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讨论:2023年台湾#MeToo运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条目里程碑
日期事项结果
2023年7月21日同行评审已评审
同行评审本条目已经由维基百科社群同行评审并已存档,当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条目的资讯。
          本条目页依照页面品质评定标准被评为乙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湾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湾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湾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政治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政治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政治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人权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人权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人权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女性专题 (获评乙级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女性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女性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乙级  根据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乙级
 未知  根据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条目尚未接受评级。

标题不准[编辑]

李正皓虽然写在背景,但是涉嫌作案时是国民党干部。薛朝辉合作厂商,似乎不是民进党党员。因此民主进步党性骚扰并不准确。事态发展似乎也不限于民进党。建议若用主动结构,主语改为:民进党阵营 / 绿营 / 台湾政坛;若用被动结构,主语改为:民进党党工,动词改为:被性骚扰。案暗示只有一件,藉鉴台湾政坛#MeToo风暴,可改为:风暴 / 浪潮 / 检举潮。例如:(2023年)绿营性骚扰浪潮、民进党党工被性骚扰风暴、台湾政坛性骚扰检举潮。--— 表示就对聚集性疫情进行的打击作出高度评价 2023年6月4日 (日) 01:48 (UTC)[回复]

事件背景段落引用的中央社新闻似有问题[编辑]

卫福部统计专区中可以下载统计资料,其中被害者与加害者两造关系别的部分数据节录如下

年份 同事 上司/下属 职场关系(上司下属/同事/客户)
2007 114 169 -
2008 132 226 -
2009 123 190 -
2010 163 306 -
2011 216 243 -
2012 225 265 -
2012 225 265 -
2013 170 259 -
2014 171 211 -
2015 137 208 -
2016 119 168 -
2017 139 190 -
2018 136 233 -
2019 - - 396
2020 - - 414
2021 - - 476

因此中央社新闻除了内文没有职场性骚扰案加害者以同事居多的相关数据外,实际也与卫福部数据不符。--Anghualee留言2023年6月4日 (日) 18:32 (UTC)[回复]

同行评审[编辑]

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编辑 | 讨论 | 历史 | 链接 | 监视 | 日志
评审期:2023年6月16日 (五) 11:45 (UTC)至2023年7月16日 (日) 11:45 (UTC)
下次可评审时间:2023年7月23日 (日) 11:46 (UTC)起

我觉得这个条目可以评B等,各位维基人对此评比如何?(感谢U:KOKUYO的主要贡献)Sinsyuan~Talk 2023年6月16日 (五) 11:45 (UTC)[回复]

因为台湾最近有相关的新闻, 6/15到6/23的修改超过100笔, 条目内容还不稳定的情形下, 不太容易评比。--118.150.239.154留言2023年6月23日 (五) 07:03 (UTC)[回复]
评B又不是评优良啦~--MilkyDefer 2023年6月29日 (四) 05:01 (UTC)[回复]
,已由U:Shizhao评B等。(评优良要先去WP:GAC)--Sinsyuan~Talk 2023年6月29日 (四) 14:54 (UTC)[回复]
(!)意见:将炎亚纶那段重新整理,因相关各界反应已收录至邱耀乐性指控炎亚纶事件,所以该条目内容应关注在司法调查发展。--Photoyi留言2023年7月10日 (一) 11:03 (UTC)[回复]

两个台湾MeToo应该合并[编辑]

我主张合并“#MeToo (台湾)”、“2023年台湾#MeToo运动”两条目。前者收录有2023年以前的资讯以及部分更新,但结构阳春;后者结构相对成熟,但纪载仅以2023年爆发后进展为描述对象。就编辑往例及其概念本质,MeToo运动没有年份之分,只有缘起和普及:MeToo起源于2006年Tarana Burke的倡议,2017年Weinstein丑闻爆发后方广为流传;同理,台湾2018年起开始有相应倡议及著名案例,但在2023年5月民进党内部性骚风波开始后方成为气候。更进一步地说,没有必要分成两个,因为台湾的MeToo运动2023年才真正开始。

两条目皆具保存价值,惟“2023年”条目内文和结构最为丰富严明,因此宜以之作为并入目的地。建议作法步骤如下:1) 移动“#MeToo (台湾)”至其任一重新导向页。 2) 移动“2023年台湾#MeToo运动”至“#MeToo (台湾)”。3) 所有资讯并入“#MeToo (台湾)”,内文重新组织,2018~2023浪潮爆发前之进展亦可纳入背景。完成后,将仅剩“#MeToo (台湾)”一页记载全套进展。此工程兹事体大,因此在这里寻求讨论。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4日 (日) 16:01 (UTC)[回复]

照这讲法,台湾海峡危机都是同一个,所以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都是同一个,所以全部相关条目都应该统一到第三次台湾海峡危机?--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4日 (日) 16:19 (UTC)[回复]
#MeToo (台湾)”给的感觉是,虽然举报性侵害的事件年年都有,但是从有了这个metoo之后,什么举报都可以煮成一条条目的样子。根本没有考虑各举报,各个知识点之间到底关连性是否能够煮成一条条目。--Ghren🐦🕘 2023年12月25日 (一) 01:41 (UTC)[回复]
要认真写也是有办法,毕竟2018年那波有一个小运动,也有关于为何台湾和东亚同时期运动存在差异的讨论。问题在于,在那条目增添今年运动的人是直接把2023年的事情继续加入其中。--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09:38 (UTC)[回复]
@Ghren,是啊,2023年大爆发以前,所有的案例皆各自独立,所以统整是必要的。@KOKUYO,就因为“#MeToo (台湾)”的架构不甚佳,我才觉得以2023年条目作为扩展基础更好。“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的问题在于背景章节,因为条目原本是范围更小的“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论述中心仍紧扣著小主题而没有扩大。我发现 en:MeToo movement 的“Timeline”章节值得临摹,用以记载重大进程,包括著名的指控案(略提亦可,完整事件始末宜以当事人条目为主),以及2023年的引爆点。2018~2023年之间的纪载,论调大概可以是“自Weinstein丑闻爆发,MeToo运动开始在社群媒体上广为流传。在台湾,有几起案例引发社会关注~~~。非营利组织亦开始以MeToo为名的倡议。”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14:14 (UTC)[回复]
原来维基百科已经可以这样原创研究,只要编者感觉是一样的东西,就可以把原本脉络不相关的事情当成相关的东西啊。真是学到新知识了呢。--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15:16 (UTC)[回复]
附带一提,用名称来当成理由更是有趣。为何最初条目叫做“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因为当时做为主要参考来源的公视新闻网,新闻专题用的就是这个名称。为何后来条目名称改成“2023年台湾#MeToo运动”,因为中央社、公视新闻专题已经把一系列事件定位成“MeToo运动”。与此同时,在这些报导中都没有见到把整个运动,视为是2018年运动延续的讲法。不过过了几个月,就有维基百科编者觉得可以不用看文献,只要自己觉得有相关就可以组合起来,来帮这个世界创造崭新的历史论述。--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15:47 (UTC)[回复]
我的模型是仿造目前 en:MeToo movement 的笔法。美国本土的MeToo是:2006年(缘起);2017年(爆发);Weinstein性丑闻(导火线)。台湾的MeToo运动,我看见类似的模式:2018年(缘起);2023年(爆发);民进党性骚扰风波(导火线)。目前“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的标题隐含“台湾在20XX年可能会有另一波MeToo运动”的概念;然而,MeToo的重要精神是“打破沉默”,所以当隐忍的风气被打破了,后来的发展皆立基于斯。如果要比照新闻专题的逻辑,也没关系,将2018~2023爆发以前的进展也列为背景——纳入部分NGO的倡议不为过吧?我不会称2018年有小运动,但我认为纳入初期进展对理解2023年的爆发具有实益(MeToo风潮毕竟有薪传)。您应该也不认为现行“#MeToo (台湾)”内容编排理想,那理论上也应该想办法改善它才对。我就是觉得它没有独立存在的必要,所以提出整并;那三步骤,是技术上的重新配对标题和编辑历史。就您以三次台海危机作比拟,将我苦心论述的方案,说成将三起有不同政治背景的军事行动全部并在第三次,我认为您并未了解我的主张。对我冷嘲热讽,又没有具体指出我论点的瑕疵,我不接受这种建立于鄙视和不尊重的论调。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16:41 (UTC)[回复]
因为您确实从提案到现在都完全没有提出来源,自己宣称2018年的运动和2023年的运动是同一个东西,所以就可以自己创造一个2018年到2023年持续的Metoo运动论述,所有(您或其他编者自己觉得)与性骚扰有关的内容都可以合并写进同一个条目。如同前面早就有人提到“根本没有考虑各举报,各个知识点之间到底关连性是否能够煮成一条条目。”--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20:41 (UTC)[回复]
如果您真的想要写出一个整体的台湾Metoo运动条目,本来就可以自己去系统性地整理文献,全面地把整篇条目依照来源写好写满。若要以条目举例,您现在只是因为不满“MeToo”的条目写得内容不好、一堆杂乱内容塞在一起,但又不想要自己跳下来重新盘点资料情况,就说想要直接把内容更丰富的“温斯坦效应”改成“MeToo”,然后在这边说要把这两个条目合并,如此而已。--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5日 (一) 20:56 (UTC)[回复]
“2018年的运动”不是我的论述,请收回“自己宣称2018年的运动和2023年的运动是同一个东西”这句话。我看过“#MeToo (台湾)”所载内容,2018年发生的事件零星而不构成一波“运动”,所以您的三次台海危机类比自始不相容。
既然您接受我MeToo时间轴的比拟,我就承袭英维MeToo系列的条目安排。“Weinstein丑闻”≠“温斯坦效应”。“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和“MeToo movement”,前者著重在性犯罪案的进展,后者著重延续性的影响。“2023年台湾#MeToo运动”是两者综合体,既有导火线自身的背景,也有广泛的后续效应。此时“#MeToo (台湾)”的定位显得尴尬,和“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相比,结构不如,纪载之案例大多重复,就是多放了大爆发之前发生的零星事件。
按照英维的呈现作法,“#MeToo (台湾)”应该废掉,“2023年台湾#MeToo运动”转成新的“#MeToo (台湾)”,“民进党性骚案”单独创页。从“#MeToo (台湾)”的松散对比“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的组织规模,我有充分的理由说2023年才是台湾MeToo真正的开始。如果“2023年台湾#MeToo运动”是“#MeToo (台湾)”的分支,为什么主干乏善可陈,分支却扎实地涵盖整个主题的90%?我看,要不是“#MeToo (台湾)”早已创页,编辑社群又关注“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完整的“#MeToo (台湾)”早就一支独秀。
对于目前“#MeToo (台湾)”条目,您态度前后不一。您肯认“根本没有考虑各举报,各个知识点之间到底关连性是否能够煮成一条条目”,却又预设它有改进的馀地(“只是因为不满“MeToo”的条目写得内容不好~但又不想要自己跳下来重新盘点资料情况...”)。我是自始自终打算关闭它,汇出它的独家资讯。把“2023年台湾#MeToo运动”变成“#MeToo (台湾)”不行吗?它有整个主题90%的内容,又有最丰富的编辑历史,是重中之重。只要汇入初期的零星事件,简要地在背景叙述,它就是包罗万象的条目了。所以您宁可容忍一个章法紊乱的条目,也要用刁难的方式把点出问题并尝试改善的使用者逼退?此案,我能够独立进行工程,没有希求您帮我处理,所以不用嫌麻烦。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6日 (二) 15:09 (UTC)[回复]
您看过“#MeToo (台湾)”这篇条目又能代表什么,什么时候写维基百科条目是拿别的条目当参考来源?我们来看看几个来源怎么说的:“2018年3月8日妇女节后,台湾版的“#我也是”(#Me Too)运动引爆:有女选手受到席卷欧美之“#Me Too”反性侵运动激励,鼓起勇气揭发自身遭高雄某国小体操专任教练性侵达10年之久。”(来源)、““#METOO”运动在全球风起云涌,台湾也没缺席。”(来源),至于其他同时期造成的反应(例子)、及为何当时运动不如国外的反思(例子),诸多来源我就不另外贴了。
所以从头到尾,您只在乎您在想什么,便来互助客栈主张可以把A条目直接改成B条目,而无视来源写了什么(甚至把“我看过维基百科条目”就当作已经有研究过的理由)。在这边,我们可以看到您原创一个2023年的MeToo运动是源自2018年MeToo案例的原创研究,又原创一个2023年MeToo运动是占台湾MeToo案例90%的原创研究,又发明一个2018年台湾没有MeToo运动的主张,然后用这套原创研究想说服其他人,要把2023年脉络不同、背景不同的东西改成另一个东西啊?这样看来,您还是只因为自己觉得有关,就主张可以把不同的东西(例如两次MeToo运动及其他Metoo运动案例、或三次台湾海峡危机、或其他条目)合并成最后一个,无视这些来源脉络截然不同、内容结构截然不同,这种合并本来就不是写维基百科该做的。--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6日 (二) 18:00 (UTC)[回复]
然后您说为何主条目内容贫乏,分支条目丰富,这理由不是很简单吗?有人认真写就会丰富,没认真写就不会。您这问题就像说“2018年9月南北韩高峰会”内容很丰富,“南北韩高峰会”内容很少,所以要把前者合并成后者一样。--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6日 (二) 18:39 (UTC)[回复]
所以“2018年MeToo”是存在的!您长足耕耘“2023年台湾#MeToo运动”,而有相当知识背景,连标题也是您改的;我没有编辑这类广泛主题的经验,纯粹做现有资讯的统合。您的逻辑是2018年一波,2023年再一波,根据您的论述,您是不是正在主张将“#MeToo (台湾)”改名为“2018年台湾#MeToo”?“把A条目直接改成B条目”曲解了我的用意;我的目的在于建立一页完整的“台湾MeToo”,而非破坏2023年大爆发事件本身的脉络,只是恰好“2023年台湾#MeToo运动”拥有更扎实的结构和更丰富的编辑史,是更好的基底。“合并”的措辞让您误以为我在做大杂烩,算是我的失误。
我意图引进enwiki现有的条目系列模式(“en:MeToo movement”、“en: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在这套系统下,MeToo条目有进程的时序和对各领域的影响,关键事件条目著重在事件自身的始末。套用到台湾MeToo上,“#MeToo (台湾)”≈“MeToo movement”;“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目前的“2023年台湾#MeToo运动”是综合体,从后者出发又涉入前者的的领域。您并未对我在第二次回复中所述之时间轴对应提出异议,那您应该是不会排斥我上述的分析。我先前略微提过,虽然2023年条目中的个别案子都在2023年大爆发之后,背景(“政治环境”、“职场性骚”)的适用对象仍是民进党党内性骚案,而不尽然及于其他骨牌效应下的案例(eg 性骚扰学生,炎亚纶的案子)。
我欠缺主题知识的深度,所以发表不少“原创研究”,但我提出的“进程逻辑”您并未否定,否定的是我的技术性操作方案。按照其他区域型MeToo的写法,“#MeToo (台湾)”一体的呈现是需要的,只差在如何达成。既然您坚持不要合并两个MeToo页,那我改主张“分割:为使条目内容安排比照enwiki的呈现,“2023年台湾#MeToo运动”的各领域影响主要放在“#MeToo (台湾)”,主题焦点改成“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这么做,一样符合各大新闻专题的逻辑。2018年、2023年的运动有各自专属的背景,但精神相同也都以MeToo为名,所以都是“#MeToo (台湾)”旗下的重大进程——“en:MeToo movement”的笔法就是采用这样的逻辑。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4:48 (UTC)[回复]
又一个无视来源的莫名奇妙提案。明明来源就指出2023年MeToo运动由民进党党工案开始,逐渐扩大到不同领域(“5月31日,署名陈汘瑈的前民进党党工以一篇脸书文引爆此波台湾MeToo运动,接连多名前党工、现任党职人员发声揭露党内性骚与处理不当等事件,MeToo浪潮铺天盖地而来。除了政治圈外,浪潮席卷艺文、影视、媒体、文学、学术、校园、社运及体坛等领域。”)。结果现在在这边又说,为了配合自己的主张,所以要把2023年的MeToo运动删减成只包含民进党党工案。
如同我前面早就已经提到,“如果您真的想要写出一个整体的台湾Metoo运动条目,本来就可以自己去系统性地整理文献,全面地把整篇条目依照来源写好写满。”但看起来,您完全从来不是想著要怎么写好条目,而是想要如何用自己的观点删减、移动既有完整的条目内容(但实质上就是用自己的原创观点破坏其他条目的整体脉络),并自己东拼西凑出一个拼装条目。--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5:42 (UTC)[回复]
还有啊,如果要写一个更上级的主条目“台湾MeToo运动”,本来就应该使用视野更高更广、或长时间运动回顾的来源去撰写条目,而不是把一堆新闻案例拼凑起来。但看起来,您非但不懂为何前面有人提到“根本没有考虑各举报,各个知识点之间到底关连性是否能够煮成一条条目。”,且还是只想著只要把许多举报案例的即时新闻东拼西凑,就叫写好一篇“台湾MeToo运动”条目。--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5:54 (UTC)[回复]
“2023年台湾#MeToo运动”除了主题限缩外,标题当然也应该改回去。我说了,“2023年民主进步党性骚扰案”≈“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所以应该可以有这么一篇focus在它本身的始末(原委、DPP回应&危机处理...)。就以“Harvey Weinstein sexual abuse cases”的结构为例:1) 背景 2) 2017年报导 3) 控诉方 4) Weinstein的回应 5) 刑事追诉 6) 民事诉讼 7) 社会反应 8) 影响——“MeToo”主条目模板归在“社会反应”下;“温斯坦效应”主条目模板归在“影响”下。我相信萃取出引爆点自身,对读者的系统性理解有所助益。(况且不光是“背景”,“各界反应”章节目测约70~80%的篇幅是针对DPP性骚案。)
满口来源来源,我打从原始提议就表明我知道2023年爆发的原委(“2023年5月民进党内部性骚风波开始后方成为气候”),不是您没仔细读,就是您在抹黑,为了捍卫自己的心血。有没有发现,您从头到尾的论调,是清一色地讽刺、质疑、丑化、刁难,完全没有开创性的意见,难道现况就完美无瑕了?您只在乎自己创的条目,我在乎整个主题的呈现。“#MeToo (台湾)”早自2020年就存在了,您在那里的贡献为,放任它营养不良的状态,拥有一身撰写的本领,只知道拿文献砸在我脸上。“各个知识点之间到底关连性是否能够煮成一条条目”我都还没建立结构呢;话说,“不是把一堆新闻案例拼凑起来”,但您的大作自您2023/6/9最后一次编辑以来,已经多了密密麻麻的流水帐。
您说我的提案莫名其妙,但我的终极愿景是既存典范欸;您刻意略过不理,只会抓小尾巴,而不是挑出论理中的漏洞,八成是因为发现不到。enwiki的条目安排模式莫名其妙吗?您无时无刻不制造分散我论述焦点的烟雾弹。在第二次回复中,我就做了分析:“美国本土MeToo:2006年(缘起);2017年(爆发);Weinstein性丑闻(导火线)VS 台湾MeToo:2018年(缘起);2023年(爆发);民进党性骚案(导火线)”从现在开始,请您针对我的理论基础进行评论,这才是根本;技术性事宜,无论我的考量是什么,您永远有得挑剔,不是因为道理上的瑕疵,而是单纯个人对条目的情感。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8:42 (UTC)[回复]
喔,既然您敢指责我对于条目的贡献不足(还特别用粗体标记个0呢),所以您在这两篇的贡献又多少呢?连个参考来源都没看,就在这边发表要如何拆分条目原创研究的言论,是您还是我呢?说自己有看英语维基百科条目,所以中文维基百科就要照著跑,请问英语维基百科的MeToo条目是什么典范条目吗?最有趣的是,连个最基本的前期研究都不曾做,就跑过来要大家照您的原创研究来办事,还指责其他人是提出参考文献,什么时候中文维基百科何时方针改成要照用户原创研究办事了?
而从头到尾,我全都是基于维基百科条目的基本方针原则,跟您说您的做法有问题。因为您从最早到现在,就是想要靠著自己原创研究的观点,去合并、拼贴、删减既有条目内容,想要直接把A主题条目变成B主题条目,而连最基本的要依照参考文献写条目这件事情都不管。任何一个有基本常识的维基百科用户,都能够认识到这不是维基百科写作基础。--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9:09 (UTC)[回复]
只要看一下来源,就知道您正在用原创研究干预来源陈述的真实情况。明明已经有来源写著,早在2018年MeToo运动就爆发,结果您还是要原创称整个运动是2023年才爆发。明明来源已经指出台湾MeToo运动的导火线是美国MeToo运动也有来源说是林奕含),却还要说整个台湾MeToo运动导火线是民进党党工案。明明来源已经指出2023年的MeToo运动是跨不同领域运动,您却要我们配合您脑袋想像的台湾MeToo运动,把一个早就相对完整的2023年MeToo运动拆分、重组。--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7日 (三) 19:40 (UTC)[回复]
好,我不够务实也不够专业。如今请问有主题知识又身为管理员的您,对于“#MeToo (台湾)”条目的见解,该往哪里发展,该何去何从?我在第四次回复问过相关的问题,您尚未提供解方。Seanetienne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28 (UTC)[回复]
早就已经回过,“如果您真的想要写出一个整体的台湾Metoo运动条目,本来就可以自己去系统性地整理文献,全面地把整篇条目依照来源写好写满。”、“如果要写一个更上级的主条目‘台湾MeToo运动’,本来就应该使用视野更高更广、或长时间运动回顾的来源去撰写条目,而不是把一堆新闻案例拼凑起来。”--KOKUYO留言2023年12月28日 (四) 13:43 (UTC)[回复]
一堆新闻案例拼凑起来的条目”--Lvwa留言2024年1月3日 (三) 22:05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