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中文維基百科/存檔1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日文問題移動到Wikipedia:互助客棧#日文.--Menchi 01:58 2003年11月26日 (UTC)

中文維基落後其他語言的原因

關於這個可以討論嗎?-未註冊的宅男

這個應該討論的。個人覺得最大的原因還是參與的人太少了。Fugu 05:13:28 2005年10月22日 (UTC)

這是由於中文維基的歷史比較短,加上很多很普通的條目也沒有,例如不少足球員的資料極為匱乏。--中華文化五千年 14:36 2005年10月3日 (UTC)

如果是這個原因的話那麽我個人的看法是繼續匱乏下去也無妨。--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3:29 2005年10月22日 (UTC)

中文維基百科被中國大陸封鎖三次,是影響中文維基成長的一個重要原因。特作如下建議,大家看是否可行:

  1. 將條目分置於位於兩處的伺服器。
  2. 將主伺服器移到中國大陸。需要保障從世界各地連接的速度可接受。個人經驗是百度使用的伺服器屬於從大陸以外連接速度較好。所有中國政府可以接受的條目都由這台伺服器提供服務。
  3. 同時在韓國也設一台伺服器。敏感內容條目留在這台伺服器上。
  4. 用戶在大陸伺服器上輸入的條目,在輸入後自動掃描,如發現內容敏感,則將條目移到韓國的伺服器上。用戶在韓國伺服器上輸入的條目,如內容不敏感,則移到大陸的伺服器上。

不知技術上有多大的困難? 辭洋 19:15 2005年12月6日 (UTC)

反對閹割,這樣只會上維基變成中共繼續愚弄人民的工具

因為維基已經在大陸人民心中有了一定的影響,我們可以利用維基的影響來推廣突破封鎖的軟件。如果搞兩個版本,大陸版的一定成為中共的一言堂!—以上未簽名的留言於(UTC)加入。

你的意思是維基只能接受台灣同胞的閹割,絕不能接受大陸人民的閹割麼

不管由誰來閹割,都是一樣的,維基遲早要受閹割,何況早已經斷了那物藍色秋葉 2007年6月1日 (五) 12:29 (UTC)

關於大事記

那條大陸2004年6月試圖封鎖所有wikimedia的大事是怎麼來的?到底是封鎖了還是沒封鎖,如果沒有封鎖,怎麼知道是試圖封鎖?沒有發生的事情總不該出現在大事記上吧?(唐僧一次,不好意思)--藍色理想 18:38 2005年1月22日 (UTC)

我也在考慮這個問題,如果是封鎖了,原因是什麼,為什麼不寫清楚。 如果封鎖了我又是怎麼在單位的電信寬帶上看到這個的。 希望有人可以給出解釋啊。--[User:Guerilla=>Beautiful.V<Nxued>] 15:32 2005-1-25

封鎖的原因是什麼誰知道?只是後來經過MountainShizhao等人的努力,向有關方面遞交解除封鎖的申請材料,最後才解除封鎖了的。--Formulax 08:39 2005年1月25日 (UTC)
2004年6月15日遞交解除封鎖申請的,好像一兩天後就完全解除了。見網絡雜誌上的記載:[1]。--Formulax 08:42 2005年1月25日 (UTC)
「Mountain和Shizhao向有關當局遞交了申請解除網站封鎖的材料。幾天後中國大陸解除了對維基百科的封鎖。」,不知道內容是什麼。--用心閣 09:34 2005年1月25日 (UTC)

根據我使用大陸代理伺服器測試從大陸到我個人的幾個網站的連接的經驗,大陸的用戶是否能訪問某個國外的網站,跟ISP有關。有些網站是徹底封鎖了的,但那些沒有徹底封鎖的,比如BBC和CNN,則因ISP的不同,有人能訪問,有人不能。懷疑有些ISP為配合國家政策,自覺又嚴加了一層限制。辭洋 19:20 2005年12月6日 (UTC)

請教一下,記得看過中國大陸的一項法律規定就是各ISP不得私自架設出國專線,必需要透過中央提供的統一出入口。是否真有此規定?還是各ISP是各走各的線路出國呢?--Ellery 16:47 2006年5月17日 (UTC)

我是大陸用戶,現在維基百科中文好像已經解封了?我沒用代理也能上來了,只是如果訪問一些敏感頁面,就會出現無法連接到情況,其餘的都一切正常。對 2006 11 9

訪問wiki的方法:(大陸地區)
把如下文字加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裏面
145.97.39.155 wikipedia.org
145.97.39.155 en.wikipedia.org
145.97.39.155 zh.wikipedia.org
145.97.39.155 ja.wikipedia.org
145.97.39.155 de.wikipedia.org
145.97.39.155 zh-classical.wikipedia.org
引用自nkbbs

中文維基條目數突破兩萬的日期,到底是2月6日還是2月7日???

我在北京時間2月7日早晨近8點時看到的是20005條,我想應該是在北京時間的2月7日,隨後便這麼寫了。

不過最近發現en:Wikipedia:Multilingual statistics上最後一個表格上寫的是6 February, 2005。

是不是時區問題??即使是那應該按照什麼時區呢??--楓難尋 12:25 2005年2月16日 (UTC)

按照UTC來算咯^_^ --藍色理想 12:47 2005年2月16日 (UTC)
如果按照UTC來算的話,應該是2月6日,按照北京時間(東八區)時間來算應該是2月7日。楓難尋 00:41 2005年2月26日 (UTC)

註冊用戶最好不要用「人」這個量詞

因為一個人可以有兩個甚至更多的用戶。用「人」這個量詞容易讓別人認為真的有這麼多的「人」。實際上維基也沒有能力去統計「人數」,有的只是「用戶數」,為什麼不能和英文「user」一樣,叫「用戶」呢?布爾費墨 08:22 2005年7月13日 (UTC)

帳戶。Tratra22395768 (留言) 2009年9月3日 (四) 16
35 (UTC)

中文維基百科的歷史

各位好,這個條目是新手認識維基社群很重要的一個頁面,目前的列表不足以表達維基百科社群的發展。小弟我想大幅改寫與補充中文維基百科這幾年來的介紹,但又怕篇幅太長讓新手沒辦法輕鬆的閱讀這個頁面的介紹,能否給些意見呢? --jasonzhuocn 22:08 2005年7月23日 (UTC)

"計劃"和"計畫"

本文中大量出現「計劃(計畫)」,而簡繁轉換還沒有解決,建議使用「計劃」,畢竟這個詞簡繁中都有,而簡體中只有「计划」。--四5VI㈣⑤Ⅵ 02:29 2005年10月4日 (UTC)

重點

現在的重點是"中文", 而沒有談及"維基百科"。 應否談談"維基百科"的特點, 以及何為"維基"(Wiki)? Peterpan 19:29 2005年10月11日 (UTC)

關於維基百科,可以參看維基百科,在這裏重複不是上策。 --用心閣(對話頁) 09:25 2005年11月1日 (UTC)

自吹自擂,諛聲如潮

「言論自由可以罵總統,但幾乎沒有人敢公開罵自己的老闆」這句話說得很有道理,看看中文維基百科這個條目就知道了,自吹自擂,諛聲如潮,沒有批評,更沒有自省。--211.152.33.116 10:01 2006年2月26日 (UTC)

看見不完善的條目請動手修改,不要只出一張嘴,傷害別人的勞動成果。--Jasonzhuocn...._交流 13:03 2006年2月26日 (UTC)
樓主很可笑,對維基百科的批評這個條目早就有了,你對自己的文筆有信心,你還可以創立對中文維基百科的批評條目,若沒有信心就不要龜縮在討論頁里只批評別人「沒有自省」 by Usaroc 07:20 2007年4月6日 (UTC)
是呀,連對維基百科的批評這種條目都有, 又怎麼能說維基百科自吹自擂呢? wtywty2006 15:01 2008年10月17日 (UTC)
審查嚴重,知錯不改,完全無視—時勢造英雄 2009年3月12日 (四) 02:20 (UTC)

危機這個特質本身就是中甕封鎖的理由

危機這個特質本身就是中甕封鎖的理由--218.161.0.49 10:02 2006年6月1日 (UTC)2100

中文維基百科?漢語維基百科?

from Wikipedia:互助客棧/其他

中文維基百科剛突破了70000條目,看着剛更新的各語言條目數量比較,我忽然想到有個問題。為甚麼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是叫做「X語維基百科」,但只有zh的叫「中文維基百科」?這似乎很不統一。解決方法有兩個,第一是將「中文維基百科」改為「漢語維基百科」。但維基百科是以文字而非言語劃分,所以應該用第二方法,將「X語維基百科」全部移到「X文維基百科」,如「英語維基百科」移到「英文維基百科」,以解決稱謂不統一的問題。大家有甚麼意見? -- Kevinhksouth (Talk) 06:17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認為一概都改用「~文」。因為語是指聲音及口語,顯然跟這裏的主要內容不同。 -- Toytoy 06:24 2006年5月30日 (UTC)
那粵語維基百科怎麼辦?叫「粵文」?那明明是用「中文」寫的「粵語」啊。--鳥甲 06:43:28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不認為「維基百科是以文字而非言語劃分」,以不同文字紀錄同一語言的維基百科至少有中文維基百科)和塞爾維亞語維基百科一種另一種)兩個。--mingwangx (talk) 07:02 2006年5月30日 (UTC)

維基不是我開的。蒼天明鑑,小的當年徹底反對粵語跟用教會羅馬字書寫閩南語的所謂維基百科。因為語≠文。而且漢語各方言有統一,但帶有各地方風格的書寫格式,就是文言文與後來的白話文。我手向來不是寫我口。然而這個網站的參與者大部分跟我意見不同。所以他們同意開設很多這種毫無票房的所謂維基百科。 -- Toytoy 07:04 2006年5月30日 (UTC)

「粵語」這個特例也使我啞口無言。無論如何,支持使用「語」的,可以研究一下「zh維基百科」應使用「漢語」、「華語」還是「中國語」。 -- Kevinhksouth (Talk) 07:53 2006年5月30日 (UTC)

中文維基、漢語維基,這種小細節何關緊要?達意就好。--百楽兎 08:14 2006年5月30日 (UTC)

個人感覺,真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名稱而已,如果還要吵的話乾脆全部改用英文來說明算了

再說,這種只是形式不代表內容的東西,不要讓這些分散精力處理

--翔風Syaoran有事找我*^-^* 08:41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不算是吵吧?我只是指出了這個不統一之處,看看大家覺得應該怎樣解決。假如不解決,將來肯定會繼續有人問為何「中文維基百科」這個名稱這樣與眾不同。 -- Kevinhksouth (Talk) 08:52 2006年5月30日 (UTC)

我看就叫漢語維基百科吧,好跟其他維基百科統一。而且我認為維基百科就是以語言來劃分的。--Mukdener|留言 15:12 2006年5月30日 (UTC)
支持一律用「文」,除非沒有正式的書文語才用「語」,例如粵語。因為維基百科的內容主要是文字(文),不是聲音(語)。--minghong 17:09 2006年5月30日 (UTC)
既然漢語中文都是一個意思,你憑什麼說文是文字語是聲音?--Mukdener|留言 17:46 2006年5月30日 (UTC)
參見語文:「人類利用語言作為表達意念的方法,使得個體間能夠溝通交流;而使用文字作為紀錄的形式,使得人類的思想文化能夠傳承延續。」其實漢語應該是「Chinese spoken language」(中國有很多種方言,官方的方言是普通語)而中文應該是「Chinese written language」(繁體字和簡體字),不過現時沒有這細分而已,因為對於其他語文的使用者,語和文是分不開的。--minghong 07:49 2006年5月31日 (UTC)
那麼language應該怎麼翻呢?至於統一的好處嘛,我想在搜索的時候就會體現出來的--Mukdener|留言 23:02 2006年5月31日 (UTC)
有必要統一嗎?與眾不同有何不好?--百楽兎 01:15 2006年5月31日 (UTC)

問題是「中文」、「華語」和「漢語」是否等同?--Hello World! 09:02 2006年6月1日 (UTC)

前者是"Chinese written language",後兩者分別為"Chinese spoken language"和"Han spoken language"。我反而認為問題的另一重點是維基百科是用「語」(spoken language)還是用「文」(written language)來作不同版本的區分。我認為是後者。 -- Kevinhksouth (Talk) 12:53 2006年6月1日 (UTC)

難道language的意思不是語言嗎?英語維基上的分類都是Wikipedia languages然後是德語日語漢語什麼的,怎麼突然就多了spoken language和written language的的區別?如果中文維基百科是wikipedia of Chinese written language,那麼英文維基百科又是什麼?我想英語裏應該沒有語和文的歧異。我覺得語文這個條目內容不正確,而且連跨語言連結也沒有,說明其他語言並沒有相應的概念。--Mukdener|留言 16:04 2006年6月1日 (UTC)

並非所有條目都應該有跨語言連結,而無法對應到其他語言中的概念也依然值得寫成條目。不過,這個問題我反而想倒過來想:
如果有「語」和「文」是「spoken language」和「written language」的區別,那「language」的中文應該是啥?--mingwangx (talk) 00:05 2006年6月2日 (UTC)
語文,不過現時的跨語言連結都錯就是了。--minghong 03:40 2006年6月2日 (UTC)
那涵蓋中文這種文字和漢語這種語言的語文是什麼?不過,我不大贊成這樣鑽牛角尖。--mingwangx (talk) 05:35 2006年6月2日 (UTC)
中國語文,簡稱中文。有那麼難理解嗎?--minghong 06:06 2006年6月2日 (UTC)
我還能說什麼,跨語言連結明明是中國的語言,而條目本身也說的是中國境內的各種語言。這和「中文」的意思完全不同啊。還有,中國語文這個詞我聞所未聞,不知道是誰發明的。--Mukdener|留言 22:29 2006年6月2日 (UTC)
聞所未聞??全香港小學中學的中文科都叫作中國語文科?例子1香港理工大學中國語文教學中心、例子2小學中國語文教育研究學會、例子3台灣大學中國語文組,大陸把這個都簡化到沒有了嗎..大驚...不可思義...中文的全寫就是中國語文,那個重定向是絕對錯誤的。--Onsf 00:03 2006年6月3日 (UTC)

:::::::你在搞笑嗎?香港的中國語文課難道講全中國所有的語言?我說的聞所未聞是指把全中國的語言叫做中國語文。我簡直都沒脾氣了。--Mukdener|留言 02:24 2006年6月3日 (UTC)

中文沒有所謂全稱。中文就是中文,是漢語的俗稱。中國語文在學科稱謂上作為中文的又稱,我認為無須強制百科全書條目重定向跟隨。英文(English)的全稱也不是「英格蘭語文」(England Language)吧。-- tonync (talk) 00:43 2006年6月3日 (UTC)
我沒聽過「英格蘭語文」,但在香港,我們把英文全稱做英國語文。--minghong 16:19 2006年6月3日 (UTC)
我知道,而這也荒謬之極了,像台灣把美式英語稱作「美語」一樣。「英國語文」應該是Language(s) of the United Kingdom。-- tonync (talk) 11:39 2006年6月4日 (UTC)
沒有什麼荒謬不荒謬的。中文早已在中國之外的地方使用了,那是不是應該叫做「中華語文」呢?--minghong 16:35 2006年6月4日 (UTC)
中國語文之前一直重定向到漢語,不知為何改到語言那裏了,由於是中國的語言+文字=中國語文,所以定向到語言是不正確的,我巳經修正了重向,跟中文一樣定向到漢語,漢語條目內包含了說話與書寫的文字,不過我認為更正確的應該是漢語跟中文定向到中國語文才是。參考中國語文的時代演進來重新修訂才對。--Onsf 00:29 2006年6月3日 (UTC)
我做的修改在相關討論頁有所解釋。-- tonync (talk) 00:43 2006年6月3日 (UTC)
我承認確實從來沒有聽說過中國語文這樣的說法,onsf提供連結的那篇文章還確實就是講的全中國的語言,那麼中國語文可以理解為「中國的語言和文字」的簡稱,可是你又說中國語文是指漢語,而且香港確實也有中國語文這樣一門課講授漢語。我本來還以為中國語文是無中生有的詞,看來我錯了。不過它到底含義是什麼,我卻真的糊塗了。--Mukdener|留言 03:07 2006年6月3日 (UTC)
台灣這邊很少人稱「漢語」,大多數稱「中文」。在大學裏面的科系幾乎是稱「中文系」(中國語文學系)。不過近年來有的人(特別是一些泛綠人士)改以「華語」或「華文」取代「中文」之稱。--Ellery 02:12 2006年6月6日 (UTC)

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從Wikipedia:優良條目評選搬至

維基半新手,提個或許是菜鳥的建議

大陸國土這麼廣大,像台灣和香港一樣經常定期聚會很難做到。建議每季在每省或每一個地區組織一次(如華北、華東、華中、華南、西南、東北等),這樣或許比較容易做到。--左圖右史(2500維基開講) 14:06 2006年9月19日 (UTC)

「中文維基百科」不妥,也不可用「漢語維基百科」,應為「普通話維基百科」

我認為「中文維基百科」,「漢語維基百科」都不妥,應為「普通話維基百科」。 因為其他語言的維基百科是叫做「X語維基百科」,是「語」而不是「文」,而且「粵語維基百科」,「文言維基百科」,「吳語維基百科」,都用中文書寫自己的語言。所以不宜用「中文維基百科」。 由於粵語,吳語都屬於漢語,所以為與之區分,不宜用「漢語維基百科」,而應該用「普通話維基百科」。--Cowboy 12:54 2006年12月3日 (UTC)

什麼「普通話維基百科」?以中華民國台灣地區的觀點,應該叫做「國語維基百科」才對……,還真是「自相矛盾」哩!--影武者 23:25 2006年12月3日 (UTC)
哈哈!如果大家還在這種沒有價值的論題上面討論,講什麼「普通話維基百科」或「國語維基百科」。我看看只怕會出現其他如「天津話版維基百科」、「四川話版」、「湖南話版」等等……。我提議我們關於維基名稱的問題就此停止,相信管理員們已經看到我們的討論,我們就把這難題交給他們吧!--Harlin 22:06 2006年12月7日 (UTC)
同意。小弟來這兒最主要是想要獲取知識和翻查資料。基本上華文世界的使用者四百年來都已經有一套規範化的書寫系統,可以用來彼此溝通交流。對小弟實際翻察理查三世、潮汐力、fleur de lis 與克洛維斯的關係上,壓根兒也不會想說那是粵語版、閩語版、普通話版,只要能找到我要的資料就成了。想要搞漢語方言網站的,可以盡情地去維持其版本的 wiki,而不是搭前輩們建立起來的順風車、利用目前已經有相當規模的《中文維基百科》,去搞自己個人的意識形態爭辯。請諸網友別再這裏吵這個話題了吧!多多充實百科裏的專業內容才是最重要的。tglin09:54 2006年12月12日

第二次優良條目評選

以下內容由Wikipedia:優良條目候選移至

  • 中文維基百科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分類:電腦資訊-網頁及互聯網 -- 剛完成了清理工作,把一些章節重新整理,填補空白章節的內容,更新已過時的資料,並加入參考文獻及註釋。我認為以其內容詳盡程度,可以挑戰優良條目評選了。歡迎提供意見。 -- Kevinhksouth (Talk) 11:57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支持--桃子娃 & Neversay 16:48 2006年12月10日 (UTC)
    • (+)支持--Iflwlou 18:42 2006年12月10日 (UTC)
    • (=)中立--內容詳實,但需要頻繁更新。Sherman 10:05 2006年12月11日 (UTC)
    • (-)反對,同意Sherman的意見。而且部分內容有自參考現象,違反政策。而且批評的方面也都沒有--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28 2006年12月11日 (UTC)
    • (+)支持--沙田友 09:12 2006年12月15日 (UTC)
    • (+)支持,中立地表述了中文維基百科。--孔明居士 09:17 2006年12月16日 (UTC)

有關「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在此段充斥大量未完成作品
「據統計,中文維基百科每篇條目長度僅為約2,900多位元組(3位元組等於1漢字),比德語、日語等主要語言短少」
其實想想,中文字很短已經表達到一個意思,當一個中文字2個字元計,一個十隻字的句字也是只有20隻字元。可是,英文一隻字也可以長過10個字元呢,例如:「incredibily,這些我認為須在該段中提出這些差異,免他人被誤導。」
(其實我也誤導了,在床上想了一想就發現這可是不同的。)—Bananasims (留言) 12:41 2007年4月10日 (UTC)

對中文維基的一點看法

維基的普及是以所有人都可以編輯維基內容為最大特色,眾所周知,「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哲學」,所以一群人有一群人的哲學。更不用說一個地區,或者說一個共用一種語言的地區了。所以這就是維基的最大的特點:它的某一內容得到使用同一種語言的人的普遍認同,那麼它的改變使之不能容忍。所以我認為:中文維基只能廣泛的代表台灣同胞的政治觀、價值觀等等。因為美國人幾乎不可能更改中文維基的內容,因為他們幾乎都不怎麼懂漢字;大陸RPC人們不好更改,因為只能用代理伺服器登錄。所以,我認為中文維基乃是台灣同胞和中國大陸持不同政見者加上患政治幼稚症者的樂園。 怪不得維基要被封禁,可知矣。 此外我在英文維基上,看到的是對一些問題,全都是漏洞百出的見解與幼稚的理論,卻從沒有人站出來指出,更談不上改正。故趨於意識形態與語言的隔閡造成了維基百科的致命硬傷,使維基百科成為人們聊以自慰和娛樂的絕妙手段。「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為人類的文明做出貢獻真不知其待到猴年馬月了。藍色秋葉 2007年6月1日 (五) 12:21 (UTC)

Image:2008年1月中文維基百科漢字自動轉換-zh-cn.png

我剛剛做了這張照片!誰能幫我放他在最適合的地方 ? 謝謝你! 小禹


無論是字體、字號還是顏色均與原版有較大出入。比起截圖來,此圖片意義不大,比起文字來,又過於臃腫。使用價值不大。— 吃死  Talk  2008年9月4日 (四) 12:19 (UTC)

自然科學·人文科學

由於維基在大陸封鎖,建設的速度太慢了。 建議把百科全書條目分成自然科學和人文科學大分類,然後至少爭取自然科學分類不要被封鎖。 至少大家可以集中努力建設自然科學的條目阿。 不知道是不是可行呢? 大傻 (留言) 2008年3月27日 (四) 21:33 (UTC)

優良條目重審

~移動自Wikipedia:優良條目重審~(最後修訂

中文維基百科

條目中含有大量無參考來源的內容(例如部分人認為,有些人說等),而且條目有嚴重的自我參照。另外一大弊病是內容過於臃腫,需要適當的精簡--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8年4月8日 (二) 06:57 (UTC)

移動完畢木木 (發呆中) 2008年4月15日 (二) 07:29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