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飛鷹」號魚雷炮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飛鷹
概觀
艦種魚雷炮艦
擁有國 大清
 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
製造廠 德國伏爾鏗造船廠[1]
單艘造價200萬兩白銀[2]
下水1895年8月17日[1]
服役1895年9月21日
結局1932年7月7日沉沒[3]
技術數據
排水量850噸[4][5]
全長79米[5][a]
全寬8.71米[5][b]
吃水4米[5][c]
鍋爐8座亞羅水管鍋爐[5]
動力2台立式蒸汽機
2軸推進[5]
最高速度22節[5]
武器裝備2門4吋(102毫米)單裝速射炮
6門6磅速射炮
4門1磅速射炮
3具魚雷發射管[4]

「飛鷹」號魚雷炮艦是一艘曾服役於清朝新式海軍以及中華民國海軍旗下的魚雷炮艦。該艦於1895年在德國伏爾鏗船廠下水,1896年交付清政府。入役後,該艦最初被劃分到北洋水師旗下,1909年,飛鷹艦又被編入巡洋艦隊並巡查東沙群島以考證對其的主權。辛亥革命爆發後,本艦投入革命陣營。1917年,該艦隨程璧光指揮南下加入護法艦隊。1932年,該艦在國民革命軍內戰空襲中於海口沉沒。

設計[編輯]

19世紀末在驅逐艦普及之前,以魚雷為作戰武器而廣為人知的小型高速艦種被稱為魚雷炮艦,後來被歸類為驅逐艦[4]。據推測,本艦設計參考自同時期的德國巡洋艦「格愛富」號英語SMS Greif (1886)[d][2]

本艦採用鋼製船體全長79米[a]舷寬8.71米[b]吃水深4米[c][5]。配備兩根桅杆,排水量達到850公噸(837長噸)[4][5]。為獲得良好的抗波性能,艦艏採用龜背式凸起的甲板[4]。動力方面使用8座亞羅型水管鍋爐輸出5500匹的馬力,驅動2台立式蒸汽機帶動2具螺旋槳以達到22節的速度,因此安裝有4根煙囪[4][1]

本艦武裝包括船首和艦尾各配備1門4吋(102毫米)單裝速射炮作為主炮,此外還配備有6門6磅速射炮和4門1磅速射炮作為副炮[4]。除了上層甲板上的3具魚雷發射器外,還配備了3組長杆魚雷[4]

艦歷[編輯]

本艦1895年8月17日在德國伏爾鏗造船廠下水,1895年竣工[1],於1895年12月抵達香港[7]。原本是一艘為西班牙海軍建造的艦隻[2]。彼時,因中日甲午戰爭的緣故,清政府急需加強北洋水師的戰力[2]。為此,李鴻章委託駐德公使許景澄以200萬兩白銀從伏爾鏗船廠收購了本艦,並更名為「飛鷹」號[2]

被清政府接收後,「飛鷹」號被劃歸於重建的北洋水師第一艦隊[8]。1898年9月,本艦曾參與追擊因戊戌變法失敗而乘坐日本商船「重慶」號從大沽口出逃的康有為[2]。但艦長劉冠雄以輪機故障為由中途折返,放過了維新黨人[2]。1909年清政府統編全國海軍艦隻時,本艦被編入巡洋艦隊[2]。同年3月2日(崇禎曆2月11日[9]),應廣東水師提督李准的要求,「飛鷹」號對東沙群島進行巡視[10]。此舉是對日本殖民者西澤吉治佔領東沙群島傷害中國漁民一案的回應[9]。同年10月,經「飛鷹」號調查後的結果,兩國進行了外交談判,並最終確認了清政府對東沙群島的主權[9]

辛亥革命爆發後,本艦參加了鎮江的起義並在民國政府成立後被編入海軍第一艦隊[2]。1916年6月(民國5年)民國成立後的護國戰爭期間,海軍司令李鼎新起義反對袁世凱,並在上海港參加了護國政府支持的艦隊行動[11]。1917年7月第一次護法運動開始時,該艦在艦長李國堂的指揮下,與防護巡洋艦「海圻」號一起接受海軍總長程璧光的領導,脫離北京政府南下廣東加入廣東軍政府旗下的西南護法艦隊[12][13]。1923年12月西南護法艦隊主力回歸北京政府時,「飛鷹」號仍留在廣東省,與「永豐」號炮艦一起成為廣東海軍主力[14]。當實現全國統一的南京國民政府派出陳濟棠統領廣東省時,廣東海軍重組為國民革命軍海軍第四艦隊,「飛鷹」號也被劃入第四艦隊[15]

1931年5月,陳濟棠宣佈脫離蔣介石領導的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廣州國民政府[15]。然而,支持蔣介石政府的廣東海軍總司令陳策於1932年5月將艦隊集結在海南島與陳濟棠政府對峙[15]。「飛鷹」號也按計劃部署在海口,但在同年7月7日在海口遭廣東政府空軍飛機轟炸後沉沒[3][15][16]

腳註[編輯]

註釋[編輯]

  1. ^ 1.0 1.1 另有來源記載為「246呎(74.98米)」[4]
  2. ^ 2.0 2.1 另有來源記載為「28.4呎(8.66米)」[4]
  3. ^ 3.0 3.1 另有來源記載為「13呎(3.96米)」[4]
  4. ^ 譯名參考自《中國軍艦圖志 1855-1911》[2],另有來源譯作「獅鷲」號[6]

引文[編輯]

  1. ^ 1.0 1.1 1.2 1.3 陳悅 2015,第204-205頁
  2.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陳悅 2015,第205頁
  3. ^ 3.0 3.1 包 1970,第893頁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Chesneau 1979,第401頁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陳悅 2015,第204頁
  6. ^ 日本海人社 & 德國巡洋艦史,第18頁
  7. ^ 馬幼垣 2009,第293頁
  8. ^ 包 1970,第857-858頁
  9. ^ 9.0 9.1 9.2 平岡昭利 2011,第12頁
  10. ^ 長谷川亮一 2011,第181-182頁
  11. ^ 橫山 2002,第54頁
  12. ^ 包 1970,第890-891頁
  13. ^ 橫山 2002,第52頁
  14. ^ 橫山 2002,第130頁
  15. ^ 15.0 15.1 15.2 15.3 橫山 2002,第192-193頁
  16. ^ 陳悅 2015,第208頁

參考書籍[編輯]

參考期刊[編輯]

相關項目[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