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羅馬執政官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歐洲歷史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資料來源[編輯]

本條目翻譯自英文版的Consul --李學忠& 林秀英 |一寸鐵工作室 12:21 2005年6月6日 (UTC)

做了一些修改[編輯]

實在是看不懂,腦仁疼,因此做了一些修改,可能冒犯了,請見諒。--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13:03 2005年6月6日 (UTC)

「君士坦丁一世(Constantine I)的改革之一,是指定執政官的一位,到羅馬的城市,以及其它的到君士坦丁堡(Constantinople)。因此,當羅馬帝國被分裂成兩個半部,在狄奧多西烏斯一世(Theodosius I)逝世之時,各自半部的皇帝獲得指派其中一位執政官的權利;雖然一位皇帝的是允許他的同僚,去指派兩位執政官,為了各種不同的理由。結果是,羅馬帝國在西方的正式結束之後,許多年有被提名的習慣,為了僅僅一位單一的執政官。這項爵位已最後地允許去消滅,在查士丁尼(Justinian I)的在位之中: 第一位,與羅馬的執政官在534,戴奇烏斯·保利努斯(Decius Paulinus),其次, 君士坦丁堡的執政官在541,小弗拉維烏斯·貝西利烏斯(Flavius Basilius Junior)。」這段話怎麼說的這麼費勁?

比如第一句中直接說「指定一位執政官到羅馬,其他的到君士坦丁堡」不就好了嗎?因為英語裡由於語法關係有個and就非要加一個「以及」?即使其完全不符合中文的語法習慣。第二句分裂成兩部分為什麼要說分裂成兩個半部,各自部分說成各自半部?難道「各自」不已經帶有局部的意思了嗎?後面的更加不符合中文習慣,「為了各種不同的理由」明顯應該放在「去指派兩位執政官」之前才符合中文把主句放在句子最後而不是像英文把主句放在句子一開始的習慣。後面還有更搞笑的「在534」,是「在534年」好不好?英語說「in 534」就翻成「在534」?這也太不負責任了吧!--3dball 14:30 2005年6月11日 (UTC)

有什麼不符合中文文法的字句,如有時間就修改一下子吧。這兩位前輩的翻譯可能一時還難被接受。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6:23 2005年6月14日 (UTC)


「但是,不論什麼時候,這選擇被政治性地委託。」這句話怎麽理解,願意請教各位--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15:14 2005年6月17日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