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User:Lovewhatyoudo/a96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應是1930年代民國開發西康省時背运货物最兴旺時興起的歌,由「磨」(现泸定磨西镇)「喇」(现泸定新兴乡)一带挑夫集体创作。應該是四川話。

  • 这种溜溜调最早的传唱地是在汉地,汉族同胞们来到康定谋生,打工、躲兵(解放军前),做生意或者逃荒等等,这样把在汉族流传的溜溜调带到了康定。这些汉族同胞们在康定居住以后,这个溜溜调也就在康定留下来了。这个溜溜调只是曲,就是一段音乐,比较固定的一段音乐,然后老百姓即兴填词,就是见山唱山,见水唱水。.......曲调是固定的,词即兴编,说哪个唱哪个。.....康定情歌这首词,从我们的分析和现在的考证得到的结论是:康定老百姓是唱过前三段的。[1]
  • 传说虽多,但就是道不出整理者、加工者、词曲作者的姓名。康定的老者和对康定地区民歌有所了解的人普遍认为,《康定情歌》的基调源于康定城北雅拉沟一带的“溜溜调”民歌。民间口头传唱的山歌,要说清是谁所创,并非易事。那么搜集“溜溜调”,并整理、加工、命名为《康定情歌》的人总该有。他是谁?何时所做?原稿何在?众人寻他千百度。[2]
  • 2002-04-29日讯,甘孜州自1997年推出“悬赏1万元寻找《康定情歌》词曲作者”活动至今已5年,各方说法不一。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郭昌平近日刚从北京回蓉,他兴奋地对记者说:《康定情歌》词曲作者的寻找终于有了新突破!近日我们在央视西部频道录制《康定情歌》专题片时,发现了第一个演唱《康定情歌》的人,第一个为《康定情歌》配器的人,第一个把《康定情歌》带出国门的人。郭昌平说:现在发现的最早的《康定情歌》歌本,以及上海大中华唱片厂出品的唱片上演唱者是“管喻宜萱”,因此我曾经在川报发表过一篇文章《管喻宜萱是谁?》。新华社新闻研究所教授文有仁、方辉盛看到我这篇文章后回忆起,管喻宜萱是他俩在湖北师范读书时的音乐老师喻宜萱,因她嫁给了管先生,按旧式称呼就成了“管喻宜萱”。于是管喻宜萱是谁,谜底轻松揭开。经寻找,居住在中央音乐学院的9旬老教授喻宜萱露面了。(source unknown, but the point of this paragraph is to pinpoint the date which 郭昌平 learnt about 喻宜萱---- 2002-04)
  • 我受《西部旅游》杂志社的邀请,采写了这篇关于《康定情歌》由来的文章,并专访了康定文化界的老前辈、76岁的回族作家张世勋(笔名:张史)老师. ......解放前流传的《康定情歌》歌词只有三段,第四段“世间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地爱哟,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地求哟”,这段歌词是1952年《康定情歌》被推选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大赛时,团中央在审查歌词时加上的。现歌词中的“世间”二字,当时加上的是“世界”二字,其目的是为了增进与世界各国青年的友谊。解放前的雅拉乡受封建思想的束缚,青年男女婚嫁是父母媒妁包办,不允许青年男女任你爱来任你求。这段歌词加上后,在传唱中,大家感觉“世界”二字范围太大,人们又把“世界”改唱为“世间”了。《康定情歌》走红世界是1952年世界青年联欢节民歌大赛中,由康定藏族姑娘尼玛月珠演唱,并获得银质奖。当时,四川省团委通知西康藏族自治区(现甘孜藏族自治州)团地委,推荐一名藏族青年民歌手参加世界青年联欢节,那时的团地委书记白尚武(后曾任四川省公安厅长)找到康定中学校教导员、团支部宣传委员张世勋、团组织委员包锡鸿老师,要他们物色候选人。[3]
  • 前两年,王洛宾儿子还来信索要他父亲有关《康》的原始手迹。[4]
  • 当年中央电视台第三套节目确实在播出《康定情歌》时作者署名的是王洛宾,但这些年,这套节目在播《康定情歌》时不仅署过“王洛宾”,后来又署过“李依若”,再后来也署过“吴文季”、“江定仙”,还曾什么人的名字都不署,只署一个四川民歌。看来以中央三套节目为证怕是靠不住的。[5]
  • 这首词很有可能就是这首歌中唱到的张大哥即兴演唱的,因为他爱上了李大姐,或许那一天李大姐家里面的人,比如父母认同了这门婚事,或者李大姐认同了这门婚事,张大哥在激动之下一口气跑上跑马山,联系在跑马山上所见到的情景,即兴把心中的激情唱出来,这是很有可能的。[1]
  • 康定第一次有这个名字,即改打箭炉厅为康定府 (1908年). [...]五四运动以后、新文化运动以后,人民的思想得到了一个大的解放,自由恋爱,男追女、女追男的这种风气逐渐开始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首歌....这首歌传唱开来后,有相关的知识分子或者文人加了第四段,现在是谁,我们也没有找到。第四段唱的是“世间溜溜的女子任你溜溜的爱,世间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求”,这一段和前三段显然是矛盾的:第一、前三段讲的是张大哥爱上李大姐,爱她人才好,爱她会当家,第四段突然有一个大的转折或者说是跨越,没有讲张大哥李大姐,而是一下子讲成世间的女子任我爱,世间的男子任我求,一下子产生质的变化,它是从一夫一妻男追女的这种爱一下唱到了博爱。....并不是说我们说的,要父母为媒、找媒人、讲究门当户对的那种封建的爱,它打破了所谓门当户对或者三从四德、要媒人、要父母同意等封建传统。.....是谁即兴把这两句话加到康定情歌中间去,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当然有几个版本,谁加的谁加的,我们都不好说就肯定是他,因为没有更多的证据来说明这个问题。[1]
  • 抗日战争已经结束了,有一支国民党青年远征军正在四川泸县,原来是准备开赴前线的一个师,但是因为战争结束了,他们不需要到前线去了,就在泸县那个地方驻扎训练。他们训练,既要练军事、学文化,还要学音乐,这个时候部队要聘请一些音乐教官去教这些士兵唱民歌,唱中国的歌曲或者爱国歌曲。当时有一个学校叫做国历音专,在重庆青木关,里面有一个学生是来自福建泉州市惠安县,叫吴文季。当时学校放假了,吴文季是学声乐的,经过他同学的介绍,到了泸县的青年远征军这个师中当音乐教官。吴文季平时喜欢搜集民歌,在教这些士兵唱爱国歌曲的同时,他也搜集他之前没有接触到的民歌。....就赶紧把这个谱记录下来,是个简谱。.....到底这个第四段是吴文季加上去的,还是在以前就加好了?现在这些人都已作古,说不清楚。.....江定仙把简谱编配成伴奏,就是五线谱,规范一下。.....原来老百姓唱歌,没有什么名字的,唱了就唱了,后来加名字就是把那首歌第一句搬上去,就叫歌名了,所以说康定情歌以前叫什么名字?就叫跑马溜溜的山上。江定仙在编配这个音乐的时候,编成五线谱的时候,才叫康定情歌。......这首歌伍正谦拿来一唱,在校园内,他是男高音,美声唱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不是他预料的那么好。他唱完这首歌以后,再没有唱了,再后来他又出国了,这首曲子就留到了江定仙的手里面。后来江定仙的一个同学叫喻宜萱,她是很有名的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她要到南京开独唱音乐会,去看望江定仙。江定仙给她:说来得正好,我这里有一首新歌,你喜不喜欢唱?喻宜萱一看,爱不释手,于是就在南京演唱。女高音很适合唱这首歌,结果一唱,在南京就走红了。[1]
  • 解放初,联合国教课文组织把喻宜萱作为声乐考察专使,派她去欧洲考察音乐,而且在各地举办独唱音乐会。喻宜萱又把这首歌带出国门,她到意大利唱过,法国唱过,英国唱过;她又是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专使出去的,考察音乐,然后她又在这些地方举办音乐会。我去采访过喻宜萱,老人家前两年才去世,接近100岁的高龄了。她把当时在国外的节目单给我看,英文的、外文的,康定情歌都是她的保留曲目。[1]
  • 康定情歌在全世界传唱,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当然其他的渠道还很多,也不排除别的渠道产生影响,不能说就只有这个渠道。但是最重要的、能够从头到尾说得很清楚,而且有证明的、采访过当事人的,就只有这个渠道。除了吴文季去世得很早,没有采访到,但是我采访了他的家人;江定仙去世之前我也采访过;喻宜萱去世之前我也采访过;伍正谦很早出国没有见到,这些人讲的每一段事,都和后来的事情有照应、都联系得起。[1]
  • 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规定,因电视剧背景音乐和主题音乐对《康定情歌》的引用,于今年三月份交付江定仙先生版权费用。北京金英马影视公司负责人透露,电视剧《康定情歌》已制作完成,并于上月向民歌《康定情歌》的改编者江定仙付了版权费。.....该剧作曲是四川省歌剧舞剧院的作曲家林幼平,他在电话中称:从目前流传的《康定情歌》来看,如果说是有后人整理的话,充其量也就是顺了顺旋律,并没有进行什么改动。从音乐专业的角度来看,这首歌肯定是民歌。[6]
  • 考證作者:
  • 王洛賓於1996年去世後,1997年4月1日,四川《甘孜日報》刊登了郭昌平研究《康定情歌》的文章,認為《康定情歌》非王洛賓所作,而是由他人收集、作曲家江定仙鋼琴配曲、歌唱家喻宜萱演唱的。....郭昌平認為,《康定情歌》是國立音樂學院福建籍學生吳文季於1946年夏天到西康採風,將流傳民間的《康定情歌》詞曲抄下來,回校交給了音樂系的伍正謙老師,伍正謙又轉交給作曲系任教的江定仙,請其改編。江定仙為《康定情歌》編配了鋼琴伴奏曲譜。1947年夏天,歌唱家喻宜萱在南京國際俱樂部登台演唱了這首歌[7]

(when? 1941?)王洛賓把民間自然唱法的《跑馬溜溜的山上》經過藝術加工。

  • 新疆文化藝術研究會副會長、王洛賓研究專家劉書環不同意郭氏之說。對於王洛賓本人在生前從未對《康定情歌》提出過著作權要求。.....劉書環解釋:王洛賓是馬步芳的座上客,又是王震的文藝科長。國民黨說他是共產黨,王洛賓坐了4年牢; 之後共產黨又說他是國民黨,王洛賓又坐15年牢。1981年王洛賓平反,言行謹慎。直到90年代,王洛賓在演唱和被記者採訪時,才敢對這些當年的「情歌」說出作者是他。當他於1982年出版《洛賓歌曲集》時,沒有把《康定情歌》收入其中一事,了解中國音樂史的幾位老音樂家鄭重質詢王洛賓,為何不將《康定情歌》列入自己名下?王洛賓才道出其中的「苦衷」。因為這首歌曾給軍閥馬步芳演唱過. 1994年,王洛賓被推崇為「西部歌王」、「民歌之父」。他被聯合國邀請在聯合國大廈舉行音樂會,他在歌單上堂而皇之地印上《康定情歌》,登到人生的最高峰。[7]
  • 音樂界有些同仁對王洛賓收集整理改編的最經典的十幾首民歌提出質疑:民歌是來自民間,是某個民族口傳心授而產生,被某個音樂人發現收集整理改編,不能說這首民歌就屬於個人的作品。另外,收集整理改編是創作嗎?是否擁有著作權等等。中國音樂界的權威刊物開闢專欄於1994年到1995年討論了整整一年,此時,有人撰文說王洛賓是「歌賊」。直到王洛賓鬱悶成疾,病危倒床,於1996年3月去世前幾天,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致函王洛賓,確認經他收集整理改編的民歌,擁有個人著作權。這期間,儘管音樂界對王洛賓改編的十幾首經典歌曲著作權一事討論得如此熱烈,但對《康定情歌》的著作權無一人提出異議。[7]

王洛賓死後兩個月,1996年4月30日《甘孜日報》頭版懸賞萬元尋找作詞者。[8]全國數十家媒體爭相轉載,傳得沸沸揚揚。其中有四川輕化工學院宋方信教授和自貢市的知名文化人熊仲文先生。他們經考據認為《康定情歌》的作詞者是宣漢的李依若,《達州日報》發表了于蛟記者對此有專訪報道。[9]

康定說法: 康定有一位漂亮的藏族姑娘,名叫朵洛,是一位賣松光的,當地人稱『松光西施』。康定人還通過中國廣播電視總局這個扶貧對口單位的優勢,多次在中央電視台節目宣揚「本土說」論調。[9]

  • 藏民說這「跑馬山」原叫「仙女山」。「仙女山」和「貢嘎山」在藏漢人民心中被視為神山,當地人是不會改成「跑馬山」的,聖潔的神山是不容馬來踐踏的。[10]
  • 吳芳吉(重慶人、成都大學教授)1920年《婉容詞》有一句「世間的女子任我愛,世間的男子任你求」;被康定情歌引用改寫為「世間溜溜的女子任我溜溜的喲。 世間溜溜的男子任你溜溜的喲」.[10][11]

1998年7月,记者在宣汉县马渡关实地调查,在《四川日报》发表《达州人寻找“李家溜溜的大哥”》。[12]

2004年,欧阳鹤龄发表《康定情歌的真正作者是李依若》《宣汉的李依若、世界的康定情歌》等系列文章

欧阳鹤龄《考证〈康定情歌〉作者的前前后后》(载《情歌王子李依若》一书 300頁)[13]

2014年11月13日,《四川日报》第15版刊发《四轮驱动的康定路径》提到:“大约70年前,来自宣汉的青年学子李依若为心爱的康定姑娘创作了这首情义满满的歌曲,他未曾料到,这首歌会如此广为传唱,他更未料到,康定这座溜溜的城会像今天一样光耀藏区。”该文作者单位为康定县委宣传部,这算是康定官方对李依若的认可。[13]


  • 作者李依若(1911-1956),無子女
  • 1938年,老先生(王洛賓)是甘肃西北抗战剧团的编创人员,有一次剧团一行人在往甘肃南部演出途中遇到了一个马帮,他们正哼唱着一首曲子,便问这首歌来自何方,马帮的人说是康定,父亲当时就记下了曲子,也就是现在传唱的《康定情歌》。”[14]
  • 马渡乡一些六七十岁的老人说,《跑马歌》最早是“李家溜溜的大哥”,而不是后来“张家溜溜的大哥”。这是李依若根据自己的经历,考虑到地方宗族“同姓男女不能通婚”所作的改动,同时也是纪念其姓张的生母。[15]
  • 音乐家江定仙1947年7月25日在为《中国民歌》第一集作序时写到:“编者要我为各曲校定,同时要我将最近编的一首《康定情歌》也加入凑热闹……”。这说明江定仙是此歌的编者而不是作者。[15]

至于舞蹈家戴爱莲,只是到康巴地区采风收集到了这首歌,并在传播方面起了一定作用,但不是歌曲原创。近年,有人说是福建泉州惠安人吴文季,当地更是打出了“世界十大民歌作者吴文季故居”招牌。实际上,吴文季是1946年从甘孜的军人中收集到这首歌的[15]

  • 康巴民歌粗犷豪放, 與《康定情歌》不同[15]


姓郭,名昌平,1952年出生,汉族,两代康定土生土长之人,现已退休。曾任《甘孜日报》总编辑,甘孜州社科联主席,康藏研究中心研究员,高级记者。是1996年发起在全国寻找《康定情歌》作者一事的当事人。从那时起开始研究《康定情歌》至今已达20多年。20多年间,我曾亲自到北京拜访过《康定情歌》的音乐编配及定名者江定仙先生,拜访过将此歌唱出国门,唱遍大江南北的俞萓萱先生,拜访过当年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山歌社”成员王震亚先生,到福建泉州调查走访了《康定情歌》简谱收集人吴文季的家人[17]

  • 《康定情歌》是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胜利后,在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学校读书的福建泉州洛阳学生吴文季在四川省泸县一支在此整训的国民党部队中的一名康定籍士兵那里收集到的。吴文季将此歌带回学校,交与了他的声乐老师伍正谦,伍正谦为了演唱这首歌,将简谱交与学校作曲系主任江定仙,请他为此歌作编配,后来学校迁回南京,江定仙在南京家中编配的这首歌,王震亚是江先生的学生,他亲自目睹了江先生在家中挥汗编配此歌的情况,曲谱编配好后江定仙又将歌名《跑马溜溜的山上》改名为《康定情歌》。后来学校学生组织“山歌社”编辑出版《中国民歌选(第一辑)》时收入了江定仙编配的这首歌,并请江定仙为这本歌选作了序,江定仙在这篇序中专门讲到了《康定情歌》,最后这本民歌选由上海中华乐学社正式出版,时间是1947年。此后俞萓萱到南京,去看江定仙,江将此歌送与了俞萓萱,于是经俞萓萱将此歌唱遍了大江南北,唱出了国门。然后又由上海的大中华唱片厂将此歌灌制成唱片广为流传。这张唱片是《康定情歌》的第一张唱片,署名是:西康民歌,演唱:管俞萓萱,编配:江定仙。[17]以上情况不以我个人说了算,可提供若干佐证。1,江定仙家如今仍然享有中国音乐家协会关于《康定情歌》的版权;2,有采访江定仙,俞萓萱、王震亚等人的文字记录和他们本人的文字证明及相关信件;3,有相关史料的原始文档及图片;4,有这些老师后人的佐证及这些老师生前的相关著述。所以,以上情况人证、物证俱有,不可不实,不可不真,不可不信。[17]
  • 王海成...说:《康定情歌》是1938年,王洛宾跟随“甘肃省西北抗战剧团”从兰州出发,在一个集市上收集到的。从时间上讲,王洛宾收集《康定情歌》在前,吴文季收集,江定仙编配《康定情歌》在后。而且中间相差7年之久,这7年的时间,王洛宾收集的《康定情歌》到哪里去了?(my own note: 王洛賓在1938-1947年在哪裡? 期間他有商業出版/演出嗎? 還是一直在甘肅做馬步芳幕客, 沒商業演出?) 怎么在当时的中国音乐界竟没有一点影响?也没听见人唱。偏偏由江定仙编配的《康定情歌》只两年时间就又是出歌集,又是出唱片呢?[17]
  • 这首《康定情歌》是王洛宾的呢还是江定仙的?如果是王洛宾的,那后来江定仙收入《中国民歌选(第一辑)》和大中华唱片厂出的唱片中的《康定情歌》岂不是江定仙剽窃了王洛宾的作品。...解放前这几年,王洛宾怎么也不开腔呢?而且那些年王洛宾与当时的西北王马步芳关系极好,如果马步芳出面,收拾一个江定仙算什么!如果江定仙编配的《康定情歌》没有剽窃,就是自己编配的,那王洛宾的《康定情歌》在哪里呢?[17]
  • 老一辈的康定人唱的《康定情歌》只有前三段,就是讲的张大哥爱李大姐的故事,没有第四段,第四段是后人加上去的。[17]

“溜溜调”是康定民歌的一个种类或说一种调式。......它的歌词朴素无华、简练直率,真情自然流淌,感人又富有哲理。有时一首调子有好几套词。......“溜溜调”与《康定情歌》在歌词和韵律上大同小异,但两者在一些装饰音和演唱效果上有较大的不同。前者自由活泼、生活情绪浓厚;而后者规整流畅......。原生态的“溜溜调”与《康定情歌》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康定情歌》更具艺术性和规范性。[8]

《管喻宜萱獨唱會》1948年7月3日在蘭州女子中學美齡堂演出, 由毛宗傑教授鋼琴伴奏,張治中西北文化建設協會主辦。

登门拜访了当时已96岁 (my own note: 2005年?? 太晚了吧 疑誤)高龄的著名歌唱家喻宜萱女士,她证实是同学——中央音乐学院原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把《康定情歌》的曲谱交给她,由她首次演唱《康定情歌》.

时任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的王震亚先生——可能会了解一些情况。而王震亚恰巧与她同住一栋楼。我们随即拜访了王震亚先生。王震亚告诉我们,1945年他还是重庆国立青木关音乐学校作曲系的学生,他和郭乃安等发起成立了“山歌社”,致力于收集、改编民歌。这项活动得到当时作曲系主任江定仙、民乐系教授杨荫浏等人的支持。当时同在音乐学院求学的吴文季虽然不是“山歌社”社员,但在“山歌社”的影响下,也对中国民歌产生了浓厚兴趣。

1946年因迁校停课,吴文季经同学介绍,去泸县给国民党准备出征缅甸的远征军203师做音乐教官,这期间他采集了很多民歌。有一次,部队中有几个来自康巴地区的军人给他唱了一首家乡的民歌,当时叫《跑马溜溜的山上》,吴文季觉得曲调很优美就用简谱记录整理出来。回到学校后,吴文季就把他采编的《跑马溜溜的山上》(即后来的《康定情歌》)交给声乐系主任伍正谦,再请江定仙配乐,后来这首曲子被王震亚教授编入《中国民歌》(第一集)。[8][18]

1997-08-15江定仙...给我回了一封信。信中,江定仙对《康定情歌》一事这样说:“这首民歌是当时的一位学生,参加西康地区的活动带回学校的,由伍正谦转交给我,这首曲子具有很好的和声和旋律,我很喜欢。后来我对其进行了精心的编配工作,交给同学花腔女高音歌唱家喻宜萱演唱。”那时,江定仙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从信的落款来看,这封信是他女儿代笔的。[8] 对《康定情歌》深有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博士生导师吴冲龙介绍说,西部歌王王洛宾从未涉足过康定地区,自然与《康定情歌》毫无关系。他通过向吴文季先生的同学、中国音协领导郭乃安及著名音乐家方炳云、许耿等人调查核实,确认《康定情歌》采集者为吴文季。[8]

[19]

相關人物的傳記[编辑]

吳文季
  1. ^ 1.0 1.1 1.2 1.3 1.4 1.5 ‘康定情歌’的前世今生. 腾讯·大成网.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4). 
  2. ^ 赵薇. 《康定情歌》是怎样唱起来的. 东方网. 不晚於2003年6月. 
  3. ^ 赵宏. 《康定情歌》作者究竟是谁. ——轉自[[]]. 2004-06-08. 
  4. ^ 杜恩湖. 自由传唱中歌曲出炉 《康定情歌》并非王洛宾改编. ——轉自华西都市报. 2004-04-03.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5. ^ 郭昌平. 我们的康定情歌. 甘孜日报. 2020年08月0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6. ^ 后支付音乐版权费 《康定情歌》作曲持异议(图). 搜狐娱乐——轉自京华时报. 2004-04-17. 
  7. ^ 7.0 7.1 7.2 亦有可聞:王洛賓和《康定情歌》. 香港文匯報新疆辦公室特稿. 2005-12-27.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8. ^ 8.0 8.1 8.2 8.3 8.4 郭昌平,陈冬梅. 吴文季和他的《康定情歌》——来自甘孜和泉州的山海对谈. 《中国文艺评论》. 2019, (8).  全文公開於:吴文季和他的《康定情歌》——来自甘孜和泉州的山海对谈. 《中国文艺评论》官网. 2019-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9. ^ 9.0 9.1 欧阳鹤龄(宣汉县政协委员). 考证《康定情歌》作者的前前后后(一). 宣汉人大微信公眾號. 2018-08-19. 
  10. ^ 10.0 10.1 欧阳鹤龄(宣汉县政协委员). 考证《康定情歌》作者的前前后后(二). 宣汉人大微信公眾號.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11.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郭昌平_世界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12. ^ 冯尧、于蛟、李伟铭、王万礼. 达州人寻找“李家溜溜的大哥”. 四川日报. 1998-07. 
  13. ^ 13.0 13.1 冉 奎(宣汉县地方志编纂中心). 世间女子任我爱,世间男子任你求 ——《康定情歌》作者李依若考证. 封面传媒. 2020-07-28.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14. ^ 黄笑宇. 是群众而非王洛宾?《康定情歌》难定作者. 新闻午报 (上海). 2004-11-30.  轉載至《康定情歌》作者不是王洛宾?. 人民网文化. 2004-1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15. ^ 15.0 15.1 15.2 15.3 蒲建国,魏全益,罗琴. 李依若:《康定情歌》裏张家溜溜的大哥. 古曲網——轉自达州传媒网. 2011-01-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4). 
  16. ^ ——轉自[[]].  缺少或|title=为空 (帮助)
  17. ^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郭昌平. 世界现代音乐史上最大的未解之谜,《康定情歌》的作者该是谁. 甘孜日报社康巴传媒-网易号. 2020-03-21(原刊於2020年3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18. ^ 方辉盛,文有仁(新華社記者). 喻宜萱与《康定情歌》. 《四川统一战线》 (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 2001年, (8).  又刊於方辉盛,文有仁(新華社記者). 喻宜萱与《康定情歌》. 《炎黄春秋》. 2002, (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19. ^ 王洛宾和他的《康定情歌》. 中华艺坛网——轉至永远的王洛宾微信公眾號. 2020-07-21. (原始内容存档于使用|archiveurl=需要含有|archivedate= (帮助)).  圖片已丟失的原版:王海成. 王洛宾与他的“康定情歌”. 永远的王洛宾微信公眾號.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25). 
  20. ^ 山石. 讲述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听音寻路,探源“中国第一情歌”前世今生. 《广播歌选》. 2011, (1).  全文公開於讲述经典老歌背后的故事——听音寻路,探源“中国第一情歌”前世今生. 《广播歌选》官网. 2018-01-29. 
  21. ^ 《吴文季传略》,2008年3月,陈德杉(甘孜州委宣传部副部长、《甘孜日报》总编辑)。全文轉載於:丰碑: 吴文季“他一生坎坷,却始终为光明歌唱”. 泉州华光职业学院官网. 2008-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