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保衛奇俠 (電影)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保衛奇俠
Watchmen
電影海報
基本資料
導演錫·史拉達
監製羅倫斯·哥頓
洛伊德·李文
黛博拉·史拉達
編劇大衛·海特
謝鈞華
原著保衛奇俠
戴夫·吉伯斯
艾倫·摩爾作品
主演瑪琳·艾珂曼
比利·告魯杜
馬修·古德
卡拉·古奇諾
傑基·厄爾·夏利
傑佛瑞·狄恩·摩根
柏德烈·韋遜
配樂泰勒·貝茲
攝影方賴瑞
剪接威廉·霍爾
製片商傳奇影業
DC漫畫
片長162分鐘[1]
186分鐘(導演剪接版)
215分鐘(終極剪接版)
產地 美國
語言英語
上映及發行
上映日期美國中華民國 2009年3月6日
香港 2009年3月10日
發行商華納兄弟(北美)
派拉蒙電影公司(全球)
預算$1.3億美元[2]
票房$1.85億美元[3]
各地片名
中國大陸守望者
香港保衛奇俠
臺灣守護者

保衛奇俠》(英語:Watchmen,中國大陸譯《守望者》,台灣譯《守護者》)是一部2009年美國犯罪動作劇情超級英雄電影,由錫·史拉達執導,瑪琳·艾珂曼比利·告魯杜馬修·古德傑基·厄爾·夏利傑佛瑞·狄恩·摩根柏德烈·韋遜作為主演。電影改編自1986年至1987年出版的限期系列《保衛奇俠》,作者為艾倫·摩爾戴夫·吉伯斯。故事設定在架空的1985年,處於美國蘇聯之間的冷戰時期,敘述一群退役的英雄們調查更大邪惡陰謀的故事。

在漫畫宣佈將改編成真人電影後,電影的改編計劃卻陷入難產。最先由監製羅倫斯·哥頓、監製祖·西佛、導演泰利·基咸二十世紀霍士華納兄弟(《保衛奇俠》出版商DC漫畫的母公司)接手開發,但導演吉列姆卻認為這項目「無法拍成電影」。2000年,哥頓和洛伊德·萊文聯同環球影業派拉蒙電影公司製作的腳本、大衛·海特達倫·艾朗夫斯基保羅·格連加斯的加入全部被取消,基於製作超出預算的爭議。本計劃回到了華納兄弟公司,由錫·史拉達被聘作執導,而派拉蒙仍是作為國際發行商。但霍士卻因哥頓未能在1991年將版權買斷而控告華納兄弟,他這使本電影對其他工作室侵了權。最後雙方協定在華納兄弟發行之後將給予霍士部分利潤才解決。電影2007年九月溫哥華進行拍攝。如同導演前作《戰狼300》,本片同樣仿製原著漫畫的分鏡構圖,但並不全部場景皆用去背合成背景方式呈現。

《保衛奇俠》排定2009年3月6日全球於一般影院與IMAX戲院同步上映。在首映周末票房收入為5500萬美元,最後總計收入超過1.85億美元。

2009年11月3日,發佈了導演剪接與24分鐘附加鏡頭的DVD《保衛奇俠終極剪接版》,當中還收入了原作的「Tales of the Black Freighter」這個情節,總時長215分鐘。

劇情[編輯]

故事處於一個架空歷史的時代,1930年代至40年代的美國有群面具變裝英雄,自治成立打擊罪犯的義勇軍團(Minutemen)。時間流逝,組織的興盛與衰落,超級英雄的第二代隨之組成新團隊,稱之為「保衛奇俠(Watchmen)」。

許多現實既有的重大歷史事件,因這群超級英雄的存在,受到改變進而影響歷史,如美國總統甘迺迪刺殺事件或越戰勝利。由於諸神般的曼克頓博士(Dr. Manhattan)介入越戰,美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使得尼克遜三次連任美國總統,廢除任職期限的限制。然而,1980年代下令禁止變裝英雄的行動,美國與蘇聯間的國際情勢更加緊繃,冷戰的核戰威脅一觸即發。

來到1985年的美國,只剩三位仍持續行動着:笑面俠(The Comedian)、政府隱密研究機構執事的曼克頓博士和遊走在犯罪邊緣的墨譜怪傑(Rorschach)。笑面俠實為政府特務艾迪·布雷克(Edward Blake),夜裏突遭到謀殺遇害;墨譜怪傑逐步調查推斷,某人預謀著殺害變裝英雄,前去警告退休的夥伴們:超脫人性的曼克頓博士與他愛人,繼承母親的二代絲靈(Silk Spectre)蘿莉·猶斯派契克(Laurie Juspeczyk)、中年退休的二代夜梟(Nite Owl)丹·崔博格(Dan Dreiberg)與擁有巨資財團的王者之王(Ozymandias)安卓林·偉特(Adrian Veidt)。

舉行笑面俠葬禮過後,在訪談節目上,曼克頓博士被指控,他是導致同僚與前女友癌症病變的主因,曼克頓博士本名為強·奧斯特曼(Jon Osterman),在一次實驗意外使得形體改變,且具有強大超能力。而後曼克頓博士自我放逐至火星,此消息傳出,美國本土失去強大的保護傘,蘇聯開展侵略阿富汗的行動。而後墨譜怪傑推測的陰謀論逐一印證,絲靈與夜梟遭到圍剿攻擊,王者之王的刺殺事件,而墨譜怪傑也被陷害謀殺罪刑入獄。

同時,蘿莉與曼克頓博士分手後愛上了丹,曾為英雄的兩位決定復出參與墨譜怪傑的追查。幫助墨譜怪傑逃獄後,三人回到基地,此刻曼克頓博士出現,把絲靈帶離現場,留下墨譜怪傑和夜梟兩人。絲靈被帶至火星,曼克頓博士表示對人類已不感興趣,拯救世界全靠絲靈的回答與否。最終用能力探查絲靈被隱埋的記憶,兩人得知原來笑面俠是絲靈的父親,使得曼克頓對人性改觀,而與絲靈一同回到地球。

另一方面,墨譜怪傑和夜梟兩人深入探查此陰謀計劃,發現安卓林是真正的幕後主謀,而前往王者之王的南極基地。出發前墨譜怪傑將調查日誌記錄,投至報社辦公室。找到王者之王,坦承他是謀殺笑面俠的人、曼克頓博士的流亡與陷害墨譜怪傑入獄,全都是他一手策劃,甚至安排刺殺事件來排除自身嫌疑。他解釋此項計劃,全是為了結束美國與蘇聯間的冷戰關係,避免核戰爆發毀滅世界,而使用曼克頓博士先前所提供的能量,預謀大規模爆炸攻擊世界各大主要城市,再歸罪於他。墨譜怪傑與夜梟企圖阻止,但計劃早在他們抵達前就已啟動。各地遭到嚴重爆炸攻擊後,美國政府官方探測能量是出於曼克頓博士,最終王者之王的計劃成功,敵對兩國願意結束冷戰,合作把目標轉向所謂「共同的敵人」。

絲靈與曼克頓回到地球,紐約已夷為平地,意識到全是王者之王的計劃。前去制伏王者之王,看到全世界戰爭接連停止,同意王者之王的謀略計劃,願意之後從地球離開到另一個宇宙。然而墨譜怪傑不願妥協,指使曼克頓只有死才能阻止他揭發真相,最後在墨譜怪傑脅迫下,曼克頓將之化為一攤血水,與絲靈告別之吻後消失。而後社會恢復了和平,夜梟和絲靈則選擇繼續彼此的戀情。

最後,美蘇的關係破冰,社會的人們皆充滿著愛與和平。一家不知名的報社已無新聞好報,此時員工打算拿讀者的信來做文章,卻意外收到了墨譜怪傑的日誌……

演員[編輯]

演員 角色 本名
瑪琳·艾珂曼 絲靈二代 / Silk Spectre II 蘿瑞·「蘿莉」·珍·猶斯派契克 /

Laurel "Laurie" Jane Juspeczyk

謝茜嘉·艾芭妮妲莉·寶雯是最初角色考慮人選,但導演認為她們過於知名,不太適合飾演這類嚴肅題材角色。瑪琳·艾珂曼用心理學的角度,詮釋此角在電影中的情感,亦是唯一女性要角,扮演打擊罪犯英雄,還得接受緊密武術訓練。[4] 戲中的膠製服裝設計與假髮,在表演特技時不易保護身體,時常在拍攝過程時弄傷。[5]
柏德烈·韋遜 夜梟二代 / Nite Owl II 丹尼爾·「丹」·崔博格 / Daniel "Dan" Dreiberg
熱衷高科技研究的中年退休英雄。[6] 漫畫迷尊·古錫曾對此角表達興趣。[7] 導演選擇派崔克·偉遜,在看過2006年的《隔牆有心人》(Little Children)表現,一併選中夏利演出羅夏,他在戲中增重25磅,詮釋中年發福的崔博格。[8] 他描述退休後的夜梟,就像是戰後返鄉卻無容身之處的軍人。[9] 偉遜用「heavy handed and power coordinated」來形容夜梟的打鬥風格。[5]
傑基·厄爾·夏利 墨譜怪傑 / Rorschach 華特·約瑟夫·寇瓦克斯 / Walter Joseph Kovacs
頭套面具的變裝英雄,政府下禁令後仍持續打擊罪犯。[6] 不同於其他五位演員,夏利聽聞他是漫畫迷裏最受合適的候選者,拜讀漫畫後熱切地追求此角色演出。[8] 他帶來十四名友人一同前往試鏡,演出漫畫中的故事場景。夏利近乎是個「怪人」,嘗試去理解羅夏專制主義的道德與複雜的人性行為,也讓他想知道,是否人類都會為犯錯而辯解。[10] 羅夏面具上的墨漬變化,能使空白的頭罩,更能表達出羅夏的心理情緒。夏利認為面具墨漬變化的設計,能夠更快速的表現角色情感。[11] 頭套有製造些小洞已便演員視線觀看。夏利本身是拳法黑帶段位,但認為羅夏的拳擊背景因素,攻擊模式是較為無章法且好鬥的。[5]
比利·告魯杜 曼克頓博士 / Doctor Manhattan 強納森·「強」·奧斯特曼博士 / Dr. Jonathan "Jon" Osterman
唯一擁有超能力的超級英雄,持續替美國政府工作。奇洛·李維斯曾經爭取此角演出[12],由於超乎預算拍攝企畫延宕而放棄。[6] 除了曼克頓博士回顧發生意外前,身為一個人類的記憶是由比利·告魯杜真人演出,其餘全是電影動作捕捉CG特效製成。拍攝期間,庫達普穿上一件充滿藍色LED裝有動作接收器的戲服,讓他全身發出藍色亮光,就像曼克頓博士電影中呈現一般。呈現曼克頓博士意外後,身體重組後模擬出像眾神般的體態,為此找來男模特兒演員 Greg Plitt英語Greg Plitt作身體部位合成,將庫達普的頭部接到男模的身材上。[13] 庫達普必須持續想着漫畫中的角色入戲,穿着充滿LED的戲服讓他感到愚蠢而無法專注。不過他為此感到幸運,不用像其他演員得穿厚重膠製的戲服,且他的出現也成為一種舒緩氣氛的笑點。[8] 導演選擇不將曼克頓說話聲音轉為具有電子腔調,解釋說他期望角色能夠更輕易貼近人性,而取代原先預設機器聲調的疏離感。[14]
馬修·古德 王者之王 / Ozymandias 安卓林·亞歷山大·徫特 / Adrian Alexander Veidt
退休唯一公開身分的超級英雄。王者之王角色早期選角名單有祖迪·羅李·培斯湯·告魯斯[5][12] 因當時片場預算不足,而延宕此拍攝企劃。[6] 導演表示馬修·古德身材「大、高且瘦」,有助於帶出「美麗永恆的亞利安超人」的感覺。[8]馬修·古德深究角色的背景故事,細膩詮釋王者之王在公開場合是美國正統發音,私下則帶點德國腔調。他解釋此角色賦予他家人財富且環遊世界,成為一個白手起家的成功者,而對於雙親納粹的過去感到愧疚,設定讓角色的二元性與美國夢的主題更加突顯。馬修·古德曾擔憂他的選角,覺得王者之王非一般自然典型角色,然而導演堅持且鼓氣使他妥協。導演提到此角色花費許多時間尋找,需要長相英俊又美麗且精明,要完全符合並不容易。[15][16]
傑佛瑞·狄恩·摩根 笑面俠/ The Comedian 艾德華·「艾迪」·布雷克 / Edward "Eddie" Blake
替美國政府服役的超級英雄,出場即遭到遇害。選角確定前,製片曾與朗·柏曼商討飾演笑面俠一角。[17] 摩根閱讀漫畫所飾演部分,翻了三頁看見他的角色隨即遇害,闔上書向經理人推辭演出,經理人告訴他繼續閱讀會發現這角色有多重要。[8] 摩根認為此角是一項挑戰,表示「基於某些理由,閱讀原著過程,即時他作了不為人道的事,你仍不會憎恨他……我的演出像是某種詮釋,讓觀眾看完不會產生喜歡他的理由,但你也不會厭惡他,若你如果身為他也會做出同樣的事。」[18] 關於選角,導演表示「荷里活裏很難找到男人中的男人,當他看見傑佛瑞性情乖戾亦具冷酷特質,心想他是最好的人選了。」[15]

音樂[編輯]

2007年十一月作曲家泰勒·貝茲開始製作電影配樂,每個月固定視察當週拍攝鏡頭,觀看毛片畫面作初步的配樂工作。導演史拉達與貝茲聽閱1980年代電影的原聲帶,諸如《孽慾殺人夜》、《銀翼殺手》和《威猛奇兵》(To Live And Die In L.A.)等片尋求靈感。導演要在夜梟與絲靈火場救人那場戲,呈現傳統超級英雄的氛圍,而使用一種穩定的4/4拍子節奏(four to the floor英語four to the floor)結他旋律。貝茲替換使用 Yamaha CS-80英語Yamaha CS-80MOTM英語MOTM 混音器,製作環境音樂與混音工作,荷里活交響樂團(Hollywood Studio Symphony)演奏主題樂曲。

電影使用一些漫畫中所提到的歌曲,包括開場片頭音樂是卜·戴倫的「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電影取得歌曲的使用版權,把三分鐘原曲配合片頭加長至六分鐘;笑面俠遭到謀殺的背景音樂是納京高的「Unforgettable」;笑面俠葬禮的歌曲是賽門與葛芬柯(Simon & Garfunkel)的「The Sounds of Silence」;另外還有吉米·亨德里克斯版本的「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妮娜德國版本的「99 Luftballons」;懼之淚(Tears For Fears)版本的「Everybody Wants To Rule The World」,夜梟與絲靈兩人在夜梟飛行器裏的性愛畫面,歌曲是李歐納·柯恩著名的「Hallelujah」,導演想在這具爭議場景打算帶些反諷與可笑,原先使用Allison Crowe的專輯版本,但Crowe版本過於浪漫與性感,最後導演使用柯恩現場演唱版本在此場戲。貝茲表示製作配樂的最大挑戰,是將這些著名歌曲如何有力地融合於電影當中。

原聲輯[編輯]

電影原聲帶分為「電影音樂原聲帶(Music From the Motion Picture)」與「電影配樂原聲帶(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於2009年2月24日華納音樂發行。

保衛奇俠:原聲大碟
泰勒·貝茲電影配樂
發行日期2009年3月3日
類型電影配樂
時長44:43
唱片公司華納兄弟
專業評分
評論得分
來源評分
帝國雜誌2/5顆星[19]
IGN8.5/10顆星[20]
  • 電影音樂原聲帶
曲序曲目演唱者時長
1.Desolation Row我的另類羅曼史3:01
2.Unforgettable納京高3:28
3.The Times They Are a-Changin'卜·戴倫3:14
4.The Sound of Silence賽門與葛芬柯3:07
5.Me and Bobby McGee珍妮絲·賈普林4:31
6.I'm Your Boogie Man琪詩與陽光合唱團4:03
7.You're My Thrill比莉·哈樂黛3:24
8.Pruit Igoe" and "Prophecies菲利普·葛拉斯8:37
9.Hallelujah李歐納·柯恩4:37
10.All Along the Watchtower吉米·亨德里克斯4:01
11.Ride of the Valkyries布達佩斯交響樂團5:22
12.Pirate Jenny妮娜·西蒙6:39
  • 電影配樂原聲帶
曲序曲目時長
1.Rescue Mission2:14
2.Don't Get Too Misty Eyed1:37
3.Tonight the Comedian Died2:44
4.Silk Spectre1:01
5.We'll Live Longer0:57
6.You Quit!0:39
7.Only Two Names Remain1:43
8.The American Dream1:57
9.Edward Blake - The Comedian2:42
10.The Last Laugh0:58
11.Prison Fight1:45
12.Just Look Around You5:52
13.Dan's Apocalyptic Dream1:18
14.Who Murdered Hollis Mason?0:56
15.What About Janie Slater?1:35
16.I'll Tell You About Rorschach4:10
17.Countdown2:47
18.It Was Me1:26
19.All That Is Good4:59
20.Requiem(Excerpted from 安魂曲 (莫扎特)0:55
21.I Love You2:41

發行[編輯]

評價[編輯]

院線版電影獲得的評價極度兩極,論黑暗和獨特風格的超級英雄電影,有些評論家對電影風格、演員和視覺效果給予了很好的評價,但也有人認為其限制級內容(血腥暴力、性場面和不雅台詞)的缺少並不忠於原作。爛番茄基於271條評論持有65%的新鮮度,平均得分6.2/10[21]。在Metacritic上,根據39條評論得分56/100[22]

IGN的Patrick Kolan給了本片極高的評價,評出10/10的滿分[23]

票房[編輯]

《保衛奇俠》於2009年3月6日晚場首映前,根據導演前部電影票房預估為$460萬美元,約為《300壯士》的兩倍。在首日3611家戲院廳數共賺進$24,515,772美元,接連周六周日兩天,分別進帳$18,383,964美元與$12,314,598美元,總計首周票房為$55,214,334美元,而在124廳IMAX影院進帳$540萬美元,僅次於2008年的《黑暗騎士》。《保衛奇俠》成為艾倫·莫爾所有改編作品裏周末票房最高的電影。2006年《V煞》票房$25,642,340美元;2003年《天降奇兵》票房$23,075,892美元;2001年《屠出地獄》票房$11,014,818美元,甚至光首周票房就超過《屠出地獄》總票房收入$31,602,566美元。

《保衛奇俠》首周僅開出五千五百萬美元,而導演前改編作品《300壯士》票房高達七千萬美元,華納行銷Dan Fellman認為不能把兩部片作為比較,因為《保衛奇俠》片長長達兩小時45分鐘,而《300壯士》則在兩小時內,必然會壓縮到放映的場次廳數。不過放映場次縮減,首映當天總廳數仍是比《300壯士》的3103廳多出508廳。

上一屆:
瑪蒂入獄
2009年全美週末票房冠軍
3月6日-3月8日
下一屆:
勇闖魔域山
上一屆:
葉問
2009年台北週末票房冠軍
3月6日-3月8日
下一屆:
一百萬零一夜

榮譽[編輯]

《保衛奇俠》被提名於2009年視覺效果協會獎一項大獎、第36屆土星獎七項大獎,並獲得2009年尖叫獎十三項大獎。而這部電影也被預定提名為奧斯卡最佳視覺效果獎,儘管最後它並無出現在候選名單中。

榮譽
獎項 類別 得獎人 結果
第36屆土星獎
最佳奇幻電影 獲獎
最佳導演 錫·史拉達 提名
最佳女配角 瑪琳·艾珂曼 提名
最佳寫作 謝鈞華大衛·海特 提名
最佳服裝 米高·威爾金森 獲獎
最佳造型設計 提名
最佳DVD或藍光特別版發佈 《保衛奇俠終極剪接版》 獲獎
2009年尖叫獎
最佳奇幻電影 提名
最佳女配角 卡拉古·琪諾 提名
突破性表演-女 瑪琳·艾珂曼 提名
最佳小樂隊演奏 提名
最佳F/X 提名
年度最佳尖叫歌曲 "Desolation Row",我的另類羅曼史創作 提名
最佳超級英雄 傑基·厄爾·夏利 提名
比利·告魯杜 提名
瑪琳·艾珂曼 提名
最難忘殘害 雙臂遭電鋸切斷 提名
年度最佳打鬥場景 王者之王對笑面俠 提名
Holy Sh!t!年度最佳場景 曼克頓博士的毀滅 提名
最佳漫畫改編電影 獲獎
2009年視覺效果協會獎 真人電影優秀動畫人物特效 曼克頓博士 提名

參考文獻[編輯]

  1. ^ WATCHMEN (18). Paramount Pictures. British Board of Film Classification. February 13, 2009 [July 27,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2. ^ Eller, Claudia. Warner Bros. and Fox settle 'Watchmen' copyright dispute. The Los Angeles Times. 2009-01-16 [2011-1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20). 
  3. ^ Watchmen (2009). Box Office Mojo. [2010-08-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06-07). 
  4. ^ Newgen, Heather. Malin Åkerman Talks Watchmen. ComingSoon.net. 2007-09-29 [2007-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08-03). 
  5. ^ 5.0 5.1 5.2 5.3 Crocker, Jonathan. Hero Complex. Total Film. February 2009: 52–59. 
  6. ^ 6.0 6.1 6.2 6.3 Kit, Borys. Watchmen powering up with castings. The Hollywood Reporter. 2007-07-26 [2007-07-2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8-01). 
  7. ^ Adler, Shawn. John Cusack Calls Hilary Duff 'A Revelation'; Has His Eye On Watchmen. MTV. 2007-06-13 [2008-02-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3-10). 
  8. ^ 8.0 8.1 8.2 8.3 8.4 Hewitt, Chris. Under the Hood. Empire. March 2009: 76–85. 
  9. ^ Crocker, Jonathan. The Characters of Watchmen. IGN. 2009-02-11 [2009-02-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4). 
  10. ^ Adler, Shawn. Is Rorschach 'Watchmen''s Most Heroic Character? Jackie Earle Haley Thinks So. MTV Splash Page. 2008-08-21 [2008-08-2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7-14). 
  11. ^ Adler, Shawn. 'Watchmen' Images Revealed! Plus Rorschach Speaks Exclusively To MTV. MTV. 2008-03-06 [2008-03-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1-13). 
  12. ^ 12.0 12.1 Garrett,Diane; Michael Fleming. Cast set for Watchmen. Variety. 2007-07-25 [2007-07-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9-21). 
  13. ^ 存档副本. [2009-04-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4-10). 
  14. ^ Leupp, Thomas. New Watchmen Footage Raises New Questions. ReelzChannel. 2008-10-07 [2008-10-0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8-10-10). 
  15. ^ 15.0 15.1 Lovece, Frank, "'300' director Zack Snyder is 'Watchmen' hero頁面存檔備份,存於互聯網檔案館)", Newsday, March 1, 2009
  16. ^ Capone Interviews Ozymandias! Matthew Goode Talks Brideshead Revisited and Watchmen!. Ain't It Cool News. 2008-07-21 [2008-07-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0). 
  17. ^ Epstein, Daniel Robert. Talking to the Voice of Hellboy. Newsarama. 2007-03-13 [2007-03-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0-01-15). 
  18. ^ Newgen, Heather. Morgan and Butler Talk Watchmen. Superhero Hype!. 2007-12-08 [2007-12-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12-09). 
  19. ^ Graydon, Danny. Review of Watchme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Empire. [February 8, 20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10-16). 
  20. ^ Watchmen: Original Motion Picture Score. IGN. March 4, 2009 [February 8, 20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年7月15日). 
  21. ^ Watchmen Movie Reviews. Rotten Tomatoes. IGN Entertainment. [2009-03-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9-16). 
  22. ^ Watchmen (2009): Reviews. Metacritic. CNET Networks. [2009-02-2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1-31). 
  23. ^ Kolan, Patrick. Watchmen AU Review. IGN AU. 2009-02-23 [2009-08-1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26).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