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2009年11月, 美国纽约
原文名称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
出生 (1938-05-26) 1938年5月26日86岁)
苏联俄罗斯共和国莫斯科
体裁小说、戏剧、电影、动画、歌曲、演唱、视觉艺术
代表作《夜深时分》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俄语:Людмила Стефановна Петрушевская;1938年5月26日),是俄罗斯作家、小说家和剧作家。她的作品与戏剧,经常受到苏联政府的审查与禁止。经济改革后,出版了许多备受推崇的散文作品。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被视为俄罗斯在世的重要作家,甚至誉为“当代契诃夫[1][2],深受亚历山大·索尔仁尼琴影响。[3] 1992年,小说《夜深时分》获得普希金奖,入围俄罗斯布克奖。[2]2010年,获得世界奇幻奖[4] 2017年,她出版了回忆录《来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2009年2月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创作兴趣广泛,写作之外,还是名歌手,曾从事电影动画、编剧和画家的工作。[5]

生涯[编辑]

1938年5月26日,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生于苏联莫斯科的首都酒店[1][3][6] 1941年,她的父亲,布尔什维克知识分子,被宣布为国家的敌人。他抛弃了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母子,逃往古比雪夫(今萨马拉)。[3][6]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童年在集体家庭、街头与公共公寓中度过。[1][3][6] 《来自首都酒店的女孩》中,由于瘦弱的身形,她获得了“莫斯科火柴棍”的绰号。[6]

9岁时,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和她的母亲回到莫斯科。成年后,她于莫斯科国立大学取得新闻学学位。[6]

《出版者周刊》盛赞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普遍认可是最优秀的在世俄罗斯作家之一”。[7] 近几十年来,她的作品在西方广博盛名。[8]作品揉合后现代手法与契诃夫等作家的心理洞察力及写作风格。[5]

经济改革前,彼得鲁舍夫斯卡娅致力於戏剧写作,但剧场的审查比想像中严格。[8] 在《金融时报》的访谈中,她说当时经常受到KGB的监视,面临苏联审查机构的刁难。[3] 她曾在《新世界》投稿一篇散文,而杂志认为发表风险太大:“他们说他们无法保护我。那是非常血腥的时代。“如果他们选择出版了我的作品,我会蒙受恶名,冒着危险,最终锒铛入狱。”[3] 尽管如此,她还是创作了许多受人尊敬的戏剧,如1977年的《行板》(andante)[来源请求]。1979年,她参与俄罗斯动画电影《故事的故事》(Сказка сказок);1998年,在第三届俄罗斯动画电影节中担任评委,发挥在电影的影响力。

戈尔巴乔夫时代,她开始出版她以前保密的小说和短篇小说,第一部故事集《爱是永恒》广受欢迎。[3][9] 其他后来的作品,如小说《夜深时分》(1992)和《第一》 ,均入围俄罗斯布克奖。2003年,德国阿尔弗雷德·托普弗·史蒂芬基金会英语Alfred Toepfer Stiftung F.V.S.授予彼得鲁舍夫斯卡娅普希金奖。2004年,获俄罗斯国家艺术奖;2005年,获史坦尼斯拉夫斯基奖英语Stanislavsky Award;2006年,获凯旋奖(Triumph Prize)。

《曾有个女人试图杀死她邻居的婴儿》是短篇小说集,2009年10月在美出版。2010年,获得世界奇幻奖。[4] 《曾有个女人试图杀死她邻居的婴儿》等英文译作巩固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在西方的评价: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的故事,乍看之下,是凄凉的怪诞故事,充斥着嫉妒的邻居、自私的青少年和用夸张的爱过度补偿的父母。但最终,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巧妙地运用反差,制造灵光。无论是以宽恕还是爱的形式,作品的韧性与匠心都贯穿于艰难的故事之中。由于故事人物周围的黑暗,这些人性的痕迹变得更加鲜明——而且更加明亮。[10]

该系列之后于 2013 年出版了第二本英文作品《曾有个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11]和 2017 年回忆录《来自首都酒店的女孩》。[1]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倾向于回避对她的文学成就的赞美——在 1993 年接受莎莉·莱尔德英语Sally Laird的采访时,她说:“俄罗斯是女荷马的土地。女性像荷马般口述自己的故事,不发明任何新东西。她们具有讲故事的才华。我只是听众。”[12]根据薇弗·格罗索英语Viv Gruskop的采访,她还回应了她的名气,说:“这与我无关。”[3]

60多岁时,彼得鲁舍夫斯卡娅开始了歌唱生涯,为她最喜欢的歌曲创作新歌词。2008年以来,她经常在莫斯科、俄罗斯各地,以及国际上表演歌舞。她以唱法国和德国爵士歌曲而闻名,也创作自己的歌曲。[3]

彼得鲁舍夫斯卡娅,也是艺术家,其肖像画、裸体画和静物画曾在许多俄罗斯博物馆展出,包含特列季亚科夫画廊普希金美术博物馆和国家文学博物馆,以及私人画廊。[3]

作品[编辑]

  • 《爱是永恒》(Бессмертная любовь, 1987)
  • 《夜深时分》(Время ночь, 1992) [7]
  • 《第一》(Номер Один, или В садах других возможностей, 2004)
  • 《曾有个女人试图杀死她邻居的婴儿》(There Once Lived a Woman Who Tried to Kill Her Neighbor's Baby, 2009)
  • 《曾有个女孩勾引姐夫,而他上吊了:爱情故事》(There Once Lived a Girl Who Seduced Her Sister's Husband, and He Hanged Himself: Love Stories, 2013)
  • 《曾有个母亲爱她的孩子,直到他们搬回来》(There Once Lived a Mother Who Loved her Children Until They Moved Back In, 2014)
  • 《来自首都酒店的女孩》(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2017)[13]

中译本

  • 《夜深时分》(ISBN 9787533937973)
  • 《迷宫》(ISBN 9787532155286)

参考[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Nonfiction Book Review: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rans. from the Russian by Anna Summers. Penguin, $16 trade paper (176p) ISBN 978-0-14-312997-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3) (英语). 
  2. ^ 2.0 2.1 【诺贝尔文学奖倒数│你认识这些当世作家吗?】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Lyudmila Petrushevskaya). [2021-10-07]. "柳德米拉‧彼得鲁舍夫斯卡娅(Lyudmila Petrushevskaya),著名当代俄罗斯女作家,近年来备受欧美文坛注目,其作品多次刊登在《纽约客》等著名杂志。1938年生,1961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新闻系,先后在报刊、电台、电视台、剧团等单位担任记者、编辑和编剧等职。在苏维埃时代,她的作品被审查和禁止出版,但不是因为威胁政权,而是因为“抹黑现实”,她没有遵守体制的宣传要求,而相反地以童话般的敏锐描写了现实的不幸。她从民间的声音中提炼故事,尤其是妇女的声音。1992年,小说《夜深时分》获得普希金奖,同时入围俄语布克奖短名单,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誉为“当代的契诃夫”。有简体中译的短篇小说集《迷宫》。"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Groskop, Viv. "Russia's last writer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Financial Times, 14 January 2011. Retrieved 28 December 2017 引用错误:带有name属性“:3”的<ref>标签用不同内容定义了多次
  4. ^ 4.0 4.1 World Fantasy Convention. 2010 World Fantasy Award Winners & Nominees. 2010 [4 Feb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7 October 2012). 
  5. ^ 5.0 5.1 Complete Interview with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 Kirkus Reviews. Kirkus Reviews.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美国英语). 
  6. ^ 6.0 6.1 6.2 6.3 6.4 Lyudmila, Petrushevskaya.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 growing up in communist Russia. New York, New York. 2017. ISBN 978-0143129974. OCLC 950444041. 
  7. ^ 7.0 7.1 Fiction Book Review: The Time: Night by Ludmila Petrushevskaya, Author, Liudmila Petrushevskaia, Author, Ludm Petrushevskaya, Author Pantheon Books $20 (155p) ISBN 978-0-679-43616-4. PublishersWeekly.com. [28 December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英语). 
  8. ^ 8.0 8.1 Summers, Anna. The Down-and-Out Muses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ew Yorker. 11 July 2017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8-792X.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12-05). 
  9. ^ Schwartz, Alexandra. Sometimes a Small Redemption: On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The Nation. 2 December 2009 [28 December 2017]. ISSN 0027-837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9). 
  10. ^ Ingrid Norton. "Truth through Fairy Tale: Despair and Hope in the Fiction of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Dissent Magazine, October 20th 2009 http://www.dissentmagazine.org/online_articles/truth-through-fairy-tale-despair-and-hope-in-the-fiction-of-ludmilla-petrushevskaya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1. ^ Elisa Schappell. "Love Stories by Ludmilla Petruskevskaya." New York Times Book Review, February 13th 2013 https://www.nytimes.com/2013/02/17/books/review/love-stories-by-ludmilla-petrushevskaya.html?_r=0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Sally Laird "Voices of Russian Literature: Interviews with Ten Contemporary Writer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kxXogV0O1SoC&dq=%22sally+laird%22&source=gbs_navlinks_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The Girl from the Metropol Hotel by Ludmilla Petrushevskaya: 9780143129974 | PenguinRandomHouse.com: Books. PenguinRandomhouse.com. [2021-1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1-02) (美国英语). 

外部链接[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