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同行评审/汉字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汉字[编辑]

汉字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基础条目也是优良条目之一,条目篇幅超过60k,已有发展成为WP:特色条目之潜能,敝人仅在编辑中华文化曾于此取材,并未参与该条目编辑,但若有人愿意提出建议亦愿协助增修。同行评审结束后此条目将送特色评选。—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3日 (一) 06:23 (UTC)[回复]

评审期︰2010年9月13日至2010年10月13日

内容与遣词[编辑]

包括条目内的学术成分、遣词造句、翻译精确性、完成度及连贯性等一概与内容有关的要点
  • 大致看来,依如今的标准不要说是特色,就是优良的标准恐怕都不够。
    • 来源:全文只有10本参考书目,5条来源。很多容易有争议的内容缺乏来源,比如“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谁?)“台湾的《中文大字典》收字49905个;大陆的《汉语大字典》收字54678;”(哪一年哪一版?)。另外有些来源不规范,如“《参考汉字的字形与编码第三页》”
    • 内容:虽说字节数不少,可是还是有很多地方可以扩充。比如汉字艺术,书法艺术方面的内容其实还可以写很多,而且除了毛笔外也还有硬笔书法,除了印章外,碑文、铭文也是篆刻的一种。拉丁化方面,每种拉丁化方案的特点也可以适当写上几句。而外文,特别是英文入侵中文,以及中文影响其他文字的现象条目中几乎没有提到。文化上汉字还有各种忌讳,历朝政治家有时也在汉字上做文章以巩固自己的政权(如:则天文字)。
    • 排版:极其混乱,汉字的变化应该归到历史一段,字形(汉字书法)和字形应该合并,书体、笔画归入字形结构更合适。其它的排版整理可能还需要进一步讨论,我先尽量把上面说的顺序问题处理一下。蓝色的顶夸克-对撞机·气泡室- 2010年9月13日 (一) 09:37 (UTC)[回复]
(:)回应目前尚在找寻资料,届时会有某程度上修订(大约2~4周)。--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16日 (四) 06:25 (UTC)[回复]
  • 这篇条目当初竟然也能成为优良条目!看了最近几篇所谓的优良条目,中文维基之水平果然有江河日下之势。
    • 资料来源严重缺乏。
    • 整篇文章的组织结构非常紊乱,叙述无条理,逻辑不清,可见是将资料东拼而没什么整理。
      • 〈汉字的历史〉几乎是照抄条目〈汉字史〉。
      • 〈汉字的特点〉其实可以打散写入〈汉字的语文知识〉。
      • 而〈汉字的语文知识〉是最混乱的一章,汉字的字形构造、读音与注音发音、词语应该分别独立成一章,其中字形构造可以与字形史合并,而读音与注音、词语的内容过于贫乏,许多重点都未提到。汉字的数量、常用字等所谓的“汉字的小知识”依其重要性应该放到条目后面,与字形、发音、词语等放在一章中显得不伦不类。
      • 〈汉字变化〉完全可以纳入字体史。
      • 〈繁简体汉字的比较〉这一节出现在这里完全无意义,在〈字形史〉的汉字简化部分略提即可。
      • 〈汉字民俗〉可加入测字、姓名学等。
    • 汉字中独特且非常重要的部首、笔划、一音多字概念完全没提及。汉字优缺点分析、历代汉字工具书、汉字相关(中外)研究、外国人(学者)对汉字的观点、外来词语的影响、汉字危机等也都付之阙如。
    • 这种条目,最好是上图书馆找专业图书认真读过、消化过后再下笔,切勿在网络上找文章当参考资料。现在的参考文献中除了《汉字的故事》的作者算是够分量之外(其实该书也只着重在一些汉字的演变过程,不算是学术书籍),其它书籍、论文要不是都是非常之片面,不然就是分量不够。-- Marcus Hsu  talk  2010年9月26日 (日) 03:43 (UTC)[回复]
    • (:)回应感谢阁下宝贵意见,敝人会从图书馆寻找专书,但是对于网络文章与参考书目要求“分量”是主观上要求,来源之内容若有问题(如:违反维基方针),分量再重也枉然,请勿因此排斥其他各方来源。--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发表于 2010年9月29日 (三) 04:34 (UTC)[回复]
      • (:)回应:当然排斥。如果只顾便宜行事而过于倚重网络文章,所谓“条目质量提升”都是空谈与笑话;而像这类条目,如果只翻(而不是读)几本书也大概不用想什么“质量提升”。--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5日 (二) 13:34 (UTC)[回复]
      • 经查阁下所谓照抄“汉字史”说法并不正确,应该是反过来汉字史照抄本条目[1],对于阁下改进意见仍为尊重,但是其高高在上的态度不敢恭维。--安可 留言請按此请来启动质量提升讨论2010年10月18日 (一) 13:01 (UTC)[回复]
        • 我对于阁下便宜行事的态度也非常不敢恭维。维基条目人人可写,从网上东抄西取来写条目也无可厚非。但是若要写特色条目,真有意提升条目质量,那就要有足够的专业能力,还得有经得人家挑剔的能耐。但你用45度角仰视别人,别怪人家用135度角俯视看你。所谓“同行评审”一词是从学术界出来的名词,任何专业文章要在权威期刊上发表,都得经过这一关。有些文章,可能改上个五年都过不了这一关。引用一句英文FAZhou Tong的作者写给我的留言:It has taken me nearly two years to get it to "featured article" status....I set out to write my own article that explained just about everything a person would like to know about him.。而我们中文维基编者,是为了条目而写条目,还是为了特色条目而写条目?维基百科的可靠来源是同行评审中最基本的要素。没有可靠来源,要同行怎么去评审你写的东西可不可靠? Marcus Hsu  talk  2010年10月20日 (三) 07:29 (UTC)[回复]

格式与排版[编辑]

包括维基化、专题格式、错别字与标点符号、外文内容及排版等信息

参考与观点[编辑]

包括各类型的参考文献、中立观点、以及其他中文维基百科内的方针与指引等

以往记录[编辑]

请参见条目的讨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