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2009年11月, 美國紐約
原文名稱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出生 (1938-05-26) 1938年5月26日86歲)
蘇聯俄羅斯共和國莫斯科
體裁小說、戲劇、電影、動畫、歌曲、演唱、視覺藝術
代表作《夜深時分》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俄語: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1938年5月26日),是俄羅斯作家、小說家和劇作家。她的作品與戲劇,經常受到蘇聯政府的審查與禁止。經濟改革後,出版了許多備受推崇的散文作品。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被視為俄羅斯在世的重要作家,甚至譽為「當代契訶夫[1][2],深受亞歷山大·索忍尼辛影響。[3] 1992年,小說《夜深時分》獲得普希金獎,入圍俄羅斯布克獎。[2]2010年,獲得世界奇幻獎[4] 2017年,她出版了回憶錄《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2009年2月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創作興趣廣泛,寫作之外,還是名歌手,曾從事電影動畫、編劇和畫家的工作。[5]

生涯[編輯]

1938年5月26日,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生於蘇聯莫斯科的首都酒店[1][3][6] 1941年,她的父親,布爾什維克知識分子,被宣布為國家的敵人。他拋棄了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母子,逃往古比雪夫(今薩馬拉)。[3][6]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的童年在集體家庭、街頭與公共公寓中度過。[1][3][6] 《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中,由於瘦弱的身形,她獲得了「莫斯科火柴棍」的綽號。[6]

9歲時,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和她的母親回到莫斯科。成年後,她於莫斯科國立大學取得新聞學學位。[6]

《出版者周刊》盛讚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普遍認可是最優秀的在世俄羅斯作家之一」。[7] 近幾十年來,她的作品在西方廣博盛名。[8]作品揉合後現代手法與契訶夫等作家的心理洞察力及寫作風格。[5]

經濟改革前,彼得魯舍夫斯卡婭致力於戲劇寫作,但劇場的審查比想像中嚴格。[8] 在《金融時報》的訪談中,她說當時經常受到KGB的監視,面臨蘇聯審查機構的刁難。[3] 她曾在《新世界》投稿一篇散文,而雜誌認為發表風險太大:「他們說他們無法保護我。那是非常血腥的時代。「如果他們選擇出版了我的作品,我會蒙受惡名,冒著危險,最終鋃鐺入獄。」[3] 儘管如此,她還是創作了許多受人尊敬的戲劇,如1977年的《行板》(andante)[來源請求]。1979年,她參與俄羅斯動畫電影《故事的故事》(Сказка сказок);1998年,在第三屆俄羅斯動畫電影節中擔任評委,發揮在電影的影響力。

戈巴契夫時代,她開始出版她以前保密的小說和短篇小說,第一部故事集《愛是永恆》廣受歡迎。[3][9] 其他後來的作品,如小說《夜深時分》(1992)和《第一》 ,均入圍俄羅斯布克獎。2003年,德國阿爾弗雷德·托普弗·史蒂芬基金會英語Alfred Toepfer Stiftung F.V.S.授予彼得魯舍夫斯卡婭普希金獎。2004年,獲俄羅斯國家藝術獎;2005年,獲史坦尼斯拉夫斯基獎英語Stanislavsky Award;2006年,獲凱旋獎(Triumph Prize)。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是短篇小說集,2009年10月在美出版。2010年,獲得世界奇幻獎。[4]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等英文譯作鞏固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在西方的評價: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的故事,乍看之下,是淒涼的怪誕故事,充斥著嫉妒的鄰居、自私的青少年和用誇張的愛過度補償的父母。但最終,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巧妙地運用反差,製造靈光。無論是以寬恕還是愛的形式,作品的韌性與匠心都貫穿於艱難的故事之中。由於故事人物周圍的黑暗,這些人性的痕跡變得更加鮮明——而且更加明亮。[10]

該系列之後於 2013 年出版了第二本英文作品《曾有個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11]和 2017 年回憶錄《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傾向於迴避對她的文學成就的讚美——在 1993 年接受莎莉·萊爾德英語Sally Laird的採訪時,她說:「俄羅斯是女荷馬的土地。女性像荷馬般口述自己的故事,不發明任何新東西。她們具有講故事的才華。我只是聽眾。」[12]根據薇弗·格羅索英語Viv Gruskop的採訪,她還回應了她的名氣,說:「這與我無關。」[3]

60多歲時,彼得魯舍夫斯卡婭開始了歌唱生涯,為她最喜歡的歌曲創作新歌詞。2008年以來,她經常在莫斯科、俄羅斯各地,以及國際上表演歌舞。她以唱法國和德國爵士歌曲而聞名,也創作自己的歌曲。[3]

彼得魯舍夫斯卡婭,也是藝術家,其肖像畫、裸體畫和靜物畫曾在許多俄羅斯博物館展出,包含特列季亞科夫畫廊普希金美術博物館和國家文學博物館,以及私人畫廊。[3]

作品[編輯]

  • 《愛是永恆》(Бессмертная любовь, 1987)
  • 《夜深時分》(Время ночь, 1992) [7]
  • 《第一》(Номер Один, или В садах други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2004)
  • 《曾有個女人試圖殺死她鄰居的嬰兒》(There Once Lived a Woman Who Tried to Kill Her Neighbor's Baby, 2009)
  • 《曾有個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愛情故事》(There Once Lived a Girl Who Seduced Her Sister's Husband, and He Hanged Himself: Love Stories, 2013)
  • 《曾有個母親愛她的孩子,直到他們搬回來》(There Once Lived a Mother Who Loved her Children Until They Moved Back In, 2014)
  • 《來自首都酒店的女孩》(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2017)[13]

中譯本

  • 《夜深時分》(ISBN 9787533937973)
  • 《迷宮》(ISBN 9787532155286)

參考[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Nonfiction Book Review: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rans. from the Russian by Anna Summers. Penguin, $16 trade paper (176p) ISBN 978-0-14-312997-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03) (英語). 
  2. ^ 2.0 2.1 【諾貝爾文學獎倒數│你認識這些當世作家嗎?】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Lyudmila Petrushevskaya). [2021-10-07]. "柳德米拉‧彼得魯舍夫斯卡婭(Lyudmila Petrushevskaya),著名當代俄羅斯女作家,近年來備受歐美文壇注目,其作品多次刊登在《紐約客》等著名雜誌。1938年生,1961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新聞系,先後在報刊、電臺、電視臺、劇團等單位擔任記者、編輯和編劇等職。在蘇維埃時代,她的作品被審查和禁止出版,但不是因為威脅政權,而是因為「抹黑現實」,她沒有遵守體制的宣傳要求,而相反地以童話般的敏銳描寫了現實的不幸。她從民間的聲音中提煉故事,尤其是婦女的聲音。1992年,小說《夜深時分》獲得普希金獎,同時入圍俄語布克獎短名單,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被譽為「當代的契訶夫」。有簡體中譯的短篇小說集《迷宮》。"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Groskop, Viv. "Russia's last writer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Financial Times, 14 January 2011. Retrieved 28 December 2017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3」的<ref>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4. ^ 4.0 4.1 World Fantasy Convention. 2010 World Fantasy Award Winners & Nominees. 2010 [4 Feb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7 October 2012). 
  5. ^ 5.0 5.1 Complete Interview with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 Kirkus Reviews. Kirkus Reviews.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美國英語). 
  6. ^ 6.0 6.1 6.2 6.3 6.4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 growing up in communist Russia. New York, New York. 2017. ISBN 978-0143129974. OCLC 950444041. 
  7. ^ 7.0 7.1 Fiction Book Review: The Time: Night by Ludmila Petrushevskaya, Author, Liudmila Petrushevskaia, Author, Ludm Petrushevskaya, Author Pantheon Books $20 (155p) ISBN 978-0-679-43616-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8) (英語). 
  8. ^ 8.0 8.1 Summers, Anna. The Down-and-Out Muses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ew Yorker. 11 July 2017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8-792X.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05). 
  9. ^ Schwartz, Alexandra. Sometimes a Small Redemption: On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ation. 2 December 2009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7-837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9). 
  10. ^ Ingrid Norton. "Truth through Fairy Tale: Despair and Hope in the Fiction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Dissent Magazine, October 20th 2009 http://www.dissentmagazine.org/online_articles/truth-through-fairy-tale-despair-and-hope-in-the-fiction-of-ludmilla-petrushevskaya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1. ^ Elisa Schappell. "Love Stories by Ludmilla Petruskevskaya."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February 13th 2013 https://www.nytimes.com/2013/02/17/books/review/love-stories-by-ludmilla-petrushevskaya.html?_r=0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2. ^ Sally Laird "Voices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terviews with Ten Contemporary Writer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xXogV0O1SoC&dq=%22sally+laird%22&source=gbs_navlinks_s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13. ^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9780143129974 | PenguinRandomHouse.com: Books. PenguinRandomhouse.com. [2021-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1-02) (美國英語).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