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針灸甲乙經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醫學專題 (獲評未評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醫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醫學領域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針灸甲乙經·序》中有一處值得細細品味。作者交待了自上古時期開始醫藥的發展,其中講到了針道產生的背景。為了探究內部的五臟六腑以及外部的經絡血氣神色脈侯,就依據天地之理,並通過人的經驗總結,以人的生命為根本,多重變化而產生了針灸。非常有趣的是,文中寥寥數語就能說清針道的產生,實在是言簡意賅。 在遠古時代,原始人在外狩獵,肌膚暴露於體外,與花鳥草蟲接觸頗多,而與野獸相搏,難免皮肉損傷,故可以推測原始人多瘡瘍類疾病以及皮肉外傷,他們在長期的經驗積累中製成了砭石來療病,多刺激身體某些部位,甚至可以用來放血排膿,久而久之,針刺的原形就凸現出來,才有了以後發展的骨針、竹針、金屬針。而本片序言中很好地概括了這樣一個事實,針道是從人門的經驗中總結並產生的。文中說是說皇帝咨訪岐伯等人最後針道產生,其實說明了針道產生並非一個一時。並非一人,也就是說非皇帝一人而創針道,而是人們長期經驗的積累而創,而皇帝也不過是古人的託名罷了,為了彰顯崇高神聖。非一人之後那麼非一時也就可以明白了,是跨越了多少歲月春秋才慢慢發展起來的,所以之後提到「參之天地,驗之人物,本性命,窮神極變,而針道生焉」也就自然而然可以理解針道最終產生的了。針刺的理論依據就是經絡,從文中「內考五藏六府,外綜經絡血氣色侯」看出經絡應該是早於腧穴的,古代當有了經絡之時,也許還沒有具體穴位。那麼這裏也可以找到經絡早於穴位的依據。—Johnnyxiaobin (留言) 2009年7月4日 (六) 04:1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