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百科:同行評審/香港博物館列表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香港博物館列表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編輯]

自提,這不是翻譯條目,而是小弟根據手上資料擴充這個列表,目前已全部完成。但小弟仍希望大家幫忙再校對及提出意見,讓此列表更完善準確,可以提升至特色列表程度。——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08:01 (UTC)[回覆]

評審期︰2010年5月19日至2010年6月19日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完成度及連貫性等一概與內容有關的要點
是否可以增加一項博物館的類型,可以參考en:Museum#Types,讓列表更專業一點?--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39 (UTC)[回覆]
另外,有沒有已經關閉的博物館?有的話是否要寫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0年5月19日 (三) 12:40 (UTC)[回覆]
(:)回應:如果要分類的話,技術上還是可以的。不過在香港,無論政府抑或是非牟利團體和私營機構,皆不習慣為博物館分類。如果分類的話,恐會有原創研究之嫌。另外,條目已列入一些已關閉的博物館,見香港博物館列表#已關閉的博物館。—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15:20 (UTC)[回覆]
博物館的定義似乎過度廣泛。列表中不少的性質與博物館似乎大相徑庭,例如香港視覺藝術中心青嶼幹線訪客中心及觀景台金管局資訊中心粉嶺環境資源中心荃灣環境資源中心等等。另外,概述段落可作為首段展示。—LUFC~~Marching on Together圓桌會 2010年5月19日 (三) 14:16 (UTC)[回覆]
(:)回應:根據國際博物館協會定義,博物館是「一個永久設立的機構,……這個機構負責蒐集、保存、研究、傳播與展示人類及其環境有關的實証,供研究、教育及觀賞之用」(香港國際博物館日2002博物館博覽,頁8)。換言之,只要一個機構做足以上五個步驟(不理文物有多久歷史),並將文物向公眾展示的話,它亦可以符合博物館的定義。以上閣下所舉的例子,有部份是符合博物館的定義(雖然它們的名字令人誤以為它們只屬服務性質)。但小弟承認,有些在列表所舉的機構,並未符合博物館的定義。小弟稍後會在首段附上以上的博物館定義,並將列表內每間機構逐一研究,若不符合博物館的定義,小弟會斟情刪掉。另外,香港視覺藝術中心被康文署歸納為博物館,亦是《公眾衛生及市政條例》所指的博物館,詳見此頁。—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19日 (三) 15:58 (UTC)[回覆]
 已修復,己刪除資料共有8項:黑暗中對話體驗館粉嶺環境資源中心荃灣環境資源中心灣仔環境資源中心IN的家信不信由你奇趣館馬術展館鄧麗君香港故居。它們都只有展覽性質,有些是非永久性展館。—香港の達人(有話直說)(貢獻) 2010年5月20日 (四) 07:52 (UTC)[回覆]
醫院管理局大樓地下的健康資訊天地,未知是否也可歸入博物館?Germanomaniac 2010年6月23日 (三) 17:15 (UTC)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與標點符號、外文內容及排版等資訊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各類型的參考文獻、中立觀點、以及其他中文維基百科內的方針與指引等

以往記錄[編輯]

請參見條目的討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