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创办时间1868
学校类型法国公立科学、文化和专业机构
主管Hubert Bost (2013)
校址法国巴黎
隶属巴黎文理大学
網站http://www.ephe.psl.eu/en
位置
地图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法語: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縮寫為EPHE),又譯為法國高等研究院高等研究學院法國高等研究實驗學院法國高等研究實踐學院高等研究應用學院法國高等實驗研究院,創立於1868年,位於法國巴黎大型公立機構英语Grands établissements

約有240位教師,以及3,000名學生,高等研究應用學院之下,又分成幾個大的學院:包括地球與生命科學,歷史與科學哲學,以及宗教哲學。總部位於巴黎,但是下轄的研究單位則散布於法國各地。它可以頒發碩士博士學位,以及博士後的特許任教資格

于2017年加入巴黎文理大学

名稱

[编辑]

高等研究應用學院(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在法國口語中常被簡稱為高等研究院(法語:Hautes Études)。

漢譯校名的多樣性,是因名稱中的法語:pratique一詞造成。在其名稱中的pratique指的是研究方法,即其學術特色注重實驗,避免空浮,重視研究深度。EPHE文理並包,皆注重實驗。理科注重實驗室,文科注重田野調查。學生在該校做論文,所得到的文憑在法國向來享有盛譽。

教育制度

[编辑]

EPHE可以提供碩士(Bac+5)、博士(Bac+8)文凭。 可以培养博士後实习(stage postdoctoral).

歷史

[编辑]

1868年,法德戰爭前兩年,由拿破崙三世的教育部長、著名歷史學家、法國女子教育和盲人教育的開創者維克多·杜慧法语Victor Duruy(Victor Duruy),仿照當時德國注重實驗的先進科研模式,于巴黎大學內,創建了高等研究院。

在性質上,EPHE屬於大型國立研究與高等教育機構(Grand Établissement Public),直属法国高教部(dependant directement du Ministère de l'Enseignement supérieur et de la Recherche),穩定一百五十年未變。

19-20世纪,在西方学术史中,EPHE是索緒爾語言學派(索緒爾-居斯塔夫纪尧姆-海然熱)、年鑑學派結構主義符號學派的大本營。莫斯社會學、拉康心理學、杜梅齊爾神話學、韋爾南希臘學、巴贊突厥學,19-20世紀,有世界級影響的法國學者,多在巴黎大學高等研究院EPHE長期任教。如亞述學泰斗蒲德侯英语Jean Bottero,希臘學泰斗韋爾南,埃及學泰斗加斯東馬伯樂(Gaston Maspero)、Jean Yoyotte,梵学泰斗西爾万列维(Sylvain Levi)等。索緒爾的法國十年,皆是在EPHE執教。費爾南·布勞岱爾1938年進入EPHE最負經典盛名的第四系執教(IV Section, Section des Sciences historiques et philologiques 歷史科學與古文字學系),開始撰寫年鑒學派名著《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La Mediterranee et le Monde Mediterraneen a l'Epoque de Philippe II)。克勞德·李維-史陀在EPHE執教長達四分之一個世紀,其理論代表作幾乎皆在該校寫成。EPHE成為教授入選法蘭西學院院士最多的學校之一。諸多EPHE教授直至入選最高榮譽機構法蘭西學院後,仍同時保留在EPHE繼續任教。如費爾南·布勞岱爾克勞德·李維-史陀罗兰·巴特、以及現仍健在的院士語言學家海然熱法语Claude Hagege、中日佛學專家羅禪能法语Jean-Noël Robert(Jean-Noel Robert)等。

1975年,EPHE生出EHESS。EHESS原是EPHE的第六系。原因是二戰後EPHE的第六系(6e Section de l'EPHE)因其新學科特色獲得大發展而過於臃腫。除了第六系獨立分出,EPHE仍保持其他院系。如傳統經典學科的三系、四系、五系。EPHE第四系(4e Section)教授布羅代爾呂西安·費弗爾的弟子、講席繼承人勒高夫(Jacques Le Goff),在其自身於EPHE任教十五年後(1960-1975),於1975年將EPHE的第六系(6e Section)社會學系獨立為EHESS,特色是新興學科。然而,EPHE中的傳統經典學科“西方古典學”仍保存在EPHE中:如埃及學、希臘學、拜占庭學、亞述學、閃學、各國宗教哲學等。即第三系(3e Section)地球與生命科學系、第四系(4e Section)歷史學與古文字學系、第五系(5e Section)各國宗教哲學系之格局仍在EPHE中完整保持,一如一百五十年傳統未變。該校提供全球稀有高端學科,作為普通高校的補充。如埃及學、拜占庭學、亞述學、突厥學、日本學、梵學、漢學等高端冷門學科,遠非一般普通高校所需開設之專業。由此原因,自十九世紀中葉以來,EPHE即是法國歷史最悠久的頭號漢學重鎮。尤以法國敦煌學著稱。代表作有謝和耐(Jacques Gernet)在EPHE畢業之博士論文《中國5-10世紀的寺院經濟》、童丕(Trombert Eric)在EPHE畢業之博士論文《敦煌的借貸文書——中國中古時代的物質生活與社會》等漢學名著。後來法國其他普通高校的新設中文系,幾乎皆是由EPHE教授所創立。如謝和耐1975年開創的巴黎七大之中文系。法國過去頭號漢學家幾乎都在EPHE畢業執教。從戴密微到謝和耐,從伯希和到馬伯樂,從石泰安到汪德邁,從康得謨到施舟人。

1976年,香港國學大師饒宗頤赴巴黎,師從EPHE第四系教授(4e Section)——法國亞述學第一人蒲德侯英语Jean Bottero學習蘇美爾巴比倫楔型文字,出版有《近東開闢史詩》(饒宗頤,臺北新文豐出版社,1991)。1976年和1993年,饒宗頤兩次受EPHE第五系(5e Section)宗教哲學系研究主任施舟人教授邀請,赴巴黎講學,於此時二人產生“中華五經翻譯”(Wujing Project)之理念發願。1993年,饒宗頤被授予法国名校巴黎大學高等研究院EPHE建校一百五十年以來第一位亞裔榮譽博士(Docteur Honoris Causa de l'EPHE PARIS 1993)[16]。法蘭西學院首位華裔院士程抱一Francois Cheng(程紀賢Cheng Chi-hsien)於1962-1970年間在EPHE學習八年,獲得碩士文憑Diploma of EPHE(法文:Diplome de l'EPHE,程度:碩士BAC+5,性質:公立大學文憑Diplome universitair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於1970年出版其成名作——碩士論文《張若虛詩之結構分析》[17](Francois Cheng (Cheng Chi-Hsien), Le travail a ete presente sous la direction de Alexis Rygaloff pour le diplome de l'E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Etudes en 1969, << Analyse formelle de l'oeuvre poe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 >>, Edition EPHE - PARIS MOUTON, 1970.)除導師外,該論文答辯評委會委員是羅蘭·巴爾特、謝和耐[18]。該書出版後很快受到同校教授列維·斯特勞斯、茱莉亚·克莉斯蒂娃、拉康、格雷玛斯英语Algirdas Julien Greimas、罗兰·巴尔特等名人的賞識[19]。由此開始程抱一(Francois Cheng)與拉康的對話。因為EPHE濃厚的“西方經典國學”定位,2008年,“法國高等研究院(EPHE)院長(Jean-Claude Waquet)一行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20]

著名成員

[编辑]

索緒爾[01]、蒲德侯英语Jean Bottero[14]、費爾南·布勞岱爾[02][12]、克勞德·李維-史陀[03][04]、罗兰·巴特[05]、雅各·拉岡[06]、杜梅齊爾[07]、西尔万·莱维马瑟·牟斯、呂西安·費弗爾[12]、加斯東·馬伯樂、Jean Yoyotte、海然熱英语Claude Hagège羅禪能韋爾南[10]、阿兰·图赖讷[11]、布爾迪厄[11]、路易·巴贊英语Louis Bazin、謝和耐、戴密微、伯希和、亨利·馬伯樂、葛蘭言、康德谟、石泰安、施舟人、汪德邁、戴仁、童丕等。

華人中,曾在EPHE畢業或執教者:程抱一[17]、饒宗頤[16]、張廣達[21]、封從德[22]。

註釋

[编辑]

01. 英Carol Sanders著, The Cambridge Companion to Saussure《劍橋大學索緒爾手冊》,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頁碼p.37.

02. 英Peter Burke著;劉永華譯。《年鑒學派——法國史學革命1929-1989》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頁碼p.25.

03. 法Didier Eribon著,袁文強譯.《克勞德·列維·施特勞斯傳——-今昔縱橫談》,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頁碼p.92.

04. 法DenisBertholet著,於秀榮譯.《列維·施特勞斯傳》,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頁碼p.225.

05. 法LouisJeanCalvet著,車槿山譯.《羅蘭·巴爾特傳——結構與符號》,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頁碼p.139..

06. 英Malcolm Bowie著,牛宏寶,陳喜貴譯.《拉康》,北京-昆侖出版社,1999,頁碼p.232.

07. 法DidierEribon著,孟華譯.《喬治·杜梅齊爾傳——神話與史詩》,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頁碼p.149.

08. 法Jacques Le Goff等著,姚蒙編譯.《新史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頁碼pp.1-40.

09. 法NicolasBaverez著,王文融譯.《雷蒙·阿隆傳——歷史的見證》北京大學出版社,1997,頁碼p.260.

10. 法Jean-Pierre Vernant,讓-皮埃爾·韋爾南著;曹勝超譯.《眾神飛颺——希臘諸神的起源》.北京-中信出版社,2003,頁碼p.8.

11. Richard Jenkins.《Pierre Bourdieu》,Routledge,1992,頁碼p.5.

12. 法Fernand Braudel.Écrits sur l'histoire, vol.2,:Paris Flammarion,1994:頁碼p.14.

13. 法Marcel Granet, Georges Dumezil.< La religion des chinois >. ISBN 9782226207470:Éditions Albin Michel,2010:頁碼p.8.

14. 法Jean Bottéro,余中先/譯,《美索不達米亞——追溯近東文明的起點》,發現之旅叢書 (第58冊),ISBN:7-80678-190-0,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p.1.

15. 法Jacques Le Goff.Une vie pour l'histoire:Paris, Éditions La Decouverte,1996,頁碼p.88.

16. 《国际汉学界导夫先路的学者——饶宗颐(Jao Tsung-I)》侯绍政同舟共进1994年第01期

17.(法)程抱一、高宣扬,北京大学出版社,《对话-远近丛书》,2011,页码pp.79-80.

18. Francois Cheng (Cheng Chi-Hsien), 《Analyse formelle de l'œuvre poétique d'un auteur des Tang Zhang Ruo-xu》, Le travail a été présenté sous la direction de Alexis Rygaloff pour le diplôme de l'École Pratique des Hautes Études en 1969, Édition EPHE-PARIS MOUTON, 1970, p.1.

19. Madeleine Bertaud,《Francois Cheng, un cheminement vers la vie ouverte》,Paris Hermann,2009,页码p.21.

20.“法國高等研究院院長一行訪問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官方網站https://web.archive.org/web/20100615201132/http://www.ruc.edu.cn/65992.html

21.“北大往復論壇>索邦大学高等实验研究院历史和语言学系授予张广达先生名誉博士”https://web.archive.org/web/20150609172057/http://www.wangf.net/vbb2/showthread.php?threadid=8807

外部連結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