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折可适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折可适(1050年—1110年),字遵正,北宋边将。

折克隽之子,折克行的侄子。皇祐二年(1050年)出生。少年习武,鄜延郭逵见之,赞叹曰:“真将种也。”幼年未冠,沉厚智略,敏于决断,通诗文、医药、占卜,骑射。经郭逵荐举,试廷中,补披带班殿侍,充鄜延路经略司准备差使。治平四年(1067年),从种谔出塞,以勇健知名。元丰五年(1082年),战三角岭,击败夏人于米脂(今陕西延川县),收复米脂城,败敌于蒲桃山。元祐六年(1091年),爆发尾丁硙之战,以所部兵八千,在洪德砦伏击夏国梁氏兵十万。“军回仅二百余里,如行无人之境”,[1]斩获万计,此役夏梁太后逾山而遁,夏军赴崖洞死者不可胜计。累官皇城使、成州防御使、知岷兰州镇戎军。[2]御边近四十年,习边事,又喜读书。绍圣二年(1095年),与总管王文振统熙州、秦州、庆州三道兵筑好水川,因兵失道死,获罪,留职责效,奉诏攻打夏国大将名阿埋,昧勒都逋,俘其族属三千人,取天都山,转任东上阁门使、洛州防御使、泾原钤辖、知州事。拜和州防御使,进明州观察使,为副都总管。崇宁三年(1104年),以轻骑援救钟传,破敌解围。上言开垦广土,进筑要害,被采纳。以踏口之战,损兵数百,为钟传所弹劾,贬为郑州观察使。不久复为泾原路经略安抚使、马步军都总管、知渭州,拜淮康军节度使。大观元年(1107年),被诬陷,出为佑神观使。大观四年(1110年),受命帅泾原,到任四月,以疾病告老。十月二十九日病卒,年六十一。有子折彦质。有文集十卷、奏议三十卷,边议十篇。

注释[编辑]

  1. ^ 章楶:〈折可适攻扰夏人奏〉,《全宋文》卷1566
  2. ^ 《宋史》卷二五三《折可适传》记载折氏“论前后功,至皇城使、成州团练使、知岷兰州镇戎军”。此处“成州团练使”当为“成州防御使”之误。《续资治通鉴长编》所载“诚州”当为“成州”之误。

参考书目[编辑]

  • 《宋史》卷二五三《折可适传》
  • 李之仪,《姑溪居士后集》卷二《折可适墓志》
  • 赵德荣:《北宋名将折可适》,《五台山》2013年第5期
  • 李裕民:《折氏家族研究》,《陕西师大学报》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