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葉非英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葉非英
出生1906年 (1906)
 大清廣東省廣州府東莞縣
逝世1961年(54—55歲)
政黨中國無政府共產主義者聯盟(1931年?—1934年?)
中國民主同盟(1950年—?)

葉非英(1906年—1961年),原名葉毓茂,字士平,又名葉一茅葉景廣東東莞人,中國無政府主義活動家。

生平[編輯]

1906年,葉非英出生於廣東東莞,曾就讀於通爾小學、廣州八桂中學。1922年,畢業於東莞中學。1923年,進入北京世界語專門學校[1]:149-151

1926年7月,因抗拒包辦婚姻而離家出走。後任教於廣西南寧的廣西省立第三師範學校,併兼任廣西省政府出版的《革命之花》副刊編輯。在此時,他成為無政府主義者,並以「葉一茅」之名在東蘭參與創辦農民講習所。後歷經百色起義、「清黨」,遭通緝而避居香港,任職《大同日報》社[1]:149-151

1930年秋,到無政府主義者聚集的泉州,先後任教於黎明高級中學平民中學(設於泉州府文廟)、民生農校。在泉州活動達17年之久。到泉州後,葉非英開始系統閱讀彼得·克魯泡特金的著作,並結識無政府主義作家巴金(1930年8月,巴金來到泉州)。1931年左右,時任黎明高級中學教師的葉非英與袁國欽等人在泉州秘密組建中國無政府共產主義者聯盟;該組織曾起草盟章,並設有書記等職務,但先後參加者僅十幾人;該組織沒有嚴密的領導機構,也無入盟手續;活動內容有辦學校、刊物、工會、農會、讀書會等,宣傳無政府主義思想,甚至組織小股武裝隊伍;該組織實際存在僅二、三年[1]:188–196[2]。1932年4月,巴金第二次到泉州,在平民中學住了10天,曾與主持校務的葉非英一起住在一間小廂房裏[3]。1938年3月16日,發起創辦《大眾報》(發行至1949年)。1940年5月6日,發起創辦《民生報》(發行至1949年)[4]:533-534

1947年—1948年,莫紀彭在廣州創辦藹文中學,聘請葉非英任教,當時他還協助籌辦粵東女子職業中學。藹文中學停辦後,1948年冬天,回泉州民生農校任教[1]:149-151

1949年,解放軍佔領廣州後,葉非英離開泉州,經香港回廣州,在廣州新民中學任教導主任。1950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54年前後,被評為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廣州市越秀區第一屆人大代表,出席廣州市人大。1958年,被劃為「右派」、「無政府主義反革命分子」,送勞動教養[5]。1961年,在勞教農場去世。1983年,獲平反[1]:149-151[6][7][8]

紀念[編輯]

目前,黎明職業大學(起源於黎明高級中學)設有「葉非英助學獎學金」[9]泉州市農業學校(起源於平民中學和民生農校)設有「非英圖書室」。巴金曾多次向黎明職業大學和泉州市農業學校捐贈圖書[10]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1.4 辜也平. 20世纪初期中国无政府主义运动研究.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22-12. ISBN 9787010246345. 
  2. ^ 上海文化系統四連三結合領導小組,《關於巴金定案請示報告》(1972)附件二《關於巴金是否參加反動的無政府主義組織問題》,1972年
  3. ^ 巴金与泉州的三次情缘. 新浪新聞 (東南早報). 2005-10-18 [2024-06-11]. 
  4. ^ 泉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會 (編). 泉州市志第四册. 北京: 社會科學出版社. [2024-06-14]. ISBN 7-5004-2700-X. 
  5. ^ 陳思和. 巴金晚年著述中的信仰初探. 中國作家網 (南方文壇). 2020-01-14 [2024-06-11]. 
  6. ^ 解放前的泉州报界(五)——《大众报》. 閩南生態文化保護區. [2024-06-11]. 
  7. ^ 陳思和. 陈思和谈梁披云:21岁的民国高中校长与理想主义前辈. 澎湃新聞. 2015-12-23 [2024-06-11]. 
  8. ^ 王江水. 叶非英. 閩南生態文化保護區. [2024-06-11]. 
  9. ^ 叶非英助学奖学金. 黎明職業大學. [2024-06-11]. 
  10. ^ 李江泉. 巴金向泉州农校'非英图书室'赠书. 巴金研究. 2002, (4) [2024-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