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用户:洪暄耘/沙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泰雅族贝珠衣

贝珠衣泰雅语lukkus-kaxa[1]),有宝贵衣裳或金衣裳等意思。在传统泰雅族部落中,贝珠衣不仅是交易的媒介,更是富有许多泰雅文化意涵的服饰。[2]

外型与特征[编辑]

由砗磲贝制作而成的白贝珠,再横缀或纵缀装饰在麻织布上,贝珠间彼此并排对齐,有许多种呈现方式,如珠裙、珠衣。一件长版贝珠衣约需要数万粒的贝珠缀饰,最多可达到12万粒,一般可重达约三、四公斤。

功能用途与社会意涵[编辑]

贝珠衣是泰雅族独特的衣饰文化。虽形状为裙,但其功用却不在穿着上,有以下几点功能与其背后的社会意涵:[3]

  1. 交易的媒介 : 贝珠衣有类似货币的功能,早期的泰雅族会以“以物易物”的交易模式来进行经济行为。
  2. 身份财富的象征 : 贝珠衣是泰雅族部落中最贵重的服饰,通常只有头目、族长、出草馘首最多的勇士才能穿着,和参加盛会时或结婚男女才可以穿着。[4]
  3. 支付婚嫁时的聘礼 : 由于贝珠衣的重量之重导致穿上也无法正常行走,渐渐失去其衣服功用,所以常用于当作支付婚嫁时的聘礼
  4. 妇女织布技巧程度的最高级别 : 制作的过程非常困难,要缝制数万颗珠子在裙摆上,非常贵重,作工精细,唯有技巧高超的妇女才有办法制作贝珠衣。
  5. 伤害人命的赔偿费 : 由于其贵重的价值,所以也被用来当作不法行为之赔礼。

制作方法[编辑]

贝珠的来源是砗磲贝,但是现今砗磲贝被列为华盛顿公约的保育类物种,现在开采已是不可能,所以此泰雅族传统工艺渐渐流失。

砗磲贝

贝珠衣是两个族群工艺结合的成果,贝珠的来源是阿美族人从靠海的部落采集到的砗磲贝制成,阿美族妇女会将砗磲贝制作成贝珠,而泰雅族的族人即是他们的交易对象。泰雅族人会用不去交换阿美族作的贝珠,经两部落间的交换,再由善常编织的泰雅族妇女,花上数年的时间将贝珠织缀入衣服制成贝珠衣。[5]

复振之路[编辑]

由于近年来原住民运动兴盛,许多部落便开始了对自身原住民传统文化的复振运动。而贝珠衣的复振有以下几点案例说明:

苗栗象鼻部落的野桐工坊[编辑]

在尤玛.达陆的带领下,重制许多泰雅族传统服饰、饰品,包含贝珠衣等,并联络各方资源和台湾各大博物馆的合作。如新北市立十三行博物馆新北市立乌来泰雅博物馆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等。目前多家博物馆均保存、展示重制过程,让原住民族传统工艺的美学与族群文化得以延续。

儿路艺术创作工寮[编辑]

太鲁阁族艺术家东,冬.侯温带领一群部落的青少年在东华大学内开设贝珠工艺制作营,其特色是选用白瓷来代替贝珠作为材料,课程除了介绍贝珠衣的历史渊源,来有更多的食物操作。[6]

其他形式的贝珠服饰[编辑]

  • 长背心
  • 项链
  • 珠裙
  • 胸布
  • 护脚布
  • 头饰
  • 腰饰
  • 脚饰
  • 腕饰
  • 臂饰
  • 腿饰[7]

参考资料[编辑]

  1. ^ https://e-dictionary.apc.gov.tw/tay/Search.htm/index_TAO.htm 泰雅语 - 原住民族语言线上词典- 原住民族委员会
  2. ^ 贝珠衣的工艺复振发展初探:从泰雅族的贝珠衣到所罗门群岛Langalanga人的贝珠钱的交易脉络与文化变革
  3. ^ 官文慧,《返本与开新:泰雅族贝珠衣之研究》论文,国立东华大学 艺术创意产业学系,民族艺术研究所,页33
  4. ^ 泰雅族贝壳珠的美丽邂逅 中央研究院数位典藏资源网
  5. ^ 《享和三年癸亥漂流台湾チョプラン岛之记》编译本,新北:国立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2011,页30
  6. ^ 风华再现的贝珠衣 谈泰雅族贝珠衣的历史和工艺之美
  7. ^ 泰雅族贝珠衣 台湾大百科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