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討論:Mukdener/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歡迎大家給我留言!

「開姆尼茨」和「開姆尼茨工業大學」[編輯]

提醒:這兩個條目都只有跨語言連結,條目內容都是空白,你打算翻譯是嗎?如果要翻譯就加上翻譯模板。否則可能被提請快速刪除。--Fugu (留言)

請問什麼是翻譯模板?[編輯]

如題--Mukdener 07:03 2005年11月9日 (UTC)++

就是模板消息。--Fugu (留言) 07:13:17 2005年11月9日 (UTC)
你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已經被快速刪除了。--Fugu (留言) 07:14:14 2005年11月9日 (UTC)
如果你確實想翻譯被刪除的「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在翻譯完一定篇幅之後,可以讓管理員恢復頁面。或者直接把翻譯完的部分放到頁面上去,然後記得加上正在翻譯的模板。如果加了正在翻譯的模板,即使正文有大篇幅的非中文也是不妨的。--Fugu (留言) 07:20:05 2005年11月9日 (UTC)

今天幹了不少,累了,休息哈[編輯]

大家發現什麼問題請留言啊--Mukdener 00:31 2005年11月10日 (UTC)

哈,試試新簽名哦--Mukdener (給我留言吧) 01:02 2005年11月10日 (UTC)

簽名[編輯]

你的簽名頗為長的,建議縮短一點以免影響其他人閱讀。謝謝-- 10:10 2005年12月2日 (UTC)

此外,如果不是連結到用戶頁或用戶討論頁面,請用外部連結格式,而不是內部連接,這樣可以保持條目鏈入的有效性,謝謝!請參看help:簽名--維游 (+_+) 07:53 2005年12月3日 (UTC)

謝謝提示[編輯]

我是從善如流的人,兩位的意見我都接受了,再次表示感謝。Mukdener|給我留言 17:28 2005年12月6日 (UTC)

很高興多個好友[編輯]

其實我的德文很爛,翻譯的大多數東西也還是從英文來的,不過正在慢慢練習。如果方便的話可以加我msn: biopolyhedron矮特蒿特妹嘔點兒靠目。-- polyhedron(古韻) 留言 21:34 2006年1月18日 (UTC)

關於台灣模版問題[編輯]

請去我的討論頁繼續討論。--涓生 00:51 2006年1月31日 (UTC)

希望您參與評選[編輯]

你好!我經過對成都中山市的借鑑和學習後,大幅度編排增加了條目長沙。我已經把長沙列入Wikipedia:特色條目評選,請您前往發表看法。謝謝!--涓生 16:42 2006年1月31日 (UTC)

星座巴別[編輯]

看見你建立了維基人星座巴別,辛苦你了! -- 英仙座 04:46 2006年2月3日 (UTC)

聊天留言[編輯]

您好,由於有人惡意複製聊天,您的留言內容在清理中被一併清除了,非常抱歉!--Isnow 19:47 2006年2月6日 (UTC)

支持北京[編輯]

2006中文維基年會舉辦地選擇投票正在進行中,請前往投北京一票。 Iamdavidtheking 14:24 2006年2月25日 (UTC)

關於自由邦[編輯]

原先我也疑惑過,Freistaat不是國家的意思嗎?但現在,竊以為譯成「自由國」不妥,Bayern也稱作是Bundesland(聯邦州)之一。我請教過德國人,德國人說,Freistaat只是延續了歷史上的說法,她說,Bayern不是一個Staat,但是戰後重建聯邦州的時候恢復了傳統的一些說法,但是體制上仍然是Bundesland。

另:Freistaat原則上只能譯成「自由國」或者「自由邦」,沒有共和的意思。例如歷史上的巴伐利亞王國(君主是王König)也被稱作Freistaat,並非共和制,而是君主制。

——Nutcracker胡桃夾子^_*§§給我留言^.^ 20:44 2006年3月4日 (UTC)

請投票[編輯]

請到Category talk:維基百科模板#呼籲對模板分類的名稱設立要求投票,謝謝。— fdcn  talk  2006年03月8日17:07 (UTC+8 01:07)

有關今日美國人條目[編輯]

  • 奉天網友,上述條目內「一夜情」政治不正確的問題,未明所以,請指教,以便日後修改,謝。 --澍子 07:55 2006年3月21日 (UTC)
  • 原來這樣,哈哈。多謝鼓勵。當時我也想到,是不是這樣寫已經假設了對「一夜情」的褒貶?後來想想,責任不在維基作者,是引用,而這種大眾心理是人家使用這種表達法的底蘊。
  • 關於中立與政治正確,具體到討論中的例子,是這樣:既然我建議的措辭用法對所有人都生效,不是針對老米一個人,那就算沒有受到政治正確的影響。因為所謂「政治正確」當然是看人下菜碟的,因人而異。然後我的選詞顯然比原文中立些。對老米我當然有自己的「政治正確」,不過我自信我的方案是在用一視同仁的「中立」來糾正別人的「政治正確」,而沒有讓自己的「政治正確」來干擾選詞。 --澍子 10:53 2006年3月22日 (UTC)

你是在開姆尼茨的瀋陽人嗎?[編輯]

呵呵,看到你的de-3了,原來我們一同大幅度編輯過基社盟這個條目,Mukden這個詞兒可不常用啊,呵呵……——Nutcracker胡桃夾子^_*§§給我留言^.^ 17:59 2006年3月21日 (UTC)

  • 不常用詞還有一個 port arthur,恐怕大連人也不是都知道。普京的前任總理,生於那裏,上任時通訊社發簡歷,新華社翻譯成「生於亞瑟港」,暈倒。--澍子 10:45 2006年3月22日 (UTC)

啊,好啊好啊,多多交流德語,我也喜歡地理、歷史、政治等,不過還是愛專業多一些,看我創建的條目就知道了,呵呵……你學什麼專業?——Nutcracker胡桃夾子^_*§§給我留言^.^ 01:11 2006年3月22日 (UTC)

我在Freistaat Franken的首府啊,哈哈……個人以為,自從德意志第二帝國以後,擁有獨立主權的大大小小德意志邦國已經不存在,所以感覺上,在第二帝--Manchurian Tiger 01:56 2006年4月11日 (UTC)國之前翻譯成「自由邦」比較合適,在第二帝國之後,尤其是二戰後重建聯邦州之後,叫做「自由州」比較合適,雖然都稱作Freistaat,即使從德語講,內涵也發生了變化。「州」一詞並不是削弱了各聯邦州的內政權自主的地位,美國各州實際上也是「邦」(state),要是翻譯成「國」,那美國全稱就成了「美利堅聯合國」了,呵呵……其實詳細說起來,「自由邦」在德國歷史上有特殊意義,是皇權和封建割據權鬥爭的產物,細細說來就太長了,你可以找本書看看。——Nutcracker胡桃夾子^_*§§給我留言^.^ 01:44 2006年3月22日 (UTC)

喜歡地理的同學, 可不可以幫忙翻譯一個地理詞條Straße von Messina?漂無所止 15:44 2006年3月24日 (UTC) wiki上譯作"墨西拿"漂無所止 16:28 2006年3月24日 (UTC)

動作滿快的,謝謝你啦! 你沒翻完的我已經翻掉了。漂無所止 14:38 2006年3月27日 (UTC)

關於德國總理名字[編輯]

呵呵,我一開始在wiki也寫「默克爾」,是wiki上的網友糾正我要寫「梅克爾」我就聽從他們的建議了,現在再改回來聽從你的建議吧,呵呵^_* ——Nutcracker胡桃夾子^.^留言 11:14 2006年3月26日 (UTC)

關於中國省級行政區模板為什麼要統一使用國旗?[編輯]

對不起這個問題我無法回答,至今為止沒有對這些模板工作過。請看模板的歷史然後與其加工的人員討論,或者在互助客棧里討論。謝謝。--Wing 05:56 2006年3月30日 (UTC)

關東軍[編輯]

注意到閣下對關東軍的編輯。我將一些我進行的編輯的理由列在討論頁,請過目並指正。--Manchurian Tiger 01:56 2006年4月11日 (UTC)

我有些不明白您的意思。我的意見是修改那個像是在惡作劇的條目(您看看後半部分就知道了,作者不是在表達觀點,他根本就是在調侃),至於後來「傷害了我的感情」這段話只是我不願意Toytoy在我嚴肅提出問題的地方搞笑才說出來的氣話。您有必要為這個作者存心搞笑的條目和我辯論嗎?如果我無意中說的話冒犯了您,請您原諒。最近的一串事實在是有點讓我控制不住。再有留言的話,直接發到我的對話頁吧,我不想再給社群製造麻煩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5:23 2006年6月25日 (UTC)

我明白。我感覺你我都不支持一夫多妻制。問題是,也許「真理掌握在少數人手裏」,但是目前的主要意見是,一夫多妻制不是一種科學的,甚至不是普遍的人類交配現象;因為在西歐就從來沒有出現過嚴格意義上的一夫多妻制。我懷疑一夫多妻制主要是東方專制主義的產物。

如果支持一夫多妻的人在世界上任何一個角落都不佔主要地位,我們卻偏偏只列出他們的觀點,那我們豈不是一個太奇怪的百科全書了嗎?所以我的意見是,必須把支持一夫多妻的觀點作為一個次要的觀點來列出。否則,我們也同樣可以去在一個條目里支持納粹主義了,既然在某個角落裏也存在這種觀點。--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7:12 2006年6月25日 (UTC)

Ubuntu[編輯]

小弟參與編寫的條目,Ubuntu被提名為特色條目的候選者了(其他主要參與者User:WikijoinerUser:Lion.guoUser:笨笨的小B),可否賞面鑑閱,給予一點意見,謝謝指教。--孔明居士 15:33 2006年7月20日 (UTC)

2006年世界盃[編輯]

你好!我們己把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的條目申請為特色條目,希望你可以投下支持票,thx!--中華文化五千年 09:29 2006年7月25日 (UTC)

台灣日治時期[編輯]

閣下如果對此條目有意見,可以將此條目提交撤銷。--winertai 15:09 2006年7月29日 (UTC)

    • 我已經提交撤銷﹐歡迎到那裏提出意見﹐也看一看傳說中「人海戰術」的奇觀。--真實事求是 12:32 2006年8月1日 (UTC)
    • 剛才本來要對你那些看法寫些長文,不過想想夏蟬不語冰的原則,就算了。只能說,現今台灣人所看到的中立或事實,你們不願意接受吧?不過,還是感謝你的指教,從你的「等到解除封鎖再提交」的指教,讓我本來最近因為維基對中國人的好感,倒退千萬步。也認清了一些事實。--winertai 16:25 2006年7月29日 (UTC)

RE:德語姓名列表[編輯]

因為姓名列表豪無疑問將會是一個龐大的列表,而且這個列表的主要目的是統一翻譯,其功能類似於工具書,因此最需要重點考慮的是檢索方便而不是列表美觀。給每個字母開列表,正是為了這個目的。其實這樣的做法在英文維基中也是常有的,例如機場列表。--Hennessy 16:00 2006年7月29日 (UTC)

好。關於翻譯參考資料,我使用的是新華通訊社譯名室編《世界人名翻譯大辭典》,其中的翻譯應該是大陸最為權威的和應用最為廣泛的,因為新華通訊社在大陸地區的重要性和權威性是不言而喻的。--Hennessy 16:12 2006年7月29日 (UTC)

關於字母進一步細分,主要還是為了檢索方便。就拿上面提到的《大辭典》來講,以S打頭的人名約為300頁,這個厚度基本上是一個小型工具書的厚度了,想要快速翻到所需要的那頁鼠標滾動條得上上下下滾好幾圈吧,實在太費事。現在作了進一步細分,就可以在列表的開頭產生一個目錄,這些選擇起來可以省不少事。另外,我自己就為這本《大辭典》建立了一個細分目錄,用了有大半年了,個人感覺使用起來要比不細分的方便快捷許多。--Hennessy 16:29 2006年7月29日 (UTC)

en:List of airports--Hennessy 16:30 2006年7月29日 (UTC)

特色條目評選改革[編輯]

我也覺得特色條目目前的評選機制有問題,在這裏有些想法。可否進來一起討論?--Alexcn 05:54 2006年8月3日 (UTC)

對「人海戰術」的回應[編輯]

我將台灣日治時期提到特色條目撤消時﹐其實已經知道不可能會通過﹐且也預備面對極惡劣的場面﹐可慰的是惡劣場面沒有出現。提醒一下﹐阿儒不支持撤消。

此條目確實遠遠未達特色條目﹐能通過當選確實令人對台灣維基人感到失望。我甚至認為台灣維基人的文化﹐在台灣社會中應該是屬於較高水平的﹐他們也會如此﹐多少反映了台灣社會的文化、習慣、風氣。現在雖在我指出不足之處後已經改進多少﹐但基於台灣日治時期的資料很豐富﹐還是遠遠未達特色條目水平。

但他們要我們參與改進並不違反維基規則﹐也是正常的做法﹐因為有兩周的時間投票﹐期間當然可以做出改變﹐改進條目﹐增加良好條目對維基也是有益的。但個人認為這條目還是撤消後再提比較好﹐畢竟差太遠了。

不只是你﹐我相信很多人現在已經不去理台灣條目﹐因為若與台灣人意見不合﹐很容易引起編輯戰﹐會編得很吃力﹐不痛快﹐何必拿苦來受﹐就算我現在寫給你這篇回答﹐也需要顧前瞻後的﹐儘量用平靜的用語來寫﹐怕台灣人看見了引起不必要麻煩﹐很是憋悶。

這說明維基已經有「潛規則」現象。通常人的素質不夠﹐無法進行「顯規則」時﹐「潛規則」才會出現﹐素質不夠指道德﹐智慧﹐知識等方面。例如讓警察辦案本是不需要花任何錢的﹐但由於警察的道德修養不夠﹐無法守光明偉大正確的「顯規則」﹐就弄出不收錢就不辦案的「潛規則」出來﹐為何會是「潛規則」﹖因為警察也不敢公開推翻光明偉大正確的「顯規則」。

現在這些台灣條目就是如此﹐明明「顯規則」是各條目人人自由編輯﹐但由於人的素質不夠﹐令編輯台灣條目的自由編輯顯得困難﹐漸漸形成了「台灣條目外人不編輯」的潛規則出來。但某些人現在還不好意思公開「潛規則」﹐必需打出「自由編輯」的「顯規則」掩飾而已。以上只是我個人的見解﹐不一定正確。(哇﹐涉及台灣的任何文字都令人編得很吃力﹐連寫出以上文字也要小心亦亦﹐「潛規則」真是威力無窮。)

另外﹐若真的出現了「潛規則」﹐就意味「背叛」﹐一方「背叛」﹐另一方也做出回應就會陷入囚徒困境﹐中文維基的前途不太樂觀。

--真實事求是 12:42 2006年8月3日 (UTC)

幫個忙?[編輯]

能否幫助我解決一下這個技術問題?Wikipedia:互助客棧/求助#西班牙語姓名列表--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11:07 2006年8月11日 (UTC)

繁簡之間的移動[編輯]

看到互動客棧那邊的討論深有感觸。為甚麼要執著標題是繁體還是簡體呢?中文維基不是已有自動轉換嗎?(但不止一人在幹這種無聊事)對你的發言深表支持,不過我不跟那個人在互動客棧吵了──他是明顯的腦閉塞,管叫簡體做「賤體」,沒救!

--Charlotte1125 23:31 2006年8月11日 (UTC)

繁體中文已經「正名」為繁體中文——正人君子所使用的字體。
簡體中文也可惡搞的稱呼為賤體中文——下賤人民的專屬字體。

--影武者 10:08 2006年10月2日 (UTC)

你呀!我覺得論耍賤維基無人能出你之右了!

--Mukdener|留言 16:45 2006年10月4日 (UTC)

二次動員令[編輯]

為了增加中文維基的條目數量,8月15日到10月1日為止,請每個維基人編輯至少5個新條目,條目必須符合維基的規則,內容至少要達到條目標準,不可以是小條目或小小條目。如果可能的話,請儘量提高所編寫條目的質量,內容,甚至達到推薦新條目的水平。寫成後請在二次動員令設內部連結。

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請將此動員令貼到至少5個還沒收到此動員令的維基人討論頁上。就算不想參加編輯條目,也請幫忙散發動員令,因為能否將動員令傳播出去,是成敗關鍵之一,「首次動員令」效果不太大,就是因為沒有在傳播。

現在中文維基有9萬註冊用戶,只要有4000人參加動員令,10月1日就會增加2萬條目,意味着中文維基將迅速超越俄文維基,進而突破10萬條目大關,而且是很漂亮的突破10萬大關,因為增加的是有質量的條目,非濫竽充數者。請大家盡力幫忙完成這壯舉。就算是新人,也不要害怕,儘量貢獻新條目,若有問題就改正,參加這次動員令活動,或者可以讓新人們更快的掌握如何編輯條目。

--真實事求是 13:54 2006年8月15日 (UTC)

使用中文維基人,希望中文維基百科條目繼續增加是件好事,但是本人認為應該「重質不重量」,不要硬是搶着中文條目的數量比其它語言版本還要多,必須注重條目的內容是否有內涵,太過「揠苗助長」就會「濫竽充數」,總是不太好的哦! //(^O^);;;

--影武者 10:03 2006年10月2日 (UTC)

文言維基管理員選舉[編輯]

您好,在下於文言維基自薦為管理員,但因為處維基人不多,故此在此宣傳。若在下對文言維基有興趣,可否在該處註冊帳號,並賞面於在下的管理員投票表達意見,在此謝過。--孔明居士 11:46 2006年10月3日 (UTC)

姓名列表[編輯]

我們是不是該宣傳一下,以推動其使用,促使譯名統一?我在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上表達了部分意見。尤其是德語姓名列表,我認為可以製作廣告模板進行推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9:48 2006年10月10日 (UTC)

一個新的企劃[編輯]

參見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關于姓名列表、地名列表工作小組的先期準備工作--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4:50 2006年10月18日 (UTC)

拉丁字母[編輯]

拉丁字母和我們一般說的拉丁文不同,是一種符號的系統,具有中立性,沒有偏向某種語言的問題。一個類似的比喻就是印度.阿拉伯數字,這些符號並不是印度、或阿拉伯專屬的。事實上,維基在數字條目的命名,使用的正是123而非,即使二者意思相同。所以如果是日本人,依我的看法,當然不必做假名的重定向,只要做拼音即可。未命名 17:47 2006年10月18日 (UTC)

以俄語來舉例的話Марат Сафин就翻成馬拉特·沙芬,再建立起Marat Safin的重定向,而Марат Сафин本身不用。至於英法德語人名就不需要再連到俄語。為什麼選拉丁字母而不選其他,很簡單,因為使用最普及,用如果硬要說傾向性的話,很多概念都有傾向性,像是公元,但連阿拉伯國家都會以公元來輔助紀年,那麼為什麼我們如此吝於一個重定向。漢字吸收拉丁字母也沒有說不成功啊,漢語拼音不就是這麼回事。未命名 18:34 2006年10月18日 (UTC)

建立中文維基有關基督教的專題[編輯]

  • 小弟已建立了這個「Wikipedia:專題/基督教」專題,但內容方針有待建議及商討,歡迎各位大哥大姊參與討論,以建立客觀及符合維基百科方針的基督教條目。——戰場之狼 04:41 2006年11月21日 (UTC)

警告[編輯]

你11月24日的留言「封的就是你小丫挺的」是對個人的謾罵。如繼續出現此類行為會造成賬號被封。--蒙人 ->敖包相會 19:17 2006年11月30日 (UTC)

  • 如今京罵泛濫,但是非北京人很少知道,「丫。。。」其實是很嚴重的辱罵。居然在網上有人跟我「你丫」「我丫」作親熱狀,簡直是要暈倒。 某些著名網人都未能免俗。 --澍子 09:23 2006年12月10日 (UTC)

十分感謝[編輯]

來得及的,我今天晚上才去辯。按您的意思,高考中考公務員考試之類算選拔性考試而英語四六級托福以及各種體育項目和樂器的「考級」就算作水平考試?不過這個確實很好,十分感謝。不過我想,我們學校除了我,沒人會上維基的吧……--氫氧化鈉 NaOH 02:10 2006年12月10日 (UTC)

希望你能參與投票[編輯]

Wikipedia:投票/取消提交刪除小小作品的決定,解除不合理的規定吧.謝謝.Ksyrie

希望你能參與討論[編輯]

現在維基缺乏一個公用的繁體頁面,此事必須盡快獲得解決,希望你能參與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關於設立簡繁公用頁面的討論。--真實事求是() 12:13 2007年1月2日 (UTC)

第一:我認為該條目該保留。第二:維基百科的現行規則沒有管理員人一刪除刪除請求一條。大家都可以討論嘛。我也剛去投票。投票結束之時刪除請求自然會被消除。另外我已經作了一些重定向調整,希望可以滿足各方的意見。--蒙人 ->敖包相會 19:58 2007年1月2日 (UTC)

在美國google,王建民+成都軍區 不足一千。王建民+棒球近五萬。所以重定向王建民。--蒙人 ->敖包相會 21:21 2007年1月2日 (UTC)

王建民+解放軍 五萬,其中第一頁(7)有新華社記者王建民(2),解放軍第三軍醫大學大坪醫院野戰外科研究所六室王建民(1),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經濟室研究員王建民(1),和成都軍區王建民(3)。而後面的頁數中新華社記者王建民占絕大多數。另外,球手王建民在大陸是否出名和在世界是否出名並不一致。在大陸王建民並不出名(除非你是軍隊系統的),而在台灣王建民家喻戶曉,猶如姚明。我相信(沒有證據)將軍王建民最多有50萬人知道,5萬人知道他的官職之外的任何事,而球手王建民至少有1千萬人像你對姚明的熟悉一樣熟悉他。所以它們的用法並不平行。--蒙人 ->敖包相會 21:37 2007年1月2日 (UTC)

移動保護了。中國中心的愛國憤青其實還是蠻可愛的。--蒙人 ->敖包相會 23:46 2007年1月31日 (UTC)

德國維基人公告欄啟用[編輯]

你好,德國維基人公告欄啟用了!歡迎在用戶頁中添加{{DeBoardNews}}模板,並隨時為公告欄添加有用的新公告(你正在編撰的德國相關條目、維基上有關德國的消息、德國新聞等),也歡迎將此信息轉告其他在德國或關心德國相關條目的維基人。祝好!--小德留言 22:24 2007年3月18日 (UTC)

關於Phalax CIWS[編輯]

感謝來訊。關於您提到的語言轉換標籤的使用問題,無關對錯,但是我抱持着的理念可能與您不完全一致。基本上,我認為很多維基人在參與編輯的過程中都太過重視以『編者』的角度來思考事情,但我卻認為好的百科全書,應該是要以讀者的便利角度來思考事情才對。基於這個原因,我非常強烈主張繁簡轉換應該要保持使用,也花了很多時間經常幫忙訂正這些轉換標籤,期望能建立一個縱使非維基百科常客也能輕鬆閱讀的環境(換言之,不同地區用語混雜的版本是不適合的,因為一般讀者對於混用情況的接收度,顯然比維基常客來得低很多),因此我並不支持因為怕麻煩就『只在開頭把各種名稱交代清楚』而不需轉換的方案,相反的,我認為應該來好好思考該如何設定轉換讓繁簡兩邊的讀者都能看得很舒服(縱使這得多花點人工,不過沒關係,我願意自告奮勇出這份力氣)。至於系統自動轉換一事倒是別擔心,事實上我已經很久很久沒有去使用過系統全面轉換的對照表,而是集中在各篇文章的T標籤與A標籤之補正上。最後,關於慣用編輯介面一事,其實我都是習慣把系統預設在zh-tw狀態(以便確定實際上呈現在其他台灣用戶眼前的頁面是否正確易讀),然後再利用編輯頁面來檢查沒轉換的原始編輯碼呢!無論如何,還是感謝您來訊討論,我再來斟酌一下該怎樣轉換會比較完善一點,也請您幫忙訂正一下轉換後簡體用語部分的用詞是否真的合乎中國大陸的用語習慣吧!--泅水大象 訐譙☎ 16:51 2007年3月20日 (UTC)

RE:douglasfrankfort[編輯]

我想用郵件應該沒什麼問題,可否將您的郵箱地址發至我的郵箱?wiki目前的郵箱不提供附件功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0 2007年4月6日 (UTC)

收到!馬上給您發過去。--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1:29 2007年4月6日 (UTC)
電子版的就只有這個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03:50 2007年4月6日 (UTC)

我將法蘭克福評論報從英文版粗略的翻成中文版,但是很多地方不是很通順,很高興看到Mukdener兄完善了它。 -- Jasonzhuocn 06:30 2007年4月7日 (UTC)

該模板的作用是顯示黨徽和黨名簡稱,用在選舉票數表格之類的地方。如果需要顯示全稱(中國國民黨),或許可以創建另一個新模板,或修改模板加上參數,實際作法可以研究看看。—Fauzty 23:32 2007年4月16日 (UTC)

關於譯名標準化[編輯]

已收到。我遲遲沒有動手的原因之一是,我覺得這個計劃的推廣還是等到各種譯名表完成得差不多時再進行,否則就沒有推行的基礎。但後來發現,想靠一兩個人完成天文數字般的譯名表簡直是天方夜譚。工作量之巨大,實非個人可以承擔的。所以我覺得現在的計劃的重點應該是吸引更多人參與編寫譯名表。

一直在參與這個計劃的人有User:Xieza。曾經跟我提出過準備參與的有User:YuyuUser:Ktsquare等。我會給他們發出邀請。

在此把已經完成的各種表和模板給你看一下。

Category:外語譯音表俄語人名列表德語姓名列表羅馬尼亞語人名列表羅馬人本名列表

西班牙語姓名列表我將會在年內完成。

地名標準化還完全沒有着手。--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4日 (五) 02:25 (UTC)[回覆]

突然想起Xieza最近生活中事務繁忙,還是不要打擾他為好。--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07年5月4日 (五) 02:33 (UTC)[回覆]

黨徽[編輯]

您好,您需要的黨徽圖案已按照[1]上的方式重新繪製,並使用了紅色黑色,請查閱。--阿菲利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向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5月8日 (二) 06:28 (UTC)[回覆]

來源[編輯]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及中華大百科均有網上版,故不詳述,望君見諒。—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4:24 (UTC)[回覆]

另外,閣下既然要求別人提供名稱來源,亦請將閣下所創所有條目之名稱來源註上,不然在下將為之標示,謝謝幫忙。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4:29 (UTC)[回覆]

請在下不要矯枉過正,這對大家無益,流於意氣之爭,非您我之福,請君停手。—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4:34 (UTC)[回覆]

奉勸閣下一句,退一步海闊天空,在下所在,乃依客棧共識而為,君硬以一己之念為之,有失大體,亦非君子所為,閣下往日條目,無一有來源者,何不先行補足,以之服人?今閣下不去補足,硬找麻煩,在下會將之提交仲裁,以求公允。—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4:38 (UTC)[回覆]

謝謝閣下解釋,然而這並非來源要求模板的用途,此模乃是用來就文章論述有可疑者,請求來源,而非名稱,敞然名稱需要來源(且這是人所共知的),則十之八九的條目皆要在條目之首列出來源請求了。故望君不要在此執著,可以的話,可以討論頁提出請求,相信會有人補足的。—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4:46 (UTC)[回覆]

在下相信要證明的是該名稱在史上有所使用,今在下所提供是歷史事件,正是一例,名字來源,並非皆可查,舉例,君可否查出中國所有城市之名稱來源,又或君是否知悉相關書籍?敞無,則恕在下無法達成君之要求,望能諒解,且不要再於此話題上浪費時間,還是多書一兩條條目,對百科更有益。—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5:02 (UTC)[回覆]

這次是在下最後一次就此話題留言,希望閣下能諒解,這對您我皆好。首先,在下並非要證明這是某地區固有用詞,所欲證者,乃其使用性,有則可也。據先到先佔、常用名稱(可依Yahoo、Google、MSN及客棧統計作參考)原則,現有四條條目的名稱用詞已為恰當,因為其三為原中文名立文,而其使率多於或接近俄文音譯,故可留之。另伯力一文,因以俄文音譯立文,其俄文音譯亦有一定使用率,故在下不反對其移動至俄文音譯下。這是在下的看法,望閣下了解。在下決非捍衛甚麼地區之利益,而是希望大家能尊重原作者和命名常規,在這基礎下,方能有良好之合作氣氛,亦為對百科最有利之法。—孔明居士 2007年5月9日 (三) 15:19 (UTC)[回覆]

Google group for Standardization[編輯]

剛建立了個Google Group for this, 煩請告知君之gmail地址,請循這裏寄給我。謝謝!--Meilleures salutations, D. G. JéRRy~雨雨 2007年5月12日 (六) 18:12 (UTC)[回覆]

解除保護[編輯]

現在清朝條目已經解除了保護,可以進行修改了。--Wengier留言2007年5月16日 (三) 23:40 (UTC)[回覆]

地名標準化[編輯]

您好,首先感謝您的邀請,不過我目前主要是希望能完善外文人名的標準,因為發現目前在中文維基中有很多外國人物條目的姓名翻譯沒有統一的標準;而地名翻譯標準化的計劃,我相信在未來一定會與人名翻譯標準化走在一起。還有,現在的討論似乎侑於版權的問題,也希望您能繼續去討論討論。--阿菲利菇維基食用菌協會SVG向量圖?找我就對了 2007年5月19日 (六) 04:26 (UTC)[回覆]

Re: Encyclopedist兄,我尊重你的個人選擇[編輯]

Mukdener兄:

近來比較忙,所以這麼久才覆你的留言,真不好意思。

對於你所提議的地名標準化活動,我起初是十分贊同的。我退出了此活動的原因,是在我細看之下,發覺此活動是將維基百科中的地名條目,以大陸的地名系統來標準化。我不太贊同此方向。

我認為標準化前,應先可多作如會以華語地區哪套地名系統作標準?與標準相衝的會如何處理?而不是一開始,就以大陸的地名系統來標準化。—encyclopedist (對話頁) 2007年5月24日 (四) 18:12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