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Waylon1104/原创条目1

坐标49°50′52″N 3°17′08″E / 49.84778°N 3.28556°E / 49.84778; 3.28556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道夫尼埃尔

生平[编辑]

早年[编辑]

克里米亚战争[编辑]

法奥战争[编辑]

战争部长[编辑]

评价与荣誉[编辑]

注脚[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攻占圣康坦
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战线百日攻势的一部分

法国第一集团军于10月1日进入圣康坦
日期1918年10月1日-3日
地点49°50′52″N 3°17′08″E / 49.84778°N 3.28556°E / 49.84778; 3.28556
结果 法国胜利
参战方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法国 德意志帝国 德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马里-欧仁·德伯内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夏尔·诺莱
德意志帝国 阿道夫·卡洛维茨
德意志帝国 驻军司令 (未知)
参战单位

法国第一集团军

德国第二集团军

  • 驻圣康坦部队
伤亡与损失
未知,轻微 5,000人以上被俘

攻占圣康坦(法语:Prise de Saint-Quentin)是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线中的一场包围战,与圣康坦运河战役同时进行。法国第一集团军于10月1日从西面进攻,占领圣康坦的大部分地区,并在接下来的两天清除城中驻军,俘虏超过5,000名德军。

绰号“高卢人”的法国第133步兵师于9月25日夺取莱皮讷达隆的德军阵地,并继续向东进军。9月29日,协约国联军对兴登堡防线中的圣康坦运河一段发动总攻,法国第十五军于9月30日成功突破防线。10月1日凌晨12点,法国第401步兵团进入城镇并迅速占领城市的大部分地区,法国第一集团军司令马里-欧仁·德伯内于隔日抵达圣康坦市政厅,兴登堡防线至此已有数个地点遭到盟军突破。

这座城市在德军4年的占领中饱受摧残,居民大多被强迫迁移,所有的工业设备都被摧毁或移走。城中12,939座房屋中,有4,467座房屋被完全摧毁,剩余的房屋有超过7成严重毁损。毁损如此惨重,市议会甚至考虑在别地重新建立城镇。

前奏[编辑]

战斗[编辑]

后果[编辑]

注脚[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圣西尔战役[编辑]

战役 双方兵力 双方伤亡 时间与结果
第二次诺维之战 法:12,000人
奥:5,000人
法:1,200人
(800人被俘)
奥:1,300人
(1,000人被俘)
1799年10月24日
法国胜利[1]
第三次诺维之战 法:11,000人
奥:12,000人
法:400人
奥:1,000人
1799年11月6日
法国胜利[2]
托雷利亚之战 法:10,000人
奥:12,000人
法:200人
奥:2,200人
(1,800人被俘)
1799年11月16日
法国胜利[3]
比伯拉赫之战 法:25,000人
奥:20,000人
法:2,000人
奥:4,000人
(2,750人被俘)
1800年5月9日
法国胜利[4]
威尼托自由堡之战 法:9,000人
奥:4,800人
法:600人
奥:4,800人
(4,400人被俘)
1805年11月24日
法国胜利[5]
罗萨斯围城战 法:25,000人
西:3,500人
法:1,000人
西:3,500人
(2,000人被俘)
1808年11月7日
法国胜利[6]
卡德德乌之战 法:15,000人
西:9,000人
法:600人
西:2,500人
(1,500人被俘)
1808年12月16日
法国胜利[6]
莫林斯-德雷伊之战 法:14,000人
西:15,000人
法:400人
西:2,200人
(1,200人被俘)
1808年12月21日
法国胜利[6]
巴利斯之战 法:13,300人
西:11,700人
法:1,000人
西:3,000人
(1,500人被俘)
1809年2月25日
法国胜利[7]
拉比斯瓦尔之战 法:9,000人
西:10,000人
法:未知
西:3,000人
1809年9月26日
法国胜利[8]
第三次赫罗纳围城战 法:34,000人
西:9,400人
法:1,5000人
西:9,400人
(4,200人被俘)
1809年6月6日
法国胜利[9]
第一次波拉次克战役 法:34,000人
俄:22,000人
法:6,000人
俄:6,000人
1812年8月16日
无定论[10]
第二次波拉次克战役 法:27,000人
俄:32,000人
法:8,000人
俄:12,000人
1812年10月18日
俄国胜利[11]

絮歇战役[编辑]

战役 双方兵力 双方伤亡 时间与结果
圣贾科莫之战 法:5,000人
奥:7,000人
法:1,000人
奥:800人
1800年4月12日
奥国胜利[12]
蒙泰卡尔沃之战 法:5,000人
奥:8,000人
法:1,700人
(1,500人被俘)
奥:1200人
1800年5月7日
奥国胜利[4]
滨海阿尔卑斯山战役 法:9,000人
奥:17,000人
法:1,000人
奥:10,000人
(8,000人被俘)
1799年5月8日
法国胜利[13]
阿尔卡尼斯之战 法:8,000人
奥:9,000人
法:700人
奥:300人
1809年5月23日
西国胜利[14]

维克托战役[编辑]

战役 双方兵力 双方伤亡 时间与结果
法恩扎战役 法:9,000人
教皇:7,000人
法:100人
教皇:2,000人
(1,200人被俘)
法国胜利[15]
埃斯皮诺萨-德洛斯蒙特罗斯战役 法:21,000人
西:23,000人
法:1,100人
西:5,400人
法国胜利[16]
乌克莱斯战役 法:15,500人
西:11,300人
法:200人
西:7,000人
(6,000人被俘)
法国胜利[17]
麦德林战役 法:17,500人
西:23,000人
法:1,000人
西:10,000人
(8,000人被俘)
法国胜利[18]
巴罗萨之战 法:10,000人
联:12,000人
法:3,000人
联:2,800人
联军胜利[19]
恰什尼基战役 法:30,000人
俄:30,000人
法:1,200人
俄:400人
俄国胜利[20]
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
第四次反法同盟的一部分

《1806年10月14日耶拿之战》,奥拉斯·韦尔内
日期1806年10月14日
地点
结果 法国胜利
领土变更 大集团军占领普鲁士王国
参战方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指挥官与领导者
兵力
耶拿:40,000[a]
奥尔施泰特:26,000[22]
耶拿:46,000[b]
奥尔施泰特:64,000[23]
伤亡与损失
耶拿:5,000[24]
奥尔施泰特:7,000[25]
总共
12,000人(包含1,000人战死)
耶拿:25,000[24]
奥尔施泰特:15,000[c]
总共
40,000人(包含18,000人被俘)

耶拿-奥尔施泰特战役(法语:bataille d'Iéna et d'Auerstadt)发生于1806年10月14日,由拿破仑一世统帅的法国“大集团军”主力与路易·尼古拉·达武元帅的第三军,分别在耶拿奥尔施泰特两处战场大胜普鲁士陆军,摧毁这支号称的“欧洲第一强军”,并挟著胜利的威势迅速攻占普鲁士王国

普鲁士王国在1805年12月的奥斯特里茨战役前,曾试图加入第三次反法同盟,但赶不及提交宣战书。普鲁士在同年12月与法国签订同盟,拿破仑开始干预普鲁士的内部决策。1806年夏季,当普鲁士得知法国打算将属于普鲁士的汉诺威转交给英国,于8月初动员了军队。10月1日,普王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拿破仑于10月8日前将部队撤出莱茵河以西。10月8日,法国“大集团军”越过萨克森边境。

越过边境的法军迅速摧毁并追击阻拦的联军部队,在13日抵达耶拿一带。14日,拿破仑率领的主力部队轻松掌握战局,击溃霍恩洛厄亲王率领的部队,并打垮前来救援的吕歇尔军。而同时间,达武元帅寡不敌众的第三军却面对着普鲁士的主力部队,法军倚托著散兵群战术与地形不断阻挡普军的进攻,在中午时分成功反击迫使普军撤退。两支撤退的普军部队在遭遇彼此后陷入混乱,各个单位溃不成军,被追击的法军骑兵不断打击。

战斗隔日,若阿尚·缪拉让·德迪厄·苏尔特让·伯纳多特三位法军元帅开始围剿敌军残部,而拿破仑则率部队进发柏林。10月27日,拿破仑进入柏林,此时普军已有4万人伤亡、16.5万人被俘,[28] 法军则大约2万人伤亡。[d]

背景[编辑]

前奏[编辑]

“大集团军”入侵德意志[编辑]

双方战斗序列[编辑]

耶拿之战[编辑]

法军[33]
普军[34]

奥尔施塔特之战[编辑]

法军[33]
普军[35]

耶拿之战[编辑]

战前情况[编辑]

交战[编辑]

奥尔施泰特之战[编辑]

后果[编辑]

“三元帅追击”[编辑]

法军攻占普鲁士[编辑]

注释[编辑]

  1. ^ 96,000人在战场,40,000人参战。[21]
  2. ^ 霍恩洛厄亲王38,000人在战场,33,000人参战,吕歇尔13,000人参战[21]
  3. ^ 大卫·G·钱德勒将普军损失定为10,000人阵亡、3,000人被俘,[25] 但并未给出受伤人数。麦克·克洛德费尔特与欧文·康奈利则将普军损失定为15,000人阵亡、受伤或被俘。[26][27]
  4. ^ 根据奥匈帝国史家加斯顿·博达尔的数据,法军在1806年全年有28,300人伤亡[29],其中10月27日后的主要战役:吕贝克伤亡2,000人、[30] 恰尔诺沃伤亡850人、[31] 普乌图斯克伤亡4,000人、[31] 戈维明伤亡1,000人。[32]

注脚[编辑]

  1. ^ Bodart 1908,第346页.
  2. ^ Bodart 1908,第347页.
  3. ^ Bodart 1908,第348页.
  4. ^ 4.0 4.1 Bodart 1908,第353页.
  5. ^ Bodart 1908,第369页.
  6. ^ 6.0 6.1 6.2 Bodart 1908,第392页.
  7. ^ Bodart 1908,第394页.
  8. ^ Bodart 1908,第413页.
  9. ^ Bodart 1908,第415页.
  10. ^ Bodart 1908,第435页.
  11. ^ Bodart 1908,第440页.
  12. ^ Bodart 1908,第351页.
  13. ^ Bodart 1908,第355页.
  14. ^ Bodart 1908,第405页.
  15. ^ Bodart 1908,第319页.
  16. ^ Bodart 1908,第391页.
  17. ^ Bodart 1908,第393页.
  18. ^ Bodart 1908,第395页.
  19. ^ Bodart 1908,第422页.
  20. ^ Bodart 1908,第441页.
  21. ^ 21.0 21.1 Connelly 2006,第98页.
  22. ^ Connelly 2006,第101页.
  23. ^ Connelly 2006,第99页.
  24. ^ 24.0 24.1 Chandler 1993,第64-65页.
  25. ^ 25.0 25.1 Chandler 1993,第77-78页.
  26. ^ Clodfelter 2008,第160页.
  27. ^ Connelly 2006,第100页.
  28. ^ Leggiere 2014,第108页.
  29. ^ Bodart 1916,第128页.
  30. ^ Bodart 1908,第376页.
  31. ^ 31.0 31.1 Bodart 1908,第377页.
  32. ^ Bodart 1908,第378页.
  33. ^ 33.0 33.1 Nafziger,Order of Battle at Jena.
  34. ^ Chandler 1993,第40页.
  35. ^ Chandler 1993,第41页.

参考文献[编辑]

  • (德文)Bodart, Gaston. Militär-historisches Kriegs-Lexikon (1618-1905). 1908. 
  • (中文)王朝田; 梁湖南. 从土伦到滑铁卢: 拿破仑战争述评. 解放军出版社. 1985. 
  • (中文)指文烽火工作室. 拿破仑战记:战例、军略、武备.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8. ISBN 978-7547252468. 
联合国军法国营
Bataillon français de l'ONU
法国营的营地

存在时期1950年9月-1953年7月
国家或地区 法国
效忠于 联合国
种类步兵
规模1,185人(巅峰)[1]
8,271人(总共)[1]
参与战役朝鲜战争
战斗荣誉4次国外战区战争十字勋章
3次美国总统杰出单位表彰
指挥官
著名指挥官拉乌尔·蒙克拉尔
亚历山大-安托万·于罗·德·塞纳蒙
塞纳蒙将军
出生(1769-04-21)1769年4月21日
法兰西王国 法国斯特拉斯堡
逝世1810年2月26日(1810岁—02—26)(40岁)
西班牙 西班牙加的斯
效命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王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军种炮兵
服役年份1785年–1810年
军衔师级将军英语Divisional general
参与战争
获得勋章荣誉集团军司令勋章

亚历山大-安托万·于罗·德·塞纳蒙(法语:Alexandre-Antoine Hureau de Sénarmont;1769年4月21日—1810年2月26日)是拿破仑战争时期的一位法国炮兵将军。他被视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炮兵指挥官之一,以指挥弗里德兰战役中的炮兵冲锋为人所知。

塞纳蒙是将军之后,在法国大革命战争时期从中尉升任至上校。他参与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中法军大集团军的作战,在隔年升任至准将。1807年2月,他担任维克托第七军的炮兵司令,并在夏季的弗里德兰战役中表现出色,率领炮兵部队向前冲锋,给予迎面的俄军惨痛的损失。1808年塞纳蒙被封为男爵铁王冠骑士,转战西班牙战场后在索莫谢拉战役奥卡尼亚战役中表现突出。1810年,塞纳蒙在加的斯围城战中指挥法军炮兵时阵亡。

早年生活[编辑]

塞纳蒙于1769年4月21日出生在法兰西王国斯特拉斯堡的一个军人家庭[2],父亲亚历山大-弗朗索瓦·德·塞纳蒙(Alexandre-François de Senarmont)是一名法国陆军炮兵将军,其曾在瓦尔密战役中担任炮兵司令,还在第一次反法同盟战争的意大利战区中担任师长,母亲则是蒂姆赖人玛丽·勒·韦阿尔勒(Marie Le Veillard[3]

大革命战争[编辑]

帝国时期[编辑]

第三与第四次反法同盟[编辑]

弗里德兰战役[编辑]

半岛战争[编辑]

个人生活[编辑]

注脚[编辑]

  1. ^ 1.0 1.1 Sandler 2014,第116页.
  2. ^ L'Ain 1895,第155页.
  3. ^ L'Ain 1895,第136页.

参考文献[编辑]

  • (英文)Elting, John R. Swords Around A Throne Napoleon's Grande Armée. Hachette Books. 2009. ISBN 978-0786748310. 
  • (英文)Griffith, Paddy. French Napoleonic Infantry Tactics 1792–1815. Bloomsbury USA. 2012. ISBN 978-1782002499. 
  • (英文)Kiley, Kevin. Artille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Greenhill Books. 2004. ISBN 978-1853675836. 
  • (法文)L'Ain, Maurice Girod de. Grands artilleurs Drouot--Senarmont--Eblé. Berger-Levrault. 1895. 
  • (法文)Gal Marion, Maurice Girod de. Mémoire sur le lieutenant-général d'artillerie baron Alexandre de Senarmont. J. Corréard. 1846. 
  • (英文)Petre, Francis Loraine. Napoleon's Campaign in Poland, 1806-7. S. Low, Marston, limited. 1901. 
  • (英文)Schneid, Frederick C. Colson, Bruno; Mikaberidze, Alexander , 编.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Volume 2, Fighting the Napoleonic War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22. ISBN 978-1108284721. 
  • (英文)Soady, France James. Lessons of War as Taught by the Great Masters and Others. W.H. Allen & Company. 1870. 
  • (英文)Summerville, Christopher J. Napoleon's Polish Gamble Eylau and Friedland 1807. Pen & Sword Military. 2005. ISBN 978-1844152605. 
  • (英文)Wagner, Arthur Lockwood. Organization and Tactics. Hudson-Kimberly. 1901. 
  • (英文)Wilkinson-Latham, Robert. Napoleon’s Artillery. Bloomsbury USA. 1975. ISBN 978-0850452471. 


安托万·德鲁奥
德鲁奥将军
昵称“大集团军的智者”
出生(1774-01-11)1774年1月11日
法国南锡
逝世1847年3月24日(1847岁—03—24)(73岁)
法国南锡
效命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法兰西第一帝国
军种炮兵
服役年份1793年–1815年
军衔师级将军英语Divisional general
参与战争法国大革命战争
拿破仑战争
获得勋章荣誉集团军大十字勋章

早年生活[编辑]

大革命战争[编辑]

帝国时期[编辑]

战后经历及逝世[编辑]

评价[编辑]

注脚[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法文)Courcelles, Jean. Dictionnaire historique et biographique des géneŕaux Francais 5. L'auteur. 1822. 
  • (英文)Haythornthwaite, Philip. Napoleon's Commanders. Bloomsbury USA. 2002. ISBN 978-1841763453. 
  • (英文)Kiley, Kevin. Artillery of the Napoleonic Wars. Greenhill Books. 2004. ISBN 978-1853675836. 
  • (法文)L'Ain, Maurice Girod de. Le general Drouot (1774-1847). Berger-Levrault & cie. 1890. 
  • (法文)Mullié, Charles. Biographie des célébrités militaires des armées de terre et de mer de 1789 à 1850. Poignavant et Compagnie. 1852. 
  • (法文)Nollet-Fabert, Jules. Biographie du Général Drouot. J. Corréard. 1848. 
  • (英文)Pawly, Ronald. Napoleon's Guards of Honour 1813-1814. Bloomsbury USA. 2012. ISBN 978-1780965598. 
  • (英文)Wilkinson-Latham, Robert. Napoleon’s Artillery. Bloomsbury USA. 1975. ISBN 978-0850452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