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避免地域中心/存檔7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港鐵站位置由香港被改為「中國香港」

最近,Owennson將所有港鐵站「位置」一欄中的香港改為「中國香港」,故此特意想請教一下社群的意見,各位(尤其是來自香港的用戶)認為能夠接受嗎?如果有人說這是因為放在「country」一行,所以要用「 中國香港」的話,那麼我可以答你,只要跟從澳門輕軌站的做法,將全部地址集中在「address」一行就可以了。現在將地址分為「country」、「borough」、「address」三行的做法跟本就是多此一舉,在粵語就叫「冇嘢揾嘢嚟搞」。--49.130.128.198留言2020年2月4日 (二) 06:15 (UTC)

Firstly,“中國香港”不是國家,他這樣做還是“鼓吹港獨”。其次,根據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下級行政區劃的稱謂,他這樣的做法是明確被禁止的。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6:23 (UTC)
補充:已經全部改回“香港”,不過維持分開三欄。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7:26 (UTC)
(-)反对所有港鐵站「位置」一欄中的香港改為「中國香港」,變回香港就可以了。--Wpcpey留言2020年2月4日 (二) 06:32 (UTC)
我是聽*angys*的建議分拆成country、borough、address三項的。而香港不可能放在country參數,香港不是國家。(節刪)--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2月4日 (二) 06:48 (UTC)
解決方法我上方已寫了,只要跟從澳門輕軌站的做法,將全部地址集中在「address」一行就可以了。(不然難道 澳門要寫成澳門 中國澳門嗎?)--49.130.128.198留言2020年2月4日 (二) 07:04 (UTC)
請自行與User:*angys*處理三個參數拆分的問題。如果最終達成的共識是「取消三個參數併回address」的話,我會馬上改回去。*angys*的原話:「容我差個嘴@Owennson:,這個位置一項的話有必要分開,如閣下認為做這些是多此一舉的話,我可以在閣下完成翻新後補充地址,因為我對那個還是比較了解的,而且參數設計來就是這樣用的。」--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2月4日 (二) 06:59 (UTC)
country參數不代表一定只能填國家,反正最後顯示出來都不會特地表明那個是“國家”還是甚麽。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7:15 (UTC)
@Sanmosa,知道了。那麼你是否認為三個參數是多此一舉,應該合併回到只有address的狀態?--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2月4日 (二) 07:19 (UTC)
倒也不是。對於一些行政區劃狀態超複雜的地區來説,這些參數是非常有用的,畢竟這模板是世界通用的模板。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7:21 (UTC)
解决方案很简单,就是不要在港铁加入country,而香港放在borough,英维基本上也是这样的,这里我做了个参考(如调景岭站),这样子应该没有争议了吧。(不过拜托那位匿名大大请用维基用户来提出,用IP来提出我们怎样联络到你呢,这件事处理不好会让维基被指责为不中立呢) angys 2020年2月4日 (二) 07:25 (UTC)
人家可能沒有注冊呢。不過這倒也是一個辦法,我在唯一不受影響的香港西九龍站試了一試,初步感覺良好。ꓢꓯꓠꓟꓳꓢꓮ 問我國家哪像染病 2020年2月4日 (二) 07:28 (UTC)
那如果沒人反對,我就使用borough-address的HKG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2月4日 (二) 07:55 (UTC)
這樣挺好。--【和平至上】黑醫護以市民健康作要脅可恥.武漢加油!💬 2020年2月4日 (二) 07:58 (UTC)
没有注册不过看似已经熟悉方针,还会tag AT呢,这个恐怕不是没注册的人可以做到的www。不过有一说一,如果各位对现有O君的编辑感到冒犯的话,其实这点可能是我没传达清楚,也有些错,以后港澳地区就不用country参数了,至于中华民国嘛,台北车站就已经是个例子了。另外我刚发现有个维基铁路人的,不过已经太不活跃,其实重定向至城市轨道交通专题也无妨吧?(两个专题其实都是铁路的,然而像之前的城市轨道交通类的讨论都存档到铁路专题,而且基本上大家都是做两边的,将这个参与者列表合起来不就更加好呢?) angys 2020年2月4日 (二) 08:01 (UTC)
請不用在意我,這次討論的重點並非我是不是註冊用戶,又或者我的身份是甚麽。--49.130.128.198留言2020年2月4日 (二) 08:19 (UTC)
IP用戶並非新手的代名詞。Wikipedia:老手IP用戶--英秀一心留言2020年2月5日 (三) 04:47 (UTC)
另外请各位关注Wikipedia_talk:鐵道專題#地铁车站相关 angys 2020年2月4日 (二) 08:11 (UTC)
我覺得這個方法也可以的。--49.130.128.198留言2020年2月4日 (二) 08:19 (UTC)

修訂 WP:BIAS,明確某些情形下,「中」不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或「中國大陸」的代稱

「反送中」和「中港矛盾」命名引起的爭議,反映了這一問題需要明確。

我指的情形:涉及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四者之間的政治關係(「中國大陸」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這兩個稱謂的爭議,待另提討論主旨)

原因分析: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或「中國大陸」簡稱為「中」,是一種政治化的行為。把一個國家的一部分,稱做這個國家,是統獨意識之爭,如允許這樣做,則違背「中立原則」。中國的簡稱是中,而大陸和香港都是中國的一部分,所以在這時大陸不能簡稱為中,道理完全等於香港不能簡稱為中。

如:「薩哈共和國」與「俄羅斯其它地區」的關係,豈能簡稱為「薩俄關係」?「加里寧格勒」與「俄羅斯其它地區」的關係,豈能簡稱為「加俄關係」?

故: 1.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峽兩岸政治中應當明確,涉及四者政治關係的詞彙、語句,不可表達對「將『中國大陸』簡稱為『中』」的讚同,除非加入引號或「論」,或以其它的方式表明這只是對既存名稱的引用,如:「反送中」、「中港矛盾」、台灣有民眾稱中配(文首闡釋)。

2.在命名時,當違背中立性原則的名稱,與不違背該原則的名稱同時出現,且兩者的引用量差距很小時(判定標準±20%),應選用後者,以維護維基的中立原則。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19日 (三) 11:15 (UTC)

@AT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19日 (三) 11:42 (UTC)
另外,補充一點:「薩哈共和國」與「俄羅斯其它地區」的關係可以視為「薩哈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的關係,既然都是國家,我未見簡稱為「薩俄關係」有何不可(我是知道「薩哈共和國」是「加盟共和國」的)。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19日 (三) 13:07 (UTC)
如果是「中國」與香港的關係,則「中港……」無問題,但是「中國一部分」與香港的關係,豈可稱為「中港……」?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23日 (日) 05:33 (UTC)
我不打算重複AT的先前說明。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23日 (日) 06:32 (UTC)
  • (!)意見,「把一個國家的一部分,稱做這個國家,是統獨意識之爭,如允許這樣做,則違背「中立原則」」,這可以參考的有「荷蘭」、「尼德蘭」及「英國」、「聯合王國」。錯誤的分析,能得出正確的結果嗎?沒必要非得急著鑼鼓震天把問題喊得很大,多拿捏一下會更好點。–AegonINVICTUS留言2020年2月19日 (三) 13:53 (UTC)

請注意:此修訂案除了屬於FORUMSHOP,提案人也意圖以此凌駕WP:5P1WP:NOR,管理員應該儘快關閉。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20日 (四) 15:17 (UTC)
WP:AGF,對事不對人。 2020年2月20日 (四) 21:51 (UTC)
請閣下論證這句話是錯的:「中可以代指中華民國,以親中代指親中華人民共和國,違背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海峽兩岸政治;香港部分人士將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簡稱為『中』,有些香港人本身就反對這種稱呼,所以它違背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避免香港中心」。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23日 (日) 05:23 (UTC)
即使以上陳述正確,這並不構成凌駕WP:5P1WP:NOR的理由。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23日 (日) 05:41 (UTC)
這不凌駕WP:5P1WP:NOR。例如:「中華民國是流亡政府」這類說法,台灣的確有人這樣講,但是在維基還是寫作「中華民國流亡政府『論』」。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23日 (日) 06:19 (UTC)
「內地與香港的矛盾」/「香港和內地的矛盾」/「內地和香港的矛盾」應是部分維基人的造字(=原創研究)。這三個詞語是自從維基百科採用了那個名稱作為條目標題以來才出現的。確認名稱前應該排除部分維基人的造字(=原創研究)所帶來的影響。你的提議令此影響不能被排除,自然就會造成凌駕WP:5P1WP:NOR的效果。ꓢꓯꓠꓟꓳꓢꓮ COVID-19 2020年2月23日 (日) 06:23 (UTC)
這幾日有事,未及時回復。「內地與香港的矛盾」這個短語在大陸是很常見的,看一下谷歌搜索結果便知。為何是造字、原創研究?SCP-2000曾說某些中文原生詞彙,可以忽略地域中心,但「中港矛盾」、「反送中」都是新興詞彙,兩岸和華僑有相當多人士反對使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地與香港的矛盾」,或者亦經常被引用的「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矛盾」,顯見更為適合。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26日 (三) 09:04 (UTC)
這是你們造字得出的效果吧。另外,「中港矛盾」並不是新興詞彙。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2月27日 (四) 08:47 (UTC)
我造字可造出30萬件?閣下一直說造字造字,真令人不知所云。我指的是與SCP-2000說的與東海、南海等原生詞彙比,後者興起於20年內,為何不是新興詞彙?關鍵之處在於:只有部分人採用「中港矛盾」這個稱謂,而更多的人採用「大陸與香港的矛盾」這個稱謂。Natureindex留言2020年2月28日 (五) 15:21 (UTC)
一來,你的所謂“關鍵之處”並沒有實則證據證明,但“中港矛盾”一向是最為常用的名稱這點是有實證的(下面會列出最新的正確數據)。二來,別輕視你造字的破壞力,普通人在Google進行普通搜索的時候經常搜索到Wikipedia,然後媒體是有機會照搬Wikipedia的用詞的,幾千個結果出現倒不是不可能的事(300,000是完全錯誤的數據)。另外,我不覺得20年前的詞彙很新,至少你的造字是最近幾年的事。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日 (一) 06:16 (UTC)
以下是最新的正確數據:
以上。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日 (一) 06:16 (UTC)
就算我把第4到11項都給加總了,也是只有6,616個,連陸港矛盾(16,300)和港中矛盾(24,600)的一半也沒有。“中港矛盾”的常用性是壓倒性的(225,000,超過80%的結果)。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日 (一) 06:20 (UTC)
你的數據 真的 有誤,不是我亂講,麻煩你位置改成台灣或者使用無法確定位置,我的搜索結果之前已經提過,你可以去那邊看。像"內地與香港矛盾"我這邊搜是4.7萬,真的 不是2千,"香港與/和內地(的)矛盾"加起來就是有30多萬。並且麻煩你想一想,中國大陸有14億人,難道只會有數百、千項結果嗎?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2日 (一) 16:46 (UTC)
我的數據真的無誤,維基百科一向取此數據,改位置恐怕壓倒性更明顯。中國大陸有14億人,可惜14億人中會開口的不多。另外,AT之前說過「先不談論您這種歸納法是否適合用於判斷一篇條目應該如何命名」,即使你的數據完全正確,你的歸納方式仍非判斷條目命名的適合方式。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5日 (四) 13:38 (UTC)
1.數據問題:既然你我各執一詞,那惟有待更多非香港用戶來判斷,而非以你為準。2.大陸官媒在此問題上是否與主流民意相同,您不能通過想象判斷,不妨多詢問幾個大陸維基網友,此外,亦可觀察大陸論壇,比如微博、天涯論壇、寬帶山等。微博或有刪帖之虞,然而如果大量自發、真實的意見存在,則構成不可忽略之意見。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15:05 (UTC)
你是在選擇性無視我嗎?“即使你的數據完全正確,你的歸納方式仍非判斷條目命名的適合方式”,你看到嗎?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6日 (五) 06:35 (UTC)
剛明白什麼意思。但是「內地與香港的矛盾」和「內地和香港的矛盾」並沒有什麼區別,不是「港中矛盾」和「陸港矛盾」這樣的區別。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6:31 (UTC)
或許這樣說:你不能推翻「中港矛盾」這個詞匯的可用性。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9日 (一) 05:22 (UTC)
  • 政府公報在用[1],大量媒體[2] [3] [4],連中共喉舌都有用「中港」為題[5] [6]。在政治操作和推行政治絕對正確下,大概連中港城中港通都要改名。--Uranus1781留言2020年3月2日 (一) 10:47 (UTC)
  • 需要注意的是,台湾政府机关已经有使用“中港澳”这一并称了。由于新华社曾经发过文件禁止使用“中港”“中澳”并称,应使用“内地与香港”“内地与澳门”,在大陆媒体中使用“中港”的非常少。--苞米()💴 2020年3月2日 (一) 11:08 (UTC)
    • 民進黨執政的緣故。關鍵維基百科不是兩岸某一人群的專屬,大馬華人和北美華人也有使用啊,要選大家在情感上能夠接受的詞彙。我是覺得「中國大陸與香港矛盾」很好,但是sanmosa說引用量少,那就用「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與內地」的矛盾吧,並且他說這是proper name。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2日 (一) 16:46 (UTC)
      • 終於說出提出修改方針的起因,但是中文維基不是新華社維基,即使新華社要求禁用,不等於維基百科中文版須跟著修改方針以遵循其規定,然後將百科的內容統統刪改以符合其宣稱。此外,「中港」的「中」按常識是解作中國大陸,根本無須特意去改動;如要追求「彰顯」某種政治正確,大概要改成「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云云方可達致政治上的忠誠;上面提到民進黨,亦可從上面的串可見主題不在「中港」,而是台灣。--Uranus1781留言2020年3月3日 (二) 09:33 (UTC)
        • 「政治忠誠」是您的想象,參見對sanmosa的回復。所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乃是重複「中港」構詞邏輯的錯誤,至於從台灣出發,確是我提出質疑的原因之一。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15:05 (UTC)
          “重複‘中港’構詞邏輯的錯誤”?“中港”的“構詞邏輯的錯誤”在何?這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女士及她的丈夫林兆波博士”同樣的structure啊。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6日 (五) 06:38 (UTC)
          不妨用英語來說明。「China Mainland and HK」寫作「China and HK」這就是有錯誤的,周錫瑋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就特意指出,是Mainland不是China,Taiwan也屬於China.英文維基China直接指向PRC,但是在中文維基,中國不指向PRC,也不指向China Mainland,而是一個政治、文化和地理的復合概念。不能因為英語世界對這些概念的錯誤使用,而改變中文的正確邏輯。「古今中外」、「中土神州」、「中美斷交」、「中西思想」、「中外關係」,中是指代中國,對於我們中國人而言,說到中國的大陸與中國的香港,縮寫當然是大陸和香港,怎會是「中港…」,台灣的台北人和高雄人見面,只會說是「台北人」、「高雄人」,怎會說「我是台灣人」。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6:52 (UTC)
          中文的“正確邏輯”?然後香港的碼頭名也“錯誤使用”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9日 (一) 05:20 (UTC)
          教你兩個冷知識:1.「嫦娥」是被皇帝改過的名字,本來叫作「姮娥」;2.「罪」的本意是「漁網」,也是因為皇帝認為正字「辠」與「皇」太過相似而改。如果你支持正體字,希望你也能支持我的看法。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9日 (一) 10:49 (UTC)
          我不用你來教我。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3日 (五) 15:44 (UTC)
      是proper noun,不是proper name。抄也能抄錯……(我究竟打了這個phrase多少次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5日 (四) 13:40 (UTC)
      知道了。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5日 (四) 15:05 (UTC)
      知道了也不改正……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6日 (五) 06:38 (UTC)
      下次。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06:31 (UTC)

Template:部分同意:有既定名詞的可以使用引號吧 沒有的話盡量使用内地與香港 大陸與台灣 這樣子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Pigppp對話貢獻)於2020年3月7日 (六) 11:04 (UTC)‎加入。 支持User:Natureindex,个人认为确实不应该把中国大陆与香港、台湾等地并称时使用“中"作为其简称。这并不是什么政治忠诚,而是中立原则的体现。不可否认的是,在华人用语习惯中,"中"就是整个中国的简称,如果将中港或中台并称,即使编者并无此意愿,但也可能对用者产生误导,从而影响其中立性。 另外,台湾官方使用中港澳之称可以被使用,大陆官媒使用陆港澳便不被承认,我实在是无法理解。维基百科不是任何一个政权的支持者或反对者,岂能在此问题上差别相待?大陆民众无法使用维基是真,但为何却忽视他们的认知?Ljk041123留言2020年3月8日 (日) 13:35 (UTC)

退一步來說,就算「中港矛盾」裡的中港作為並稱並不合適,但它仍然是一個常用名稱,如果在某一地區不常用的話,可以通過轉換來解決,基本上概念上跟新疆再教育營的例子一樣。反之,糾結於條目名稱是否正確對於條目命名來說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就算是一個錯誤的名稱也可以是條目標題,只要它夠常用就可以了。—AT 2020年3月8日 (日) 14:01 (UTC)
「北韓/南韓」與「朝鮮/韓國」其實帶有一定的傾向性,但因為是其他民族政治,轉換無妨,但把中國的大陸當作中國本身,這絕對是中文的重大事項。海峽兩岸政治的規定就是要規避港、台內部的統獨之爭,因此不能使用轉換的方式,默認香港內部完全讚同使用「反送中」、「中港矛盾」等語。我也想退一步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矛盾」兩岸三地都有使用,意義也一目了然,不是很好嗎?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9日 (一) 10:43 (UTC)
將中港兩字並立可以推論到什麼統獨之爭,我覺得您的想像力實在是太過豐富。另外,您不想轉換的話沒關係,那就不要轉就好,如果想要更改條目名稱的話,您必須要有一個符合維基規定的理據,而不是說大陸不喜歡,那就不行,這樣說服不了人。「中國大陸與香港的矛盾」就是我對中港矛盾的理解,至於是否適合作為條目名稱則應取決於命名常規,我目前認為兩者皆可,但是從常用角度來看仍然主張中港矛盾更適合。—AT 2020年3月9日 (一) 14:59 (UTC)
如同「一中一台」,所以很簡單地,在這裡「中」、「港」不能並立。把中國大陸說成中,這是台獨從幾十年前就開始使用的招數,就是要讓香港、台灣擺脫一切中國的關聯,港、台成為中的並列主體。「大陸、台灣」→「中國、台灣」、「陸港澳」→「中港澳」、「陸配」→「中配」、「陸生」→「中生」,閣下豈能視若無睹?香港受台灣的影響,也開始使用這些招數,如果把大陸和香港稱作「中港」,那中國廣東與香港也簡稱「中港」嗎?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10日 (二) 12:40 (UTC)
中立是三大支柱之一。如果您認為有人不喜歡「中港」沒關係,那同樣也可以認為有人不喜歡「內地與香港」沒關係,「中國大陸」全部改作「大陸」也沒關係。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10日 (二) 12:47 (UTC)
您理解的中是只能指代中國,我理解的中是可以代表中國或中國大陸,因此您所說的例子完全沒有辦法說服我中港並立不當,而且從常用度來看就是有很多人在用中港,我先前也提過就算這是錯誤的名稱,只要夠常用那就沒有問題。另外,中國大陸不能全部改作大陸,因為大陸有很多意思,會產生歧義。—AT 2020年3月10日 (二) 13:08 (UTC)
同樣道理,我理解的大陸就是默認中國的大陸,從常用角度看也是我的看法更常用,畢竟您的用法也只是香港一部分人採用。所以說您應該採取中立的觀點。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13日 (五) 03:15 (UTC)

總結:

現行條文

避免中國大陸中心,例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不過可以寫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提議條文

避免中國大陸中心,例如:「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分。」 不過可以寫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張台灣為其一部分。」

避免香港中心和台灣中心,當一個詞彙涉及到中國大陸、台灣、香港、澳門四者之間的政治關係時,中國大陸不適宜被編者縮寫成「中」,而與「台」、「港」、「澳」並列,以體現出後者不屬於中國或不代表中國的政治立場,例如:「中港矛盾」、「中港澳」、「反送中」、「親中」、「中配」,不過可以引述他人對這些詞彙的使用。

我堅決反對此提案。提案人明顯曲解方針,並無視維基百科的本質。我重申:「(中國)內地與香港的矛盾」之類的字詞是當年部分維基人(或者直接説吧,就是RickyKao)的造字(=原創研究)及其引申。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3日 (五) 04:50 (UTC)
OK,了解。梳理一下上文,反對者4人:User:SanmosaUser:ATUranus1781駭客;支持者4人:User:NatureindexUser:PigpppLjk041123苞米。請@悔晚斋@AegonINVICTUS發表意見,希望有更多維基用戶發表意見。Natureindex留言) 2020年3月14日 (六) 07:20 (UTC),我想請@蟲蟲飛(台灣)、@SCP-2000(香港)、@Tigerzeng(未知)、@Jimmy_Xu(加拿大)、@瑞丽江的河水(大陸)、@和平至上(香港),因為我覺得這些用戶不偏不倚。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14日 (六) 07:42 (UTC)
  • 既然有其他更好的选择,采纳有台独、港独倾向的用语,不符合中立原则。(-)反对「中港澳」「中配」等明显使用不多的此类用语--苞米()💴 2020年3月14日 (六) 07:26 (UTC)
    然而此提案現在是提倡原創研究違反維基百科作為百科全書述而不作的原則。就以「中港矛盾」為例:「中港矛盾」是既有的詞語(而且使用廣泛,我上面給了數據),然後現在Natureindex為了讓「中國大陸與香港矛盾」這個當年部分維基人(或者直接説吧,就是RickyKao)的造字(=原創研究)合法化,就提出了這個提案,意圖以原創研究壓過「中港矛盾」這個既有詞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4日 (六) 13:21 (UTC)
  • 在現有情況下,我認為如果某既有詞已成為慣用語 (如多方人士都有使用),並不見有必要為POV造詞。這舉只會造成hoax。為了POV而導致真實性被質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CSRX 300=AWP=駭客專用 2020年3月15日 (日) 18:47 (UTC)
  • 「廣汎」使用什麽的,難以衡量吧 不然的話就可以這樣了 「因爲這詞得到以美國爲首的民主地區承認 所以就是廣汎使用了」 我覺得名從主人和中立長久來説應優先於廣汎使用Pigppp留言2020年3月16日 (一) 11:04 (UTC)
    不同意你的意見。一個詞語的使用廣泛性通常可以由搜索結果顯現,這是確實的數據。如果像你這樣搬“名從主人”出來,創造(=原創研究)一個新的“主人”,然後以“中立”為由意圖通過你創造出來的那個“主人”壓過“維基百科是一部百科全書”這個大原則的話,這很明顯違反維基百科的宗旨。維基百科若是真的按你的方法去做,維基百科也就不是百科全書,而是維基學院了。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6日 (一) 14:41 (UTC)
    那要以哪個搜索引擎爲準?Google的搜索結果也是會隨著時間,地點和cookie變化啊 一個人的電腦裏排行No.1的結果在另一個人的電腦裏未必是啊Pigppp留言2020年3月18日 (三) 04:23 (UTC)
    Baidu、Yahoo其實也一樣啊。只不過因為Google最流行而用Google而已。Baidu原本在中國大陸用詞方面是有用的,可惜它搜出來的全是維基人(或者直接説吧,就是RickyKao)的造字(=原創研究)或其變體。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19日 (四) 00:26 (UTC)

@Timmyboger 中應當是中國的簡稱大陸常代指中國大陸。我認為這是很容易理解的事,提案這幾句話也是很平常、很淺顯的道理。有些香港用戶不解,應是環境使然,正如sanmosa的搜索結果,竟與我看到的結果大為不同。 我曾在上一個議題中,鼓勵「中國」的多重理解,如今看來甚為不妥。 木之折也必道蠹,牆之壞也必道隙,昔鄧麗筠氏哀我民族之多艱,余今思之而復哀之也。Natureindex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15:57 (UTC)

大家好,冒昧询问一下,“反共斗士”等字眼是否属于地域中心

如题。

在下曾在卢秀英(现已更正)等条目见过“反共斗士”之类带有浓厚预设政治立场的字眼。“斗士”显然属于褒义词,而“反共斗士”显然是基于中华民国的官方语境下的单方面称呼。大陆固然有人对共产党不满,但事实是大部分大陆人认同共产党执政,正如目前大部分台湾人认为台湾不应被 PRC 统一一样(见于台湾问题)。换句话说,大陆用户一般不会这样说,甚至可能是对政治认同的冒犯,因此是否可把这类用语归为“台湾中心”。请网络暴徒停止对杨宜勇院士进行政治迫害。留言2020年3月26日 (四) 02:51 (UTC)

如果是他人的原话应该可以使用加上引号就好,如果是陈述一个事实要称呼此人建议用反共人士 小猴子0921留言2020年7月5日 (日) 03:40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建議作出以下調整:

原因是這屬於1997/9年前的官方用語,以及任何時間的民衆常用語。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1日 (六) 10:05 (UTC)
(!)意見:沒意見。雖然個人並不贊成用大陸或內地作為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稱呼,但鑑於現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仍然事實上占有對香港和澳門,現時唯有接受。脫支解殖!香港獨立!唯一出路!香港獨立萬歲!留言2020年3月21日 (六) 20:22 (UTC)
(-)反对:“中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对称的说法并不符合WP:NPOV。“……常不自觉地变得以自己所在的地区为中心,看起来好像是客观的文字却可能已经包含了主观的意念,而这正与维基百科中立观点的政策相悖。”如果按照阁下的类似逻辑,则维基百科早就可以把“台湾”和“中国”并列了,WP:PB早就可以不复存在了。--听风吹过的声音留言2020年3月22日 (日) 01:30 (UTC)
難道1997年7月1日前香港獨立了嗎?那時中央政府並無反對港澳用「中國大陸」如此詞語。另外,媒體仍有以香港相對於「中國大陸」的情況。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2:22 (UTC)
另外,如果可以把「臺灣」和「中國」並列,那樣「香港」在這種情況下應該是和「中國」並列(而非「中國大陸」)。「中國大陸」這個詞語的應用仍可顯示香港在法理上從屬於「中國」。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2:25 (UTC)
根據WP:NPOV本宗裏頭的WP:YESPOV:「中立的觀點既不同情也不反對其主題:它既不贊同也不反對觀點。顧名思義,中立的觀點是一種觀點,而不是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在此方針下,消除條目內容是沒有道理的,因為它『POV』不中立了。」在「中國大陸」此詞語實際上廣泛使用的情況下,使用「中國大陸」相對於「香港」是合理的,而且提議修訂並未禁止使用「中國內地」相對於「香港」,因此禁止採用「中國大陸」相對於「香港」此常用的做法實則上構成「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並違反方針(我並未考慮禁止使用「中國內地」相對於「香港」也是考慮到「缺乏觀點或消除觀點」這一點,而且我個人也不反對使用「中國內地」相對於「香港」)。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2:29 (UTC)
(我想先看看反對聲音究竟有多大和多合理,才決定下一步做甚麼。這提案通過了固然好,不通過也於我無大害,反正現在就是如此。)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2:40 (UTC)

同意加入中國大陸,因爲連百度都是這麽做的,有何不可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8%AD%E5%9B%BD%E5%A4%A7%E9%99%86/5944925?fr=aladdin

某些人想的:香港公國,台灣共和國和共匪(不是國家) (順便講一個經歷,我當年在某個條目把中國大陸改成中國内地時被回退了)Pigppp留言2020年3月22日 (日) 05:15 (UTC)

(!)意見:原则上同意,但对具体条目文字有疑虑。因据我所知,存在一些人认为香港作为一个行政区坐落于欧亚大陆上,并非完整的离岛,因此与中国大陆并称是不正确的(并非应然性不正确,而是实然性的不正确)。维基百科的指引我认为不应该加入有实然性争议的内容。--俳柘留言2020年3月22日 (日) 07:52 (UTC)
那香港與中國內地並稱在實然性上的正確性又如何?(類比:在甲午戰爭後、1945年前,日本自稱「內地」,稱台灣為「外地」正確嗎?)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2日 (日) 08:13 (UTC)
这样的称呼,我个人认为实然上是没有问题的(内地指非沿海、沿边地区,日本本土当时外有朝鲜、台湾、满洲、南洋等新征服海外领地,使用「沿边」定义)。最关键的是,无关我个人如何看待(事实上前面那条我也说了,加入「中国大陆」我个人是同意的,只是担忧存在一些人有异议),问题在于会不会有实然性争议。而关于日本这方面的称呼,迄今我没见到有学者对此有所异议。--俳柘留言2020年3月22日 (日) 08:35 (UTC)
日本一早都廢棄了這樣的稱呼,作為歷史名詞,當然沒有人會有異議。至於擔憂有沒有人反對(加入「中國大陸」)的話,不用擔憂了,你發言以前上面已經有了,應該擔憂的是有多少人反對。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3日 (一) 00:11 (UTC)
關於實然性問題,由於維基百科真的不是那麼專業,我覺得習慣法會更優先,反正我並沒有禁用「中國內地」(引入「中國內地」到方針之前,行文上只能夠使用「中國大陸」)。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3日 (一) 00:16 (UTC)
另外,個人認為“中國內地”在實然性上的正確性其實也不大:內地指非沿海、沿邊地區,要爭辯的話,深圳、廣州、珠海、廈門、上海、青島、天津、大連這些沿海地方并非“内地”,而相對這些地方而言,可能要偏到六盤水、攀枝花這樣的地方才叫“内地”。至於為何當年我支持引入「中國內地」到方針,那是因為習慣法優先。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3日 (一) 06:26 (UTC)
好吧,我承认你对实然性的论证说服了我。我没有其他意见了。--俳柘留言2020年3月23日 (一) 13:44 (UTC)
由於上面唯一的反對意見對現行方針存在錯誤理解,在我已經給予合理的駁斥,而現時並無其他反對的聲音,現公示提案7日。ꓢꓯꓠꓟꓳꓢꓮ 漆黑漫長夜 2020年3月27日 (五) 11:35 (UTC)
(+)支持,廣泛使用的名稱。— lssrntalk 試用新jp模板 2020年4月2日 (四) 09:15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台灣廣東省?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這跟台灣獨立不獨立完全沒有關係!

只是想說,許冠傑頁的資料錯了,出生地和籍貫都是中華民國廣東省,台灣什麼時候出了個廣東省番禺?又不讓改!——以上未签名的留言是User:116.49.59.143留下的。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6.49.59.143對話貢獻)於2020年4月27日 (一) 04:55‎加入。

在1949年10月1日前,中华民国的确包括几乎整个中国大陆,所以这个描述并没有问题。——路过围观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4月27日 (一) 06:26 (UTC)
经检查,提问者留言时对应的条目版本是[7],未见有「台灣廣東省」的字样。其它编者的解答应该符合提问者的实际问题。--虹易留言2020年4月27日 (一) 11:43 (UTC)
@116.49.59.143:经检查,该条目彼时未处于(半)保护状态,应当可在未登录状态下直接更改。若阁下在尝试编辑时遇到问题,请提供更多信息(网络环境、浏览器型号等)以便其它编者了解。--虹易留言2020年4月27日 (一) 11:43 (UTC)
中華民國不等於台灣,台灣是中華民國法定領土之一。只是因為中華民國目前無法收回1949年前曾統治過的大陸地區,加上實際領土僅剩下台澎金馬,才形成中華民國是台灣的假象而已。又一個不懂歷史的人,建議提問者返回學校重讀中國及台灣的近代史。--45.64.240.144留言2020年5月4日 (一) 21:08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铁路巴士中,把臺灣的內容放入中國下,和wp:PB相衝突

臺灣鐵路發展幾乎獨立於中華民國(1949年以前)鐵路發展,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鐵路發展毫無關係,故臺灣鐵路的部份不該放入中國的下面。且在當今「中國」幾乎等同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下,若把臺灣的內容放到中國的下面,實質暗示「臺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和wp:PB中「台灣不應被敍述為一個獨立國家或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部份」相衝突。是否能請社群討論合理解決方案?
To @GreceWashingtonEnglishWashington :請加入討論。 --Poem留言2020年6月7日 (日) 03:58 (UTC)

  • 目前版本未见此情况,其实按我的想法是把香港也拆开来单独成段。Itcfangye留言2020年6月7日 (日) 05:53 (UTC)
  • 中国是一个由多民族、多地区组成的共同体(国家)。而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都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政权,政权不等于国家,就像大清帝国灭亡后中国依然存在一样。。大陆、台湾、香港是中国内部的各个地区,而不是各个独立国家,这一点和中国的政权无关。在1895年至1945年间台湾日据时期,台湾是被日本侵占的中国领土,因而台湾日据时期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的一部分。GreceWashington留言) 2020年6月7日 (日) 03:24:24 (UTC)
    • 以現在的情況,多數人會認為「中國」就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是統治一個地區,在歷史上有延續關係各個政權的集合。編者可以有自己的觀點,但編輯時也該注意讀者的觀點。Poem留言2020年6月7日 (日) 07:30 (UTC)
如果有对比的话,中国大陆对标台湾,中国内地对标港、澳。——Sakamotosan路过围观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6月7日 (日) 08:49 (UTC)

关于在电影条目中罗列各地上映日期

先看几个例子:

  • 天煞-地球反擊戰,只在信息框写了电影原产地美国的上映日期;
  • 美國隊長 (電影),在信息框写了电影原产地美国和陆港台的上映日期;
  • 復仇者聯盟,除开原产地美国和陆港澳台,还在信息框罗列了其他许多国家的上映日期(#AllCountriesMatter);
  • 乱世佳人,正文甚至专门开一章写“全球首映时间”,以及台湾的“重新上映时间”(WP:BIAS警告);
  • 千与千寻,在信息框写了原产地日本和陆港台新马的上映日期(WP:BIAS典范),正文甚至专门开一章引用IMDb写四大洲“各地首映”日期(#AllCountriesMatter)。

这应该需要统一一下,譬如说只需要写全球首映日期(不是全球各地首映日期)就够了。不知诸位有何看法?

--GnolizX留言2020年7月5日 (日) 07:24 (UTC)

「中央政府」一詞避免地域中心的寫法是甚麼?

在編寫香港政治相關條目時,經常會遇到「中央政府」一詞[1][2]。我認為覺得這字眼有地域中心的意思,畢竟各國也有其中央政府。 不少條目並沒有採用避免地域中心的寫法,例如香港2010年11月#11月3日的第2點。請問「中央政府」一詞避免地域中心的寫法是甚麼?應該都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政府嗎?--英秀一心留言2020年8月1日 (六) 00:01 (UTC)

参考資料

  1. ^ 立選押後1年 真空期人大處理 政府引緊急法:只看疫情不看選情 學者:逃避民情. 明報. 2020-08-01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01). 
  2. ^ 譚新強:哈佛中國民調結果:95.5%人民滿意中央政府. 明報. 2020-07-24 [2020-08-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真的貶義嗎?

『避免使用通常帶貶義的「中共政府」、「中共當局」、「大陸政府」、「大陸當局」,但用中性簡稱時請考慮用北京政府的格式進行内部連結。 』----「中共」指中國共產黨,大陸指臺澎金馬以外的地區,都是說客觀事實,不應該視為含貶義吧。否則,難道「中國共產黨」等詞是貶義嗎?-Cangjie6留言2020年9月5日 (六) 07:24 (UTC)

有關「中×關係」、「中國-××關係」等現行雙邊關係條目標題

另案討論:

Baomi開了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国际关系条目命名常规的討論,並有大致合適的具體提議,故為便利各位基於Baomi原始提案及其衍生提案Wikipedia:命名常规 (国际关系)討論有關「中×關係」、「中國-××關係」等現行雙邊關係條目標題,現關閉此處的討論。SANMOSA SPQR 2021年1月7日 (四) 14:41 (UTC)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有鑒於近期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政治進行了重大變更,並分拆出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等具體規範,而中文維基百科社群在制定新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政治時與制定原版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當時的思維已經產生重大變化。有鑒於:

  1. 維基百科對於台灣海峽兩岸複雜的政治關係及爭議不預設任何政治立場(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政治);
  2. 各類雙邊關係條目的命名格式或有原創研究的嫌疑,而且有一致性的問題(例如有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者用“-”,如中國-烏拉圭關係;無建立正式外交關係者用“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巴拉圭關係);

我認為有必要:

  1. 就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邊關係條目的現行用名(「中×關係」、「中國-××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與××關係」)的合理性進行討論(中華民國的雙邊關係條目的現行用名則為「中華民國-××關係」,即使是承認中華民國者也如是,兩者呈現不對等的關係);
  2. 對各類雙邊關係條目的命名(包括但不限於有關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邊關係條目)進行規範;

以上。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2日 (二) 04:23 (UTC)

@逐风天地蘇州宇文宙武Baomi@BlackShadowGTp0910Ericliu1912春卷柯南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2日 (二) 04:26 (UTC)
(!)意見:我该说的之前已经都说了,相关条目现行命名方式符合维基百科:命名常规方针,维基百科: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只是指引,方针效力大于指引,有冲突时应以方针为准,更何况维基百科: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只规定行文并不涉及命名。如果真要更改,也是改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其余不再赘述,不要浪费时间。——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2日 (二) 10:29 (UTC)
所以討論開在方針版啊。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2日 (二) 11:00 (UTC)

之前在条目探讨区讨论的内容要不要移过来?那边还没达成共识就把讨论换到方针版并不合适。另外,我依然建议将“中X关系”作为概述性的主条目,该条目中同时叙述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该国的关系的历史。然后再从中分拆出“中华人民共和国-XX关系”和“中华民国-XX关系”。(原因已经在条目探讨区中详细说明,这里不再重复。然而这个提议还没充分讨论就把那边的讨论串关了)。

同时,回复蘇州宇文宙武,WP:CS4D指引根据WP:PB方针设立,因此如果违反该指引必同时违反《避免地域中心》方针的规定。因此,该指引的效力并不低于命名常规方针。同时,命名常规方针中的常用名称规定并不适用于此,“中美关系”一词中的“中”字指的是中国,而众所周知,历史被国际承认的代表中国的政权有两个:1971年前的中华民国政府和1971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因此,“中美关系”一次既可以指1971年前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也可以指1971年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而条目中全文几乎全部侧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国的关系,等同于将“中”一词直接用于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明显违背了维基百科对两岸政治议题表示沉默的立场。同时,目前也有不少诸如期刊论文的可靠来源使用“中美关系”一词代指1971年前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1][2],因此已经完全不符合WP:COMMONNAME中所规定的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故命名常规方针不适用于此。解决此争议的唯一方法,就是在“中X关系”条目中同时叙述中华民国(1971年前)与中华人民共和国(1971年后)与该国的关系,这一点我觉得条目“中俄关系”就做的很好。——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周年庆即将到来 2020年12月22日 (二) 13:02 (UTC)

其实您如果爬梳一下“中美关系”的编辑记录,其实不难发现,早期条目内包括清朝、中华民国(大陆时期和台湾时期)与美国关系的内容。但清朝和中华民国部分先后被转移至“中美关系史”,才造成如此的现状。--大化國史館從九品筆帖式留言2020年12月23日 (三) 03:17 (UTC)
所以我也説過BlackShadowG所説的“概述性的主條目”其實應該寫成關係史條目。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3日 (三) 03:32 (UTC)
條目探討版的討論莫名其妙被關了,只好在這裡再重貼一次之前的發言,我的建議大概為,按照某國成立的時間點,做以下拆分:(此為大致架構,實際內容可以按個案情況調整)
  1. 1912年前成立的國家:拆分為「中某(中國-某國)關係史」(中國歷代以降與該國的關係史)、「中華民國-某國關係」(中華民國成立後與該國的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某國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與該國的關係),其中「中華民國-某國關係」在歷史章節以「中某關係史」為參見,「中華人民共和國-某國關係」在歷史章節以「中某關係史」和「中華民國-某國關係」為參見。
  2. 1912年至1949年間成立的國家:拆分為「中華民國-某國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某國關係」,「中華人民共和國-某國關係」在歷史章節以「中華民國-某國關係」為參見。
  3. 1949年後成立的國家:拆分為「中華民國-某國關係」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某國關係」,歷史章節不附參見(因為沒有連續性問題)。
  4. 「中某關係」多數時候作為消歧義頁面,有必要時可保留作概述性主條目,內容相當於「中某關係史」。——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2月23日 (三) 07:25 (UTC)
另外,我覺得命名格式確實有原創研究的嫌疑,需要統一,連字元跟漢字擇其一。——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2月23日 (三) 07:30 (UTC)
(:)回應楼上诸位:一些理由我都已经在条目讨论版说过了,有人居然还要说什么维基百科:命名常规不适用于此也是醉了,这方针是针对所有条目都适用的,不存在适用不适用的问题。针对具体的条目,比如中美关系,一两篇论文算不了什么,我还能举出一大堆比这多得多的例子来反驳,证明中美关系正常化(1979年)之前绝大多数人依旧把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成立起)而非所谓的“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叫做“中美关系”。条目不仅仅反映的是历史,更是现状。现状就是,无论美国人还是中国(大陆)人都最常用“中美关系”而非其他表述方式来描述双边关系,更何况台湾当局在事实上已经放弃自己是“中国”的代表了(所谓“法理上”坚持那只不过是糊弄人的,连台湾人自己都没几个相信)。维基百科反映的是绝大多数看法而非小部分观点,不然也不会存在命名常规的第一条“使用常用名称”了,你说这样我说那样不就乱套了?本人使用镜像网站编辑,多有不便,加之本人有自身事务要处理,不能随时随地回复,还请各位见谅。总之一句话,你要对相关条目做出改动,不是不可以,但先改维基百科:命名常规吧。在命名方针修改通过之前,一切相关讨论都是白费力气,还是维持现状为宜。——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3日 (三) 09:28 (UTC)
@蘇州宇文宙武:不好意思,我想重申一下一點:(就我認為有必要討論的第1點)這裏是方針版,因此如果討論的走向與現行方針指引有任何偏離的地方的話,我會提案修改相關方針指引(包括《命名常規》)。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2:05 (UTC)
鉴于在条目讨论版的讨论已经被无预警关闭,未免之前参与讨论的诸位找不到地方,还是告知@owennsonJessechiHidayetullah春卷柯南逐风天地Tp0910Baomijsjsjs1111李4葉又嘉:各位,请各位关注此事。谢谢!——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3日 (三) 09:37 (UTC)
区分是否建立外交关系的条目命名不合适,建议统一--苞米(☎)💴 2020年12月23日 (三) 10:45 (UTC)
(就我認為有必要討論的第2點)我同意Baomi的表述。@BaomiEricliu1912:我初步的提議是統一用「-」分隔,這樣大家看雙邊關係所牽涉的兩個國家的時候會看得比較清楚。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2:08 (UTC)
首先,应该知道两地关系条目不限于外交关系,也不限于国家;其次,中文中表示两地关系的连词多用“与”或“和”,连词符号并不常见,而且各地对用什么连词符号并无行之有效的规定,各种资料中的连词符号使用非常混乱,“-”、“-”、“—”等等都有。建议统一用“与”。--苞米(☎)💴 2020年12月24日 (四) 04:48 (UTC)
我的論點對於非國家雙邊關係仍然適用,在使用「-」的情況下,你確實可以較清楚看到兩個地方的名稱。另同下,命名常規有規定連接號的使用,因此這反而不是問題。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26 (UTC)
現行格式手冊有明確規定兩地之間的連接號要用「-」,所以並不存在標題混用情形,至少在維基百科是這樣。另外,外文肯定也有很多不同用法啊,但英文維基百科仍然訂出了制式的連接號。——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2月24日 (四) 13:35 (UTC)
真要爭論,看中國外交部網站,無論那個國家建交與否,一律都是中X關係。連有歧義的國家都是如此,中阿關係能出現是有原因的。Btw,中X關係消歧義頁本來還列有中華民國與XX關係來著,後來全部移動到台X關係了。至於連字號甚麼的,我是習慣性使用-,因為命名常規有對連接兩者的中文連字號規定使用這個符號的。半形-以及—皆為錯誤用法。至於與字和字等除了輸入會比較方便以外,不見得有甚麼比-更好。--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12月24日 (四) 08:02 (UTC)
如果這是實情的話,難道中國大陸用戶能接受「中國」和「臺灣」相對?那我倒不如索性把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的外交關係的條目的名稱(「中華民國-(其他國家)關係」/「中華民國與(其他國家)關係」)一概改成「臺灣-(其他國家)關係」/「臺灣與(其他國家)關係」,那就更省事了。正正是因為他們不能接受如此處理,才出現需要使用正式國號的情況(我認為應該要加回中華民國與相關國家的關係的條目進去「中某關係」消歧義頁面)。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26 (UTC)
我能接受,“台湾与(其他国家)关系”和“香港/澳门与(其他国家)关系”没啥区别,地区而已。当然这是我的理解,其他人可以自行解读。——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38 (UTC)
如果其他中國大陸用戶能夠接受這樣的處理方式的話,我反而有另一個比較大膽的想法(而且我很能夠肯定較大部分臺灣用戶也會同意這樣處理),但是我認為還是要先看其他中國大陸用戶的實際想法。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40 (UTC)
User:Sanmosa,實際上無論大陸執政的共產黨還是台灣執政的民進黨都承認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差別只在於民進黨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擁有台灣主權而已。國民黨已經沒落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0年12月24日 (四) 09:00 (UTC)
然而國民黨仍然有重新執政的機會,而且它在台灣仍具備一定的影響力,再者社群中不承認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用戶並非極少數,我認為有必要顧慮他們的意見。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9:04 (UTC)
@owennsonJessechiHidayetullah春卷柯南逐风天地Tp0910Baomijsjsjs1111李4葉又嘉:各位,我突然发现我们又找错了地方。本版是纯粹讨论方针指引的地方,而现在这个讨论依旧是在讨论系列条目。按照客栈的规定,这个讨论依旧属于隔壁条目讨论版的范畴。我不知道SAN君为何突然把条目讨论版的这一讨论关闭了,但按照程序规则来说这一讨论已经结束了,大家不必在这里浪费时间。SAN君如果想在这里讨论维基百科: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维基百科:命名常规,那我们欢迎,但不是用现在这种讨论方式。SAN君如果想继续讨论相关条目,烦请去条目讨论版重开话题,在方针版请恕我不奉陪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49 (UTC)
現在討論的是相關條目的命名規則,我後續會依討論的大方向提出相對應的方針指引修訂。在這裏開新討論的原因就是為了方便在適合的時機提出相對應的方針指引修訂,而且由於方針指引可以隨著討論的大方向而出現提議修訂,討論相關條目的命名規則時就不會出現被現行相關方針指引制限的情況。在條目討論版討論的話,我可以預期參與討論者會先排除修改方針指引的可能性,而討論只會像之前一樣沒結果。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08:56 (UTC)
具体的条目命名规则依旧属于条目讨论范畴。你也承认按照现行方针指引,现在的命名方式没有问题。如果你还是不满现在的命名方式,就该直接提出修改方针指引,而不是脱离方针指引限制讨论命名方式。如果你要在绕过现行方针指引的情况下直接针对性地讨论命名规则,对不起,我不同意。——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20年12月24日 (四) 10:01 (UTC)
我不認為先取得社羣主流意見然後視情況提案不可行,此舉可較容易使提案取得共識。如果我現在直接提案,參與討論者往往會忽略提案調整的可能性,而直接全盤否定提案。如果又像之前一樣在條目討論版討論的話,參與討論者往往會先排除修改方針指引的可能性,使討論難以有任何實則進展。在如此困局之下,更不應自限於如此框架之中(而且如此框架又非方針指引),使討論陷入無限輪迴狀態。既然我現在開新討論的處理方法並不違反方針指引,而且此舉早有先例,我希望你能夠理解現在的難處。如果你個人仍不同意如此,由於維基百科不強制任何人參與,我僅能對你放棄發表更多意見協助凝聚/確定共識的舉措表示遺憾。你之前發表的相關意見我仍會與其他用戶的意見一併考慮,以求提案更能反映共識。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4日 (四) 12:48 (UTC)
首先,按照现行方针,现在的命名方式并非没有问题。我上面已经说过了,WP:COMMONNAME中所规定的是可靠来源中人、物或事项的常见的名称,但是目前有可靠来源把1949年前中华民国与美国的关系称为“中美关系”,现在看来,这样做也没有问题。而维基百科中的“中美关系”却基本上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开始叙述,这明显违背了维基百科政治中立的立场,怎么说也应该从中华民国建国(甚至清朝)后开始叙述才对。
另,如果需要另立方针专门规定此类命名问题,建议将其命名为“WP:命名常规 (两岸四地)”,建议方针的内容同@Ericliu1912。--BlackShadowG留言维基百科20周年庆即将到来 2020年12月24日 (四) 13:25 (UTC)
需要注意,命名常規除了常用名稱原則以外,另有使用全稱原則:「請儘量不要使用簡稱或縮寫來命名條目,除非這個名稱只有它使用(且這個名稱大部分人都知道,且大部分人在大部分時間只使用這個名稱;)……」而可以預見的是,歷史上諸多可靠來源中的中某關係絕對有兩種以上的指稱涵義,無論是1949年或1971年前的大量國際文件,還是2000年代至2010年代前的中華民國官方文件。我認為即使一個是命名原則、一個是命名慣例,這類雙邊關係條目仍不應純粹採用常用名稱原則,而完全忽略使用全稱原則。——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2月24日 (四) 13:44 (UTC)
1.在「序言」部分,可以修改成「……關係,是指中國歷代,包括中華民國大陸時期、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與X國之間的雙邊關係。」文字只是舉例,可再修改。配合原有的消歧義「提示:此條目的主題不是中華民國與X國關係。」條目內文有關中華民國的部分只敘述到1949年為止,例如中英关系中苏关系,1949年之後的中華民國臺灣時期,只在建交或斷交等大事做敘述即可,例如中国-巴拿马关系中国-萨尔瓦多关系
2.條目名稱部分,可統一使用「中國-X國關係」,現在的三種命名方式太囉嗦了,而且有些簡稱除了官方文稿,或熟悉國際事務,或地理好的人之外,恐怕有人根本搞不懂,例如中哈關係中也关系,這「哈」、「也」(臺灣是「葉」)指啥?
3.以上兩點,應該可以不用對條目「傷筋動骨」,也免除修改方針或指引什麼的,畢竟目前此岸與對岸的雙邊關係條目有各自的編輯風格、走向,已不適合完全或部分合併在一起。喜歡編輯哪個條目、喜歡看哪個條目,隨意。如果這樣還會搞混、傻傻分不清楚,那我也沒辦法了。--Tp0910留言2020年12月25日 (五) 12:38 (UTC)
  • 我不太清楚為什麼這個問題會變得那麼複雜,原本以為是PB跟CS4D的衝突,但如果我們拿WP:PB中命名原則的四條來分析,好像也沒那麼衝突。雖然說「中國」一詞現在廣泛指「中華人民共和國」,但在外交和涉及相關歷史上,這個適用情形存是存有歧義的,光是這點就已經不符合「防止歧義」一條了。既然雙邊關係的交流主體是政權,我個人是建議使用較無歧義的政權名來取代「中國」這個難以定義的政治圖騰。常用名稱(如中美關係)我們可以用消歧義和重定向來輔助。
中美關係 中國-美國關係 中華人民共和國與XX關係
使用中文 V V V
使用常用名稱 V V ?
易於識別 V
防止歧義 V

至於有人陳述現今的中X關係有同時涉及清、民、共和國的歷史,不應該直接移動至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雙邊關係中,我覺得這個問題並不大,在描述一個國家的雙邊關係時,連同繼承政權一同描述我覺得是合理的。---Koala0090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0:38 (UTC)

在此卡位觀察,目前比較贊同Koala0090的方案Heartingvia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9:25 (UTC)
  • (!)意見:問題複雜或許是基於意識型態的差異,造成各方無法用「道理」互相說服。Tp0910是中華民國外交與外交官條目的主要創建者,他在上方所述方案較接近我的想法;原因是我直接繞開所謂的「道理」,只問這個命名及整頓方式自己能否接受。我雖不滿意但可接受1949年後,ROC以「中華民國-XX關係」命名,以及PRC以「中國-XX關係」命名;願意給予ROC支持者使用「中華民國」、PRC支持者使用「中國」的最大彈性與空間。當然,一切還是以凝聚共識為準,不替討論預設任何結論。--Twarrior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3:23 (UTC)
也不是能不能接受的問題,我自己也不會用中國來指稱中華民國。但現實而言對於中華民國的邦交國而言,所謂「中國」就是指中華民國,即使台灣政府有想要放棄這樣的關聯性,這樣的問題依然會存在。--Koala0090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8:24 (UTC)
其實這個比較接近能否接受以「中國」來指稱「中華人民共和國」,這部分我是可以接受的。現在「中華民國」似乎已經不要求邦交國承認自己是代表「中國」的政府,詳細情形我也不確定;也有可能你說的沒錯,現在「中華民國」的幫交國仍然承認其代表「中國」。--Twarrior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9:43 (UTC)
  • 同意Koala0090的表述。Koala0090「常用名稱(如中美關係)我們可以用消歧義和重定向來輔助」這句我以中美關係舉個例子,消歧義頁面可以這樣寫:
中國-美國關係,簡稱中美關係,現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美國關係。「中國-美國關係」還可能指:
這樣不僅兼顧了國際上的現況,即「中國-美國關係」(中美關係)一般指中華人民共和國與美國關係的事實,同時也能符合避免地域中心方針和兩岸用語指引的規定。——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0年12月26日 (六) 11:50 (UTC)

话说,这个话题需不要移动到Wikipedia:互助客栈/条目探讨在继续?两地关系的命名建议:

命名格式 示例 条目内容 其他注意事项
简称 中美关系 两地关系史,包含各个时期的两地各个政权之间的关系
国名 中国与美国关系 同上
国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美利坚合众国关系 两个政权、实体存在时期的两地关系 之前的、之后的可以做给背景和后续略作提及,篇幅有限制
通称-国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国关系 不建议创建,建议分别将概述类的放到中德关系(中国与德国关系),较为细节的内容分别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关系、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邦德国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邦德国关系应包含与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内容,因为德意志聯邦共和國与联邦德国的关系可以视为只是改了名字

--苞米(☎)💴 2020年12月26日 (六) 11:52 (UTC)

参考資料

  1. ^ 仇华飞.略论南京国民政府初期中美贸易关系[J].民国档案,1999(03):88-95.
  2. ^ 石源华.蒋介石与民国时期的中美关系[J].世界知识,2012(19):62-63.
外交关系这个命名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中美关系美中关系就已经是屁股问题了,谁前谁后就是不同的视角不同的立场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20年12月30日 (三) 02:15 (UTC)
然而這次討論的並不是次序問題。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30日 (三) 05:38 (UTC)
@Joe young yu:Baomi開了這個討論,現時較成熟的提案是Wikipedia:命名常规 (国际关系),不知應如何處理。SANMOSA SPQR 2021年1月5日 (二) 06:19 (UTC)
@Joe young yu: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無歧義就好,例如說「美國」、「英國」這些俗稱不會有歧義,那就沒必要寫成全名。您所提到的「烏克蘭」,現行都是在講現在的烏克蘭,沒有歧義問題。至於乌克兰国乌克兰人民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這類的,如果有人覺得有必要拆分,那肯定是必須要用全名命名的。---Koala0090留言2021年1月7日 (四) 10:42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修改WP:CS4D有關使用「大陸」及「內地」兩詞的規定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原标题为:修改WP:CS4D

現行條文

使用「大陸」一詞

因為「大陸」亦可作為「歐洲大陸」、「美洲大陸」等大陸(洲)的簡稱,基於對臺澎金馬主權歸屬保持沈默的立場,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使用「內地」一詞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提議條文

使用「大陸」或「內地」两詞 仅在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前文已有“中国大陆”、“中国内地”,不会引起误解[1]、多次提及的情况下才可以“大陆”指代“中国大陆[2],以“内地”指代“中国内地[3]

参考資料

  1. ^ 大陆”和“内地”在均有常用字面义:“大陆”与岛屿相对;“内地”则相对沿海或沿边地区。
  2. ^ 在中华民国法律中,“中国大陆”(實際法律條文中多使用“大陸地區”一詞)指臺灣地區以外之法定領土。但常用于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辖领土(或不含香港、澳门)。
  3.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内地”均指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法定领土,与“中国境内”所指区域相同。在与台湾相对时,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相对时,使用“中国内地”。

通过的话,将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中相应的词句删除--苞米(☎)💴 2020年12月24日 (四) 23:20 (UTC)

@Baomi:我留意到「中國大陸」和「中國內地」的應用範圍有一定的不同,因此個人不同意新條文將「大陸」和「內地」混為一談。另外,我也留意到WP:CS4D的對應規定其實比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的對應規定寬鬆。綜以上,我認為僅從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刪除重複條文即可。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5日 (五) 02:34 (UTC)

“因為「大陸」亦可作為「歐洲大陸」、「美洲大陸」等大陸(洲)的簡稱,基於對臺澎金馬主權歸屬保持沈默的立場,”属于多余,大陆在地理语境中含义很多,远不止“作為「歐洲大陸」、「美洲大陸」等大陸(洲)的簡稱”,所以我的主要要求是从WP:CS4D删除这一句。删除后每个段落就只剩一句话了,两个都是“中国XX”缩略称谓的使用,合并为一段应该可以,或者分别加入到“中国大陆”和“中国内地”的段落也可以的。--苞米(☎)💴 2020年12月25日 (五) 10:29 (UTC)

方案二:
現行條文

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使用「中國大陸」一詞

中国大陆」可以代指1949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域。現時,「中國大陸」可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

當與「臺灣」(作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的代稱)並列時,可使用「中國大陸」與之相對。某些情況下,「中國大陸」也可以作為「中國內地」的同義詞,與香港、澳門並列。

除以上用法外,「中國大陸」亦可作為一般地理名詞使用。

……

使用「中國內地」一詞

中国内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領域的概念,因此「中國內地」一詞僅限於與「香港」、「澳門」並列,而不應將「臺灣」與「中國內地」並列。如出現「香港」、「澳門」、「臺灣」同時並列的情況,仍應使用「中國大陸」與三者相對。

……

使用「大陸」一詞

因為「大陸」亦可作為「歐洲大陸」、「美洲大陸」等大陸(洲)的簡稱,基於對臺澎金馬主權歸屬保持沈默的立場,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使用「內地」一詞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提議條文

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使用「中國大陸」及「大陸」兩詞

中国大陆」可以代指1949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域。現時,「中國大陸」可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

當與「臺灣」(作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的代稱)並列時,可使用「中國大陸」與之相對。某些情況下,「中國大陸」也可以作為「中國內地」的同義詞,與香港、澳門並列。

除以上用法外,「中國大陸」亦可作為一般地理名詞使用。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

使用「中國內地」及「內地」兩詞

中国内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領域的概念,因此「中國內地」一詞僅限於與「香港」、「澳門」並列,而不應將「臺灣」與「中國內地」並列。如出現「香港」、「澳門」、「臺灣」同時並列的情況,仍應使用「中國大陸」與三者相對。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現行條文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

仅在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前文已有“中国大陆”、“中国内地”,不会引起误解[1]、多次提及的情况下才可以“大陆”指代“中国大陆[2],以“内地”指代“中国内地[3]

提議條文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

(無)

参考資料

  1. ^ 大陆”和“内地”在均有常用字面义:“大陆”与岛屿相对;“内地”则相对沿海或沿边地区。
  2. ^ 在中华民国法律中,“中国大陆”(實際法律條文中多使用“大陸地區”一詞)指臺灣地區以外之法定領土。但常用于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辖领土(或不含香港、澳门)。
  3.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内地”均指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法定领土,与“中国境内”所指区域相同。在与台湾相对时,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相对时,使用“中国内地”。

以上。SANMOSA SPQR 2020年12月25日 (五) 15:35 (UTC)

反對,若前文只提到台灣,未提及香港,澳門,不贊成用「內地」代替「中國內地」--Wolfch (留言) 2020年12月26日 (六) 01:46 (UTC)
如有疑慮,或許也可以考慮微調成類似下方的條文:
  • 「大陸」一詞用法同「中國大陸」,但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 「內地」一詞用法同「中國內地」,但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Twarrior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3:23 (UTC)
我發現我反對的是方案一, 我贊成方案二,我也贊成微調後的條文。--Wolfch (留言) 2020年12月26日 (六) 03:29 (UTC)
瞭解,既然方案二微調前後皆可接受,那麼就看看其他人與提案者的意見了。--Twarrior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4:23 (UTC)
贊成方案二,我原本也是想說(方案一)沒有明確指出臺灣與中國內地不能並列,才注意到有方案二Heartingvia留言2020年12月26日 (六) 09:22 (UTC)
贊成方案二,畢竟兩岸政治上的「大陸」=「中國大陸」,放在同一小節無妨。-- 本人該補完2019年台鐵各站旅客人次了,有事按「此」留言 2020年12月26日 (六) 14:35 (UTC)

穩定方案

現行條文

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使用「中國大陸」一詞

中国大陆」可以代指1949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域。現時,「中國大陸」可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

當與「臺灣」(作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的代稱)並列時,可使用「中國大陸」與之相對。某些情況下,「中國大陸」也可以作為「中國內地」的同義詞,與香港、澳門並列。

除以上用法外,「中國大陸」亦可作為一般地理名詞使用。

……

使用「中國內地」一詞

中国内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領域的概念,因此「中國內地」一詞僅限於與「香港」、「澳門」並列,而不應將「臺灣」與「中國內地」並列。如出現「香港」、「澳門」、「臺灣」同時並列的情況,仍應使用「中國大陸」與三者相對。

……

使用「大陸」一詞

因為「大陸」亦可作為「歐洲大陸」、「美洲大陸」等大陸(洲)的簡稱,基於對臺澎金馬主權歸屬保持沈默的立場,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使用「內地」一詞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提議條文

Wikipedia:格式手册/两岸四地用语使用「中國大陸」及「大陸」兩詞

中国大陆」可以代指1949年之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實際管轄區域。現時,「中國大陸」可以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稱。

當與「臺灣」(作為中華民國實際管轄區域的代稱)並列時,可使用「中國大陸」與之相對。某些情況下,「中國大陸」也可以作為「中國內地」的同義詞,與香港、澳門並列。

除以上用法外,「中國大陸」亦可作為一般地理名詞使用。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大陸」,否則不應將「中國大陸」逕作「大陸」。

……

使用「中國內地」及「內地」兩詞

中国内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律領域的概念,因此「中國內地」一詞僅限於與「香港」、「澳門」並列,而不應將「臺灣」與「中國內地」並列。如出現「香港」、「澳門」、「臺灣」同時並列的情況,仍應使用「中國大陸」與三者相對。

除非前文已明確提及「中國內地」,否則不應將「中國內地」逕作「內地」。

現行條文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

仅在涉及香港、澳门、台湾,前文已有“中国大陆”、“中国内地”,不会引起误解[1]、多次提及的情况下才可以“大陆”指代“中国大陆[2],以“内地”指代“中国内地[3]

提議條文

Wikipedia:避免地域中心#地理

(無)

参考資料

  1. ^ 大陆”和“内地”在均有常用字面义:“大陆”与岛屿相对;“内地”则相对沿海或沿边地区。
  2. ^ 在中华民国法律中,“中国大陆”(實際法律條文中多使用“大陸地區”一詞)指臺灣地區以外之法定領土。但常用于指代中华人民共和国实际统辖领土(或不含香港、澳门)。
  3. ^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中,“中国大陆”与“中国内地”均指除香港、澳门、台湾以外的法定领土,与“中国境内”所指区域相同。在与台湾相对时,使用“中国大陆”;与香港、澳门相对时,使用“中国内地”。

現公示穩定方案(與方案二完全相同)7日。SANMOSA SPQR 2021年1月9日 (六) 03:12 (UTC)

WP:CS4D為指引,WP:BIAS為方針,前開討論中提案人似未斟酌兩者之性質不同,即擬議刪除BIAS之規定。 ——Aotfs2013 留於 2021年1月10日 (日) 16:02 (UTC)
@Aotfs2013:並非。相關條文屬於細則性規定,細則性規定通常作為指引。WP:CS4D的設立亦是方針改指引的例子。SANMOSA SPQR 2021年1月11日 (一) 05:45 (UTC)
@Aotfs2013:如果三日後仍沒有後續回應,我會當成意見已經解決。SANMOSA SPQR 2021年1月13日 (三) 05:48 (UTC)
我一直没看出来现行方案有什么问题。--Gqqnb留言2021年1月15日 (五) 03:49 (UTC)
@Gqqnb:此次修訂意在整合條文,以避免條文重複的問題。SANMOSA SPQR 2021年1月16日 (六) 01:05 (UTC)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