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許景澄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重定向自许景澄
許景澄
大清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侍郎
籍貫浙江嘉興
族裔漢族
原名許癸身
字號原名癸身,字倬畇,號竹篔,一號竹筠
諡號文肅
出生道光乙巳九月廿二日巳時(1845年10月22日)
浙江嘉興
逝世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7月28日(1900歲—07—28)(54歲)〕 處決
京師菜市口
配偶妻沈氏;繼娶高氏;妾朱氏、朱氏
親屬父許丙熺;母莊氏;子許惟源、許惟品
出身
  • 優廩生
  • 同治丁卯並補行甲子科舉人
  • 同治七年戊辰科進士出身
經歷
著作
  • 《許文肅公遺集》

許景澄(1845年10月22日—1900年7月28日),原名癸身,字倬畇,號竹篔,一號竹筠[1]浙江嘉興縣人,晚清政治家外交家庚子被禍五大臣之一。

生平

[编辑]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九月廿二日,許景澄出生于浙江嘉兴府城东甪里街附近祖宅。同治七年(1868年)中進士,選庶吉士,授翰林院編修。景澄深諳時事,經由大學士文祥以其才可任使節,向上推薦。光緒六年(1880年),召命其出使日本,因父喪丁憂,未能成行。守喪結束後,補授侍講。光緒十年(1884年),許景澄出使五國。次年,兼任駐比利時公使。出使期間,負責勘驗、接收「定遠」等艦,並親赴造船廠調查,撰成《外國師船表》,疏清朝廷,建議加強海防。

光緒十六年(1890年),再任出使、德、奧、荷四國大臣。十八年(1892年),任光祿寺卿,十九年調內閣學士禮部侍郎銜,俄國出兵佔據帕米爾地區薩雷闊勒嶺以西二萬平方公里中國領土,許被清政府派為談判代表,駁斥俄國侵略行徑,不得要領。二十一年(1895年)任工部左侍郎。二十三年(1897年),許任德國使臣時,奉清政府命,力阻俄國西伯利亞鐵道經中國領土向南延伸。二十四年(1898年),任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兼工部侍郎,兼任中東鐵路公司督辦;二十五年改吏部右侍郎旋遷左侍郎,又充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總教習管學大臣。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興起,許力阻義和團駐京。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砲台後,清政府利用義和團力量,並派出官兵攻打外國使館,許與徐用儀袁昶等反對依仗拳民神功對外宣戰,力諫剿拳民,誅縱匪禍首,以退洋兵。

許冒死上書慈禧說:「攻殺使臣,中外皆無成案。」,慈禧大怒,許景澄被定「任意妄奏」、「語多離間」罪名;7月28日,與袁昶被斩首於北京菜市口宣統元年,追諡文肅[2] 受业师之一原嘉兴知府瑞琇、礼部尚书贵庆之子。

紀念

[编辑]

宣统元年(1909年)五月,时任浙江巡抚增韫请求为許景澄、袁昶和徐用儀三人建立专祠,“予故兵部尚書徐用儀、吏部右侍郎許景澄、太常寺卿袁昶在杭州西湖建立專祠。從浙江巡撫增韞請也。”[3],于是在杭州西湖建有三忠祠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重訂同治七年戊辰科會試同年齒錄》
  2. ^ 《清史稿·列传二百五十三》:许景澄,字竹筼,嘉兴人。同治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明习时事,大学士文祥以使才荐。光绪六年,诏使日本,遭父忧,未行。服阕,补侍讲。法越之役,条上筹备事宜,上褒纳。十年,出使法德意和奥五国大臣,兼摄比国使务。时海军初创,从德国购造铁舰,未就。景澄躬历船厂,钩稽辑上外国师船表。又言海军宜定屯埠胶州湾,设铁甲砲船大沽口。转侍读,母忧归。
    十六年,充出使俄德奥和四国大臣,累迁至内阁学士。先是俄兵游猎,常越界,侵及帕米尔地,景澄争之,俄援旧议定界起乌什别里山,自此而南属中国,其西南属俄。俄人则欲以萨雷阔勒为界。相持三载,俄始允改议,其帕界未定以前,各不进兵,以保和好。因著帕米尔图说、西北边界地名考证,为他日界约备。擢工部侍郎。是时俄、德迫日人还辽东,景澄曰:“俄谋自便,德图偿报,事故从此多矣!”疏请分遣两使,从之。
    二十三年,调充德国使臣。会俄建西比利亚铁道,谋自黑龙江达海参崴,朝议拒之,乃更名商办,许中国投赀五百万,所谓东清铁路公司也。诏景澄综其事,力阻路线南溢,稽察运船毋漏税。已而俄人索租旅顺,充头等公使,会驻俄使臣杨儒定议俄都。事竣,移疾归,召授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兼礼部侍郎。调吏部,充大学堂总教习、管学大臣。意大利索我三门湾,景澄抗言争之,事乃寝。
    未几,拳祸作,景澄召见时,历陈兵衅不可启,春秋之义,不杀行人,围攻使馆,实背公法。太后闻之动容,而载漪等斥为邪说。联军偪近畿,景澄等遂坐主和弃市。宣统元年,追谥文肃。
  3. ^ 《宣统朝政纪》卷十三 宣统元年 五月 癸丑. [2021-12-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0-12). 

来源

[编辑]
  • 清史稿
  • 俞樾:《清故吏部左侍郎許公墓志銘》,《清朝碑傳全集》,冊4,3112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466》,出自趙爾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外部連結

[编辑]
官衔
前任:
李端遇
光祿寺卿(漢)
光緒十八年八月三日-光緒十九年三月十六日
(1892年9月23日-1893年5月1日)
繼任:
沈恩嘉
前任:
汪鳴鑾
工部左侍郎(漢)
光緒廿一年六月十日-光緒廿五年五月九日
(1895年7月31日-1899年6月16日)
繼任:
梁仲衡(署)
前任:
徐會灃
吏部右侍郎(漢)
光緒廿五年五月九日-光緒廿五年十一月廿六日
(1899年6月16日-1899年12月28日)
繼任:
陳學棻
前任:
徐會灃
吏部右侍郎(漢)
光緒廿五年十一月廿六日-光緒廿六年七月三日
(1899年12月28日-1900年7月28日)
繼任:
陳學棻


外交職務
前任:
李鳳苞
出使德國欽差大臣
驻法;1885年兼驻比国

1884年4月28日-1877年6月23日
繼任:
呂海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