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赵士达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赵士达(589年—672年),字昇卿,天水郡人。

隋朝末年为王世充部将,任大总管,武德二年(619年)八月率其部降唐。[1]唐高祖即日授上柱国、南康郡开国公、长平总管,又改长平(即今山西晋城)为建州,拜使持节建州诸军事、建州刺史

在平定窦建德、王世充后,赵士达被召回长安,任齐王府护军,从李元吉北讨。

武德九年,玄武门之变爆发,李元吉被杀,赵士达被免官,以南康公爵位归第。

贞观初,唐太宗任命代国公李靖为大总管,讨伐突厥,赵士达被起用为部将,以功授左武候龙台府折冲都尉

贞观十三年,唐朝发动高昌之役,赵士达在侯君集麾下任子总管。十八年,唐与高句丽的战争爆发,赵士达隶属辽东道大总管李世𪟝,在盖牟城攻破后,奉命镇守。二十年,升任左领军卫中郎将,令守怀远镇。

永徽元年(650年),出任琰州刺史,领军讨伐牂牁蛮夷叛乱。

显庆元年(656年),任伊州刺史。

龙朔元年(661年),唐朝派辽东道(初为𬇙江)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𬇙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平壤道(初为辽东)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赵士达任𬇙江道子揔管,与营州都督高侃泸河应接。大揔管兵部尚书任雅相命他破岛山大阵,仍于辽水造桥。以军功授丰州刺史。

总章二年(669年),赵士达请求致仕。咸亨三年(672年)七月十日遘疾薨于长安里舍,春秋八十四。次年十月葬于洪渎川[2]

夫人长城陈氏,陈后主陈叔宝第十三女,贞观十三年,有诏授上洛郡君。揔章二年,又授南康郡夫人。上元三年(676年)卒,年八十一岁。一子赵廉,任原州都督府长史、左卫率府郎将、玉钤卫将军。王勃的《为原州赵长史请为亡父度人表》一文即为其所作。

《旧唐书》记载赵士达在任建州(后改名泽州)刺史时与前任刺史张长贵一起侵占泽州境内肥沃田地数十顷,后来,开国功臣长孙顺德因为受贿和与李孝常谋反有牵连,而被免官。不久,唐太宗让他做了泽州刺史,长孙顺德洗心革面,知道赵士达的事,弹劾他追夺那数十顷田地,分给贫穷的农户。

参考文献[编辑]

  1. ^ 《册府元龟》:八月,王世充将赵士达率其部及圃田县并来降。
  2. ^ 王勃撰《唐故使持节都督丰州诸军事丰州刺史上柱国南康郡开国公赵君墓志铭并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