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鄭和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基礎條目 鄭和屬於維基百科人物主題的基礎條目。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丙級中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雲南專題 (獲評丙級高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雲南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雲南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高重要度

江湖騙子[編輯]

諸位,孟西士此人一江湖騙子爾,所謂「論證」破綻百出,毫無可信之處,列於參考資料之中,有誤導之嫌,我將刪除,不知各位意下如何? 金翅大鵬鳥(talk) 04:25 2005年5月30日 (UTC)

反對!孟西士也是一家之言,他書有西班牙、荷蘭、巴西、丹麥、捷克、德國、希臘、匈牙利、意大利、日本,韓國、波蘭、葡萄牙、斯洛伐克、中國、台灣等十六種翻譯本。EN WIKI 還有專條《1421:中國發現世界》,「江湖騙子」云云完全不負責任,你把世界上那多的出版社 當傻瓜了。 唐戈 02:56 2005年6月29日 (UTC)

一種觀點是不是正確,並不是看有多少語言的版本,聖經的翻譯版本多矣,莫非我們也要認為人是上帝造出來的?孟西士拿一個在北美被發現的「大明宣德」底款的瓷器、一個繪有長袍馬褂留辮子的中國官員和澳洲土著的銅板等等兒戲般的「證據」來證明自己的觀點,自己出錢租了皇家地理學會的一個會場作了一個「講演」,就四處吹噓皇家地理學會邀請他去做講座,最後圖窮匕首現,原來他的目的就是希望中國人來買他的書,幫他拍電影。這等行徑,不是江湖騙子是什麼?這種人能在中國有這麼大的市場,實在是中國學術界的悲哀。金翅大鵬鳥(talk) 06:54 2005年6月29日 (UTC)

荒謬誹謗! 你莫非認為,聖經有誤導之嫌也想把聖經從wikipedia 中刪除? 根本違反中立性立場。唐戈 10:56 2005年6月29日 (UTC)

奇怪,我何時說過要把聖經刪除了?我只是說,你總不能把聖經當作進化論的參考書目吧。金翅大鵬鳥(talk) 03:50 2005年6月30日 (UTC)

交通部副部長:鄭和七下西洋唐戈 14:42 2005年7月11日 (UTC)

鄭和下西洋毫無用處,貽誤了稱霸世界的大好時機[編輯]

對不起,下面的話有中國中心主義的痕跡,非中國人的華語讀者可以略過,謝謝!--布爾費墨

鄭和下西洋毫無用處,貽誤了稱霸世界的大好時機。鄭和下西洋之後,中華民族從此被人踢下了世界第一的位置,直到今天還在奮力追趕。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遭到屢次外國入侵,甚至一度淪為滿族的殖民地,差點全部淪為日本的殖民地!是,誰之過也?作為親手書寫歷史的人,明朝的皇帝和鄭和是不是要為今天我們落後的國家,災難深重的民族負起一定的歷史責任?--布爾費墨

只能說鄭和是個偉大的航海家,但是政治大環境容不下他的光芒,所以要正視脫亞論所提到的事實正式成為世界的公民,

與其怪鄭和不如怪醬缸以及沒遠見的大臣,以一個回民的後代鄭和做得已經超過他的職責很多了

中國的沒落應該從唐提起,也不用太怪鄭和

"滿族的殖民地". 何止中國中心主義,那是大漢中心主義.唐戈 08:23 2005年7月13日 (UTC)

"鄭和是不是要為今天我們落後的國家,災難深重的民族負起一定的歷史責任?",在全世界紀念 世界航海巨人的時候,寫這樣的東西,可恥 !唐戈 08:23 2005年7月13日 (UTC)


世界歷史可以有另一種選擇」——紀錄片《1405:鄭和下西洋六百年祭》唐戈 23:10 2005年7月11日 (UTC)

你列的文章我看了,所謂「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真是痴人說夢。你不稱霸自然有別人稱霸,你不去侵略別人自然有別人來侵略你。人類的自相殘殺,從人類有歷史以來停止過嗎?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如果鄭和的船隊是英國人或者西班牙人或者荷蘭人組成的,他們會做什麼?而鄭和又做了些什麼?如果鄭和的船隊是英國人或者西班牙人或者荷蘭人組成的,他們所到之處都會變成殖民地!如果沒有變成殖民地那他們也曾經努力過!而鄭和呢?他有沒有想過要為中國人開闢新的生存空間?沒有!他有沒有過危機感?沒有!他永遠做着「天朝上國」的美夢,永遠沒有危機感!布爾費墨 02:03 2005年7月12日 (UTC)

  • 鄭和沒有義務「為中國人開闢新的生存空間」,就算開闢了新的生存空間,也不見得就遺留得到現在。我也認為「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是瞎說。但你就算喜歡侵略殖民,也不能要求國人都和你一樣喜歡侵略殖民吧。好像這世界除了侵略殖民就沒有什麼事可幹了似的。--louer (talk) 02:33 2005年7月12日 (UTC)
  • 我只有一個疑問,也是我的提醒,那就是keepontopic。維基百科不是論壇,討論頁應該是為條目內容的撰寫之目的而設置,與條目內容無關的個人意見不應該在此發表。Please keep on topic.--Theodoranian|虎兒 (talk) 02:37 2005年7月12日 (UTC)
  • 嘿嘿我知道你的意思了!我會基於生存空間的理論對頁面作相應的修改,要不然我們的討論就毫無意義了。謝謝啊!布爾費墨 03:49 2005年7月12日 (UTC)


中國當時沒須要殖民地,因為中國的國土就足夠給中國人生活。英國人,西班牙人或荷蘭人郤因土地不足才須要殖民地。還有中國當時的人們思想是"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於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Chan Siu Tung

這個條目的很多內容如果用鄭和下西洋作為條目會更好[編輯]

這個條目的很多內容如果用鄭和下西洋作為條目會更好,更容易展開, 一些經濟, 政治的背景也比較容易融入。--用心閣(對話頁) 09:49 2005年7月12日 (UTC)

個人認為下面一段文字不合適放在目的的討論中[編輯]

個人認為下面一段文字不合適放在目的的討論中,放到功過評價中可能算得上一家觀點。 --用心閣(對話頁) 10:11 2005年7月12日 (UTC)


他們認為:在鄭和下西洋的時代,中國可以說是世界最強大的國家,或者至少是海軍最強大的國家。鄭和的時代是中國「最後的黃金時代」。在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的國力一落千丈,屢次遭到外國入侵,幾乎亡國。鄭和下西洋「友善」的行為一方面延誤了中國稱霸世界的機會,使得中國在此後的六百年中一直處於世界不發達國家之列,經歷了深重的民族災難;另一方面,鄭和下西洋給廣大東南亞和東非國家展示了中國的富庶,使得中國成為歐洲殖民者在遠東最垂涎的目標。正如魯迅所說:「倘是獅子,誇說怎樣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豬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頭。」鄭和下西洋的行為一方面沒有對中國的生存空間作出任何的貢獻,反而誘使所到之處的人認為:「中國是富庶的,並且缺乏武裝力量!」客觀上給到達此地的歐洲侵略者造成中國「富庶,並且缺乏武裝力量」的錯誤印象,加劇了歐洲侵略者對中國的垂涎。


放好了,請大人過目!布爾費墨 01:51 2005年7月13日 (UTC)

主流觀點一段分明是惡搞,非主流觀點一段仍然像個人觀點。--louer (talk) 02:06 2005年7月13日 (UTC)
問題在於主流媒體真的是這個意思!要不然他們為什麼宣傳鄭和?布爾費墨 04:13 2005年7月13日 (UTC)

我不太同意「客觀上給到達此地的歐洲侵略者造成中國『富庶,並且缺乏武裝力量』的錯誤印象」這樣的說法。「富庶」沒問題,但是缺乏武裝力量則另當別論。有好幾次,鄭和的船隊動用了他們的武裝力量,給膽敢冒犯天朝威嚴的人予以最嚴厲的教訓。--這個人很懶,什麼也沒留下:D 04:20 2005年7月13日 (UTC)

  • "使得中國在此後的六百年中一直處於世界不發達國家之列,"???? 那一位歷史家的觀點??

可以列出曹考書嗎? 多數歷史家認為在鄭和下西洋之後,中國長期實行海禁,閉關自守,才是中國積弱的主要原因.數歷史家認為中國走下坡路是從乾隆後期開始的 唐戈 08:13 2005年7月13日 (UTC).

  • 所列舉的文章並無"使得中國在此後的六百年中一直處於世界不發達國家之列"的論點.唐戈 09:43 2005年7月13日 (UTC)

鄭和 馬速忽 米里金 賽典赤[編輯]

http://www.google.ca/search?hl=en&q=%22%E8%B5%9B%E5%85%B8%E8%B5%A4%22+&btnG=Search&meta= "賽典赤" http://www.nx.xinhuanet.com/nation/2004-12/16/content_3404174.htm

回族的取姓方式
   郑和原名马三宝,是赛典赤?赡思丁五子马速忽的儿子,

http://www.google.ca/search?q=%22%E9%A9%AC%E9%80%9F%E5%BF%BD&hl=en&lr=&start=10&sa=N "馬速忽 http://news.xinhuanet.com/overseas/2005-04/16/content_2837269.htm 譜》的成果表明,鄭和是賽典赤的六世孫,從賽典赤的父親馬哈木開始,馬哈木的孫子馬速忽,已沿用馬姓,所以馬速忽之子拜顏(鄭和的曾祖父)也應該姓馬,稱為馬拜顏,授榮祿大夫、尚書、平章政事,晉封淮王;馬拜顏的兒子察爾米的納(鄭和的祖父),授鎮陽侯;鄭和之父名叫米里金,授雲南行省參知政事,襲封滇陽候 http://www.phoenixtv.com/home/zhuanti/fhxd/mao/200408/31/320573.html 在我身後的這個墓,就是鄭和父親馬哈只的墓,馬哈只本人並不叫馬哈只,叫米里金。之所以叫哈只是因為他本人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曾經到過麥加朝聖,凡是到麥加朝聖回來的人都被尊稱為哈只。米里金是元代咸王詹思丁的第五代,詹思丁一共有五個兒子,第五個兒子叫馬速忽,曾經來雲南做官,官為雲南平張政事。從馬速忽到馬哈只一共四代,那馬哈只就是雲南的滇陽候,可以說鄭和就是出生在這樣一個王候世家。晉寧人對鄭和的感情在鄭和公園的許多匾額和對聯上一覽無餘 http://www.tonghai.gov.cn/pubnews/doc/read/nggk/547864198.133716187/index.asp 賽典赤之子可考有五:長,納速拉丁;次,哈散;次,忽辛;次,芷思丁兀默里;次,馬速忽。 長子納速拉丁,至元十七年授行中書省左丞,尋升右丞。廿一年進榮祿大夫。廿八年拜陝西省平章政事。次年卒,封延安王。

納速拉丁有子十二人:伯顏,中書平章政事;札法兒:荊湖宣慰使;忽先:雲南省平章政事;沙的:雲南行省左丞;伯顏察兒:中書平政事,佩金虎符,贈太師開府儀同三司上國柱中書丞相奉元正,至治元年改任浙江行省平章政事。

賽典赤父子祖孫一門顯榮,蓋與有元一代為始終,且世出良吏,為民謳頌,更屬難能。其後裔如納姓、馬姓、合姓、賽姓、沙姓、撒姓、閃姓、忽姓,迄今雲南之大族。

納速拉丁之孫,忽先之子納數魯(漢名納璞)於至元三十七年(公元1290年)出任臨安元江宣慰司都元帥時,其隨軍家屬先遷陀關,再遷者灣,又遷六街,幾經遷徙,最後定居在杞麓湖北這塊依山傍水之地,即現在的納家營。

何以證明納家營人系穆罕默德──索非爾──賽典赤──納速拉丁──納數魯的後裔呢?納數魯以前的宗譜有大量史籍為據。納數魯以後的文字記載就不多了。唯一的記載目前只能找到碑記。乾隆年間,不知是哪一位祖宗「發了」,現存墓碑中,比較考究的都屬乾隆年間立起來的。這些墓碑有樹當代的,有樹父祖的。如四品錦認衛納永階之墓碑,就是其五代曾孫為乃祖樹立的。 http://www.tonghai.gov.cn/pubnews/doc/read/yjls/55432170.108920682/index.asp 以及元元帥旃檀後裔旃姓和官姓,賽典赤贍思丁之長子納數魯後裔納姓,次子哈剌後裔合姓,第五子馬速忽後裔馬姓,元元統間任雲南按察使司副使兵備道公孫溥的後裔公孫氏,元末任臨安元江諸路都總管卒於河西的李妥英後裔李氏,曲陀關宣慰使同知蘇那懷後裔蘇姓等流寓通海,皆成為元代通海歷史名城的旁證。 元·至元元年(公元1264年),雲南爆發了眾三十萬的舍利畏起義,八年(公元1271年)又發生了都元帥寶合丁與行六部尚書闊闊帶合謀殺害雲南王忽哥赤(忽必烈第五子)之內訌。忽必烈深感雲南必須有個勤政謹厚的人管理才能使之長治久安,因此挑選了跟隨蒙古兩朝皇帝屢立戰功、又有政績的回回賽典赤 贍思丁 http://news.yninfo.com/pinglun/pinglun/2005/7/1120619775_2/ 思丁有五個兒子,第五個兒子叫馬速忽,曾任雲南省平章政事,其子孫世居雲南,襲封滇陽 http://www.guoxue.com/shibu/24shi/yuanshi/yuas_125.htm 子五人:長納速剌丁;次哈散,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次忽辛;次苫速丁兀默里,建昌路總管;次馬速忽,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http://club.news.sohu.com/read-changzhi-19471-0-31.html 因),四子苫速丁兀默里,五子馬速忽。贍思丁的子孫們對雲南的發展,對伊斯蘭教和回族的發展,同樣都有很大的 http://cn.netor.com/m/box200507/images/52487b.html 無姓氏,故至鄭和五世祖馬速忽時,即改稱馬氏。鄭 http://www.shulu.net/gd/yuanshi/125.htm 元史 列傳第十二 子五人:長納速剌丁;次哈散,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次忽辛;次苫速丁兀默里, 建昌路總管;次馬速忽,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http://www.nxnews.net/382/2004-12-22/20@60039.htm 五於馬速忽,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文獻記載,贍思了有十四個孫子,姓名事跡可考者有九人。長孫伯顏,中書平章政事。大德十一年(1307年),因擁戴安西王阿難答繼承帝位,為八達汗所殺。次,,烏馬兒,累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興建泉州、興化兩處學校,仿伊斯蘭再臥格甫」制度,各為設置學田。修建泉州金雞等六座橋樑。又將蒲田、國清等縣海塘撥給貧民,改造為田、至治元年(1321年),改任江浙行省平章政事,領江淮等處財賦都總管府事。卒於任所。其政績評載《任松卿先生文集》卷一。《平章政事榮祿公世美之碑》,又卷二《江浙行省春運海糧記》兩文之中。次,札法兒,荊湖直慰使。次,忽先,雲南行省平章政事。次。沙的,雲南行省右丞。次,阿容,太常禮儀院使。次,伯顏察兒,中書乎章政事。以上七人都是納速剌丁的兒子。另,忽先有兩個兒子。長於伯杭,中慶路達魯花赤。次子,曲列,湖南道宣慰使。贍思丁家族,終元之世。代出良吏,百姓謳歌。其根深葉茂,源遠流長,蔚為滇中大族。 http://www.chinakyl.com/rbbook/gb/25/xuanshi/yuas029.html 本紀第二十九 泰定帝一 「汝與馬速忽知之,勿令旭邁傑得聞也。」於是王命囚斡羅思,遣別烈迷失等赴上 http://www.qingyun.com/cgi-bin/ut/threaded_show.cgi?tid=77664&pid=313683&h=1&age=0&bpg=1

由此可见,郑和是自西域来中原的穆斯林后裔一事,确凿无疑。因为这一家族名字前面的“赛典赤”,并非是名字,而是一种尊称,在回教词汇中是“圣裔”的意思,也就是说他们是回教创始人穆罕默德的后裔。

鄭和是元朝上柱國左丞相、咸陽王贍思丁的第五子馬速忽後裔,贍思丁的六世孫。此一脈賽典赤的後裔,以馬為漢姓。鄭和的曾祖父名伯顏,祖父察爾·米的納是伯顏的長子,元末時被封為滇陽侯,察爾·米的納之子,就是鄭和的父親米里金。 米里金出生於元順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官授雲南行省參知政事,並襲封滇陽侯。其妻溫氏共育有兩子四女,長子馬文銘,次子馬和,就是後來的鄭和。 http://www.lit.nagoya-u.ac.jp/~maruha/kanseki/yuanshi125.html 子五人:長納速剌丁;次哈散,廣東道宣慰使都元帥;次忽辛;次苫速丁兀默里,建昌路總管;次馬速忽,雲南諸路行中書省平章政事。 http://www.njenet.net.cn/txt/fgdetail.asp?id=2637 五世祖馬速忽時,即改稱馬氏。鄭和的父親生於元末,因曾至伊斯蘭教聖地

http://www.google.ca/search?hl=en&q=%22%E7%B1%B3%E9%87%8C%E9%87%91%22&btnG=Google+Search&meta= "米里金" http://www.moc.gov.cn/zhenghe/kycg/yanjiucg/t20050722_25359.htm

   按郑和父亲米里金往上排序,郑和六世祖为赛典赤,五世祖为纳速剌丁,四世祖为伯颜(拜颜),三世祖为察儿米的纳。郑和

http://whcyw.yunnan.cn/3124/2005/07/27/61@238466.htm 鄭和的父親叫米里金,因他是一個虔誠的穆斯林又到過麥加朝覲就被尊稱為哈只。米里金是元代咸王詹思丁的第五代,可以說鄭和是出生在一個王侯世家。鄭和12歲時,被南下的明軍擄去 http://www.yndaily.com/html/20050428/news_84_843735.html 雲南《馬氏家乘》「三十四世祖(即)淮王伯顏(所)生三子,長米的納,授滇陽侯……三十五世祖(即)滇陽侯米的納(所)生三子,(長)米里金,授雲南行省參知政事,襲封滇陽侯(即在昆陽住家—原注)」。 此段記載大致相同,《賽典赤家譜》少了一個「米里金生馬三寶」;而《首序》則少了「米的納生米里金」。《首序》直接點明「馬三寶」是賽氏嫡傳後裔,這與史仲彬看到的明代的《咸陽王家乘》記載相吻合。 《首序》「(納速剌丁)生伯顏,封淮安王;王伯顏生察兒米的納,封滇陽侯;米的納生馬三寶,襲封滇陽侯。」 《首序》「馬哈木長子賽典(赤)(贍)思丁,帝特命駐鎮咸陽,為都招討大元帥,授上柱國左丞相,封咸陽王,仍管平章政事。」

   《咸阳家乘》:“赛典赤·乌马儿系哈木公子,云南诸路行省中书平章政事,为咸阳都招讨大元帅,总督天下军务,赠守仁佐运安远济美功臣、太师、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咸阳王,谥忠惠。”
   以上两相记载大致相同,唯“上柱国左丞相”,在《家乘》赛氏家族职官题名中则为右丞相。

http://www.ylib.com/search/qus_show.asp?BookNo=SA1141 馬和的六世祖賽典赤‧詹斯丁,在元初駐鎮離長安很近的咸陽,死後還被封為咸陽王,很熟悉昆明池裏「漢習樓船」這段歷史掌故。他後來被元世祖忽必烈派到雲南省,出任平章政事,成了這裏的封疆大吏。他見到了滇池,立刻想起了長安的昆明池,便把「漢習樓船」的典故講述給自己的子孫聽。馬和的祖父察兒米的納,和父親米里金,世襲滇陽侯,將滇陽侯府建在昆陽州的滇池邊。察兒米的納喜歡帶領馬和在滇池邊散步,數點滇池裏的風帆,講述祖上流傳下來的與滇池有關的「漢習樓船」的故事。馬和好奇地問:「樓船是什麼船呀?」祖父一邊比畫一邊解釋說:「樓船可不比眼前滇池裏來往的這些客船和漁船,船上有五六層樓,每層樓上都插滿旗幟,佈滿穿鎧甲的武士,一條船可以坐三千多人。甲板兩邊有槳手,他們一齊用力撥動清波,船在水上行走如飛,十分威武雄壯。」馬和遙望滇池水天相連的遠處,彷彿在那裏就有一排排樓船向他乘風破浪駛來。 http://www.news365.com.cn/wxzt/wx_zonghe/jnzhxxylbzn/zhqrqs/t20050711_572177.htm 根據學界的考證,鄭和出生於晉寧縣一個世襲的官宦人家,是所非爾的十一世孫,賽典赤·贍思丁的六世孫。所非爾出生於西域普化力王國,宋朝時授為本部總管,加封寧彝侯、慶國公。賽典赤·贍思丁受命鎮守咸陽,為都招討大元帥,1274年至1279年任雲南行省平章政事,在雲南政績卓著。其曾孫就是鄭和的祖父察兒米的納,封滇陽侯;父米里金是元代大政治家,襲封滇陽侯。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軍挺進雲南,鄭和被明軍擄掠入朝廷為內侍,事燕王朱棣,受到賞識和重用。 至今,雲南建有鄭和公園,園內有馬哈只墓、碑、鄭和碑林、三寶樓、鄭和故里亭等文物古蹟群,可供觀瞻憑弔。 明禮部尚書兼左春坊大學士李至剛於永樂三年(1405年)撰刻的《故馬公墓志銘》載,「公字哈只,姓馬氏,世為雲南昆陽州人。祖拜顏,妣馬氏,父哈只,母溫氏。……子男兩人,長文銘,次和;女四人。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賜姓鄭。」永樂九年(1411年)鄭和40歲時,回到雲南祭掃祖先墳塋,並留下碑刻記載。永樂十八年鄭和49歲時,捐刻《大藏經》於昆明五華寺。 http://www.chinapress.com.my/topic/focus/default.asp?sec=chinese&art=0715chinese.txt 察爾‧米的納之子,也就是鄭和的父親,名叫米里金,生於元順帝至正四年(1344),死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以馬為姓,娶妻溫氏,膝下有二子四女 ,長子為馬文銘、次子為和。 http://www.cltour.com/zhcolumn/default.asp?id=62 首先,我們不要忘了這麼一個歷史事實:鄭和系元朝忽必烈時代歷任燕京路總管、中市平章政事、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賽典赤•贍思丁的六世孫,其祖察兒米的納、其父米里金均為朝覲過天方的哈只 (即巡禮人)。 http://www.dsb.gd.gov.cn/zazhi/0503/61.htm 鄭和的祖上出自遙遠的西域,世代王候。如,前十一世祖(所非爾)為普比國王;前五世祖(贍思丁)曾被封為咸陽王;曾祖父(馬拜顏)曾被封為淮安王;祖父(察爾米地納)曾被封滇陽候(滇陽即今昆明的別稱);父親(米里金)襲封滇陽候。先輩們都滿懷熱血,精忠報國,深受百姓的愛戴和當時統治者的賞識。祖父與父親都信奉伊斯蘭教,都曾爬山涉水,不畏艱險地去朝拜伊斯蘭聖地麥加,都有着一種富於探險,勇敢無畏的冒險精神與膽識。朝聖的經歷使父輩們熟悉了遠方異域和海外一些國家的國情,父輩們常把往返途中的見聞講給家鄉親人和朋友,這些言談使年少的鄭和對外界逐漸充滿了強烈的好奇心,也對他以後幾十年的歷程產生了巨大的影向。依回教的說法,凡信徒朝觀聖地麥加歸來,都要尊稱為哈濟(Hagi)。鄭和對父親的名字已淡忘,也隨人稱他馬哈濟。 http://bbs.omnitalk.org/alumni/messages/28776.html

其次,说郑和皈依佛门。因为佛教将佛、法、僧,视为三宝。所以,称皈依佛教的郑和为三宝太监。此说,值得商椎。

首先,我們不要忘了這麼一個歷史事實:鄭和系元朝忽必烈時代歷任燕京路總管、中市平章政事、陝西五路西蜀四川行中書省平章政事、雲南行省平章政事賽典赤• 贍思丁的六世孫,其祖察兒米的納、其父米里金均為朝覲過天方的哈只 (即巡禮人)。出生於這麼一個伊斯蘭世家的鄭和,自幼接受嚴格的伊斯蘭教教育。再加上伊斯蘭教是一個極端排他性的一神教組織,安拉是惟一的真主。叛教行為,要受到非常嚴厲的制裁。因此,鄭和不可能背叛伊斯蘭教。 http://www.sz.chinanews.com.cn/zgzh/2003-05-22/71/181.html 《明史·鄭和傳》記載:「鄭和,雲南人,世所謂三寶太監者也。」據史料記載,明洪武四年(1371年)鄭和生於雲南昆明州(今昆明市晉寧縣)寶山鄉和代村,卒於宣德八年(1433年)。又據《鄭和家譜》、《賽典赤家譜首序》及《故馬公墓志銘》記載,鄭和祖籍在西域(今烏茲別克斯坦),他的六世祖賽典赤·瞻思丁·烏馬兒是元代的雲南咸陽王,擔任過相當於現在的省長職務的平章政事。鄭和的曾祖父拜顏,授榮祿大夫、尚書、平章政事,晉封淮王。他的祖父米的納,授滇陽候,父親米里金授雲南行省參知政事,襲封滇陽候。米的納、米里金都曾跋涉萬里,到伊斯蘭教聖地天方(今沙特阿拉伯的麥加)朝覲過。 http://www.kunmingok.com/web/kmgs/2003-09/1064580780.html 鄭和原姓馬,名和,俗稱三保,公元1371年出生在雲南昆陽州寶山鄉和代村(即現在的昆明晉寧縣昆陽鎮月山)。其祖先(六世祖)是元代雲南行中書省平章政事、咸陽王賽典赤·贍思丁。曾祖父名拜顏,祖父米的納,父親米里金。祖父、父親襲封滇陽侯,即在昆陽住家,這便是鄭和為昆陽人的由來。他的祖父和父親朝拜過伊斯蘭教聖地——天方(麥加),被尊為「哈只」。鄭和還有一個長兄馬文銘和四個姊妹。

作者:知乎用戶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4786373/answer/2979360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鄭和《明史》上記載很少,只說他是雲南人,也沒說過他是啥民族。1894年發現了所謂的《故馬公墓志銘》,開始了鄭和的回族之路,梁啓超大力吹捧鄭和之後,各種關於鄭和的族譜紛紛跑了出來。巍山《馬氏家乘》《鄭氏族譜《鄭和家譜首序》》,這裏面都記載着鄭和家是宋神宗(1070)熙寧三年來華,來華一世祖是西域普化力國王所菲爾,被宋神宗封為公爵,有個祖宗叫做沙魯古公納更是在紹熙二年被封為昭慶王。以後的祖宗在宋朝也是封公封侯封王,可惜的是這個普化力國以及他的這些祖宗《宋史》裏一點影子都找不到。現在節點人物出現,就是元朝時被追封為咸陽王的詹斯丁賽典赤,咸陽世家就是因為他而來的,傳說鄭和是他的六世孫,這些家譜記載詹斯丁賽典赤的父親叫做馬哈目馬可乃丁。宋理宗淳祐壬寅授布政統運使,平章政事,總督天下軍馬,封雲中郡公,賜太尉,開府儀同三司,封雍國公。《元史》裏是這麼說詹斯丁賽典赤的:詹斯丁賽典赤(1211年-1279年),出生在今天的烏茲別克斯坦布哈拉市,1221年成吉思汗(1162ˉ1127)西徵到此,跟他的父親苦魯馬丁投降成吉思汗(注正史里他的父親叫苦魯馬丁,沒在宋朝當過任何官職)。所有跟詹斯丁賽典赤有關的家譜都說他聰明英武,深受成吉思汗的信賴和重用,為成吉思汗立了很多功勞,可是他投降成吉思汗的時候僅僅十一個十歲的孩子,成吉思汗死的時候他也不過才十六歲,不知道那些說法靠譜不靠譜?詹斯丁賽典赤同志很鬱悶啊!他的爸爸到底是誰呢?說完他爸再說他兒子,他的長子叫做納速刺丁,這個沒問題,到了賽典赤的孫子問題又來了,賽典赤長孫叫做伯顏,他們這些家譜里記載伯顏被封為淮王,帶兵為元朝掃平南宋。元朝叫伯顏的很多,這裏就說兩個伯顏,一個是色目人伯顏(?-1307),這個伯顏原名叫做阿布.別克兒,當過中樞平章政事,相當於現在的國務院總理,因為幫助安西王阿難達(元朝皈依伊斯蘭教的王爺)爭奪帝位,事敗被誅。再說一下蒙古淮王伯顏(元朝只追封過這一位淮王),《元史伯顏傳》記載,伯顏(1236至1295),蒙古八鄰部人,曾祖述律哥圖,祖阿刺,1274年帶兵伐宋,大德八年(1304)追封為淮安王,至正元年追封為淮王。,這個伯顏信仰一個名字古怪的宗教,也可撒溫教(實際就是一個基督教的變種)。詹斯丁賽典赤同志又一次鬱悶,我孫子到底是誰呢?再說一下賽典赤同志,所有跟他有關的家譜都說他是聖裔,也就是默罕默德的後裔。可是到底是第幾代就亂套了,《咸陽家乘》說是三十一世,《賽氏家傳》說是二十世,詹斯丁賽典赤同志再次鬱悶啊!老子到底是哪一世。2007年,雲南大學首屆伊朗學術研討會上,伊朗著名學者阿亞圖拉(AEZZADEHKHORASAN)說:詹斯丁賽典赤生於回曆七世紀,跟先知相隔最多14代,怎麼可能是三十一世孫呢?著名回族歷史學家白壽彝說:家譜記載的東西有一些有用的,也有一些很難置信的東西,我曾經看過賽典赤的家譜十二、三種,單就世系一項,就很難說有多嗎可靠。大家知不知道明清時期有種職業叫譜匠?這些家譜邏輯混亂,史實不清,張冠李戴。極有可能就是那些譜匠胡編亂造的。 三寶這個小名明顯就是佛教世家才會給孩子起的小名,因為佛教將佛、法、僧,視為三寶。鄭和皈依佛門的法名是福吉祥。網上流傳鄭和是被強迫閹割的,那為什麼他的兄長沒有被閹割?不是說當初明軍打雲南的時候殺了不少回族呢。按照正常邏輯思考鄭和的哥哥也應該被強制嚴格並且擄走做太監啊。為什麼還會有後代呢。 《鄭和家譜首序》肯定是造假,這裏面有個節點人物詹思丁.賽典赤。詹思丁.賽典赤據《元史》記載,他的父親叫做苦魯馬丁,是今天塔吉克斯坦布哈拉市人,公元1123年,成吉思汗西征至此,苦魯馬丁帶領手下投降成吉思汗。被封為千夫長。《鄭和家譜首序》裏記載詹思丁.賽典赤的父親叫做馬哈目.馬可乃丁。在南宋理宗年間被封為雍國公。《元史》裏的苦魯馬丁根本就沒到過南宋。《鄭和家譜首序》裏記載詹思丁.賽典赤的孫子伯顏,被封為淮王,兵馬大元帥,為元朝打敗南宋。可是《元史》裏記載的追封為淮王、兵馬大元帥,打敗南宋的伯顏是蒙古八鄰部人,祖父叫阿刺,信仰也可撒溫教。《鄭和家譜首序》裏的那些在宋朝封王、封公、封侯的祖先,《宋史》裏沒有任何記載。《鄭和家譜首序》根本就是明清時期的譜匠胡編亂造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03.114.162.108對話)於2018年7月28日 (六) 00:29 (UTC)加入。[回覆]

1418 地圖中的簡體字[編輯]

」但是這幅地圖上出現了不少嚴重的錯誤,比如出現了不少簡體中文字「

  • 其實簡體字有很長的歷史 在唐朝、宋朝就有了,何況明朝。

參考:

以「出現了不少簡體中文字」為「嚴重的錯誤」,反暴露「作者」本身的嚴重的錯誤。唐戈 02:53 2006年3月30日 (UTC)

很同意樓上的。有些簡體字,其實早在上古時代已出現,以為所有簡體字都是在「新中國」成立後才出現的,反映了眼界和見識的邊緣僅至「新中國」成立那天:)—Xtctjames (留言) 2008年2月15日 (五) 11:35 (UTC)[回覆]

1418 地圖中的景教[編輯]

元朝初,由於大量色目人來中國,使中國北方景教信徒增加.鄭和先祖正是元初來自中亞的色目貴族,鄭和對"景教"有所了解,何足為奇。何況鄭和多次到訪的福建泉州本是元朝景教的重要中心。


唐戈 03:33 2006年3月30日 (UTC)

《瑞應麒麟圖》並不是畫非洲進貢的長頸鹿[編輯]

圖裏的長頸鹿是1414年孟加拉進貢的,而非洲那隻是1415年鄭和船隊帶回來進貢的。詳情見「有涯小札—麒麟何處來﹖」,網址是﹕ http://taogate . myvnc . com : 8964/wordpress/2006/03/12/qilin/

又,我想加上連結,但被 spam filter 截了(上面的連結被我斬斷了才放得上),請管理員協助加上。--圖門縣候補知縣 14:29 2006年4月22日 (UTC)

  • 附圖缺24行《瑞應麒麟頌序》,故並非《瑞應麒麟圖》。附圖實名為《榜葛剌進貢麒麟圖》有9行題詞。唐戈 23:41 2006年4月23日 (UTC)

鄭和下西洋被明帝國看作一次可悲的失敗[編輯]

明朝的成祖, 和元朝的世祖, 清朝的聖祖有一個十分相似的地方: 承接了上幾代建立大帝國的基礎, 並雄心勃勃地向化外, 尤其是向西, 制訂了擴張計劃.

與北方大陸馬上民族建立的元, 清兩祖不同, 擁有強大航海力量的明成祖的西洋擴張計劃, 完全沒有達到預期目標.

穆斯林宦官鄭和前後十幾年的使命, 是以追捕廢建文帝為藉口, 對鐵木爾蒙古帝國進行包抄為實的外交攻略.

鄭和的外交訪問, 除了在天方和伊朗幾次短暫停留, 並沒有接近鐵木爾帝國的勢力範圍, 也並沒有建立任何實際的地緣政治態勢能與該帝國抗衡. 也就是說, 鄭和的使命失去了目的性, 盲目地背負着毫無價值的"天朝威儀", 在"山海經"般的海域裏進入了一種超現實的狀態, 一種存在主義的悲哀.

幾十年後, 哥倫布與達加馬也在"辛巴達遊記"一般的超現實海域中闖蕩, 也盲目地背負着脫離現實的唐吉訶德精神和宗教狂熱, 但他們的結局和鄭和完全兩樣. 雖然達氏死如亡命之徒, 哥氏在半瘋狂狀態中死去, 雖然鄭和能以帝國大員的身份在印度"死在崗位上", 前兩位所帶來的碩果是後者不可比擬的. 更重要的是, 兩位歐洲船長在堅定的信念中超生, 而鄭和只留下無限的遺憾.

因為歐洲的探險家和中國的宦官有着根本的不同: 前者是基督教君主授予全權的騎士, 航海的事業是他們個人漁利的一種"企業"; 又是帶着狂熱信念, 為信仰征服世界的基督徒. 命運就掌握在他們的手裏. 他們面對的是樂觀的海圖. 即使是一張空白而漫無目的的海圖, 他們都可以畫出樂觀的新世界: "西印度", "黃金國", "新西班牙"... 原始的處女地, 他們的十字架一碰就可以成為基督的新聖土... 強大的印第安帝國也可以頃刻被初生之犢打垮. 昨日的流氓痞子, 明天可以成為新土地的基督教騎士和領主. 君主的"授權"只是一個許可證, 他們真正的權力基礎和資本, 是他們自己的事業, 是這些海上馳騁的城堡.


鄭和, 相比之下, 是一個被去勢的男人. 一個為異教皇帝奴役的穆斯林. 他的"命根"永遠被掌握在紫禁城不可捉摸的政治遊戲手中. 他的宗教信仰是敵國鐵木爾的信仰, 他的祖籍就在鐵木爾朝的布哈拉. 一個背叛祖先的突厥穆斯林, 只能在遠離家鄉的海島中消極的拖延異教徒交給的使命, 偶爾冒着擅離職守的危險到天方去拜訪陌生的先知穆罕默德. 他的權力基礎, 完全就是那個手裏握着他命根子的皇帝. 這人一去, 宦官也要陷入無比的絕望. 那張象"山海經"的海圖, 對鄭和來說是悲觀的. 這是他為了避免同時背叛祖宗和主子而找到的一片荒蕪的避難所. 天朝的禮儀在蠻夷土壤中派生出的雜交品種也是鄭和所不能忍受的, 可能是對他本人作為文化混血兒的一種嘲笑吧. 他帶去一船船的無價珍寶, 換來的是天朝大國不能置信, 不能欣賞的怪誕物產. 他雖帶着精良的武器裝備, 在山野酋長的領地里也要誠惶誠恐, 忍受"漢(明)孰與我大"之類的傲慢態度. 而明帝國對鄭和使命的最終否定, 為這個悲劇畫上句號.

鄭和之後, 以明帝國為首的東亞儒家文化圈普遍實行了鎖國政策, 基本上摧毀了幾個世紀以來積聚的世界領先的航海實力. Pangguanzhe

鄭和下東洋???[編輯]

1402年劉亢出使琉球中山,山南,山北三國。(明史卷323)。 查不到鄭和下東洋的資料。可能是杜撰 三十年河東 (留言) 2009年4月21日 (二) 23:17 (UTC)[回覆]

同行的馬歡寫了一本書,《瀛涯勝覽》:「爪哇地廣人稠,實甲兵器械,乃為東洋諸番之衝要」,東洋肯定是有去過啦!!只是東洋的概念有爭議,元代東西洋的分界在韋島(Pulau We),元代陳大震《南海志》:「小東洋主要指今菲律賓諸島和加裏曼丹島;大東洋指今印尼諸島。」明代史料分界又不大一樣。這樣你還覺得是杜撰?

關於孟席斯[編輯]

請勿將孟席斯材料加到 鄭和條目,可在孟席斯1421:中國發現世界中討論。2006年鄭和條早已關於孟席斯的一節[1],爭議不休,後來搬去中國發現世界條。何必5年之後又來重複 ?--三十年河東 (留言) 2011年9月14日 (三) 12:32 (UTC).[回覆]

閣下請先平穩情緒。引起爭議的內容很多,關鍵是如何中立表述。我只是將這一客觀事實加入進去,並表明中國史學家對此持懷疑態度,請問有什麼問題?——全麥麵包請張嘴2011年9月15日 (四) 02:49 (UTC)[回覆]

鄭和是正規受持菩薩戒的佛教徒[編輯]

鄭和第20代孫鄭寬濤認為鄭和雖然是回族,但他是個地道的佛教徒,一生捐建了不少佛教雕像,在遺囑中表示:等他回來後將把所有佛教器物捐給碧峰寺。鄭和病倒在海上後,他的後代和朋友幫他實現了願望。家譜上的這個內容主要出處來自《非幻庵香火記》,書上用了幾百個字描述這件事。

關於鄭和的族裔問題[編輯]

在鄭和的族裔問題上,此條目與條目鄭和下西洋不一樣,但兩者卻是同一來源,希望有識之士能早日對其更正。——黔中小調 2014年7月21日 (一) 11:52 (UTC)[回覆]


鄭和下西洋一頁中似乎已無相關內容。但該疑問依舊,且同時涉及鄭和宗教信仰問題(「回族」的定義爭議極大,參見回族身份認同)。

在「生平」一節中關於鄭和祖先的描述含糊不清。兩個所謂「來源」均和一個叫「朱紹良」的人相關(一個似乎是此人在《中國經營報(北京) 》上的刊文,一個則是三個月後此人一講座的廣告),並無看到更多可靠內容。兩來源中第一個(網易新聞轉《中國經營報(北京) 》)其中完全沒有任何來源交代,可信度疑問很大;兩個來源中第二個(搜狐-歷史-佛教古籍)武斷宣稱鄭和是元帝國一個叫「賽典赤·贍思丁」的人的後人,且所謂的來源也只是對這位「賽典赤·贍思丁」的描述(且其轉述有失實),未談及鄭和。

--Renyuneyun留言2019年3月17日 (日) 00:16 (UTC)[回覆]

我所查到的最早說到鄭和與「賽典赤·贍思丁」關係的是一篇叫做《中國各少數民族的姓氏探源》的網文(2011年)。但這篇文章中談及鄭和與此人關係部分有明顯錯誤(鄭和父親姓名不對,時間也對不上),所以可以認爲此文極不可靠。 --Renyuneyun留言2019年3月17日 (日) 00:40 (UTC)[回覆]

  • @Renyuneyun@Wwbread關於鄭和族裔的問題二位可以看看這兩篇論文是否有用,感覺這位好像很專業的樣子但是我看不懂(帶數字的連結是備份在上Google drive上的PDF論文):

[2]李士厚.鄭氏家譜首序及賽典赤家譜新證[J].文獻,1985(03):154-160.

[3]李士厚.鄭氏家譜首序及賽典赤家譜新證[J].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03):27-32.

[4]蓋雙.關於鄭和船隊的一段重要史料——披覽阿拉伯古籍札記之二[J].回族研究,2007(02):141-144. --舞月書生(JoyeZhang)👉☎️👈∮目前主要維護楊超越,在啃方針與守則。 2019年6月11日 (二) 01:20 (UTC)[回覆]

鄭和條目[編輯]

新來的ip不懂編輯,以及鄭和的經名阿拉伯語哪兒來的,需要更多可靠來源--Hikaruangeel留言2018年7月28日 (六) 06:22 (UTC)[回覆]

鄭和到底信什麼?[編輯]

中文維基把他放在佛教徒下面且全篇沒有穆斯林、伊斯蘭教字樣,英文維基又把他放在穆斯林下面,但又提到他「praises Buddha」,到底是怎麼樣的?Dreamer in Utopia留言2019年8月17日 (六) 08:27 (UTC)[回覆]

更改了請求更好來源的ref[編輯]

編安--64.88.89.60留言2019年10月28日 (一) 12:11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