?期待閣下給予寶貴意見,謝謝。Queensroad留言2015年5月13日 (三) 14:50 (UTC)

RE:補充來源

抱歉,我最近課業比較忙,有各種報告與實驗。不過我還是會盡可能撥空參與補充來源的。感謝邀請。-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14日 (四) 06:07 (UTC)

特色條目評選

你好,小弟的四個條目1998年英格蘭慈善盾北路球場中岸水手足球會蒂埃里·亨利正進行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若有時間的話或可撥冗參評一下,謝謝!--JK~搵我 2015年5月15日 (五) 06:24 (UTC)

僅管,儘管…

簡體字使用"儘管"似乎是更多,要不改成字詞轉換?只是不知繁體的語言代碼用hant、hk、還是tw…--Tiger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0:38 (UTC)

現在簡體顯示是"尽",不用轉成簡體。(一開始用繁體輸入就是因為不喜歡源碼繁簡混合 囧rz……)在下不了解繁體「盡」「儘」的分別,不知道現在的寫法是否符合繁體用字習慣?--Tiger留言2015年5月16日 (六) 07:05 (UTC)

特色列表評選

梅西耶天體列表正在進行特色列表評選,懇請參予評論與投票,謝謝!-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19日 (二) 15:03 (UTC)

大爆炸

多謝邀請!很好的一個條目,撤銷特色很可惜,已前去力保。——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1日 (四) 06:10 (UTC)

元素命名爭議

你好。一月至今學業忙碌,未能回應你的幾次請求,深感抱歉。前天回到維基上一看,發現人們在我的熟悉地帶──化學元素條目──爭得喋喋不休。爭議主要圍繞著首段介紹文字中,要使用國際通用的英文IUPAC命名,還是《辭海》所列出的拉丁名。煩請前往「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化學專業術語投票」發表你的意見,合適時請投下一票。鋼琴小子 留言 貢獻 2015年5月21日 (四) 07:31 (UTC)

感謝你的留言。雖然討論的結果對其他化學物質條目都可能會有影響,但目前為止的爭議只是圍繞化學元素條目。不知你所說的做得不夠的功課指的是甚麼?如果我有資料遺漏之處,還請多多指正。鋼琴小子 留言 貢獻 2015年5月22日 (五) 06:00 (UTC)

歡迎閣下參與討論

邀請閣下參與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化學專業術語投票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關於化學元素名稱問題的投票,這對中文維基百科中有關化學元素之條目影響極大,望關注。-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2015年5月22日 (五) 02:39 (UTC)

蘇州就化學元素條目首段格式問題致中文維基社群的公開信

首先,本人就該問題造成互助客棧條目探討版嚴重擁堵並有可能涉及擾亂和破壞禮儀而致歉,但本人聲明這並非本人的初衷,如有打擾還請社群的各位海涵。本人認為有必要將此問題的來龍去脈向大家說明,並提出本人的個人看法,供社群就解決此問題作為參考。

該問題本來不應該成為問題,緣起本人與User:Alfredo ougaowen君關於Doctrina條目的一場爭議,雙方爭議的焦點在於標題到底是使用拉丁文源詞還是英文,或者使用其中一個中文意思作為標題。在該問題還未解決的情況下,本人突然發現本人使用的Chrome瀏覽器來源於化學元素的英(法)文名,點開,發現其首段外文名Chromium未標註語言名稱,想起看到過家中的1999年版《辭海》附錄《國際原子量表》中各元素除了列出化學符號外就只列出了拉丁文名稱,其中鉻的拉丁文名貌似就是Chromium,而且本人雖然不是化學本科出身,但對於化學一向很感興趣,初中時化學是全班第一,中考全市第一(99分,無100分),高中時為班級化學課代表,本人很清楚地記得老師說過元素的化學符號就來源於拉丁文名,而當初元素周期表草創時期,拉丁文也是國際科技通用語文(類似地,在生物學界學名也是用拉丁文)。因此,本人很自然地在條目首段的Chromium前加了拉丁文。然後就受到了Alfredo ougaowen的跟蹤,他質疑並回退了本人的編輯,他認為Chromium不是拉丁文,本人就又找出最新的《辭海》的pdf版給出來源,但他還是半信半疑。本人發現很多元素的條目都在首段加入英文,這不符合元素符號來源於拉丁文的常識,就想乾脆在所有元素條目首段加入拉丁文和《辭海》來源並刪除英文,又在等條目執行加入拉丁文的想法,但一直受到Alfredo ougaowen的跟蹤和質疑。Alfredo ougaowen持續地將問題反應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本人每改一個元素他就加一個討論,還不停地@本人,讓人不勝其擾。之後User:Hanteng等人加入討論,對我加拉丁文的行為口誅筆伐,本人也予以還擊,並提出了投票解決的方案,該問題遂演變成現在這個局面。

這位始作俑者User:Alfredo ougaowen是個標準的加英文派,常常在編輯的一些條目中加入不必要的英文,如在義大利半島亞得里亞海雲豹奈梅亨東方狍等與英文或英語國家沒有半毛錢關係的條目加入英文,屢教不改。他還創建了標準藏語原始漢藏語文藝復興拉丁語等語言類條目,也都是與英文無關的,他偏偏要加入英文。對於的首段,他堅持Chromium是英文,卻對本人拿出的《辭海》來源證明Chromium是拉丁文一再懷疑。因為該問題一再擴大,才形成了今天這個局面。Alfredo ougaowen加入英文的理由很簡單,說加入英文有助於讀者閱讀,對於本人刪除他所加英文的舉動,他認為是妨礙編輯的行為而一再回退。對於他的行為,本人還是一句話,要看英文的請去英文維基,這裡是中文維基,不是英文維基中文版,沒有必要在與英文或英語國家無關的條目中加入英文。對於是否加英文的問題,在Wikipedia:互助客棧/方針#關於在非英語條目添加英語名已基本討論完畢達成共識,基本上參與編輯的資深編輯和多數管理員都認可沒有必要在與英文或英語國家無關的條目中加入英文,但是Alfredo ougaowen的行為與此認可是背道而馳的。其實Alfredo ougaowen等加英文派的理由十分牽強,要說加英文便於閱讀和編輯,那為何不加德文、法文、西班牙文等其他大語種呢?如果一定要加英文才能便於閱讀和編輯的話,乾脆在每個條目的中文正文下加上英文譯文,這樣就完全能「便於閱讀和編輯」,豈不更好?那樣的話,中文維基幹脆改名英漢或者漢英維基得了。所以在這個問題上不應該有任何討論的餘地,而應該堅決對加英文派說不。

至於該問題所涉及的另一位維基人User:Hanteng君,想必大家對於本人與他的恩恩怨怨並不陌生。在這個問題發酵初期,Hanteng與本人在獨裁政體條目是否存在中立性問題這個問題上又發生了爭執。眾所周知,我們兩人的政治立場大相逕庭,爭議是難免的,而Hanteng一向什麼事都愛插一腳,對於本人的任何看法從來都是反對的。既然Hanteng重新開始活躍,那麼他反對本人在化學元素條目首段格式問題的立場也是非常正常的。Hanteng的長處在於找資料,但他的短處是不會長話短說,而且喜歡長篇大論,到處口誅筆伐,重複話題(我戲稱為「祥林嫂」式的抱怨,以及「貼大字報」),他一下子開了N個(本人沒數)相關話題對本進行「討伐」,以至於管理員User:Shizhao也看不下去,對他進行了警告(請集中在一個章節討論,不要到處開新章節。再這樣下去,應該算是擾亂維基百科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5月20日 (三) 01:57 (UTC))。都說太長不看,加上本人處於畢業答辯的最後關鍵時期,難以一一予以回應,但這樣反而給大家一個印象——Hanteng比本人更有道理。實際上,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兩人都有道理,完全不是Hanteng單方面宣稱的那樣本人的討論都是「誤導」和「謊言」,甚至是「無知」和「反智」。

Hanteng一再宣稱的本人有關「貝采利烏斯用拉丁文名統一元素的名稱」是「原創研究」,然而本人確實提供了來源,並且在此來源可能不足以證明「貝采利烏斯用拉丁文名統一元素的名稱」的情況下修改了本人所提的方案的格式,即使貝采利烏斯並未用拉丁文名統一元素的名稱,本人也沒有「原創研究」。Hanteng也一再宣稱IUPAC對於元素的規定命名不局限於英文,然而根據IUPAC自己的官方文件第46-47頁關於元素命名的問題,IUPAC規定的就是元素的英文名而非其他語文的名稱。而它在表I(第248頁)中列出的是批准的在化合物組成的各原子的英文名稱,但它只是建議其他語言中所用的原子的名稱儘量與表中的英文名稱相似,同樣承認過去的非英文命名且與英文名稱相差較大的其他語言中的原子名稱,也就是說它並不規定元素一定要用英文,更沒有規定非英語國家和地區的元素也要以英文為標準或者使用英文名稱,所以使用英文是說不過去的。該表I不過列出了元素的英文名而已,沒有強制對元素進行自己的命名,因為這個組織主要是規範化合物命名的,要規範化合物的英文命名自然要先列出化合物組成各元素的英文名,不過也就僅此而已,它的這個表也不具有約束力,在英文國家和地區以外的國家和地區未必會用英文名。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在德國等德語國家和地區,就不會用IUPAC的英文命名Tungsten,而會用德文Wolfram。同樣的例子有等,其他元素也有很多在非英語國家有著與英文不同的詞語形式,如此多的元素在非英語國家並未使用IUPAC的英文命名,這與Hanteng等IUPAC英文名支持者所稱IUPAC英文名是世界通用的情況完全不同。還是老話,英語只在英語國家是正式的通用語言,而在全世界它只不過是通用語的一種(儘管可能是最為流行的),但其他通用語還有法語、西班牙語、阿拉伯語等,所以為什麼一定要加英文呢?

對於Hanteng宣稱的本人使用大陸版《辭海》作為來源是「地域中心」,本人已經修改方案,允許加入其他可靠來源來證明這元素的拉丁文是正確的,而且《辭海》也曾在香港出版,所以根本沒有所謂「地域中心」的問題。至於Hanteng所宣稱的本人排擠IUPAC的英文名,也是無中生有的,本人的方案一開始就允許在正文部分加入元素在各種語言中的形式,當然包括了IUPAC的英文名。而且,現在元素的基本信息框內只列出元素的英文名(也就是IUPAC規定的英文名),已經涉嫌英文中心主義,再在首段首句列出,豈不重複而且過分?而Hanteng在搜集一系列資料試圖「討伐」我後,同樣得出了結論,那就是貝采利烏斯採用的元素的化學符號都來源於元素的拉丁文名且沿用至今,那麼在首段化學符號之後加入拉丁文名以示讀者這個化學符號是來源於哪個拉丁文,這應該是相當正常的,為什麼要反對呢?

綜上所述,本人支持任何全球視野的可靠來源,從來沒有只用《辭海》來源而造成所謂的」地域中心「,也從來未排擠IUPAC規定的元素的英文名,但一則英文名並非強制在全世界通用,二則現在元素的信息框已經有英文名了,所以沒有必要再在首段首句加入英文名,當然本人也不反對在正文加入英文名及其詞源。既然元素的化學符號都來源於其拉丁文名,那麼在首段首句加入拉丁文名是有必要的。本人一向為中文維基前途著想,不想因此問題而導致社群的混亂,故而在共識難以達成開投票以求最終解決問題,完全是為了中文維基好,希望大家不要因為本人的政治立場而反對本人(本人知道本人的政治立場在這裡不討喜)。因為本問題涉及的討論很長,本人的回應也相對較長,如有打擾,還望海涵,也請大家至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化學專業術語投票發表自己的看法或者投票,謝謝!PS:因為User:和平奮鬥救地球君已經四處拉票,為公平起見,本人也只好拉票,還請見諒。——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5月23日 (六) 16:59 (UTC)


hanteng:請就事論事

不能期待你喜歡我這個人,但請就事論事考慮以下兩位的意見(一位站外專家,一位譯編過40個元素條目的維基人):

  1. 北京大學王教授:若本人主編一本讀者設定在非化學專業大學知識水平的化學專業術語的字典或百科全書,「採用IUPAC/IUPAP的建議名稱就行,沒必要用拉丁文。」元素歷史介紹如涉及到拉丁文,那介紹一下拉丁文無妨。(詳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教授回信內容摘要
  2. 維基人鋼琴小子:「tl;dr:應在首段標註擁有特殊地位的IUPAC英文命名,這是公正、客觀的標準,不存在英文中心的問題。」(詳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條目探討#化學專業術語投票

若您對我或蘇的方案有疑問,關鍵在此:我的提案不禁止拉丁文出現在首句,但蘇的方案禁止IUPAC的名稱出現在首句。 若您想參與投票,建議您看一看在兩方案的投票人所發表的意見和理據作參考。--❦維基vs百度來源專題 hanteng 2015年5月23日 (六) 19:48 (UTC)

RE:基礎條目顯示問題

您用戶頁中的基礎條目顯示問題, 在增加一個User:老陳/vae2頁面後,已經正常了。 因為維基百科:基礎條目/擴展/自然科學/物理有引入{{/vae2}}模版,在您的用戶頁引入時,會變成{{User:老陳/vae2}},因此只要在User:老陳/vae2增加對應的設定,就OK了。

維基百科:基礎條目/擴展/自然科學/物理有引入{{/vae2}}模版的原因是因為Wikipedia:基礎條目/擴展/自然科學以下的部份子頁面內容也會在Wikipedia:基礎條目條目中顯示,但{{vae2}}模版需要資源較多,同一頁面無法調用此模版太多次,只用{{vae2}}可能會使Wikipedia:基礎條目/擴展/自然科學因模版超過數量而無法正常顯示,因此利用此技術,使{{/vae2}}模版在不同的頁面有不同的效果,避免上述的問題。--Wolfch (留言) 2015年5月25日 (一) 12:02 (UTC)

邀請閣下幫助翻譯

邀請閣下合作翻譯Draft:色散關係,另有一篇數學條目Draft:冪,覺得可以重翻(當然可以借用原來的翻譯)以後評優良,有時間也請看看。--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5日 (五) 01:28 (UTC)

閣下可以去翻譯全內反射這個條目嗎?看起來很值得翻譯。還有橫模英語Transverse modeDraft:電磁波導,如果閣下有興趣,也可以去看看。--1=0歡迎參與WP:模仿專題 2015年6月17日 (三) 15:04 (UTC)

邀請您參加第十三次動員令

中文維基百科 第十三次動員令邀請函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老陳/存檔4您好:

首先,感謝你對維基百科的貢獻!為了提升中文維基百科的條目品質及數量,第十三次動員令會於2015年7月4日至2015年9月6日期間進行,我們誠摯地邀請您來積極參與動員活動。

詳細動員事項請參見第十三次動員令,讓您從動員令說明書中了解什麼是動員令,並請參考主頁的報名指引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報名處現已開放)。

本次動員令分為大動員令及小動員令,大動員令是可以在任何主題中貢獻的動員令項目,而小動員令主題有:地球科學數學物理電子資訊歐洲歷史地理以及多於15種外語版本的條目

請收到本邀請函的維基人,將{{subst:動員令}}轉貼到其他尚未收到本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或參考推廣工具),如果您由於各種原因不能響應本次動員令、積極建立新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歷次動員令成敗之關鍵,大家一起合力才能提升維基的服務、品質及數量!非常感謝您的參與!


河田末吉

本人近日將〈河田末吉〉提交優良條目評選,希望閣下能前往參予發表意見,敬請不吝指教,感謝!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7月17日 (五) 07:36 (UTC)

在下的多元微積分需要閣下的指教

在下翻譯的條目多元微積分尚有不足,請閣下百忙之中抽空幫忙審查,不勝感激。(目前的最大問題是缺少參考資料) 祝編安!--V (1984) 2015年7月30日 (四) 14:58 (UTC)

特色列表評選

19世紀日食列表正在進行特色列表評選,希望閣下能前往參予發表意見,敬請不吝指教,感謝!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4日 (二) 07:14 (UTC)

優良條目評選

首次參選優良條目,望閣下前往發表評論及投票,不吝賜教,我會全力以赴的!--Engle躍湛藍天空帶來無限寬容2015年8月7日 (五) 01:51 (UTC)

誠邀閣下參與「抗議唐人百科聯署」

您好!作為一名中文維基百科用戶,本人注意到有一個名為唐人百科的網站,內容全部是複製自維基百科,而唐人百科的著作權聲明訂有「Copyright © 2015 TanRen.US」的條款;維基百科的內容並不是在公有領域(Public Domain),不可在違反CC-by-sa-3.0的條款下,任意複製或修改,然後宣稱為自己著作權所有。同時,唐人百科新購買並使用了wikipediacn.info網域,顯而易見這是「維基百科中國」的意思;但是,維基媒體基金會擁有Wikipedia的商標權,只有基金會有權使用。為了表示中文維基百科用戶的不滿、並要求唐人百科解決以上問題,本人誠邀閣下參與「抗議唐人百科聯署」,謝謝。--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8日 (六) 14:06 (UTC)

連續還是接續

1 − 2 + 3 − 4 + …的第一句,至少在大陸簡體中使用連續居多,如果在繁體中大多使用接續的話可以考慮地區詞轉換。--4Li 2015年8月14日 (五) 07:04 (UTC)

授予E=MC²星章

E=MC²星章
感謝閣下對科學條目的貢獻。 Carrotkit和平約章維基佈告板‎條目DIY 2015年8月21日 (五) 06:27 (UTC)

關於約西亞·吉布斯條目的命名問題

老陳前輩,您好。本人正在翻譯Josiah Willard Gibbs條目,翻譯和整理工作應該能在近日內完成。

但有關這個條目的命名存在一定的問題。從我現在已經看到的英文材料來看,他的中間名並不能省去,有時可能更重要,像耶魯大學以他名字命名的實驗室就並沒有省去他的中間名。所以,您看是否能將此條目重新移回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希望您在百忙之中能幫忙解決下這個問題,多謝。--TW 2015年8月21日 (五) 14:05 (UTC)

翻譯問題

最近我在試著翻譯擴充黑洞資訊悖論條目,想請問「But since everything within the interior of the black hole will hit the singularity within a finite time, the part which is traced over partially might disappear completely from the physical system.」這句的「traced over partially」應該怎麼翻譯比較好?謝謝您!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4日 (一) 05:11 (UTC)

另外也請問「Hawking radiation is not precisely thermal but receives quantum corrections」應該怎麼翻譯比較好?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4日 (一) 08:25 (UTC)
剛剛翻譯擴充了黑洞資訊悖論條目,想請閣下協助確認有無譯錯之處,感謝!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6日 (三) 10:03 (UTC)
好啊。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8月27日 (四) 07:04 (UTC)

多謝您對於該條目的關注。我現在已經將該條目提報WP:DYKC,並且為了該條目質量能更進一步,已提交WP:PR。希望您能參與這個條目的評審,並邀請熟識該條目內容及格式規範的維基同仁參與到評審中來。祝編安。--TW 2015年8月24日 (一) 05:29 (UTC)

老陳前輩,您好。有個不情之請,由於本人所在的地區訪問不了archive.org(域名能解析,但請求總是超時,已嘗試了幾個小時),所以如果您有時間的話能否代為存檔一下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的參考來源,多謝。祝編安--TW 2015年8月25日 (二) 21:55 (UTC)
就是將參考來源中的外鏈做存檔,以備外鏈失效時還能進行查驗(詳參Wikipedia:使用時光機)。這項工作已經在User:和平奮鬥救地球協助下完成,多謝您的關心。--TW留言2015年8月26日 (三) 05:17 (UTC)

奧格·玻爾

老陳前輩,您好。新近重寫了奧格·玻爾條目,希望您能對該條目的內容格式進行審閱。多謝!--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4:31 (UTC)

感謝您的關注。希望您能幫忙訪問一下[1],由於本地網絡問題,不能確定該外鏈是否為死鏈。多謝!--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5:27 (UTC)
多謝!--TW留言2015年9月4日 (五) 05:35 (UTC)
關於氘的超精細結構,找到了原始文獻,拉比是其署名作者之一,參考文獻已增補,並已修改該句的說法。--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5:02 (UTC)
多謝您提出的意見。已參考原文,將該句說法修正為「他與哥倫比亞大學的伊西多·拉比進行了幾次學術探討」。--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01 (UTC)
另,關於氘的超精細結構,正在尋找更多來源。--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03 (UTC)
您看現在先將該句說法調整為「當時拉比正參與研究的」是否合適?如果沒能查到可靠來源佐證的話,要不就採用該說法吧。當然我還會繼續查的「發現」的說法確實存在問題,已做調整。(一股腦的翻譯,看到該條目剛經重審,我就沒有細讀了 囧rz……。)--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6:18 (UTC)
抱歉打擾了!看了下原文,是我翻譯錯了 囧rz……,已調整為「拉比當時有關氘的超精細結構的一些新的發現」。另外根據查到的文獻來看,比如拉比等人的那個快報以及Nafe et al. 在1948年提交的有關氘的超精細結構的論文,這個發現可能指的是一種能提高精確程度的測量方法。感謝您細緻的審閱。謝謝您--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07:07 (UTC)
感謝您提出的意見。我是依據WP:CS#來源標示位置標註的來源位置,不大清楚這個規定是否已經修改而沒有寫在上面。如果確實已經修改了,希望您能告知我,我會進行調整的。謝謝您祝編安。--TW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14:24 (UTC)

尼爾斯·玻爾

老陳前輩您好,又來打擾了。正在翻譯英文維基中Neils Bohr條目。在翻譯"Institute of Physics"一節的最後兩段遇到些困難。

原文如下:

The discovery of Compton scattering by Arthur Holly Compton in 1923 convinced most physicists that light was composed of photons, and that energy and momentum were conserved in collisions between electrons and photons. In 1924, Bohr, Kramers and John C. Slater, an American physicist working at the Institute in Copenhagen, proposed the Bohr–Kramers–Slater theory (BKS). It was more a programme than a full physical theory, as the ideas it developed were not worked out quantitatively. BKS theory became the final attempt at understanding the interaction of matter and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old quantum theory, in which quantum phenomena were treated by imposing quantum restrictions on a classical wave description of the electromagnetic field. Modelling atomic behaviour under inciden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using "virtual oscillators" at the absorption and emission frequencies, rather than the (different) apparent frequencies of the Bohr orbits, led Max Born, Werner Heisenberg and Kramers to explore different mathematical models. They led to the development of matrix mechanics, the first form of modern quantum mechanics. The BKS theory also generated discussion of, and renewed attention to, difficulties in the foundations of the old quantum theory.The most provocative element of BKS – that momentum and energy would not necessarily be conserved in each interaction, but only statistically – was soon shown to be in conflict with experiments conducted by Walther Bothe and Hans Geiger.In light of these results, Bohr informed Darwin, "there is nothing else to do than to give our revolutionary efforts as honourable a funeral as possible."

我現在翻譯為:

由阿瑟·康普頓在1923年發現的康普頓散射令當時大多數的物理學家相信光是由光子組成的,並且在電子和光子發生碰撞時總的能量和動量是守恆的。1924年,玻爾,克拉默以及當時與他們共事的美國物理學家約翰·斯萊特提出了玻爾–克拉默–斯萊特理論(簡稱為BKS理論)。由於其並沒有進行量化,因而並不被視為是一套完整的理論。BKS理論是基於舊量子論去理解物質與電磁輻射間相互作用的最後一次嘗試。在這一理論中,對於量子現象的處理是通過在電磁場經典的波形式描述上施加量子約束的方式完成的。 馬克斯·玻恩,維爾納·海森堡以及克拉默嘗試在構造原子的理論模型上另闢蹊徑。他們試圖用可觀測的原子放出或吸收的「有效振子」來取代玻爾模型中並不能直接觀測的電子軌道及頻率等概念。這令他們發展出量子力學的首個表述形式,矩陣力學。而BKS理論也令舊量子論理論基礎所存在的問題再度受到關注並引起了針對於該問題的討論。BKS理論中最具爭議的一個觀點——系統的能量與動量並不需要在每個相互作用中都守恆,它們只需在統計意義上總體守恆即可——很快就被發現與瓦爾特·博特以及漢斯·蓋革的實驗結果相牴觸。在得知這些結果後,玻爾對達爾文說:「沒有比為我們這項革命性工作舉行一場葬禮更為光榮的事了。」

特別是關於矩陣力學的幾句,我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了一定的意譯,但不知道是否準確。希望能得到您的意見,多謝!--TW留言2015年9月5日 (六) 15:54 (UTC)

多謝您提供的資料,我會根據它來進行修改的。另外,在翻譯過程中發現原文條目確實存在一定的問題,需要進行細緻的審閱。--TW留言2015年9月6日 (日) 05:14 (UTC)
老陳前輩,您好。又來打擾了。我已經完成了對於尼爾斯·玻爾條目的翻譯。希望您能對該條目進行編修。我由於學業的原因要放一段很長的維基假期,因而如果有什麼需要我處理的問題,希望您能電郵聯繫我。敬祝編安。--TW留言2015年9月7日 (一) 06:40 (UTC)

您好

老陳前輩,您好。首先感謝您一直以來提供的幫助。我已看到了您的來信。我可能在周末會有一定的時間參與維基的編輯。有關這幾個條目:

  1. 關於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有關它的同行評審業已接近尾聲,我考慮在對這個條目進行些微調後,在下周末將其提交至GAC(如果較為順利的話,可能會進一步提交至FAC),希望您到時能參與該條目的評議,並能邀請了解相關領域的維基同仁。
  2. 關於尼爾斯·玻爾:已看到您對於它進行的細緻的編修。我也會繼續對於它的編修工作。
  3. 關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正在計劃對於這個條目進行修訂。看到了上次這個條目GAC時的相關討論,而在本人閱讀後也覺得這一條目存在一定的問題,所以計劃了此次修訂。考慮到這一條目的重要性,整體修訂的艱巨性,以及本人知識水平及活躍時間

有限,可能在一次同行評審中未必能完成,所以我在我的討論頁中建立了相關專頁,我會將我的進度(詳細情況可以看我的沙盒)以及有關其內容編訂的一些想法在其中更新,希望您能關注,並邀請了解相關領域的維基同仁也參與到相關的討論中來。不過這兩周我可能只能去細讀一下現在的中文版本及英文版本,不會進行實質性的編輯工作。

再次感謝您的關注。敬祝編安。--TW留言2015年9月18日 (五) 13:42 (UTC)

感謝您的回應,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作為一位對於自然科學,科學哲學,大眾文化,國際和平主義運動等等方面都卓有影響的大師,對於其條目的修訂誠非一人之功,非常期待對其的同行評審。不過由於學校的課程安排,我可能到10月初才有能力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跟進。另,有關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條目的編輯,如果時間允許的話,我會參與其中的。祝編安--TW留言2015年9月20日 (日) 07:14 (UTC)

感謝邀請

謝謝老陳前輩的邀請。我最近工作十分繁忙,閒暇時間希望能多放鬆身心。因此最近都沒怎麼編輯條目。如果以後有機會,一定來協助您! AndyHe829留言2015年9月19日 (六) 06:02 (UTC)

感謝邀請,但我不確定到時有沒有空(因為將近期中考)。其實我還蠻好奇這次會頒給誰。若到時有空,將會參與編輯相關條目,祝編安! -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科學條目提升計劃地質專題2015年9月19日 (六) 06:06 (UTC)

樂意關注。我正在準備報考研究生學院,較為繁忙,將竭我所能。鋼琴小子 留言 貢獻 2015年9月19日 (六) 18:00 (UTC)

抱歉這麼晚才回覆,最近上線時間不穩定,但當天自當盡力而為,感謝邀請。敬候編安!-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3日 (六) 10:42 (UTC)

噢,那天剛好有事,大概要黃昏才能上線。-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3日 (六) 20:46 (UTC)

恭喜您完成第十三次動員令!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維基娘,第十三次動員令的吉祥物

親愛的維基百科用戶老陳您好:

感謝您報名參與第十三次動員令!根據您的貢獻,您已經成功達到了完成本次動員令的的「最低要求」,因此您已成功完成本次動員令!恭喜!

根據動員令報名時您所申報的完成動員令次數,請在您的用戶頁修改以下模板的數字部份: {{User 動員令|8}} (您可以直接複製此行到您的用戶頁適當位置,並保存頁面)


再次感謝您報名參與本次動員令,希望下一次動員令您能繼續參與。如有任何意見或問題,請至動員令的討論頁提出。

通知您的主持人是:Engle躍有話好好說2015年9月21日 (一) 10:04 (UTC)

關於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等條目

老陳前輩,您好:

  1. 關於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感謝您對於該條目的編修。這次在GAN中以一票之差未能入選,殊為遺憾。我會在下一次評選期到來前,抽時間對於該條目進一步潤色,爭取獲選。
  2. 關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我打算在這幾天提起對於它的同行評審,在其中提出我的一些意見。如果您有時間的話,還請不吝指教。
  3. 關於近日即將揭曉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我在10月6日至9日恰好較為空閒,到時可以提供一些協助,如果您需要的話。

祝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3:17 (UTC)

另,有關尼爾斯·玻爾中Høffding的譯法,我是參考大陸地區的幾部工具書,如上海辭書出版社出版的《外國哲學大辭典》以及《倫理學大辭典》,將其譯為「許夫定」的,不大清楚其他地區的譯法,所以是否應該將該詞提交字詞轉換?--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3:49 (UTC)

感謝您的回應。尼爾斯·玻爾經過您的編修已相當完備。我會在這兩天調整一下參注格式,檢查外鏈是否存在死鏈,然後修正行文中存在的一些筆誤,進行微調。預計這些工作會在10月3日完成。如果您有意提交GAN,個人表示支持。祝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6:31 (UTC)
另,參考來源中所附的原文,我不大清楚應如何處理,是否應該附上翻譯?希望得到您的解答。--TW留言2015年10月1日 (四) 06:37 (UTC)

201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相關重要條目為

請選擇您想要編寫的條目。每人選擇一個條目,在條目後面簽字。如果您編寫完畢您選擇的條目,可以選擇另外一個條目。如果您所想要編寫的條目已被選去,您可以跟那條目的編寫者聯絡,商討合作事宜。大家辛苦了,祝編安!--老陳留言2015年10月6日 (二) 13:52 (UTC)

我選超級神岡探測器吧。-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地質滅絕專題2015年10月7日 (三) 01:43 (UTC)
會照英文維基現有版本進行擴充。-TW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02:18 (UTC)
正文部分的翻譯會盡力在10月10日前完成。但由於10月10日後沒有太多時間進行編輯,後續的整理校對工作可能就無法完成了,還望諸位同仁協助代為完成。另外,這個條目存在大量[來源請求]以及死鏈,還望諸位同仁協助添補來源。祝諸位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15:02 (UTC)
我覺得這些需要來源的文句都相當合理,應該可以保留,但找到來源可能需要一番功夫。@Choihei不知您對這工作有沒有興趣?您是我們中間的粒子物理學專家。--老陳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21:02 (UTC)
正文的大半部分的翻譯已完成。只是其中的「質量」一節的翻譯由於專業性較強需要協助進行完成,另外其中「尺寸」以及「手征性」兩節可能需要立即進行審校,萬望提供協助。--TW留言2015年10月8日 (四) 15:45 (UTC)
正在翻譯中。我覺得「尺寸」以及「手征性」兩節都翻譯的很順暢,謝謝!--老陳留言2015年10月8日 (四) 21:28 (UTC)
正文部分已基本翻譯完畢,感謝各位提供的協助,希望各位能夠進行審校。另,其中的米赫耶夫–斯米爾諾夫–沃爾芬斯坦效應中微子速度的測定較為重要,已提交翻譯請求,如果各位有時間的話,希望能協助消紅。祝各位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9日 (五) 10:38 (UTC)
我選中微子震盪,謝謝您!--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7日 (三) 04:26 (UTC)
晚來了,個人覺得那兩篇傳記勉強還算足夠(相比其他諾獎得主),會按英語版本擴充太陽中微子問題條目。-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7日 (三) 14:03 (UTC)
剛剛看太陽微中子英文版沒有很長,索性就翻譯了。現在太陽微中子剩一段落,先完成後,再繼續微中子振盪。敬祝各位編安!--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7日 (三) 19:49 (UTC)
@Kasuga謝謝完成這內容精緻的條目,已申請DYK了!--老陳留言2015年10月9日 (五) 17:52 (UTC)
謝謝您的讚許!明日比較有空,將繼續另一條目。現在先讀一下英文版。--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10月11日 (日) 07:10 (UTC)
自英文維基翻譯了可能相關的比較短的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Physics Beyond the Standard Model)條目並已提交WP:DYKC,希望您能進行審閱。祝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13日 (二) 11:18 (UTC)
探索未知區域的條目,加油!--老陳留言2015年10月14日 (三) 05:11 (UTC)
對不起,最近有點忙,其實我還沒有開始翻譯太陽中微子問題,有空就會做。-Choihei留言2015年10月25日 (日) 22:06 (UTC)

同行評審

已發起對於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同行評審,如果您有時間的話,希望您能關注一下。祝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10日 (六) 15:13 (UTC)

尼爾斯·玻爾

最近在忙於翻譯中微子及超越標準模型的物理學以及收集愛因斯坦的相關資料,沒有顧及到編修這個條目。我會對這個條目再進行格式上以及用語上的小的編修後,再提起GAN的。(不過最近現實生活較為忙碌,可能進展較為緩慢。)感謝您對於這個條目的細緻的編修令這一條目內容得以比英文版本還要充實。祝編安。-TW留言2015年10月18日 (日) 13:00 (UTC)

保羅·狄拉克

老陳前輩,該條目已被User:AT提起GA重審,希望您能關注。--TW留言2015年10月26日 (一) 09:55 (UTC)

Re: 中微子

老陳前輩,您好:

  1. 有關中微子這個條目:由於我並非粒子物理學方面的專家,所以在這個條目的內容取捨方面不太能給出比較好的意見。希望您以及在粒子物理學方面比較在行的User:Choihei君能去協助斧正這一條目。
  2. 其他條目:我最近在翻譯恩里科·費米(如果年內還有時間的話可能還會翻譯羅伯特·奧本海默。阿爾伯特·愛因斯坦仍在尋找相關的資料可能需要到2016年有些時間後才能開始修訂),不過囿於編輯時間有限每天只能翻譯一小段。我打算在完成對於這個條目的翻譯以及格式修整後並經過您的審讀後與約西亞·威拉德·吉布斯尼爾斯·玻爾一併推選GA。希望您到時能關注這些條目。

祝編安。--W (Talk) 2015年10月30日 (五) 16:29 (UTC)

對於MSW部分已做增補。我會繼續嘗試增補這個條目的來源的。--W (Talk) 2015年11月1日 (日) 02:46 (UTC)
p.s.在Flow里留言可以不用“~~~~”簽名哦。--W (Talk) 2015年11月1日 (日) 02:49 (UTC)

《維基簡訊》2015年11月號 發佈

維基簡訊

維基簡訊》是一個向整個中文維基社群介紹最近所發生的與維基相關和維基人所關心事情的月報。包括中文維基百科及其維基媒體姊妹計劃各種消息,維基相關技術通知與分享,如MediaWiki軟硬體的更新、升級、維護,以及維基相關的專題報告。
本期綜覽
閱讀· 訂閱 · 參與單頁版本 維基簡訊由機器人傳送:Eagerbot留言),發布時間:2015年11月12日 (四) 10:17 (UTC)

恩里科·費米

老陳前輩,您好。恩里科·費米已譯畢。我現在已經將內容移入,如果您有時間的話,希望您能進行審讀。祝編安。--W (Talk) 2015年11月16日 (一) 15:19 (UTC)

多謝提出意見。我會進行考證修改的。--W (Talk) 2015年11月17日 (二) 09:12 (UTC)
修改反饋:
  1. 第一句依據該段來源(具體為第11頁)改譯為「...學校為學生提供免費住宿等優待,這也是阿米代伊鼓勵費米選擇比薩高師的原因之一。但是入學考試異常嚴格,...」
  2. 「認為它可以媲美一份博士的學位論文」根據該段的來源(具體為第13頁)已改為「並認為費米有成為偉大的科學家的潛質」。
  3. A.Kopff的原書的書名為Grundzüge der einsteinschen RelativitätstheorieThe Mathematical Theory of Relativity是其英譯本的書名,所以我一開始跟據英文條目將其譯為《相對論的數學理論》。現已將譯名依據原文修改為《愛因斯坦相對論要旨》。
再次多謝您提出的寶貴意見。--W (Talk) 2015年11月17日 (二) 09:54 (UTC)

Re:基礎物理學突破獎

說實話,我在看這個條目之前還真不知道有這個獎。 囧rz……條目沒什麼問題。就是「批評」那段直接引用讀起來有點突兀,我覺得可以採用轉述的寫法或者加上「blabla這樣評價這種高額獎金」之類的過度可能會好些......--W (Talk) 2015年11月19日 (四) 12:19 (UTC)

尼爾斯·玻爾

老陳前輩,您好。我準備在這兩天整理這個條目,然後準備將這個條目提報GAN。不知您意下如何?--W (Talk) 2015年11月27日 (五) 16:04 (UTC)

老陳前輩,我已將該條目提交GAN,希望您能發表意見。--W (Talk) 2015年11月29日 (日) 12:16 (UTC)

朗道

[2],朗道是俄國人(雖然他的出生地現在已經不屬於俄國),且英文維基亦有將其歸入俄羅斯專題。想請問移除原因?謝謝。-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自然條目提升地質滅絕專題2015年12月12日 (六) 02:40 (UTC)

給您一個星章!

原星章
感謝閣下對物理類條目的貢獻~ 滄海夜風留言2015年12月15日 (二) 05:06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