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命名常規 (天體)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天體命名常規[编辑]

鑒于條目名稱的不統一,本人自行建立了天體命名常規,並希望大家在此提出意見。本命名常規是從英文版本直接翻譯過來的,但當中稍有修改,以配合中文命名的規則。目前需要確認的有標題中應否包含空格,如M30和HD 98800;和應否在標題結尾處加上“星”或“星系”等,如三角座α還是三角座α星。請大家在提出意見之餘,盡量移動目前命名混亂或不統一的條目,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4:58 (UTC)[回复]

謝謝您創建此一頁面,有鑒於內容尚不完備且仍須討論,暫先掛上提案模板。—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5日 (二) 05:42 (UTC)[回复]
  • 建議天體命名應依據這幾個原則:
  1. 國際天文學聯合會 (IAU) 已有規範的,從其規範。
  2. 有通俗名稱或中文名稱的,先依IAU的規範命名再重定向為中文,並以最常用的通俗名稱為最後呈現的名稱,以方便非專業人士的搜尋與參考。
  3. IAU未規範的,先引用英文名稱,待有中文名稱時再重定向。凌雲留言2013年4月22日 (一) 10:27 (UTC)[回复]

規範化工作[编辑]

無論恆星命名規格為有“星”還是無“星”,我正在將所有有“星”者更改為無“星”,以規範化所有條目名。若最後共識為有星,則可簡單地用機械人將所有相關條目重命名。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9:01 (UTC)[回复]

几个问题[编辑]

  • 消歧义:“但若另一更出名的條目與此同名,則該天體條目名應加上括號標明用處。”这不太明了。还应该考虑到主条目消歧义的问题。
  • 彗星:遵照命名常规,使用惯用名的做法,开头加P/之类的方式除了在专业领域会使用外,一般没有人这样用。因此建议不加这个前缀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8月25日 (二) 12:29 (UTC)[回复]

  • 你的第一個問題我也不太懂,不過那一句是我直接翻譯過來的,因此可能有點怪,你可以將其改爲更適當的句子。
  • 現在的彗星條目名稱是最不統一的。P/的也有,沒有P/的也有。我較支持不用前綴的。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14:34 (UTC)[回复]

彗星中文譯名準則 按照國際慣例,個人發現只用姓氏,一顆彗星最多用三位 1. 外國人名,用該人姓氏音譯

   (不能採用意譯,中、港、台可能有不同的音譯名稱)
   例:哈雷彗星(Halley)、恩克彗星(Encke)、威斯彗星(West)

2. 中國人及海外華人用中文姓氏

   例:趙彗星(趙海斌)、李彗星(李衛東)、楊彗星(楊光宇)

3. 日本人,韓國人,越南人用漢字姓氏

   例:百武彗星(百武裕司)、高見沢彗星(高見沢今朝雄)、
       李彗星(李大岩)

4. 中國機構,用該機構中文簡稱

   例:紫金山彗星(紫金山天文台)、鹿林彗星(鹿林天文台)

5. 日本、韓國或國外華人機構用該機構漢字簡稱

   例:

6. 外國機構或組織,用該機構或組織名稱中文意譯簡稱

   例:泛星彗星(泛星巡天計畫=全景巡天望遠鏡和快速回應系統)、
       光科網彗星(國際科學化光學監測網絡)、
       太空監視彗星(太空監視計劃)

7. 中國航天計劃,用該計劃中文簡稱

   例:

8. 日本、韓國太空觀測衛星,用該衛星計劃漢字簡稱

   例:

9. 外國航天及衛星計劃,無論縮寫是否有中文意義,採用原本縮寫字母

   例:SOHO彗星、IRAS彗星

初步資料搜集[编辑]

以下是我從圖書館有關天文的書目中找到的對天體的描述方式:

  1. 武漢大學出版社——實用天文學:“我國(中國)古天文學中對於星座之劃分與西洋天文學不同,其星命僅限於肉眼所能見者。元明以後,星座與星名漸改採西洋之規定,以求劃一。然若干古星名至今仍保留為該星之專名。”規格:α三角座
  2. 貓頭鷹出版社——太空科學暨天文學辭典:規格:三角座α星;NGC2099(無空格);M1(無空格)
  3. 上海辭書出版社——大辭海——天文學·地球科學科學卷:規格:三角α;NGC2099(無空格);M1(無空格);雙星:OΣ1965(無空格);
  4. 中國人事出版社——天文學基礎:規格:三角座α星(正文中)、三角α(附錄之星表中)
  5. 明文書局——英漢天文學詞彙:規格:三角座α
  6. 中文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1. 中國大百科全書——天文學:規格:三角座α;NGC2099(無空格);M1(無空格)
    2. 中國百科大辭典:規格:三角座α、三角座61
    3. 不列顛百科全書國際中文版:規格:三角座α;NGC2099(無空格);M1(無空格)
  • 以上書目(不列顛百科全書除外)出版日期均早于1990年代。
  • 以上數目均以中國古星名與現代西方星名並用。

基本商榷[编辑]

維基百科條目的命名,除了考量專業意見,也應考量社會普遍的用法。我個人認為「社會普遍用法」的權重應該更高些,因為百科全書本身就帶有科普性質,而且並不只局限於科學範疇,還包括了文化、社會等全面性的介紹。

在判斷哪些恆星是中文名常用還是西洋天文學名常用,是有模糊地帶的。譬如織女星無可爭論是中文名常用,而井宿三可能沒有雙子座γ常用(事實上對社會大眾來說都是不常用),此外在這兩者中間也存在一些尷尬的角色,譬如參宿四-獵戶座α星,兩者皆常用,或者我們很難判斷某些星到底是中文名常用些還是洋文名常用些。

我的意見是,就中文名和洋文名這一點上,並不需要將格式統一,事實上在技術層面來說也是無法統一的,因為中文名無法涵蓋較多恆星,而全採用洋名又違反社會常用現況,且失去文化層面的意義。如果是希望在列表上取得科學性和一致性,大可以用重定向或改變顯式名稱等技術手段來達成,條目本身的名稱並不需要改變。

需要統一的格式,則有是否加上「星」字,以及英文字母與數字間是否要有空格等等。這點既然純屬科學範疇,便不妨以科學格式為準。—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8日 (五) 03:38 (UTC)[回复]

從互助客栈/求助轉載的討論[编辑]

  1. 恆星條目之名應以其巴耶恆星命名法或其他西方通用之命名法,還是中國傳統的命名系統?如雙子座γ現為井宿三。但相比中西兩者,西方的命名體系所能涵蓋的星體範圍更廣、更完善、全面、有系統,是否應以西方名稱作條目名以避免字母順序的中斷?
  2. 條目名應否加上“星”,如雙子座γ還是雙子座γ星?(我個人偏向無“星”)
  3. 另外還有其他的星體條目命名規則嗎?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15:11 (UTC)[回复]
英文维基的命名常规中提到“Common names should be used where these are popular or otherwise the official names”。因此,如果有官方译名,则不应当使用中国传统的命名系统(但重定向还是应该存在的)。至于“星”字,我觉得还是加上好,毕竟可以体现出是“恒星”。另,阁下如有时间,可以考虑将en:Wikipedia:Naming conventions (astronomical objects)翻译过来。--FrankLSF95 2009年8月25日 (二) 00:33 (UTC)[回复]
  1. 謝提供消息,我即刻便翻譯。但我認爲若有無“星”尚未有規則的話,最好還是進行投票決定,因爲始終這將影響到許多條目,移動起來會頗費時間。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2:17 (UTC)[回复]
    • (-)反对以上意見,根據中文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應採用事物最常見的名稱,當然是從中文語境中去找,而非從英文語境思考然後採用官方譯名。譬如織女星就絕對不該移動到天琴座α星天樞也不該改成大熊座α,它們不僅在中文語境遠比西方通用名更常見,還擁有文化上的意涵。因此還是應該以在中文語境最常用為準則。—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5日 (二) 02:32 (UTC)[回复]
    • 此外,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的種種規範,不宜直接移植到中文維基百科,尤其是命名規則,畢竟各種語言之間存在相當多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就拿恆星命名來說,恆星畢竟不是西方人發明或發現,乃至為西方人獨有的,中文世界從西元前數百年即已對種種天文現像有觀察和文獻記錄。相關規範還是應該透過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討論取得共識。當然先翻出草稿提供大家討論是非常好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5日 (二) 02:36 (UTC)[回复]
    • 我當然不反對使用類似織女星等在中文世界極爲常用的名稱,但類似“井宿三”這些中文傳統名稱並沒有巴耶命名“雙子座γ”來的常用和易明。況且巴耶命名是國際天文聯會的官方標準,乃國際公認,應在沒有比其更常用的傳統命名的前提下使用。現在百科中有許多“井宿三”一樣的條目名,我認爲和涵蓋範圍廣的多得國際標準似乎有點格格不入。當然,若存在牛郎、織女、北極等家傳戶曉之名,則取之就更爲合適。有意見請移步至我新創建的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天體)詳作商榷,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5:10 (UTC)[回复]
哈哈。我在想,不知道宇宙中某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是否也在争吵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到底这个行星应该叫做“地球”还是“地星”?打岔,打岔....--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8月25日 (二) 12:19 (UTC)[回复]

我也說一下意見.這個問題可以從實際使用上來看:

1 全天只有少數的十多顆亮星如 "牛郎星", "北極星" 應該是中國人大家都知道的.

2 再往下,“井宿三”這樣的名詞,如果不是天文愛好者,啃過一些中國古天文學的書一般人是看不懂的.相對西方的命名系統來說: 一般人碰到“雙子座γ”這名詞時也是需要一點學習的.

3 再往下,到更專業的天文學,你只能用西方的命名系統,中國古天文學是不夠的(甚至在第上一個段落時,28宿就沒法包括南天的星座)

因此, 我建議, 第1 點 "牛郎星", "北極星" 等,中文為主,西式為輔; 第2,3點以西式為主(如果有中文的, 再補充)

或者全部以西式為主(如果有中文的, 再補充) 這樣最簡單

PS. 我還不太了解這裡的段落安排, 請管理幫忙調整一下格式 --Adyu (留言) 2009年8月27日 (四) 10:58 (UTC)[回复]

    • 我並不覺得需要在條目名稱上去統一採用某一種命名法,因為每一種命名法都有其優缺點。中文名涵蓋範圍少,卻在中文語境常用且有文化意義(維基百科並不只是純天文學的百科全書,而是全面性的科普讀物,不可忽略文化、歷史和社會等方面的內涵)。巴耶命名法為國際主流,但其實涵蓋範圍也有其侷限。涵蓋範圍最廣的命名法,在許多主要的恆星名上卻不是社會最常用的。因此條目名其實並無統一為某種命名法的必要,技術上也辦不到。若希望在列表上呈現科學性和一致性,大可以用改便顯示名等技術手段來解決。
    • 同意Kleistan的觀點,但在中西兩種命名中始終都要選擇其一,而這才是真正需要討論的。我認爲現在要做的是兩個步驟:第一,在中文星名中挑選出爲數不多的家傳戶曉的(即使中文名也有許多個),作爲條目名稱,其餘使用國際通用的方法;第二,在同一類名稱中定下規則,如織女應否加上星字、NGC1234應否加空格等。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8日 (五) 06:33 (UTC)[回复]

天體命名常規[编辑]

我已經創建了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天體),但未徵求大家的意見,希望大家對此作出評論。當中有許多未有共識的問題,請參見其討論頁面。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15:15 (UTC)[回复]

恆星條目命名常規[编辑]

  1. 恆星條目之名應以其巴耶恆星命名法或其他西方通用之命名法,還是中國傳統的命名系統?如雙子座γ現為井宿三。但相比中西兩者,西方的命名體系所能涵蓋的星體範圍更廣、更完善、全面、有系統,是否應以西方名稱作條目名以避免字母順序的中斷?
  2. 條目名應否加上“星”,如雙子座γ還是雙子座γ星?(我個人偏向無“星”)
  3. 另外還有其他的星體條目命名規則嗎?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4日 (一) 15:11 (UTC)[回复]
英文维基的命名常规中提到“Common names should be used where these are popular or otherwise the official names”。因此,如果有官方译名,则不应当使用中国传统的命名系统(但重定向还是应该存在的)。至于“星”字,我觉得还是加上好,毕竟可以体现出是“恒星”。另,阁下如有时间,可以考虑将en:Wikipedia:Naming conventions (astronomical objects)翻译过来。--FrankLSF95 2009年8月25日 (二) 00:33 (UTC)[回复]
  1. 謝提供消息,我即刻便翻譯。但我認爲若有無“星”尚未有規則的話,最好還是進行投票決定,因爲始終這將影響到許多條目,移動起來會頗費時間。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2:17 (UTC)[回复]
    • (-)反对以上意見,根據中文維基百科命名常規,應採用事物最常見的名稱,當然是從中文語境中去找,而非從英文語境思考然後採用官方譯名。譬如織女星就絕對不該移動到天琴座α星天樞也不該改成大熊座α,它們不僅在中文語境遠比西方通用名更常見,還擁有文化上的意涵。因此還是應該以在中文語境最常用為準則。—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5日 (二) 02:32 (UTC)[回复]
    • 此外,其他語言維基百科的種種規範,不宜直接移植到中文維基百科,尤其是命名規則,畢竟各種語言之間存在相當多文化與習慣上的差異。就拿恆星命名來說,恆星畢竟不是西方人發明或發現,乃至為西方人獨有的,中文世界從西元前數百年即已對種種天文現像有觀察和文獻記錄。相關規範還是應該透過中文維基百科社群的討論取得共識。當然先翻出草稿提供大家討論是非常好的。—人不狂吃枉少年 (Kleistan)撂狠話 2009年8月25日 (二) 02:36 (UTC)[回复]
    • 我當然不反對使用類似織女星等在中文世界極爲常用的名稱,但類似“井宿三”這些中文傳統名稱並沒有巴耶命名“雙子座γ”來的常用和易明。況且巴耶命名是國際天文聯會的官方標準,乃國際公認,應在沒有比其更常用的傳統命名的前提下使用。現在百科中有許多“井宿三”一樣的條目名,我認爲和涵蓋範圍廣的多得國際標準似乎有點格格不入。當然,若存在牛郎、織女、北極等家傳戶曉之名,則取之就更爲合適。有意見請移步至我新創建的維基百科:命名常規 (天體)詳作商榷,謝謝。鋼琴小子 (留言) 2009年8月25日 (二) 05:10 (UTC)[回复]
哈哈。我在想,不知道宇宙中某星球上的智慧生物是否也在争吵和我们一样的问题,到底这个行星应该叫做“地球”还是“地星”?打岔,打岔....--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09年8月25日 (二) 12:19 (UTC)[回复]

我也說一下意見.這個問題可以從實際使用上來看:

1 全天只有少數的十多顆亮星如 "牛郎星", "北極星" 應該是中國人大家都知道的.

2 再往下,“井宿三”這樣的名詞,如果不是天文愛好者,啃過一些中國古天文學的書一般人是看不懂的.相對西方的命名系統來說: 一般人碰到“雙子座γ”這名詞時也是需要一點學習的.

3 再往下,到更專業的天文學,你只能用西方的命名系統,中國古天文學是不夠的(甚至在第上一個段落時,28宿就沒法包括南天的星座)

因此, 我建議, 第1 點 "牛郎星", "北極星" 等,中文為主,西式為輔; 第2,3點以西式為主(如果有中文的, 再補充)

或者全部以西式為主(如果有中文的, 再補充) 這樣最簡單

PS. 我還不太了解這裡的段落安排, 請管理幫忙調整一下格式 --Adyu (留言) 2009年8月27日 (四) 10:58 (UTC)[回复]

    • 我並不覺得需要在條目名稱上去統一採用某一種命名法,因為每一種命名法都有其優缺點。中文名涵蓋範圍少,卻在中文語境常用且有文化意義(維基百科並不只是純天文學的百科全書,而是全面性的科普讀物,不可忽略文化、歷史和社會等方面的內涵)。巴耶命名法為國際主流,但其實涵蓋範圍也有其侷限。涵蓋範圍最廣的命名法,在許多主要的恆星名上卻不是社會最常用的。因此條目名其實並無統一為某種命名法的必要,技術上也辦不到。若希望在列表上呈現科學性和一致性,大可以用改便顯示名等技術手段來解決。

天体条目命名[编辑]

很多天体都是以编号命名的,例如HD 37605 b,是否应该保留第二个空格(即b之前的)?英文中肯定是都加空格的,中文里一般是去掉的(恒星等天体也是,例如室女座61的英文是61 Virginis)。但是我刚才在移动这些条目时,User:Symplectopedia将它们都回退了,理由是其他语言有空格。希望在这里讨论出统一的意见。--MakecatTalk 2012年2月17日 (五) 12:52 (UTC)[回复]

既然是纯英文编号,就按英文的习惯来吧。乌拉跨氪 2012年2月17日 (五) 15:45 (UTC)[回复]
Wikipedia:命名常规 (天体)#太阳系外行星中的例子没有空格,另外User:SSR2000提供的一个学术网站中也没有空格[1]。--MakecatTalk 2012年2月18日 (六) 03:54 (UTC)[回复]
那加空格的来源有什么?乌拉跨氪 2012年2月18日 (六) 06:19 (UTC)[回复]

--MakecatTalk 2012年2月18日 (六) 06:34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