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普通话在上海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中国各地语言生活
方言电影史
方言童谣/民歌

方、语言电视广播史
各地读音字典

WikiProject:中国传统声音

上海地处吴语区,流行上海话,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推广普通话之前,上海人基本不会普通话,并且与其他方言区人民难以沟通,仅有少数大学生掌握普通话[1]

195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发出在全国推广普通话的指示。1957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科教片《大家来说普通话》,片中谈及使用上海话所带来的误会。当局开设普通话扫盲班,百货商店的职员和学校的教师则开始学习和使用普通话。1959年8月,全国第二次普通话教学成绩观摩会在上海举行。1963年7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转发1963年上海市推广普通话工作纲要的联合通知》。截至20世纪80年代,上海人已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但普通话并未深入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上海人之间的日常交流依旧以上海话为主。交流时若使用普通话会被上海人视为乡下人[1]

1982年12月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八二宪法,八二宪法中的第十九条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上海开始开展第二轮推普活动。1985年,上海电视台开展了“我爱祖国语言美”普通话电视评比活动。现上海广播电视台主播印海蓉就在此次评比活动中脱颖而出[1]

进入21世纪,大量外来人口进入上海后,普通话开始取代上海话成为日常交流的主要语言,而在上海的学校内,学生和师生之间的交流语言也以普通话为主,这导致部分上海年轻人已无法掌握上海话[1],若使用上海话朗读非常用词汇会十分困难[2]

另见[编辑]

参考资料[编辑]

  1. ^ 1.0 1.1 1.2 1.3 上海音像资料馆. 《上海故事——一座城市的温暖记忆》. 上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8月版. [2020-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4). 
  2. ^ 《阿拉讲闲话乓乓响 上海方言俚语》. 钱乃荣著 第1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