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溥仪/存档1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

溥pǔ--国学 06:43:26 2005年10月18日 (UTC)


“在共产党的引导下”,看起来使用了表达赞同的词语。--Samuel 05:41 2003年11月6日 (UTC)

简单化了("在共产党下")。 --Menchi 05:58 2003年11月6日 (UTC)

我感觉你们有点神经过敏了。 --183.2.144.130留言2014年9月24日 (三) 04:52 (UTC)

溥仪的逝世日期有差别

溥仪为什么前后的逝世日期不同,丨1个10月17日,1个比10月了7日,麻烦有关人事作出修改

名字中的隔音号

我把爱新觉罗·溥仪重定向到爱新觉罗溥仪了 (为什么中国人的姓名会有隔音号?) --Hello World! 14:07 2005年6月11日 (UTC)

是为了区分姓和名,他是满族,名字中的汉字都是音译和外国人名字的隔音府一样的作用,我觉得应该转回去--雪鸮◎海德薇 (talk) 看看雪鸮 14:23 2005年6月11日 (UTC)
问题是,现在的书本或印刷品之中,有多少是有使用隔音号呢?况且,在中国人的角度看,他不是外国人,现时维基百科命名的规则未必适用--Hello World! 14:29 2005年6月11日 (UTC)
若真的要移动的话,还有十多个条目要移。--Hello World! 14:34 2005年6月11日 (UTC)
不是外国人的名字都要用隔音符号呀,比如东条英机、金正日、胡志明、彭定康……中国人名字里面也可以用·号呀!比如铁木尔·达瓦买提。准确地说法应该是:非汉语文化圈的人,姓名中间要加上·号。布尔费墨 07:55 2005年7月30日 (UTC)
我认为少数民族和汉族的姓名本生就有差异,并不是说中国的名字就不能用间隔符号,这个不是特指外国人的--国学 06:46:11 2005年10月18日 (UTC)

“战犯”一词

使用“战犯”一词并不存在中性与不中性问题,无须改成“战俘”,他是以退位(或说解散)满州国皇帝的身份被逮捕的,并非只是普通在作战中被俘的士兵(尽管他后来称自己从未握有实权,只是个傀儡),而且历史上,溥仪确实被苏联以一级战犯的身份逮捕的,而交还中国政府后,溥仪确实也接受了北京政府的赦令,因此他确实是个战犯没错

我不明白,如果说中国苏联的法庭将其判定为战犯都不够,那溥仪在其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也确实提到他认罪了,也欣然接受特赦,若说这些都不能判定,都是有失中立,那我是否可以说:东条英机被判定为战犯有失中立?那又由何种组织判定其有罪才叫中立呢?请别再修改,这并非是形容溥仪的形容词,而是当时溥仪确确实实被裁定的身份,就是个被判定有罪的战犯,确确实实,如果有问题请要求中国与俄罗斯的法庭修改判决或宣布无效,否则此一身份的存在至为明显,有何中立性问题?否则请你说明不中立的理由

很抱歉,查现有的国际法条或条文,没有任何条文规定只有国际法庭才能裁定战犯,以一次大战为例,当时的德皇威廉二世也是被认定为战犯,并没有规定一定要国际法庭,而且他确实认罪,中国的法庭后来也确实根据其特赦给予赦免,显然也是认定其有罪,再重复一次,当时溥仪也认罪了,而且没有刑求的迹象,关他的地方也是战犯管理所不是吗?你们大陆人也许不喜欢讲法治或是法治观念薄弱,不过这里也有很多港台读者(包括我),你要为溥仪翻案烦请自己依照程序去办,尊重一下你们自己的法律,在此之前,他的战犯身份是受到官方认定的,请注意,官方认定!因此并没有中立性问题

当然是战犯了,战犯都是失败的人被胜利者加上的.还好中国胜利了,要不然蒋介石,毛泽东都成了战犯.--Ksyrie 10:59 2007年3月4日 (UTC)

庙号、谥号有问题

光是皇室家族是不能独自确定庙号、谥号的,所上之庙号、谥号必须得到当朝统治者同意方可采纳(大多数时候是由当朝统治者确定,单是皇室家族没有确定的权力,譬如崇祯帝的庙号,就由南明的思宗改为乾隆的毅宗) 但我想胡总会同意搞这种事吗。。。而且那个宣国公是谁,在海峡两岸都已经废除旧贵族的形势下,他的爵位到底现在还有没有用 乱七八糟,搞这种事跟靖国神社有什么区别 一国两制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五大常任理事国六君子七大军区八项主张九个常委十大热门话题 08:04 2005年8月28日 (UTC)

庙号、谥号起的不错,说明皇家后人还是读书啊!至于说有没有权力,人家已经说了是私谥嘛!慊卑若愚-() 14:51 2005年12月12日 (UTC)

韩国也废除了贵族制度的情况下李垠,李玖都有名正言顺的谥号,溥仪有个谥号也没什么吧.李玖更是按王族礼仪来的也没使得韩国乱七八糟,更没变得和靖国神社有什么相同的.依文洁琳 白柳 11:38 2006年4月23日 (UTC)


最后的注比较奇怪 尚未被接受,好像意思是:将要被接受,但是还没有被接受似得。建议改为未被接受Taizitju 12:09 2006年11月14日 (UTC)

上谥并本就不是个人行为,怎么会有私谥。韩国是宗亲会上的谥,不是个人行为。如果个人能给某人上谥,是不是所有维基的网友也可以给溥仪上个私谥?--Berthe (留言) 2009年11月10日 (二) 14:24 (UTC)berthe

可怜的人啊

末代国君下场都不太好,比如崇祯,赵昺

崇祯,赵昺亡了一次国就性命不保,溥仪亡了两次半,结果还算不错的说。上官大夫 (留言) 2008年12月12日 (五) 08:33 (UTC)

命名

条目名称应该使用常用名,见wikipedia:命名常规。溥仪远比爱新觉罗·溥仪要常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7月29日 (三) 15:05 (UTC)

58年溥仪给文绣招魂了吗?

汉武帝给李夫人招魂,大家都知道。 58年溥仪给文绣招魂了吗?还和她见面,再封她为妃。乱改内容,也要改得好一些,拿大家当傻瓜呀。--Berthe (留言) 2009年11月10日 (二) 14:19 (UTC)berthe


溥仪的堂兄弟

  • 爱新觉罗州棠是溥仪堂弟1947年在广州出生
  • 金溥聪

爱新觉罗溥聪是溥仪堂弟1956年年在台湾省台南市出生

溥仪庙谥之议

清逊帝崩,无庙、谥号,台湾有庙宪宗的,加了传统的谥号,大陆有庙恭宗的,谥曰愍皇帝。在下认为恭宗愍皇帝更加适合溥仪,因为其符合谥义。知过能改曰恭,逊顺事上曰恭,卑以自牧曰恭。在国连忧曰愍,佐国逢难曰愍,危身奉上曰愍,在国遭忧曰愍, 在国逢艰曰愍 ,祸乱方作曰愍 ,使民悲伤曰愍。----Benjamin Jiperus留言2014年2月4日 (二) 13:19 (UTC)

溥仪的谥号和庙号

117.44.171.84此人认为溥仪的谥号和庙号是“毫无来源的胡编乱造”,执意要删除。但是溥仪的私谥和庙号在网络上流传甚广,在大陆的天涯论坛和台湾的批踢踢(https://www.ptt.cc/ bbs /CHING/M.1124184113.A.A2B.html)都有人提及,是有待查证的内容,即便是没有可靠来源也不应该如此粗暴地删除掉。又查在google图书上有两本书提及此事[1][2],所以应该是确有其事。--122.90.107.2留言2015年4月14日 (二) 14:18 (UTC)

不是什么正规书籍,况且“敦肃福贵妃”太扯,之前已有敦肃皇贵妃,怎么可能重复?——苏州宇文宙武的主页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4月14日 (二) 14:46 (UTC)
私谥自古就有,例如私谥陶渊明曰靖节先生,所以能否加入溥仪身后私人追加的谥号和庙号,取决是否可供查证。--Jusjih留言2017年8月22日 (二) 19:39 (UTC)

编辑请求

请求已处理

段首讯息框“name=”处的“爱新觉罗·溥仪”请改为“溥仪”。这种写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清朝期间的满人从来没有直接冠姓的习惯。 --112.5.234.118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4:10 (UTC)

完成 --N-C16留言2017年2月1日 (三) 09:29 (UTC)

Šolon加入的庙号谥号

加入的内容十分可疑,此事没有可信的第一手报道,完全是中国新闻周刊描述,到底哪些人算作“爱新觉罗家族”并参与了确定谥号庙号?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为什么要给溥仪谥号何庙号?过程是怎么样的?新闻报道六要素里面只有一个what满足了,其他五个不满足,请恕我无法把这作为可信来源。我认为溥仪的庙号谥号就是从维基百科的编辑者编出来,然后这瞎编内容被专业新闻误信。备份一下我的论点。——39.161.176.95留言2017年11月26日 (日) 15:08 (UTC)

你认为什么并不重要,个人主观意见不属于维基百科编写方针之一。我也反对不可信来源,更不会主张采用这类来源,但除非有证据表明《中国新闻周刊》和《资治文摘》的报导都是假的或者来自维基百科编辑者,否则就是可靠来源。--Šolon留言2017年11月26日 (日) 19:57 (UTC)
(-)反对加入庙号谥号。中国大陆根本没有“爱新觉罗家族”这个组织,哪里来的人给溥仪确定庙号谥号?转个相关问答《请问百度百科中末代皇帝溥仪的谥号是怎么来的?》,答主橘玄雅是爱新觉罗后裔,一直在整理满族家谱,做清史研究,曾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主办的《紫禁城》杂志上开过专栏。他的回答,信与不信,大家见仁见智吧。--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29日 (三) 09:28 (UTC)
(:)回应:看你的回复后我还特意搜了一下,结果出来个这个:[3],就是别人转载这个橘什么的文章,里面也用过“恭宗”的说法。有一点别搞错了,不是我热衷于非要给溥仪加谥号,但至少要先证伪《中国新闻周刊》再说吧?一个中新社旗下的新闻机构不能凭借某些博主的一家之言就断定是假的。我的态度也很明确,坚守中立,只要能证明这个是假新闻,相关媒体予以纠正,当然可以移除。--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4:39 (UTC)
(:)回应@Šolon中新社的这篇文章不是新闻报道,只是一个投稿文章,是否由中新社为其准确性背书,是值得怀疑的。此外,文中提到的“爱新觉罗家族”根本是子虚乌有的东西,如何证明?再者,你列出的三条来源,实际上只能算一条,同一篇文章不能重复列出,私人出版读书笔记不属于维基的可用来源。至于你说转载的这个文章,2009年正是网络上各类虚假谥号庙号开始满天飞的时候,当时橘不过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一时误信而已,人的认识是会改变的。--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08 (UTC)
以上都是你个人非常主观的说法,据这种逻辑,无论什么来源都可以随意揣测了。我想我的观点也已经很明确了,你想说的大概也说明白了,再讨论下去也是浪费时间。——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36 (UTC)
@Šolon“你列出的三条来源,实际上只能算一条,同一篇文章不能重复列出,私人出版读书笔记不属于维基的可用来源。”阁下先处理一下这个吧。至于证伪此事,我会再寻找其他的证据。--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5:42 (UTC)
文章这点我没有意见,阁下可以自行留一。但哪条维基准则说了读书笔记不是可靠来源了?况且有书号可查的一本书在阁下言谈之中好像是一本非法出版物一样。再者说私人笔记如果不能用,那维基引用野史的条目何其多,据此说法似乎只能引用二十四史了。阁下若能证伪固然欢迎,但这种主观臆断的思维实在不适合维基。——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6:01 (UTC)
@Šolon维基百科:可供查证中提到“一般而言,最可靠的来源包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同行评审期刊与书籍,大学级别的教科书,著名出版社出版的杂志、期刊、书籍,以及主流的报纸。”维基百科:可靠来源中提到“社论、分析、评论员文章、通稿、有偿广告和读者来函,无论是被编辑部编辑还是外部的作者编写,都只能作为作者的主张的来源,而不能作为事实的可靠来源。”、在评估可靠性中,提到“当在评估一个来源的可靠性时,请给予来自网络上的来源与你对传统书籍来源的相同态度。单凭是印刷书籍并不保证该来源会比来自网络上的好或正确,所以当你在评估一个来源的可靠性时,请只对其作者及验证方法来提出怀疑。”--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06:36 (UTC)
说来说去,最终还是要证伪,否则只能质疑。维基百科不是论坛,希望阁下能花精力于证伪处,我也好能跟着学习一下,现在这样你一句我一句的最后只能变成相互扯皮没有意义。——Šolon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3:44 (UTC)
@Šolon上一条回复针对的是你“阁下若能证伪固然欢迎,但这种主观臆断的思维实在不适合维基”这条发言。我提出的质疑符合维基对来源的要求,你的言论实属污蔑,请阁下向我道歉。--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5:26 (UTC)
你列的三条来源中并没有将溥仪的陵墓称为“献陵”的内容,你在正文中添加的“称其墓为‘献陵’”没有来源依据。--大南国史馆从九品笔帖式留言2017年11月30日 (四) 15:26 (UTC)

@Šolon和回退编辑的@No1lovesu都是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人身攻击”类似词语,已由2607:FB90:50BA:108C:154F:EC1:974B:CC2留言2018年1月14日 (日) 04:04 (UTC)于{{{time}}}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No1lovesu更是在维基常年破坏汉服条目,作为

注:此处原有文字,因为“人身攻击”类似词语,已由2607:FB90:50BA:108C:154F:EC1:974B:CC2留言2018年1月14日 (日) 04:04 (UTC)于{{{time}}}删除,尚祈见谅。若有异议请至互助客栈或向管理员反映。

当然都想给溥仪封个帝号了。—以上未签名的留言由2607:FB90:7DC4:A5AD:40E6:BEE0:C4E2:BCE1对话)于2017年11月30日 (四) 22:09 (UTC)加入。

Wikipedia:可供查证#特殊的断言需要特别的来源:“遇到以下情况时,编者需警惕并特别检查作出断言的来源:未在主流来源中出现的意外或重大的断言……在维基百科中,特别的断言需要高质量的来源。[8]如果这样的来源并不存在,就不应包含这样的内容。”--Mewaqua留言2017年12月2日 (六) 07:32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