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語
此條目需要精通或熟悉相關主題的編者參與及協助編輯。 (2019年4月3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9年4月3日) |
泰語 | |
---|---|
暹羅語、阿瑜陀耶語 | |
ภาษาไทย ภาษากลาง | |
發音 | [pʰaː˧saː˨˩˦tʰaj˧] (泰國皇家學會) [bʱɐː˦ɹ̠̊˔ɐː˧˥dʱɐɪ˦] (ⓘ) (首都泰語) |
母語國家和地區 | 泰國(中部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武答拉底,呵叻) 柬埔寨(戈公省) |
母語使用人數 | 7000萬 (2023)[1] 2000萬人為第二語言(母語為蘭納語,依善話,南泰語或是北高棉話)[1] |
語系 | |
方言 | 潮州泰語(標準書面語)
中原泰語(標準語音)
上中泰語
西南泰語
呵叻話
|
文字 | 泰文字 泰語盲文 |
官方地位 | |
作為官方語言 | 泰國 |
承認少數語言 | 柬埔寨 |
管理機構 | 泰國皇家學會 |
語言代碼 | |
ISO 639-1 | th |
ISO 639-2 | tha |
ISO 639-3 | tha |
Glottolog | thai1261 [2] |
語言瞭望站 | 47-AAA-b |
泰語(泰語:ภาษาไทย,皇家轉寫:Phasa Thai),外來別稱暹羅語(英語:Siamese),舊消歧義方式別稱阿瑜陀耶語(泰語:ภาษาอยุธยา),今日以中部泰語(泰語:ภาษาไทยถิ่นกลาง,皇家轉寫:Phasa Thai Tin Klang)為消歧義,是泰國唯一官方語言,也是中部泰國人和華裔泰國人的第一語言。2020年,有6900萬泰語使用者[3]。泰語在分類上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為一種分析型的聲調語言,其過半的詞彙源自巴利語、梵語、孟語[4]和古高棉語。
泰語口語按照不同的年齡、性別、階層、空間方位而考慮,可和老撾語、伊森語等其他西南部台語支語言做到部分互通,儘管使用的文字有所不同,在這些語言在語言學上較為相似,共同組成方言連續體[5]。泰語的標準語是以曼谷為代表的泰國中部地區受教育階層的口語和書面語為基礎的[6][7],泰國境內其他的一些壯傣語支語言亦有「泰語方言」「不同種類的泰語」的稱法[8],但在語言學上亦可認為是相近但互相獨立的語言。中部泰語是泰國教育界和媒體的唯一通用語,因此泰國其他地區的居民大多同時掌握本土方言和標準泰語[9][10][3]。
泰語簡介
[編輯]泰語是屬壯侗語系侗台語族,是一種分析型語言,詞型沒有時態與數量的變化,主要以改變語序、增減詞素等方式表達不同含義。泰語中不同的聲調用以區分同聲同韻的詞彙以及語法。泰語的語言是有等級的,按語言等級與使用群體來分,可分成世俗用語(即老百姓所使用的白話文)、王族用語(類似中國古代皇宮裡用的文言文)和僧侶用語三種。
壯侗語系 |
| |||||||||||||||||||||||||||||||||||||||||||||||||||||||||||||||
語言政策
[編輯]民族語公開泰語全球使用約2,000萬人,但實際上母語者可能更多,因為泰國西部地區和泰國東部地區早期亦為暹羅領域兼講泰語為第一語言,此外二戰後政府同化多數華裔,今日泰國的華裔也講泰語為第一語言。泰國皇家學院指阿瑜陀耶話當作標準泰語,所有全國教材以此方言來用。
泰語語域與方言
[編輯]泰語可分成五種方言:
首都泰語
[編輯]中原泰語
[編輯]- 阿瑜陀耶話,亦稱現代標準泰語,是泰國中南部及曼谷大都會的方言(除了曼谷),此方言是標準方言,亦是唯一在教育及皇家新聞發佈使用的方言,但不是普遍的方言。
- 東部泰語,亦稱莊他武里話,是泰國東部的方言。
- 吞武里話,可稱曼谷話,是曼谷西部的方言。大多受到波斯、旁遮普、普什圖和葡萄牙的影響。
- 素攀武里話,是大城王朝的標準語,通常為素攀武里、信武里和的方言。
- 干乍那武里話,是泰語其中一種方言,通常為干乍那武里使用的方言。
- 羅勇府話,是泰語某一種方言,是在羅勇使用的方言,與素攀武里話很接近。
上中泰語
[編輯]西南泰語
[編輯]呵叻話
[編輯]文字
[編輯]泰文輔音字母根據拼讀聲調規律來分,可分成中輔音、高輔音和低輔音三類。泰文有四十四個輔音字母。不同類型的輔音與相同元音相拼讀時,其拼讀聲調往往是不相同的,因此學習語音要特別注意區別輔音類型。
泰文元音共有二十八個元音字母,按結構分為單元音、複合元音和特殊元音三類。這是傳統的分類。泰語元音根據發音時間長短分為長元音和短元音。長元音與短元音與相同的輔音相拼讀時,其拼讀聲調是不相同的,因此學習泰語語音要特別注意區別長元音與短元音。長元音與短元音在泰語中是區分含義的,與漢語不同。泰語中的特殊元音一般發音比較短,其拼讀聲調與長元音一致。
泰語是聲調語言,與漢語類似。泰語共有5個聲調,但只有4個聲調符號。聲調在泰語中是區分含義的。現代泰語在音韻上比現代漢語更加豐富。
泰語音系
[編輯]此文章按照阿瑜陀耶話(標準泰語)的發音。
輔音
[編輯]泰語的塞音可分為三組:
北方官話的塞音只有不送氣清音(比如「玻」的聲母[p])和送氣清音(比如「坡」的聲母[pʰ])的對立,而泰語和吳語類似,還有一套濁音(比如與[p]、[pʰ]對立的[b],上海話中「皮」讀「bí」)。
- 輔音表:
雙唇音 齒齦音 硬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ม[n]
ณ,น[ŋ]
ง塞音 不送氣濁音 [b]
บ[d]
ฎ,ด不送氣清音 [p]
ป[t]
ฏ,ต[k]
ก[ʔ]
อ送氣清音 [pʰ]
พ,ผ,ภ[tʰ]
ฐ,ฑ,ฒ,ถ,ท,ธ[kʰ]
ข,ฃ,ค,ฅ,ฆ塞擦音 不送氣清音 [tɕ]
จ送氣清音 [tɕʰ]
ฉ, ช, ฌ噝音/
擦音[f]
ฝ,ฟ[s]
ซ,ศ,ษ,ส[h]
ห,ฮ近音 [l]
ล,ฬ[j]
ญ,ย[w]
ว閃音 [ɾ]
ล,ฬ顫音 [r]
ร
- 複輔音聲母
上表所列輔音在泰語中均可以出現在音節開頭作為聲母,除此之外,泰語中還有以下複輔音聲母:pr、pl、pʰr、pʰl、tr、kr、kl、kw、kʰr、kʰl、kʰw[11]。
- 泰語尾音音系
泰語中有九種韻尾,分別是[p]、[t]、[k]、[m]、[n]、[ŋ]、[j]、[w]、[ʔ]。[ʔ]只出現在短元音後。
雙唇音 齒齦音 硬齶音 軟齶音 聲門音 鼻音 [m]
ม[n]
ณ,ญ,น,ร,ล,ฬ[ŋ]
ง塞音 [p]
บ,ป,พ,ฟ,ภ[t]
จ,ช,ซ,ฎ,ฏ,ฐ,ฑ,ฒ,
ด,ต,ท,ธ,ศ,ษ,ส[k]
ก,ข,ค,ฆ[ʔ]
見註近音 [j]
ย[w]
ว
- 註:出現在短元音且無其他尾音時的停頓。
元音
[編輯]泰語的母音有完整的長短對立,有九個音位:[ɑ]、[i]、[ɯ]、[u]、[e]、[ɛ]、[o]、[ɔ]、[ɤ]。
|
泰語中之母音能互相結合,或與ย、ว等半母音組成雙元音或三元音,列表如下:
長 | 短 | ||
---|---|---|---|
泰文 | 國際音標 | 泰文 | 國際音標 |
–าย | /aːj/ | ไ–*, ใ–*, ไ–ย, -ัย | /aj/ |
–าว | /aːw/ | เ–า* | /aw/ |
เ–ีย | /iːə/ | เ–ียะ | /iə/ |
– | – | –ิว | /iw/ |
–ัว | /uːə/ | –ัวะ | /uə/ |
–ูย | /uːj/ | –ุย | /uj/ |
เ–ว | /eːw/ | เ–็ว | /ew/ |
แ–ว | /ɛːw/ | – | – |
เ–ือ | /ɯːə/ | เ–ือะ | /ɯə/ |
เ–ย | /ɤːj/ | – | – |
–อย | /ɔːj/ | – | – |
โ–ย | /oːj/ | – | – |
เ–ียว | /iəw/ | – | – |
–วย | /uəj/ | – | – |
เ–ือย | /ɯəj/ | – | – |
元音以及其與半元音、響音、塞音等韻尾組成的韻母如下表[11]:
無韻尾 | -j | -w | -m | -n | -ŋ | -p | -t | -k | -ʔ | |
---|---|---|---|---|---|---|---|---|---|---|
a: | a: | a:j | a:w | a:m | a:n | a:ŋ | a:p | a:t | a:k | |
a | aj | aw | am | an | aŋ | ap | at | ak | aʔ | |
ɛ: | ɛ: | ɛ:w | ɛ:m | ɛ:n | ɛ:ŋ | ɛ:p | ɛ:t | ɛ:k | ||
ɛ | ɛw | ɛŋ | ɛp | ɛʔ | ||||||
e: | e: | e:w | e:m | e:n | e:ŋ | e:p | e:t | e:k | ||
e | ew | em | en | eŋ | ep | et | ek | eʔ | ||
ɔ: | ɔ: | ɔ:j | ɔ:m | ɔ:n | ɔ:ŋ | ɔ:p | ɔ:t | ɔ:k | ||
ɔ | ɔj | ɔŋ | ɔk | ɔʔ | ||||||
o: | o: | o:j | o:m | o:n | o:ŋ | o:p | o:t | o:k | ||
o | om | on | oŋ | op | ot | ok | oʔ | |||
i: | i: | i:m | i:n | i:p | i:t | i:k | ||||
i | iw | im | in | iŋ | ip | it | ik | iʔ | ||
iə | iə | iəw | iəm | iən | iəŋ | iəp | iət | iək | ||
u: | u: | u:m | u:n | u:ŋ | u:p | u:t | u:k | |||
u | uj | um | un | uŋ | up | ut | uk | uʔ | ||
uə | uə | uəj | uəm | uən | uəŋ | uəp | uət | uək | ||
ɯ: | ɯ: | ɯ:m | ɯ:n | ɯ:p | ɯ:t | |||||
ɯ | ɯm | ɯn | ɯŋ | ɯp | ɯt | ɯk | ɯʔ | |||
ɯə | ɯə | ɯəj | ɯəm | ɯən | ɯəŋ | ɯəp | ɯət | ɯək | ||
ɤ: | ɤ: | ɤ:j | ɤ:m | ɤ:n | ɤ:ŋ | ɤ:p | ɤ:t | ɤ:k |
- 注:原書中長元音單獨出現時均不帶長元音符號:,且ɤ韻處理作ə。[11]
聲調
[編輯]標準泰語有五個聲調:[33](˧˧)、[21](˨˩)、[41](˦˩)、[45](˦˥)、[214](˩˩˦)有時會依照順序標示為第一至第五聲調。泰語字母的聲調標示十分複雜,許多原因都可能影響到一個音節的聲調。
No. 聲調 調值 泰語稱呼 音位 標音 泰語範例 中文語意 壯語(Cuengh) 1 中音 33 สามัญ(普通調) /nāː/ [naː˧] นา (一畝)稻田 naz 2 低音 21 เอก(第一調) /nàː/ [naː˧˩] หน่า (昵稱) naq 3 降音 41 โท(第二調) /nâː/ [naː˦˩] หน้า 臉、頁 naj/nah 4 高音 45 ตรี(第三調) /náː/ [naː˧˥] น้า 阿姨/舅舅 (母親的弟或妹) nax 5 升音 214 จัตวา(第四調) /nǎː/ [naː˩˩˦] หนา 厚的 na
泰語書寫
[編輯]文法
[編輯]泰語的講話和書寫的順序,基本語序與漢語一樣,都是「主─謂─賓」結構,但是與漢語的最大區別是修飾語在被修飾語之後,如形容詞應該放在名詞之後,副詞放在動詞之後。
泰語語法更接近漢語,沒有所有格、人稱、數等詞型的變化,表達不同含義,只需加減不同的詞,或調整語序,就像漢語,一個「你」「我」沒有主格賓格的變化,一個「愛」沒有單數複數變化,表示疑問就加上疑問詞「嗎」,不用改變其他部分,舉例如下:
- ฉันรักเธอ 我愛你。
- เธอรักฉัน 你愛我。
- ฉันไม่รักเธอ 我不愛你。
- เธอรักฉันไหม 你愛我嗎?
泰語可視作一種分析語,其基本語序為主詞─動詞─受詞,且是一種中心語前置(head-initial,意指修飾語〔形容詞、名詞屬格等成份〕置於被修飾語後)的語言,同時泰語也具有量詞系統。
就語言類型學來看,泰語是種分析語。它的基本語序為「主詞─動詞─受詞」(SVO),不過它的主詞經常省略。泰語的代詞會因說話者與聽話者的性別和相對關係等而有所不同。
語序
[編輯]泰語語序如下[12]:
詞彙
[編輯]基本詞彙單音節居多,非單音節的詞彙大多為合成詞或外來語。另外,泰語吸收了大量的高棉語、梵語、漢語、巴利語詞彙。
除了一般的二十四小時制的時間外,泰國亦使用所謂的泰制六小時計時制(Thai six hour clock)。
泰語使用的單詞,會根據各種不同的狀況而有所差異,像例如指稱「吃」的字眼就有多種版本:
- กิน(一般用語)
- แดก(用於俗語)
- ยัด(用於俗語)
- บริโภค(用於書面或正式場合)
- รับประทาน(用於書面或正式場合)
- ฉัน(用於宗教界)
- เสวย(用於皇家)
各詞類
[編輯]形容詞與副詞
[編輯]形容詞與副詞在形態上沒有任何的區別,許多單詞可兼任兩者的功能。它們置於其所飾的詞,如名詞、動詞、其他的形容詞和副詞等的後面。疊詞可用於將意思給強化,它可能表「非常」(表「非常」之意時第一個成份的音高〔pitch〕較高)或「較為」(表「較為」之意時兩者的音高相同)之意(Higbie 187-188)。一般而言,一個句子中只有一個字會以疊詞的形式出現。
下為一些用例:
- คนอ้วน(khon uan, [kʰon ʔûan ]),意即「一個胖子」
- คนอ้วน ๆ(khon uan uan, [kʰon ʔûan ʔûan]),意即「一個非常胖/較為胖的人」
- คนที่อ้วนเร็วมาก(khon thi uan rew mak, [kʰon tʰîː ʔûan rew mâːk]),意即「一個胖得非常快的人」
- คนที่อ้วนเร็วมาก ๆ(khon thi uan rew mak mak, [kʰon tʰîː ʔûan rew mâːk mâːk]),意即「一個胖得非常非常快的人」
比較級藉由「A X กว่า B」(kwa, [kwàː])的句型來表達,其意為「A比B還X」。而最高級則藉由「A X ที่สุด」(thi sut, [tʰîːsùt])來表達,其意為「A是最X的」。
下為比較級的一些用例:
- เขาอ้วนกว่าฉัน(khao uan kwa chan, [kʰǎw ʔûan kwàː tɕ͡ʰǎn]),意即「他/她比我胖」
- เขาอ้วนที่สุด(khao uan thi sut, [kʰǎw ʔûan tʰîːsùt]),意即「他/她是最胖的」
因為形容詞可直接用作謂語之故,因此一些用於指稱動詞時態的質詞(見下方「動詞」一節的說明)亦可用於形容詞上。如下所示:
- ฉันหิว(chan hiu, [tɕ͡ʰǎn hǐw]),意即「我餓了」
- ฉันจะหิว(chan cha hiu, [tɕ͡ʰǎn tɕ͡àʔ hǐw]),意即「我會餓」
- ฉันกำลังหิว(chan kamlang hiu, [tɕ͡ʰǎn kamlaŋ hǐw]),意即「我現在很餓」
- ฉันหิวแล้ว(chan hiu laeo, [tɕ͡ʰǎn hǐw lɛ́ːw]),意即「我已經很餓了」
- Remark ฉันหิวแล้ว 其意常可作「我現在很餓」,一般而言,แล้ว([lɛ́ːw])是一個過去時標明,但 แล้ว 亦有許多其他的用途,像例如在意為「因此你現在要去哪裡」的 แล้วเธอจะไปไหน([lɛ́ːw tʰɤː tɕ͡àʔ paj nǎj])這句中, แล้ว([lɛ́ːw])被用作一個論述質詞。
動詞
[編輯]動詞沒有詞形變化(即不根據時態、語體、語氣、單複數或人稱等條件來變化),也沒有分詞形,疊詞常用以表動作的強度較強。
被動語態藉由在動詞前加 ถูก(thuk, [tʰùːk])來標明,下為其例:
- เขาถูกตี(khao thuk ti, [kʰǎw tʰùːk tiː]),意即「他被人打」
被動語態表明接受動作者(就是被動式的「主詞」所表明者)不對之有控制力的動作,也就是表達受動作所害之意。
若要表明有機會做的事,可用質詞 ได้(dai, [dâj], can),下為其例:
- เขาจะได้ไปเที่ยวเมืองลาว(khao cha dai pai thiao mueang lao, [kʰǎw t͡ɕaʔ dâj paj tʰîow mɯːaŋ laːw]),意即「他有機會去寮國」。
要注意的是,儘管有兩個質詞dai(讀音可能為[dâj]或[dâːj])都拼作 ได้,它們的意思是不同的。短母音版的dai([dâj])置於動詞前,且表有的機會;而長母音版的dai([dâːj])則置於動詞後,且表獲准或有能力做某事之意。另看下方過去時的部份以知關於 dai 的其他用途。
長音版 dai 的用法如下所示:
- เขาตีได้(khao ti dai, [kʰǎw tiː dâːj]),意即「他被準予打」或「他可以打」。
可藉由將ไม่(mai,[mâj])置於動詞前來表示否定。如下所示:
- เขาไม่ตี(khao mai ti),意即「他不打」或「他沒在打」
時態藉由置於動詞前或後的標記來表示。
- 現在時可藉由將กำลัง(kamlang, [kamlaŋ],意即「目前」)置於動詞前。如下所示:
- เขากำลังวิ่ง(khao kamlang wing, [kʰǎw kamlaŋ wîŋ])「他跑中」
- 未來時可藉由將 จะ(cha, [t͡ɕaʔ],意即「將要」)置於動詞前來表達。如下所示:
- เขาจะวิ่ง(khao cha wing, [kʰǎw t͡ɕaʔ wîŋ]),意即「他將會跑」或「他正要跑」
- 過去時可藉由將 ได้(dai, [dâːj])置於動詞前來表達;然而,將 แล้ว(laeo, :[lɛ́ːw],意即「已經」)置於動詞後是更常見的表達過去時的方法;此外,亦可藉由同時使用 ได้ 和 แล้ว 來表達過去時,兩者同時使用時,其構造法為「主詞+ ได้ + 動詞+ แล้ว」。過去時用法如下所示:
- เขาได้กิน(khao dai kin, [kʰǎw dâːj kin]),意即「他可以吃」
- เขากินแล้ว(khao kin laeo, [kʰǎw kin lɛ́ːw]),意即「他吃了」
- เขาได้กินแล้ว(khao dai kin laeo, [kʰǎw dâːj kin lɛ́ːw]),意即「他已經吃了」
泰語有將多個動詞同時出現於一句的連動結構,一些動詞的組合很常見,因此可將之視為片語。如下所示:
- เขาไปกินข้าว(khao pai kin khao, [kʰǎw paj kin kʰâːw]),意即「他去吃飯」
- ฉันฟังไม่เข้าใจ(chan fang mai khao chai, [tɕ͡ʰǎn faŋ mâj kʰâw tɕ͡aj]),意即「我不知道他說什麼」,此句直譯為「我、聽、不、進、心」
- เข้ามา(khao ma, [kʰâw maː]),意即「進來」
- ออกไป!(ok pai, [ʔɔ̀ːk paj]),意即「出去!」
名詞
[編輯]名詞沒有詞形變化,亦無歐洲語言一般文法上的陰陽性等的區別;此外,泰語亦無冠詞。
名詞既非單數,亦非眾數,不過一些名詞可藉疊詞來構造集合形,像 เด็ก(dek,意即「小孩」)這個詞就常藉由其疊詞形 เด็กๆ(dek dek)來表「一群小孩」之意。พวก(phuak, [pʰûak])這個詞常加在名詞或代詞前,以將後方的詞變為眾數或強調後方的名詞,像例如 พวกผม(phuak phom, [pʰûak pʰǒm])之意即「我們」(男性用);พวกเรา(phuak rao, [pʰûak raw])之意即「我們」並強調「我們」之意;而 พวกหมา(phuak ma)之意則為「(多於一隻的)狗」。
泰語有量詞(ลักษณนาม,classifiers)存在,其與名詞與數詞的相對語序為「名詞─數詞─量詞」,像 ครูห้าคน 即「五名老師」之意,其直譯則為「老師、五、人」。在泰語中,量詞幾乎是一定使用的。
代詞
[編輯]泰語中,主詞人稱常被省略,而一個人的暱稱常被用作代詞。若要使用代詞的話,需根據社會地位、親屬關係等各種狀況而決定該使用哪種代詞。對於出家人和有皇家頭銜的人等,需使用特殊的代詞。以下為泰語的一些代詞及正確的使用情境:
單詞 | RTGS轉寫 | 國際音標 | 含意 |
---|---|---|---|
ผม | phom | [pʰǒm] | 我(用於正式場合,男性使用) |
ดิฉัน | dichan | [dìʔt͡ɕʰán]) | 我(用於正式場合,女性使用) |
ฉัน | chan | [t͡ɕʰǎn] | 我(用於非正式場合,女性使用,亦常為跨性別者所用;在過去同時為男性和女性所用) |
คุณ | khun | [kʰun] | 你(禮貌用語) |
ท่าน | than | [tʰân] | 你(禮貌用語,用於地位高的人身上) |
เธอ | thoe | [tʰɤː] | 你(用於非正式場合);她(用於非正式場合) |
เรา | rao | [raw] | 我們/我/你(用於隨性的場合) |
เขา | khao | [kʰǎw] | 他/她 |
มัน | man | [man] | 它、他/她(若用於人身上,有時是會讓人感覺很隨性且受冒犯的) |
พวกเขา | phuak khao | [pʰûak kʰǎw] | 他們 |
พี่ | phi | [pʰîː] | 哥哥/姐姐(亦用於較年長的熟人身上) |
น้อง | nong | [nɔːŋ] | 弟弟/妹妹(亦用於較年幼的熟人身上) |
ลูกพี่ ลูกน้อง | luk phi luk nong | [lûːk pʰîː lûːk nɔ́ːŋ] | 第一個堂表親(男性或女性皆可) |
ตัวเอง(tua eng)為返身代詞,它的意思是「自己」,可同時表「我自己」、「你自己」、「他自己」、「我們自己」、「你們自己」、「他們自己」等意。它可與另一個代詞混合,以構造強調代詞(intensive pronoun),像 ตัวผมเอง(tua phom eng,意即「我自己」)和 ตัวคุณเอง(tua khun eng,意即「你自己」)即為其例。
泰語沒有獨立的領屬代詞(possessive pronoun),它藉由 ของ(khong)來表達領屬之意,像 แม่ของผม(mae khong phom)這句的意思就是「我的母親」,直譯為「母親、ของ 、我」,而 ของ 常省略,因此 แม่ของผม 可縮略為 แม่ผม(mae phom)。
除上所列外,泰語尚有許多的人稱代詞,而其使用有許多繁複的規則,如以下這些例子所示:
- "ผม、เรา、ฉัน、ดิฉัน、ชั้น、หนู、กู、ข้า、กระผม、ข้าพเจ้า、กระหม่อม、อาตมา、กัน、ข้าน้อย、ข้าพระพุทธเจ้า、อั๊ว、เค้า"等這些詞全部都表「我」之意,但每個詞所表達的話語者的性別、年齡、禮貌程度、階級,以及和聽話者間的關係等都各不相同。
- เรา(rao)可用作第一人稱(我)、第二人稱(你)或同時表第一和第二人稱,實際是哪個要看上下文和情境而定。
- 當和年長者說話時 หนู(nu)是女性使用的第一人稱代詞;然而,當對較年幼的對象說話時,同樣的詞 หนู 會變成性別中立的第二人稱代詞。
- 第二人稱代詞 เธอ(thoe)是半女性的。它只用於說話者或聽話者為女性,或兩者皆為女性時。說話者和聽話者皆為男性時,他們通常不會用這代詞指稱彼此。
- คุณ(khun)和 เธอ(thoe)都是第二人稱的禮貌形,然而 คุณเธอ(khun thoe)卻是第三人稱陰性侮辱形。
- 比起"คุณ"之類的第二人稱代詞,不認識的人彼此間更常用"พี่、น้อง、ลุง、ป้า、น้า、อา、ตา、ยาย"(其意分別為「兄弟」、「姐妹」、「伯母」、「叔叔」和「阿嬤」等)來稱呼彼此。
- 若要表達尊重,有時會以一個人的專業取代第二人稱代詞,這和英語稱呼首席法官時總是用「your honour」而非「you」類似。在泰語中,學生總以"ครู、คุณครู、อาจารย์"(每一個詞的意思都是「老師」)而非 คุณ(意即「你」)。人們幾乎總以類似的方式來指稱老師、和尚和醫生。
質詞
[編輯]質詞是一些加在句尾的一些難以翻譯的單詞。它常用於表達尊敬、請求和鼓勵等等的語氣,亦用以表達正式的程度。它們不用於泰語書寫中。最常見的表達尊敬的質詞有男性說話者用的 ครับ(khrap, [kʰráp],高聲)和女性說話者用的 ค่ะ(kha, [kʰâ],落聲)等,這些詞亦可用於表示肯定,但在表肯定時,ค่ะ(高聲)要變為 คะ(落聲)。
其他常見的代詞如下:
單詞 | RTGS轉寫 | 國際音標 | 含意 |
---|---|---|---|
จ๊ะ | cha/ja | [t͡ɕáʔ] | 表達請求 |
จ้ะ, จ้า or จ๋า | cha/ja | [t͡ɕâː] | 表達強調 |
ละ or ล่ะ | la | [láʔ] | 表達強調 |
สิ | si | [sìʔ] | 表達強調或命令形 |
นะ | na | [náʔ] | 表達請求;柔化語氣 |
泰語教學與培訓機構
[編輯]在中國大陸,很多高校開設有泰語專業或泰語培訓機構,較早開設並且比較有名的如北京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廣西民族大學、雲南民族大學等。
在台灣有多家泰語培訓機構,並在新南向政策的推動,各個大學都開始開設相關課程。在大學的泰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仍屬於較傳統的學習方式。在小學和中學的新住民語言課程中,特別是台南市,開始投入以內容和語言整合學習的研究。
香港大學設有泰語培訓課程。
流行文化
[編輯]相關連結
[編輯]參考資料
[編輯]- ^ 1.0 1.1 泰語於《民族語》的鏈接(第18版,2015年)
- ^ Hammarström, Harald; Forkel, Robert; Haspelmath, Martin; Bank, Sebastian (編). Thai. Glottolog 2.7. Jena: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the Science of Human History. 2016.
- ^ 3.0 3.1 Peansiri Vongvipanond. Linguistic Perspectives of Thai Culture. paper presented to a workshop of teachers of social science. University of New Orleans: 2. Summer 1994 [26 April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 November 2012).
The dialect one hears on radio and television is the Bangkok dialect, considered the standard dialect.
- ^ Baker, Christopher. A history of Thailand. Melbourne, Austral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4: 3–4. ISBN 978-1-316-00733-4.
- ^ Enfield, N.J. How to define 'Lao', 'Thai', and 'Isan' language? A view from linguistic science. Tai Culture: 62–67.
- ^ Andrew Simpson. Language and national identity in Asi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Standard Thai is a form of Central Thai based on the variety of Thai spoken earlier by the elite of the court, and now by the educated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of Bangkok. It ... was standardized in grammar books in the nineteenth century, and spread dramatically from the 1930s onwards, when public education became much more widespread
- ^ Thepboriruk, Kanjana. Bangkok Thai tones revisited. Journal of the Southeast Asian Linguistic Society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10, 3 (1): 86–105 [2023-07-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03-26).
Linguists generally consider Bangkok Thai and Standard Thai, the Kingdom’s national language, to be one and the same.
- ^ Antonio L. Rappa; Lionel Wee, Language Policy and Modernity in Southeast Asia: Malaysia, the Philippines, Singapore, and Thailand, Springer: 114–115, 2006
- ^ Lieberman, Victor. Strange Parallels: Volume 1, Integration on the Mainland: Southeast Asia in Global Context, c.800–1830. Studies in Comparative World History Kindle. 2003. ISBN 978-0-521-80086-0.
- ^ Wyatt, David K. Thailand: A Short History. New Haven, Connecticut: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3. ISBN 0-300-08475-7.
- ^ 11.0 11.1 11.2 梁敏; 張均如. 侗台语族概论.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6: 961–962 [2019-11-10]. ISBN 750041681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12).
- ^ 存档副本. [2012-09-1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