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雲龍橋 (南投縣)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灣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桥梁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桥梁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橋梁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新条目推荐讨论

在候选页的投票结果

內容有誤[编辑]

龍雲投共是早就發生的事,不可能依此為橋命名,更不可能「後來」再因已死之人前此改變立場而改名,請查明修訂。--WildCursive留言2012年12月25日 (二) 17:05 (UTC)[回复]

日本領台時代就已稱之。林獻堂1944年的《灌園先生日記·十六卷》 :「午餐後三時半再乘自動,約五十分間抵霧社,又一一十五分間乃抵富士,緩步下山,行四十分間始抵溫泉,途經龍雲橋實爲偉觀。」--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1:26 (UTC)[回复]
舊吊橋照片顯示名稱即為「雲龍橋」,因此寫成民國七十四年改建鋼拱橋「以後」才改名,也是不正確的。--Kolyma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4:45 (UTC)[回复]
查閱1966年的政府公文,當時還稱為龍雲橋,而且還說已建了41年,可見改名是在1966年後。見[1]。--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4:50 (UTC)[回复]
從我好心未於DYK反對而是在主編者討論頁留言時起算,剛好五個月。這也算是一項實驗吧!--WildCursive留言2013年5月15日 (三) 01:14 (UTC)[回复]

龍雲橋怎可能早於1949年龍雲投共就改名雲龍橋[编辑]

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於民國七十四年七月(1985年)完成興建一座外形紅色鋼拱橋,為紀念國軍將領龍雲而命名「龍雲橋」,其位置就在斯克鐵線橋原址旁,為台14線86K里程位置上。[1][5]後來,這位龍雲將軍的政治立場由國民黨奔向共產黨,當時的中華民國政府由國民黨執政,因此橋名「龍雲」兩字被顛倒成「雲龍」。

我發現這段話描述有問題,因為龍雲條目中記載「1949年從香港赴北京,加入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政府……」,所以命名「龍雲橋」時間不可能晚於1949年,除非是建造者已經命名了,執政者又給它改掉,我想就只有這一可能,可惜來源中沒有交代清楚,確實容易使讀者誤以為寫錯。--36.232.246.54留言2013年5月12日 (日) 17:35 (UTC)[回复]

兩個參考資料都有載明:命名及改名都是針對台灣光復後重建的公路吊橋,1985年改建的鋼拱橋只是沿用名稱而已。1945年台灣光復至1949年龍雲投共仍有一段時間,建個公路吊橋應該足夠。問題出在第一個參考資料(仁愛鄉公所網頁)的第3段畫蛇添足,將命名改名一事妄加諸於1985年的改建鋼拱橋,不僅與該網頁第1段所述自相矛盾,同時也誤導了維基條目的撰寫。-Kolyma留言2013年5月13日 (一) 04:59 (UTC)[回复]
你說的沒錯,我們確實都被仁愛鄉公所給誤導了。就公路總局特色橋梁調查表記載可知,確實有寫臺灣光復後就興建公路吊橋,難怪才有後來的事發生,這樣看起來就沒有問題。所以,仁愛鄉公所那則來源該怎麼處理呢?拿下來也不太妥,因為它還有好幾個註腳引用,這情況還滿棘手的。--36.232.215.69留言2013年5月13日 (一) 18:12 (UTC)[回复]
我已依林獻堂《灌園先生日記·十六卷》改正,至少1944年日領時就已稱為龍雲橋,而且橋早修好。仁愛鄉公所與交通部真是誤很大。--Outlookxp留言2013年5月14日 (二) 11:36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