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溥儀/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1

溥pǔ--國學 06:43:26 2005年10月18日 (UTC)


「在共產黨的引導下」,看起來使用了表達贊同的詞語。--Samuel 05:41 2003年11月6日 (UTC)

簡單化了("在共產黨下")。 --Menchi 05:58 2003年11月6日 (UTC)

我感覺你們有點神經過敏了。 --183.2.144.130留言2014年9月24日 (三) 04:52 (UTC)

溥儀的逝世日期有差別

溥儀為什麼前後的逝世日期不同,丨1個10月17日,1個比10月了7日,麻煩有關人事作出修改

名字中的隔音號

我把愛新覺羅·溥儀重定向到愛新覺羅溥儀了 (為什麼中國人的姓名會有隔音號?) --Hello World! 14:07 2005年6月11日 (UTC)

是為了區分姓和名,他是滿族,名字中的漢字都是音譯和外國人名字的隔音府一樣的作用,我覺得應該轉回去--雪鴞◎海德薇 (talk) 看看雪鴞 14:23 2005年6月11日 (UTC)
問題是,現在的書本或印刷品之中,有多少是有使用隔音號呢?況且,在中國人的角度看,他不是外國人,現時維基百科命名的規則未必適用--Hello World! 14:29 2005年6月11日 (UTC)
若真的要移動的話,還有十多個條目要移。--Hello World! 14:34 2005年6月11日 (UTC)
不是外國人的名字都要用隔音符號呀,比如東條英機、金正日、胡志明、彭定康……中國人名字裡面也可以用·號呀!比如鐵木爾·達瓦買提。準確地說法應該是:非漢語文化圈的人,姓名中間要加上·號。布爾費墨 07:55 2005年7月30日 (UTC)
我認為少數民族和漢族的姓名本生就有差異,並不是說中國的名字就不能用間隔符號,這個不是特指外國人的--國學 06:46:11 2005年10月18日 (UTC)

「戰犯」一詞

使用「戰犯」一詞並不存在中性與不中性問題,無須改成「戰俘」,他是以退位(或說解散)滿州國皇帝的身份被逮捕的,並非只是普通在作戰中被俘的士兵(儘管他後來稱自己從未握有實權,只是個傀儡),而且歷史上,溥儀確實被蘇聯以一級戰犯的身份逮捕的,而交還中國政府後,溥儀確實也接受了北京政府的赦令,因此他確實是個戰犯沒錯

我不明白,如果說中國蘇聯的法庭將其判定為戰犯都不夠,那溥儀在其自傳「我的前半生」中也確實提到他認罪了,也欣然接受特赦,若說這些都不能判定,都是有失中立,那我是否可以說:東條英機被判定為戰犯有失中立?那又由何種組織判定其有罪才叫中立呢?請別再修改,這並非是形容溥儀的形容詞,而是當時溥儀確確實實被裁定的身份,就是個被判定有罪的戰犯,確確實實,如果有問題請要求中國與俄羅斯的法庭修改判決或宣布無效,否則此一身份的存在至為明顯,有何中立性問題?否則請你說明不中立的理由

很抱歉,查現有的國際法條或條文,沒有任何條文規定只有國際法庭才能裁定戰犯,以一次大戰為例,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也是被認定為戰犯,並沒有規定一定要國際法庭,而且他確實認罪,中國的法庭後來也確實根據其特赦給予赦免,顯然也是認定其有罪,再重複一次,當時溥儀也認罪了,而且沒有刑求的跡象,關他的地方也是戰犯管理所不是嗎?你們大陸人也許不喜歡講法治或是法治觀念薄弱,不過這裡也有很多港台讀者(包括我),你要為溥儀翻案煩請自己依照程序去辦,尊重一下你們自己的法律,在此之前,他的戰犯身份是受到官方認定的,請注意,官方認定!因此並沒有中立性問題

當然是戰犯了,戰犯都是失敗的人被勝利者加上的.還好中國勝利了,要不然蔣介石,毛澤東都成了戰犯.--Ksyrie 10:59 2007年3月4日 (UTC)

廟號、諡號有問題

光是皇室家族是不能獨自確定廟號、諡號的,所上之廟號、諡號必須得到當朝統治者同意方可採納(大多數時候是由當朝統治者確定,單是皇室家族沒有確定的權力,譬如崇禎帝的廟號,就由南明的思宗改為乾隆的毅宗) 但我想胡總會同意搞這種事嗎。。。而且那個宣國公是誰,在海峽兩岸都已經廢除舊貴族的形勢下,他的爵位到底現在還有沒有用 亂七八糟,搞這種事跟靖國神社有什麼區別 一國兩制三個代表四項基本原則五大常任理事國六君子七大軍區八項主張九個常委十大熱門話題 08:04 2005年8月28日 (UTC)

廟號、諡號起的不錯,說明皇家後人還是讀書啊!至於說有沒有權力,人家已經說了是私諡嘛!慊卑若愚-() 14:51 2005年12月12日 (UTC)

韓國也廢除了貴族制度的情況下李垠,李玖都有名正言順的諡號,溥儀有個諡號也沒什麼吧.李玖更是按王族禮儀來的也沒使得韓國亂七八糟,更沒變得和靖國神社有什麼相同的.依文潔琳 白柳 11:38 2006年4月23日 (UTC)


最後的注比較奇怪 尚未被接受,好像意思是:將要被接受,但是還沒有被接受似得。建議改為未被接受Taizitju 12:09 2006年11月14日 (UTC)

上諡並本就不是個人行為,怎麼會有私諡。韓國是宗親會上的諡,不是個人行為。如果個人能給某人上諡,是不是所有維基的網友也可以給溥儀上個私諡?--Berthe (留言) 2009年11月10日 (二) 14:24 (UTC)berthe

可憐的人啊

末代國君下場都不太好,比如崇禎,趙昺

崇禎,趙昺亡了一次國就性命不保,溥儀亡了兩次半,結果還算不錯的說。上官大夫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33 (UTC)

命名

條目名稱應該使用常用名,見wikipedia:命名常規。溥儀遠比愛新覺羅·溥儀要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7月29日 (三) 15:05 (UTC)

58年溥儀給文繡招魂了嗎?

漢武帝給李夫人招魂,大家都知道。 58年溥儀給文繡招魂了嗎?還和她見面,再封她為妃。亂改內容,也要改得好一些,拿大家當傻瓜呀。--Berthe (留言) 2009年11月10日 (二) 14:19 (UTC)berthe


溥儀的堂兄弟

  • 愛新覺羅州棠是溥儀堂弟1947年在廣州出生
  • 金溥聰

愛新覺羅溥聰是溥儀堂弟1956年年在台灣省台南市出生

溥儀廟諡之議

清遜帝崩,無廟、諡號,臺灣有廟憲宗的,加了傳統的諡號,大陸有廟恭宗的,諡曰愍皇帝。在下認為恭宗愍皇帝更加適合溥儀,因為其符合諡義。知過能改曰恭,遜順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在國連憂曰愍,佐國逢難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國遭憂曰愍, 在國逢艱曰愍 ,禍亂方作曰愍 ,使民悲傷曰愍。----Benjamin Jiperus留言2014年2月4日 (二) 13:19 (UTC)

溥儀的諡號和廟號

117.44.171.84此人認為溥儀的諡號和廟號是「毫無來源的胡編亂造」,執意要刪除。但是溥儀的私諡和廟號在網絡上流傳甚廣,在大陸的天涯論壇和台灣的批踢踢(https://www.ptt.cc/ bbs /CHING/M.1124184113.A.A2B.html)都有人提及,是有待查證的內容,即便是沒有可靠來源也不應該如此粗暴地刪除掉。又查在google圖書上有兩本書提及此事[1][2],所以應該是確有其事。--122.90.107.2留言2015年4月14日 (二) 14:18 (UTC)

不是什麼正規書籍,況且「敦肅福貴妃」太扯,之前已有敦肅皇貴妃,怎麼可能重複?——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14日 (二) 14:46 (UTC)
私諡自古就有,例如私諡陶淵明曰靖節先生,所以能否加入溥儀身後私人追加的諡號和廟號,取決是否可供查證。--Jusjih留言2017年8月22日 (二) 19:39 (UTC)

編輯請求

請求已處理

段首訊息框「name=」處的「愛新覺羅·溥儀」請改為「溥儀」。這種寫法其實是錯誤的,因為清朝期間的滿人從來沒有直接冠姓的習慣。 --112.5.234.118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10 (UTC)

完成 --N-C16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9:29 (UTC)

Šolon加入的廟號諡號

加入的內容十分可疑,此事沒有可信的第一手報導,完全是中國新聞周刊描述,到底哪些人算作「愛新覺羅家族」並參與了確定諡號廟號?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為什麼要給溥儀諡號何廟號?過程是怎麼樣的?新聞報導六要素裡面只有一個what滿足了,其他五個不滿足,請恕我無法把這作為可信來源。我認為溥儀的廟號諡號就是從維基百科的編輯者編出來,然後這瞎編內容被專業新聞誤信。備份一下我的論點。——39.161.176.95留言2017年11月26日 (日) 15:08 (UTC)

你認為什麼並不重要,個人主觀意見不屬於維基百科編寫方針之一。我也反對不可信來源,更不會主張採用這類來源,但除非有證據表明《中國新聞周刊》和《資治文摘》的報導都是假的或者來自維基百科編輯者,否則就是可靠來源。--Šolon留言2017年11月26日 (日) 19:57 (UTC)
(-)反對加入廟號諡號。中國大陸根本沒有「愛新覺羅家族」這個組織,哪裡來的人給溥儀確定廟號諡號?轉個相關問答《請問百度百科中末代皇帝溥儀的諡號是怎麼來的?》,答主橘玄雅是愛新覺羅後裔,一直在整理滿族家譜,做清史研究,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主辦的《紫禁城》雜誌上開過專欄。他的回答,信與不信,大家見仁見智吧。--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29日 (三) 09:28 (UTC)
(:)回應:看你的回覆後我還特意搜了一下,結果出來個這個:[3],就是別人轉載這個橘什麼的文章,裡面也用過「恭宗」的說法。有一點別搞錯了,不是我熱衷於非要給溥儀加諡號,但至少要先證偽《中國新聞周刊》再說吧?一個中新社旗下的新聞機構不能憑藉某些博主的一家之言就斷定是假的。我的態度也很明確,堅守中立,只要能證明這個是假新聞,相關媒體予以糾正,當然可以移除。--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4:39 (UTC)
(:)回應@Šolon中新社的這篇文章不是新聞報導,只是一個投稿文章,是否由中新社為其準確性背書,是值得懷疑的。此外,文中提到的「愛新覺羅家族」根本是子虛烏有的東西,如何證明?再者,你列出的三條來源,實際上只能算一條,同一篇文章不能重複列出,私人出版讀書筆記不屬於維基的可用來源。至於你說轉載的這個文章,2009年正是網絡上各類虛假諡號廟號開始滿天飛的時候,當時橘不過是20歲左右的年輕人,一時誤信而已,人的認識是會改變的。--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08 (UTC)
以上都是你個人非常主觀的說法,據這種邏輯,無論什麼來源都可以隨意揣測了。我想我的觀點也已經很明確了,你想說的大概也說明白了,再討論下去也是浪費時間。——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36 (UTC)
@Šolon「你列出的三條來源,實際上只能算一條,同一篇文章不能重複列出,私人出版讀書筆記不屬於維基的可用來源。」閣下先處理一下這個吧。至於證偽此事,我會再尋找其他的證據。--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42 (UTC)
文章這點我沒有意見,閣下可以自行留一。但哪條維基準則說了讀書筆記不是可靠來源了?況且有書號可查的一本書在閣下言談之中好像是一本非法出版物一樣。再者說私人筆記如果不能用,那維基引用野史的條目何其多,據此說法似乎只能引用二十四史了。閣下若能證偽固然歡迎,但這種主觀臆斷的思維實在不適合維基。——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6:01 (UTC)
@Šolon維基百科:可供查證中提到「一般而言,最可靠的來源包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評審期刊與書籍,大學級別的教科書,著名出版社出版的雜誌、期刊、書籍,以及主流的報紙。」維基百科:可靠來源中提到「社論、分析、評論員文章、通稿、有償廣告和讀者來函,無論是被編輯部編輯還是外部的作者編寫,都只能作為作者的主張的來源,而不能作為事實的可靠來源。」、在評估可靠性中,提到「當在評估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時,請給予來自網絡上的來源與你對傳統書籍來源的相同態度。單憑是印刷書籍並不保證該來源會比來自網絡上的好或正確,所以當你在評估一個來源的可靠性時,請只對其作者及驗證方法來提出懷疑。」--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6:36 (UTC)
說來說去,最終還是要證偽,否則只能質疑。維基百科不是論壇,希望閣下能花精力於證偽處,我也好能跟著學習一下,現在這樣你一句我一句的最後只能變成相互扯皮沒有意義。——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3:44 (UTC)
@Šolon上一條回復針對的是你「閣下若能證偽固然歡迎,但這種主觀臆斷的思維實在不適合維基」這條發言。我提出的質疑符合維基對來源的要求,你的言論實屬污衊,請閣下向我道歉。--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5:26 (UTC)
你列的三條來源中並沒有將溥儀的陵墓稱為「獻陵」的內容,你在正文中添加的「稱其墓為『獻陵』」沒有來源依據。--大南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5:26 (UTC)

@Šolon和回退編輯的@No1lovesu都是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人身攻擊」類似詞語,已由2607:FB90:50BA:108C:154F:EC1:974B:CC2留言2018年1月14日 (日) 04:04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No1lovesu更是在維基常年破壞漢服條目,作為

註:此處原有文字,因為「人身攻擊」類似詞語,已由2607:FB90:50BA:108C:154F:EC1:974B:CC2留言2018年1月14日 (日) 04:04 (UTC)於{{{time}}}刪除,尚祈見諒。若有異議請至互助客棧或向管理員反映。

當然都想給溥儀封個帝號了。—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2607:FB90:7DC4:A5AD:40E6:BEE0:C4E2:BCE1對話)於2017年11月30日 (四) 22:09 (UTC)加入。

Wikipedia:可供查證#特殊的斷言需要特別的來源:「遇到以下情況時,編者需警惕並特別檢查作出斷言的來源:未在主流來源中出現的意外或重大的斷言……在維基百科中,特別的斷言需要高質量的來源。[8]如果這樣的來源並不存在,就不應包含這樣的內容。」--Mewaqua留言2017年12月2日 (六) 07:3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