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颱風杜鵑 (2015年)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太平洋颱風季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太平洋颱風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熱帶氣旋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熱帶氣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熱帶氣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氣象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氣象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氣象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日本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日本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日本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台灣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台灣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台灣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中國專題 (獲評丙級低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中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中國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低重要度

關於國旗標籤[編輯]

(?)疑問

  1. 國旗標籤是用來區分繁雜的國名區隔。請問為何要移除?
  2. 未來若有災情,將會有一連串文章,使用者該如何知道他在看哪個國家?
  3. 如果單純只是為了私人GA榮譽,那麼何必對維基百科奉獻?
  4. 用國旗標籤是為了使用者方便,閱覽模式應以使用者為主才對。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13 (UTC)[回覆]

首先GA(以至FA)當然絕非私人榮譽、一己私利,而是屬於每一個貢獻過獲獎條目的用戶,條目獲獎不是我一個人的榮耀,而是整個太平洋颱風季專題的光榮。而本人提到GA競選,只是由於問題確實是在那時才被翻出來。看看2013年颱風天兔第2次參選GA時,Jarodalien大師說過甚麼:
⋯⋯喜歡花俏華麗,這點是非常明顯的,總是有一大片的國旗加國家連結⋯⋯五顏六色,這些內容實際上用文字簡單概括一下就足夠了,花俏華麗和不斷反覆的內鏈一樣,除了轉移讀者注意力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他確實說得對,用文字其實已經足夠,還加國旗只是多餘和擾亂視線,方便編者(只入編碼便行,不用寫整個國名)卻害了條目。況且讀者要是不熟悉世界各國的話,也不見得會一看國旗便知道是哪一國/地區。——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0:30 (UTC)[回覆]

(:)回應:但是,如果是有心想查詢資料者,那麼圖標的分類會比粗體加大還要重要。在做這塊需要特別留意有心想查資料的人,避免找完資料後卻找不到他在哪個國家的區塊底下所查詢。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33 (UTC)[回覆]

(~)補充:還有,我至今仍然不解為何單聽其他非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主編輯群的意見去縮減我們條目的風格? 如果若按你這樣式來走的話,那麼我倒想問你,當初你聽信他們的諂言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更改? 例如:警報單的移除,我了解在那之後你有恢復其他颱風條目的警報單內容,但天兔呢? 繼續保持刪除後的樣貌嗎?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42 (UTC)[回覆]

(:)回應:說到警報單,如果閣下有留意,現時仍有警報單的條目,十之八九都被加了{{Veil}}模板;而早前參選GA但無功而還的颱風紅霞條目,Liaon98君把摺疊模板刪走,說「內文禁止使用隱藏模板已是共識」,結果本人被逼把警報單暫時隱藏,之後再作定奪。再之前刪警報單,主要原因如下:警報單不錯是很鉅細無遺,但「影響」章節的「臺灣」部份卻寫得一塌糊塗、支離破碎,倒不如把警報單內容改寫成能放入正文的段落;加上有消息指{{HideH}}、{{HideF}}模板會於7月失效,為免「手尾長」才提出要刪除警報單。最後摺疊模板逃過被刪的命運,因此本人不再阻止加入警報單,不過之後就發生了上述Liaon98君再次刪去摺疊模板一事。是否真有共識,小弟也半信半疑,今晚會翻查資料,如真有共識本人會立即在此匯報;然而Liaon98君有解釋刪摺疊模板的決定,不論是否真有共識禁止在正文使用,也值得細閱:
如果編者一定要列出整個表,卻又嫌表太大要隱藏,表示編者無法掌握概要的將表格的精要寫出,才只能全部列出。
禁止隱藏的一大目的就是強迫編者能消化過長的內容,將之簡化為精要,而不是囫圇吞棗的全部列出,然後再用隱藏遮掩。
實話實說,如果警報單這種方式是好,本人也乾脆用這種形式寫香港天文台的「熱帶氣旋警告」便算了,不用這麼辛苦地轉化為以自己文字寫成的段落;但維基就是要求我們做到後者,而非前者。最後,恕本人不認同「單聽其他非西北太平洋颱風季的主編輯群的意見去縮減我們條目的風格」,一來Jarodalien君確實撰寫了很多颶風條目,當中大多也上了FA,縱然幾乎全部都是翻譯作品而非原創,但水平之高卻是事實,他絕對是一個經驗豐富的大師;二來本人也曾反對Jarodalien君的某些意見,例如刪除「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至今本人仍認為有保留價值,沒有按他的意見刪掉;又例如某些副標題,他認為是嘩眾取寵,但我不覺得,最終我只是裁短副標題了事。——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2:28 (UTC)[回覆]
附筆:請IP用戶別再篡改他人留言,或者只留下一句「agree」便算,要表達意見就請連論點、論據也寫出來,還有記得要簽名。
(:)回應:我了解您的處境,但是對於他所言,我認為他是想要我們把寫法和她進行統一。但是我認為沒有必要,西北太平洋周遭有許多國家,災情也是不同國家所發生,當然要以國旗作為顯著的區隔。再者,伏筆警告單是因為目前中文維基百科瀏覽量最高為台灣地區,因此以台灣地區為主,而香港人有粵語版的維基百科可以編輯,因此,中文維基自太平洋颱風季開版以來,侵入台灣的颱風也就保有警告單的寫法。針對剛剛您所言,我認為警告單的寫法也必須變更,還須請各位資深編輯一起處理。還有,各個條目都有它的特色,別因為他人的"建議"而拋棄自己的想法,否則會使支持自己的人批評自己。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47 (UTC)[回覆]
(~)補充:針對警告單,並非寫在「影響」下面,而是「熱帶氣旋警告使用紀錄」之下。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2 (UTC)[回覆]
(:)回應:其實在下覺得警報單表格不太重要,就乾脆在外部連結上放上警報單的連結(CWB颱風資料庫有警報單存檔)就好了啊。--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9 (UTC)[回覆]
(:)回應:新版才有此功能,過去舊版的資料庫並無此功能。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3:06 (UTC)[回覆]

找到了互助客棧有關整頓摺疊模板的討論:

  1. 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方針/存檔/2015年2月#提議整頓隱藏模板
  2. 維基百科:互助客棧/求助/存檔/2015年5月#條目正文不應使用隱藏模板是共識?

是不是有共識⋯⋯各位自行判斷吧,小弟看不到有一個正式總結。——W. Synchro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4:34 (UTC)[回覆]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颱風杜鵑 (2015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26日 (四) 07:2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颱風杜鵑 (2015年)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械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械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8月5日 (日) 14:59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