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出生體重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女性健康專題 (獲評初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女性健康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女性健康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嬰兒誕生後的體重稱為什麼
    出生體重條目由Walter Grassroot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非一人主編或主編者非註冊用戶,屬於「medical」類型,提名於2018年5月3日 06:58 (UTC)。
    • 雖然使用、翻譯了大量英文維基的內容,但是對其中一些不準確或者沒有解釋的部分,也做了內容與來源的補充。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5月3日 (四) 06:58 (UTC)[回覆]
    • (+)支持:符合DYK標準--Z7504非常建議必要時多關注評選留言2018年5月3日 (四) 07:37 (UTC)[回覆]
    • (+)支持,基本滿足要求。——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8年5月3日 (四) 07:41 (UTC)[回覆]
    • 這個條目是人類翻譯的嗎?看起來實在像是機翻無校對無潤色。 --🐕🎈翻譯不是編寫的捷徑自我禁制,6月前不在DYK投反對票 2018年5月3日 (四) 12:01 (UTC)[回覆]
    • (+)支持:符合DYK標準。--Zetifree (Talk) 2018年5月3日 (四) 16:13 (UTC)[回覆]
    • (-)反對:同意Inufuusen意見,語句不通。-- 👨‍🎤 Jim | Talk | 2018年5月3日 (四) 19:02 (UTC)[回覆]
      ↑投票者使用刪除線刪除本票,所以本票無效。- FrancoT 會議廳 訪客簽名區 2018年5月4日 (五) 08:00 (UTC)[回覆]
    • (+)支持:十幾個小時之前路過,本來想幫忙改來着,手上忙就沒弄;結果一回來,已經是八仙過海了,已符合DYK,超過en、es等版本,中西結合療效好。祝願閣位維基同胞,為維基百ko昨出更大的貢hian!-- SzMithrandirEred Luin 2018年5月4日 (五) 06:13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火器營藍翎長 2018年5月4日 (五) 14:30 (UTC)[回覆]
    • 說明:我剛剛把整篇文章通讀完畢,改得差不多了。中午那陣子只改了一部分。因為這裏票數已經夠了所以我就不湊熱鬧了。
      4.1 肥胖症那一部分,我基於英文對該文段進行了擴充。原有「但是對於該療法的使用仍然存在爭議」這句話不甚精確,故對此進行了補充。
      裏面的「以雙能X線吸收法英語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測量的骨密度SDS顯著升高。然而關於小於胎齡兒症狀是否顯着地不利於這些嬰兒去追趕正常體重,目前尚存很多爭議。」這句話希望能有其他編者幫忙訂正一下:
      1、原文「Bone mineral density SDS」我翻譯成「骨密度SDS」,這個SDS指的是什麼?十二烷基硫酸鈉嗎?這種東西在生物實驗室確實很常見,用途之一是使去氧核糖核蛋白中的DNA和蛋白質分離開,但是這裏是指這個?我覺得不應該。
      2、原文「though there is much debate over whether or not SGA (small for gestational age) is significantly adverse to children to warrant inducing catch-up.」我翻譯成「然而關於小於胎齡兒症狀是否顯着地不利於這些嬰兒去追趕正常體重,目前尚存很多爭議。」這句我翻譯的時候主要疑問在於warrant inducing catch-up這三個詞,不知道有沒有術語對應,所以我就以我的理解這樣意譯了。可能不對,歡迎斧正。
      總的來說,文章作者WG還是蠻認真的,有些內容非專業內者執筆來寫難以確切,翻譯更是如此,這也不應過高要求。這篇條目實際上也不是我的專業範疇所及,不過多少能幫到一點,如有不對歡迎各位繼續修改。至於犬風船兄提及的編者不止一人問題,我不會對此介意。總之感謝各位貢獻。--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4日 (五) 17:55 (UTC)[回覆]
    • (+)支持,已符合DYK標準。想了下,雖然票數夠了,但是我再來一票總歸是無害的嘛。--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4日 (五) 18:15 (UTC)[回覆]
      • (:)回應@ArthurLau1997,先是萬分感謝!先回答2,我其實也不贊同那句話。因為小於胎齡兒本身是一種正常情況下的一種特質,是否要去使用生長激素療法,這個爭議是存在的。通常來說生長激素療法,針對的是生長激素缺乏症,即下丘腦或垂體前葉功能障礙,造成生長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生長障礙;而小於胎齡兒並不天然地具備這種生長障礙問題(或許作為偶發併發症存在,但並不構成直接因果關係)。所以我的翻譯是「爭議」直接針對「生長激素缺乏症的使用」,並不去解釋「warrant inducing catch-up」。當然翻譯追趕正常體重是比較合適的翻譯,但在實際操作上,正常體重本身也按照曲線隨着年齡增長而增長。如果某類具備生長障礙的小於胎齡兒就算體重在短期增長,但在長期曲線中也會遇到瓶頸。所以我乾脆就不翻譯這段內容,應該是在後續討論到發育停滯(Failure to thrive)這個條目再細說(在撰寫計劃中);畢竟激素效用與否,是與出生體重關係較低(所以我建議刪掉那句大家困惑的話)。再回答1,「Bone mineral density SDS」這個正確翻譯應該是「以雙能X線吸收法英語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測量的骨密度標準偏差顯著升高。」這樣在內容和邏輯解釋上構成較為完整的表達,SDS應該是Standard Deviations的翻譯,只是英文通常正確表達是SDs,英文維基寫成SDS,讓我誤以為是十二烷基硫酸鈉,並誤認為這是一類骨密度測試方法的介質。總之感謝。另,關於誰貢獻的我無所謂,我在維基該拿的榮譽全部都有(其中不少謬讚),繼續撰寫各類條目純粹是利他主義。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8年5月5日 (六) 00:48 (UTC)[回覆]
      • (:)回應瞭解, 謝謝你--ArthurLau1997留言2018年5月5日 (六) 04:4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