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台风杜鹃 (2015年)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太平洋台风季专题 (获评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太平洋台风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太平洋台风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热带气旋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热带气旋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热带气旋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气象专题 (获评丙级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气象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气象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日本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日本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日本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台湾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中国专题 (获评丙级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中国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中国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丙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关于国旗标签[编辑]

(?)疑问

  1. 国旗标签是用来区分繁杂的国名区隔。请问为何要移除?
  2. 未来若有灾情,将会有一连串文章,使用者该如何知道他在看哪个国家?
  3. 如果单纯只是为了私人GA荣誉,那么何必对维基百科奉献?
  4. 用国旗标签是为了使用者方便,阅览模式应以使用者为主才对。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13 (UTC)[回复]

首先GA(以至FA)当然绝非私人荣誉、一己私利,而是属于每一个贡献过获奖条目的用户,条目获奖不是我一个人的荣耀,而是整个太平洋台风季专题的光荣。而本人提到GA竞选,只是由于问题确实是在那时才被翻出来。看看2013年台风天兔第2次参选GA时,Jarodalien大师说过甚么:
⋯⋯喜欢花俏华丽,这点是非常明显的,总是有一大片的国旗加国家连结⋯⋯五颜六色,这些内容实际上用文字简单概括一下就足够了,花俏华丽和不断反复的内链一样,除了转移读者注意力以外没有任何好处。
他确实说得对,用文字其实已经足够,还加国旗只是多馀和扰乱视线,方便编者(只入编码便行,不用写整个国名)却害了条目。况且读者要是不熟悉世界各国的话,也不见得会一看国旗便知道是哪一国/地区。——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0:30 (UTC)[回复]

(:)回应:但是,如果是有心想查询资料者,那么图标的分类会比粗体加大还要重要。在做这块需要特别留意有心想查资料的人,避免找完资料后却找不到他在哪个国家的区块底下所查询。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33 (UTC)[回复]

(~)补充:还有,我至今仍然不解为何单听其他非西北太平洋台风季的主编辑群的意见去缩减我们条目的风格? 如果若按你这样式来走的话,那么我倒想问你,当初你听信他们的谄言去做一些不必要的更改? 例如:警报单的移除,我了解在那之后你有恢复其他台风条目的警报单内容,但天兔呢? 继续保持删除后的样貌吗?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0:42 (UTC)[回复]

(:)回应:说到警报单,如果阁下有留意,现时仍有警报单的条目,十之八九都被加了{{Veil}}模板;而早前参选GA但无功而还的台风红霞条目,Liaon98君把折叠模板删走,说“内文禁止使用隐藏模板已是共识”,结果本人被逼把警报单暂时隐藏,之后再作定夺。再之前删警报单,主要原因如下:警报单不错是很钜细无遗,但“影响”章节的“台湾”部份却写得一塌糊涂、支离破碎,倒不如把警报单内容改写成能放入正文的段落;加上有消息指{{HideH}}、{{HideF}}模板会于7月失效,为免“手尾长”才提出要删除警报单。最后折叠模板逃过被删的命运,因此本人不再阻止加入警报单,不过之后就发生了上述Liaon98君再次删去折叠模板一事。是否真有共识,小弟也半信半疑,今晚会翻查资料,如真有共识本人会立即在此汇报;然而Liaon98君有解释删折叠模板的决定,不论是否真有共识禁止在正文使用,也值得细阅:
如果编者一定要列出整个表,却又嫌表太大要隐藏,表示编者无法掌握概要的将表格的精要写出,才只能全部列出。
禁止隐藏的一大目的就是强迫编者能消化过长的内容,将之简化为精要,而不是囫囵吞枣的全部列出,然后再用隐藏遮掩。
实话实说,如果警报单这种方式是好,本人也干脆用这种形式写香港天文台的“热带气旋警告”便算了,不用这么辛苦地转化为以自己文字写成的段落;但维基就是要求我们做到后者,而非前者。最后,恕本人不认同“单听其他非西北太平洋台风季的主编辑群的意见去缩减我们条目的风格”,一来Jarodalien君确实撰写了很多飓风条目,当中大多也上了FA,纵然几乎全部都是翻译作品而非原创,但水平之高却是事实,他绝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师;二来本人也曾反对Jarodalien君的某些意见,例如删除“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至今本人仍认为有保留价值,没有按他的意见删掉;又例如某些副标题,他认为是哗众取宠,但我不觉得,最终我只是裁短副标题了事。——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2:28 (UTC)[回复]
附笔:请IP用户别再篡改他人留言,或者只留下一句“agree”便算,要表达意见就请连论点、论据也写出来,还有记得要签名。
(:)回应:我了解您的处境,但是对于他所言,我认为他是想要我们把写法和她进行统一。但是我认为没有必要,西北太平洋周遭有许多国家,灾情也是不同国家所发生,当然要以国旗作为显著的区隔。再者,伏笔警告单是因为目前中文维基百科浏览量最高为台湾地区,因此以台湾地区为主,而香港人有粤语版的维基百科可以编辑,因此,中文维基自太平洋台风季开版以来,侵入台湾的台风也就保有警告单的写法。针对刚刚您所言,我认为警告单的写法也必须变更,还须请各位资深编辑一起处理。还有,各个条目都有它的特色,别因为他人的"建议"而抛弃自己的想法,否则会使支持自己的人批评自己。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47 (UTC)[回复]
(~)补充:针对警告单,并非写在“影响”下面,而是“热带气旋警告使用纪录”之下。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2 (UTC)[回复]
(:)回应:其实在下觉得警报单表格不太重要,就干脆在外部链接上放上警报单的连结(CWB台风资料库有警报单存档)就好了啊。--  天秤P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2:59 (UTC)[回复]
(:)回应:新版才有此功能,过去旧版的资料库并无此功能。  Karta0800900  留言 2015年9月26日 (六) 13:06 (UTC)[回复]

找到了互助客栈有关整顿折叠模板的讨论:

  1.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15年2月#提议整顿隐藏模板
  2. 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求助/存档/2015年5月#条目正文不应使用隐藏模板是共识?

是不是有共识⋯⋯各位自行判断吧,小弟看不到有一个正式总结。——W. Synchro背弃了理想谁人都可以2015年9月26日 (六) 14:34 (UTC)[回复]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风杜鹃 (2015年)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7月26日 (四) 07:20 (UTC)[回复]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台风杜鹃 (2015年)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报告软件缺陷) 2018年8月5日 (日) 14:59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