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高等學院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老校名高等研究應用學院第六學部(1947–1975)
自由高等學院(1941–1946)
創辦時間1947年(高等實踐學院第六部)
1975年(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學校類型公立大學
預算60 millions d'euros
校長Pierre-Cyrille Hautcoeur
教師人數300
學生人數3000
校址巴黎馬賽圖盧茲里昂
網站EHESS.fr
位置
地圖

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法語:École des Hautes É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EHESS)位於巴黎第六區,是法國一所高等學院,建立於1947年,原先是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第六學部。其目標為「以社會科學實踐研究培養研究生」。其中最為著名的有諾貝爾經濟學得主讓·梯若爾、社會學家、哲學家、政治學家雷蒙·阿隆、出色的符號學家與文學作家羅蘭·巴特、神經科學Stanislas Dehaene、女性諾貝爾經濟獎得主埃絲特·迪弗洛, 哲學家馬裏旦Jacques Maritain,人類學家克勞德·李維-史陀,語言學家傑考森Roman Jakobson。 該校只招收碩士、博士研究生,並向高年級大學生提供高水平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她特別是在法國現代社會科學模式的轉型、認知科學和交叉學科研究的形成,以及關於人的科學等研究發展方面,起了巨大且獨一無二的推動作用。並從那時候起,確立了自己的立院宗旨:致力於對社會中人的研究。試圖對人文社會學科的現代危機進行反思,重新對科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界線進行探求。[1]

介紹[編輯]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最重要的主要功能是進行研究與教學,只招收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向高年級大學生提供高水平的課程,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並隸屬於素有法國精英教育之稱的「大學校」系統。

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是根據法蘭西共和國第85-427條法令(著名的索瓦熱法令Loi Sauvage)創立的國立高等研究學院,它的宗旨是推動和加速法國社會科學教育和研究的發展。她屬於法國教育體系中的「大學校」(這一體系中還包括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巴黎高等政治學院、巴黎高等藝術學院、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等等),獨立於公立大學體系之外。同時又和法蘭西學院、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一樣,是一個專門的公立研究機構。該校本來是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EPHE,1868年創建)中的第六部,即社會科學學部,由著名的法國年鑑學派的歷史學家、地理學家費爾南·布勞岱爾和作為年鑑學派創始之一的著名歷史學家呂西安·費夫爾創建於1945年,後於1975年獨立出來,成為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學校從創建初期開始便成為了法國乃至歐洲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鎮。實際上,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的創建本身就構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法國人文社會科學發展歷史進程中的重大事件,被人們稱為是一個「關鍵的轉折點」。她特別是在法國現代社會科學模式的轉型、認知科學和交叉學科研究的形成以及關於人的科學的研究發展等方面起到了獨一無二的巨大推動作用。從那個時候起,她就確立了自己的立院宗旨:「致力於對社會中的人的研究。試圖對人文社會學科的現代危機進行反思,重新對科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邊界進行探求。

從其早期仍作為高等研究實踐學院的一個分支學部開始,她便擁有一大批舉世聞名的社會科學方面的專家學者,並在上世紀一直成為法國年鑑學派、法國結構主義等重大思潮和思想運動的策源地與中心。曾在該校執教的教授學者除了費爾南·布羅岱爾和呂西安·費弗爾之外,還包括克勞德·列維-斯特勞斯埃馬紐埃爾·勒華拉杜里雅克·勒高夫、布爾當斯基(Luc Boltanski)、皮埃爾·布爾迪厄羅蘭·巴特雅克·德里達雅克·拉康,戈德曼(Lucien Goldmann),德貢布(Vincent Descombes),柯瓦雷(Alexandre Koyré),圖海納(Alain Touraine),米蘭·昆德拉,阿方斯·迪普龍(Alphonse Dupront),路易·杜蒙(Louis Dumont)等等。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涵蓋了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方方面面,並一直倡導並致力於多學科的交叉研究,是法國人文社會科學交叉學科研究的典範和領頭羊。該校的傳統優勢科目包括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哲學、政治科學等等,特別是在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方面擁有深厚的積澱和研究傳統,並與其他許多研究機構和學校有着密切的合作聯繫,比如人類學方面,她和法蘭西學院共創的社會人類學實驗室LAS(列維-斯特勞斯創建於1960年)一直是法國人類學的研究中心,並擁有著名的《人類》(L』Homme)等學術期刊。除此以外,該校在東亞研究和漢學研究方面也一直在法國遙遙領先。 

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學科設置包括歷史學,人類學,社會學,經濟學,地理學,語言學、心理學與語言科學、認知科學、政治科學、哲學與數學等。該校擁有47個研究中心,其中37個是和法國國家科研中心(CNRS)聯合創立的。300位教師,500位研究人員,450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3000名在校學生。每年還邀請世界各地的150多名教授學者前來講學和從事研究。該校一直是法國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學院頒發深入研究文憑(DEA) 、博士文憑(le doctorat)以及學院自己的文憑,同時還與其他學校合作聯合培養博士生。它尤其擁有「社會人類學和人種學」博士研究生院。學制一般為三年,根據考生材料擇優錄取學生,由每位教師認定學生是否具備聽取課程的各項條件。 

法國高等社會科學研究院是「巴黎大學聯盟」(l'Alliance Paris-Universitas)六個成員學校之一,另外五所學校分別是巴黎高等師範學校、巴黎二大巴黎三大巴黎六大巴黎九大。除此以外,她還入選了法國「校園計劃」,用法國高等教育和研究部長佩克雷斯女士的話說,巴黎北部將出現一個一流的社會科學集群,培養人類學家克羅德·列維-斯特勞斯(Claude Levi-Strauss)、地理學家費爾南德·布羅岱爾(Fernand Braudel)和社會學家阿蘭·杜蘭(Alain Touraine)的「繼承人」。此即奧貝維利埃校園計劃,將建在塞納·聖德尼省(Seine-Saint-Denis),主要包括巴黎一大、八大、十三大和法國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EHESS)[2]

歷史[編輯]

1947年11月3日,高等實踐學院第六部創立。第六部首先由歷史學者呂西安·費夫爾領導,1956年之後則由歷史學者費爾南·布勞岱爾接手。這個機構在1960年代成為跨學科與方法論反思的中心。1972年,歷史學者雅克·勒高夫繼承布勞岱爾的位子。

1975年,第六部從高等實踐學院獨立出來,成為了社會科學高等學院,並被授權給予國家博士學位的資格。此後,社會科學高等學院擁有大量的研究中心,範圍覆蓋了社會科學所有的領域:歷史學社會學經濟學社會心理學人類學等等。歷史學者弗朗索瓦·福雷於1977年接任院長。

知名成員[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

參考文獻[編輯]

  1. ^ 存档副本. [2015-07-18].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7-22). 
  2. ^ 存档副本. [2017-07-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