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普通話在上海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中國各地語言生活
方言電影史
方言童謠/民歌

方、語言電視廣播史
各地讀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國傳統聲音

上海地處吳語區,流行上海話,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推廣普通話之前,上海人基本不會普通話,並且與其他方言區人民難以溝通,僅有少數大學生掌握普通話[1]

1956年2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發出在全國推廣普通話的指示。1957年,上海科學教育電影製片廠拍攝科教片《大家來說普通話》,片中談及使用上海話所帶來的誤會。當局開設普通話掃盲班,百貨商店的職員和學校的教師則開始學習和使用普通話。1959年8月,全國第二次普通話教學成績觀摩會在上海舉行。1963年7月,中共中央發出《關於轉發1963年上海市推廣普通話工作綱要的聯合通知》。截至20世紀80年代,上海人已能聽懂和會說普通話,但普通話並未深入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上海人之間的日常交流依舊以上海話為主。交流時若使用普通話會被上海人視為鄉下人[1]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八二憲法,八二憲法中的第十九條規定「國家推廣全國通用的普通話」。上海開始開展第二輪推普活動。1985年,上海電視台開展了「我愛祖國語言美」普通話電視評比活動。現上海廣播電視台主播印海蓉就在此次評比活動中脫穎而出[1]

進入21世紀,大量外來人口進入上海後,普通話開始取代上海話成為日常交流的主要語言,而在上海的學校內,學生和師生之間的交流語言也以普通話為主,這導致部分上海年輕人已無法掌握上海話[1],若使用上海話朗讀非常用詞彙會十分困難[2]

另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1.2 1.3 上海音像資料館. 《上海故事——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 上海大學出版社2018年8月版. [2020-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14). 
  2. ^ 《阿拉讲闲话乓乓响 上海方言俚语》. 錢乃榮著 第127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