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亚丑者姤方尊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丑者姤方尊
艺术家未知
年份商代晚期(公元前 12 至 11 世纪)
媒介青铜
尺寸45.7 cm(18.0英寸)
重量22.6 公斤
收藏国家/地区 中华民国台湾
收藏地台北市士林区国立故宫博物院
登录号故铜002373N000000000
网址国立故宫博物院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亚丑者姤方尊,商朝晚期亚丑氏族所铸青铜酒器[1],高45.7 公分,腹深 33.2 公分,口径 33.7 公分,底径 22.5 公分,重 22.6 公斤。铸有亚丑氏族徽与纪事铭文。器身可见包括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商代常见纹饰、肩部共有八枚立体兽首饰雕。此器现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属重要古物。

纹饰[编辑]

亚丑者姤方尊的表面上布满了许多常见于商代铜器的纹饰,包括饕餮纹夔纹云雷纹等。在其腹部与足部两节、四周、总共八个面上,分别铸有一张兽面(即饕餮纹),四个面上的扉棱也都通过兽面的鼻梁处,巧妙地增加了立体感并强调对称性。

腹部的饕餮纹有较大的面积,因此包含了一般饕餮纹常见的各个部位:鼻、眼、眉、耳、角、口与尖齿、长著利爪的前足和带着蜷尾的身体[2]。各个模件上还另有时而转折、时而分叉、时而蜷曲的沟纹。方尊足部的兽面则省去最外侧通常被视为身体的模件。

若与其他商代青铜器比较,此件饕餮纹属于各模件分散的类型,身体部位皆相互有所间隔、分布在以紧密的云雷纹为底的块面上。这样丰富、自由的组合与变化正构成了商代青铜器饕餮纹完整的装饰体系。

立体兽首饰件[编辑]

在方尊肩部、四个面的中间位置,皆装饰著一只长有掌状犄角、形状似鹿的兽首;在四方尊肩部的四角则装饰有高耳、卷鼻的大象兽首。这八个立雕做工非常精细,从轮廓、立体形状到沟纹的装饰都非常讲究。在大象兽首立雕的象耳上,还能见到简化、蜷曲的夔龙纹样。

铭文[编辑]

方尊的口处内壁,铸有“亚丑”氏族之族徽,以及“者姤以大子彝”纪事铭文

按铭文此器的作器者为“者姤”。在商代,“姤”是族氏领袖“子”的配偶[3],因现世存有大量铸有“者姤”铭文之器物,其身份被推测应为一地位崇高的妇女,且此器之铭文应为纪念祭祀之意。

收藏史[编辑]

此件〈亚丑者姤方尊〉为传世器,收藏史丰富。原藏于清宫,于清代晚期曾经过数位名家收藏,后又再次会回到清宫。此器亦被收录于《西清古鉴》的卷8页35〈周诸姫尊〉,清乾隆皇帝御制诗》五集卷24有〈题和阗玉周诸姫尊〉一诗,显示乾隆51年(1786)曾命人仿此器制作玉器。此器最终归入国立故宫博物院之典藏,并在民国108年2月被指定为国家重要古物 。


相关条目[编辑]

参考来源[编辑]

  1. ^ 国立故宫博物院 器物典藏资料检索系统. 商晚期 亞醜者姤方尊. digitalarchive.npm.gov.tw. [2022-12-30]. 
  2. ^ Ledderose, L. 萬物:中國藝術中的模件化和規模化生產. 由张, 总翻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2005: 42-60. 
  3. ^ 黄, 铭崇. 從基於親屬的政府到官僚的政府──殷周變革的一個重要面向.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2018, 89 (2): 28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