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行宪国大会场
南京国民大会堂侧的国民大会牌坊
行宪国大时的国大会堂

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是中华民国国民大会成立后所召开的第一次例行会议,于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29日—5月1日在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主要内容为按照中华民国宪法选举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副总统。该次会议与两年前的制宪国民大会,是国民大会仅有两次在中国大陆举行的会议,以后国民大会的历次会议均在台北市中山楼举行。

制宪国大[编辑]

制宪国民大会中华民国为了完成制定《中华民国宪法》而召开的会议,会议举行时间地点为1946年的南京国民大会堂。该会议代表由民选和遴选方式产生,其主要参与政党为中国国民党中国青年党中国民主社会党。因中国共产党中国民主同盟(除民社党外)拒绝参加制宪国大,并拒绝承认其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使得这次大会的地位和对这次大会的评价在后来的政治格局下争议较大。

代表选举[编辑]

依照《宪法实施之准备程序》,宪法公布后,国民政府应依照宪法之规定,于三个月内制定并公布关于国民大会之组织,国民大会代表之选举、罢免之法律。又规定,依照本宪法产生之国民大会代表、首届立法委员与监察委员之选举,应于各有关选举法公布后六个月内完成之。

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选举情况[1]
代表类别 法定人数 选出人数 其中妇女人数
县市区域选举 2177 2141 40
蒙古 57 57 6
西藏 40 39 3
边疆地区各民族 34 34 2
海外侨胞 65 22 1
职业团体 地方性 216 216 24
全国性 271 268 50
妇女团体 地方性 148 147 147
全国性 20 20 20
内地生活习惯特殊之国民 17 17 0
总计 3045 2961 293

1947年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选举,为中华民国建国以来首次举行的国会议员直接选举,各省分别于1947年11月21日至23日举行。该次选举原定与第一届立法委员直接选举同时在10月进行,但国共内战致使铁路破坏、交通不便,使得选举推迟[2],最终国民大会代表普选略微提前于立法委员普选而在11月首先举行。本次直选和立法委员直选使得中国第一次出现4.61亿人民[3]直接授权产生的代议机构,从而使得中国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民主国家

由于国共内战等因素,此次国大代表与立法委员选举也是迄今为止唯一的一次遍及台湾海峡两岸的国会直选[注 1]

迄11月23日,各地大选顺利完成,经过情形良好,得到国内外的普遍赞誉[4]。当时上海南京重庆天津西安沈阳等各大城市中,媒体集中报导此次选举的过程,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也亲自观看选举过程,并评价说:“以美国人眼光看中国大选,难免有不能尽如人意之处。但此事之教育价值,实无法估计。中国经此一开端,即正式步入民主大道,对于国家之民主建设,必当发生至佳之影响”[5]

大会开幕[编辑]

1948年3月29日,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于南京国民大会堂举行开幕典礼,国民政府主席蒋中正致词。4月5日,大会预备会议选举85名代表组成主席团,分组轮流主持会议。4月6日,第一次大会依主席团提报,通过洪兰友国民大会秘书长刘东岩崔心一为副秘书长[6]

政府报告[编辑]

动员戡乱[编辑]

国民政府于1947年12月25日正式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但在抗日战争刚结束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军队的势力逐渐扩大。于是蒋介石在7月4日向南京国民政府第六次“国务会议”提交了“厉行全国总动员,以戡共匪叛乱”的动员令,并于次日公布,从此全国进入了“动员戡乱时期”。

1948年4月,召开第一届国民大会第一次会议。为扩大蒋中正的总统权力,许多国大代表提议要修改刚刚生效不到4个月的《宪法》。但修改《宪法》又怕失掉民心,磋商的结果认为最好的办法莫过于“为于暂不变《宪法》的范围内,予政府以临时应变之权力”。于是张群王世杰等721名国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制定《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一案。于宣告动员戡乱期间,就国家实施紧急权之程序给予特别之规定,使之不受《宪法》本文规定之限制。4月18日,大会正式通过该案,并于5月10日实行,并规定有效期为两年半。

总统选举[编辑]

中华民国总统选举
公开唱票
计票板

1948年中华民国总统选举为中华民国政府举行的首次全国性的总统选举,选举方式由中华民国国民大会代表(以下简称国大代表)参与投票的间接选举。该选举于1948年4月20日投票,选举地点则是在南京市国民大会堂副总统选举虽同时进行,不过与总统选举分开计票,且并无与总统一起搭档的选举制度设计。

该选举采差额选举,且是首轮得票必需超过半数以上才能当选的绝对多数选举。在总统选举方面,中国国民党总统候选人蒋中正以2430票的悬殊比数击败获得269票的同党对手居正(被蒋中正要求参与选举作为候选人),以将近八成的高得票率当选行宪后的首任中华民国总统。不过,蒋中正虽如预期的顺利当选,但是蒋所嘱意的副总统候选人、孙中山长子孙科并未获得当选。在经过四轮投票后,孙科以1295票比1438票败给了桂系军人所拥护的李宗仁。不久,选举中当选总统的蒋介石于同年5月20日在南京总统府宣誓就职,不过蒋中正任期未满一年则因国共内战因素被迫放弃职位而“下野”,但仍掌握国民党和中华民国国军的领导权。

因为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等因素,该次选举不但是中华民国目前于全中国唯一一次举行的总统大选,也是目前唯一一次选民范围跨越两岸的多候选人总统民主选举。

候选人 政党 得票 当选
票数 得票率
总统 蒋中正 中国国民党 中国国民党 2,430 90.03% 当选
居正 269 9.97%
副总统 李宗仁 1,438 52.62% 当选
孙科 1,295 47.38%

组建政府[编辑]

1948年5月,立法院集会,选举孙科立法院院长监察院集会,选举于右任监察院院长。第一任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召集行政院,任命翁文灏行政院院长中华民国政府正式组建,国民政府走入历史。

与此同时,国民参政会结束运作。

图集[编辑]

总统、副总统[编辑]

五院院长[编辑]

国民大会筹备经过[编辑]

代表选举[编辑]

代表报到[编辑]

开幕盛况[编辑]

施政报告[编辑]

历次大会主席[编辑]

总统选举[编辑]

副总统候选人[编辑]

副总统竞选经过[编辑]

李宗仁当选副总统后[编辑]

咨送当选证书[编辑]

国民大会闭幕典礼[编辑]

总统副总统就职典礼[编辑]

大会新闻人物[编辑]

国大花絮[编辑]


后续活动[编辑]

迁台[编辑]

后续会议[编辑]

注释[编辑]

  1. ^ 后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除县、乡镇人大代表采取直接选举外,其他各级人大代表经由下一级人大间接选举产生。

参考文献[编辑]

  1. ^ 《国民大会实录》,国民大会秘书处,1948年
  2. ^ 朱宗震等. 中华民国史第三编,第六卷. 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186 (中文(简体)). 
  3. ^ China's Population Reaches 461,000,000 [中国人口达到4亿六千一百万]. The Washington Post (1877-1954). 1947年10月22日: 2 (1页) (英语). 
  4. ^ The First Election for Assembly Representative in China. 纽约时报. 1947年11月23日 (英语). 
  5. ^ 1947年11月24日《中央日报》第二版
  6. ^ 6.0 6.1 國民大會歷次會議實錄. [2020-09-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1). 

参见[编辑]

 中国中央国家机构
空缺
上一位持有相同头衔者:

中华民国第一届国会复会
中华民国 中华民国国会
(国民大会以及立法院)
(中共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不承认其合法性)

1947年12月25日-2005年6月7日
继任:
立法院
前任:
国民政府
中华民国 中国大陆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中共和民主党派拒绝参加,不承认其合法性)

1947年12月25日-1949年9月21日
继任: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
(执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