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趙士達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趙士達(589年—672年),字昇卿,天水郡人。

隋朝末年為王世充部將,任大總管,武德二年(619年)八月率其部降唐。[1]唐高祖即日授上柱國、南康郡開國公、長平總管,又改長平(即今山西晉城)為建州,拜使持節建州諸軍事、建州刺史

在平定竇建德、王世充後,趙士達被召回長安,任齊王府護軍,從李元吉北討。

武德九年,玄武門之變爆發,李元吉被殺,趙士達被免官,以南康公爵位歸第。

貞觀初,唐太宗任命代國公李靖為大總管,討伐突厥,趙士達被起用為部將,以功授左武候龍臺府折衝都尉

貞觀十三年,唐朝發動高昌之役,趙士達在侯君集麾下任子總管。十八年,唐與高句麗的戰爭爆發,趙士達隸屬遼東道大總管李世勣,在蓋牟城攻破後,奉命鎮守。二十年,升任左領軍衛中郎將,令守懷遠鎮。

永徽元年(650年),出任琰州刺史,領軍討伐牂牁蠻夷叛亂。

顯慶元年(656年),任伊州刺史。

龍朔元年(661年),唐朝派遼東道(初為浿江)行軍大總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軍大總管任雅相、夫餘道行軍總管蕭嗣業、鏤方道行軍總管程名振、沃沮道行軍總管龐孝泰和含資道行軍總管劉德敏率軍十餘萬渡遼水,平壤道(初為遼東)行軍大總管蘇定方、平壤道大總管劉伯英、與新羅聯軍由百濟故地南北合擊高句麗。趙士達任浿江道子揔管,與營州都督高侃瀘河應接。大揔管兵部尚書任雅相命他破島山大陣,仍於遼水造橋。以軍功授豐州刺史。

總章二年(669年),趙士達請求致仕。咸亨三年(672年)七月十日遘疾薨於長安里舍,春秋八十四。次年十月葬於洪瀆川[2]

夫人長城陳氏,陳後主陳叔寶第十三女,貞觀十三年,有詔授上洛郡君。揔章二年,又授南康郡夫人。上元三年(676年)卒,年八十一歲。一子趙廉,任原州都督府長史、左衛率府郎將、玉鈐衛將軍。王勃的《為原州趙長史請為亡父度人表》一文即為其所作。

《舊唐書》記載趙士達在任建州(後改名澤州)刺史時與前任刺史張長貴一起侵佔澤州境內肥沃田地數十頃,後來,開國功臣長孫順德因為受賄和與李孝常謀反有牽連,而被免官。不久,唐太宗讓他做了澤州刺史,長孫順德洗心革面,知道趙士達的事,彈劾他追奪那數十頃田地,分給貧窮的農戶。

參考文獻[編輯]

  1. ^ 《冊府元龜》:八月,王世充將趙士達率其部及圃田縣並來降。
  2. ^ 王勃撰《唐故使持節都督豐州諸軍事豐州刺史上柱國南康郡開國公趙君墓誌銘並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