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lk:新城(太魯閣)車站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级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台灣专题 (获评初級低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台灣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台灣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初级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已评为初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低重要度

需要查證[编辑]

我想得知太魯閣車站是否為台灣第一起由非地方鄉鎮名改用景點名代表當地,這需要有資料驗證,請資料齊全之地方幫忙查證,礙於環境阻隔而不便。—yiken 2007年8月26日 (日) 09:16 (UTC)[回复]

目前看到以景點為名的車站多半是啟用時即使用,事後變更的不外乎地方更名、車站重名、吉祥名等,有一比較類似的是甲南更名台中港(不過伴隨原台中港降為甲南/台中港的貨物辦公室)--蒼空 翔 有事點我 2008年1月3日 (四) 12:46 (UTC)[回复]

還問到一個,阿里山(無論新舊站)附近都不叫阿里山--蒼空 翔 有事找我 2008年1月13日 (日) 18:39 (UTC)[回复]

實際名稱[编辑]

是否有人可指出,現在這個車站是

  1. 登記為『太魯閣車站』,然後招牌打『新城(太魯閣)車站』,或是
  2. 想改為『太魯閣車站』,先暫時稱為『新城(太魯閣)車站』--蒼空 翔 有事點我 2008年1月7日 (一) 06:39 (UTC)[回复]

我對新城(太魯閣)車站條目提出二道問題[编辑]

我查閱“新城(太魯閣)車站”的修订历史,發現一種現象而來此提問。維基百科有何規定非得限用西元制?難道在談及台灣的條目之中,內容記載時間上就不能將西元與民國二制並用?要玩二選一選擇題?違反了就看誰觸犯3RR或者被提報破壞,是嗎?此外,命名新城(太魯閣)車站在讀者查詢上是否會出現困擾?輸入「新城車站」查詢,讀者看到就是新城車站消歧義頁面,也不太可能會有人為了完全將「新城(太魯閣)車站」一字不差地輸入去查詢,因為這裡頭有(),這叫讀者們怎麼打字進去查詢?--36.232.209.144留言2013年8月21日 (三) 15:00 (UTC)[回复]

(!)意見:中文維基百科是給全世界的人看的,自然以西元為主。至於兩制併用的問題,需要社群共識,牽涉層面過廣。另外,人名條目中間的「·」一樣也是造成讀者搜尋的不便,應該也要一起討論。就目前規範而言,「新城(太魯閣)車站」完全符合現實狀況與命名守則。-- 喵虎 DC11主持人聯絡 2013年8月21日 (三) 15:30 (UTC)[回复]
除了台灣人外,其他地區的中文維基用戶甚少看得懂民國紀元,所以使用西元紀年有其道理,縱使我是台灣人我仍然支持以西元紀年為主的現行規則。我先前曾經在這條目中回退過Tim3105這用戶的編輯,那是因為他在許多不同的條目中持續地加入『中華民國幾年』這樣的標示方式,與一些其他的不必要修改(例如在與政治無關的條目中,持續地把代表一個地理概念的台灣強改成中華民國台灣省這樣的政治正確敘述方式)。縱使是民國紀年,也是寫『民國幾年』而非『中華民國幾年』,因為涉及條目數量太多實在無法人工修正,所幸直接撤銷其編輯。如果有用戶覺得應該增添民國紀年,那麼以括號註釋民國幾年的方式編輯也不是不行,但至少請符合大多數人通用的紀年方式,而非自創。
至於新城車站也不會是個問題,因為縱使不在新城(太魯閣)車站的條目名中使用括號,無論如何新城車站還是一定得是消歧義頁,因為在太多國家存在同名車站,且其中日本愛知縣的那個新城車站規模還比台灣的新城車站大,所以不適合使用其他的消歧義方式。言下之意,花蓮的那個新城車站非得在新城(太魯閣)車站新城車站 (台灣)這兩個條目名中二選一,一樣都不利於搜尋,既然是兩種名稱二選一,當然是優先選擇與台鐵正式用名一模一樣的前者,而不會使用後面這種帶消歧義標籤的條目名。整個命名的邏輯完全符合中文維基的政策。--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8月22日 (四) 11:46 (UTC)[回复]
泅水大象™此言差矣!原本就是使用『中華民國幾年』標示,是後人為簡便而略之,你去國父紀念館看孫中山還有國民黨保存的史蹟資料,你看看上頭是記載『民國幾年』標示還是『中華民國幾年』標示?假如你認為『中華民國幾年』標示是個人原創所為,那麼你何不去問問孫中山為何也這麼寫呢?--36.232.218.150留言2013年8月22日 (四) 17:31 (UTC)[回复]
就算「中華民國幾年」不是原創,但是事實上大多書籍文件也只用「民國幾年」(國史館網站用的也是「民國幾年」),不需要刻意要用「中華民國幾年」的格式。--祥龍留言2013年8月23日 (五) 01:24 (UTC)[回复]
(~)補充:條目名的部分依照名從主人原則,我覺得沒有問題,而且打「新城車站」也只是從消歧義頁再點到相關頁面罷了。至於年號部分,我是覺得地域性條目使用「年號(西元紀年)」的格式應沒有問題,統一強制以西元為主不見得好,我認為「是給全世界的人看的,自然以西元為主」這個理由實屬牽強之論——要給全世界的人看,重點不是以西元為主,而是要加註西元紀年。當然只有在使用情況明確時才會建議採用「年號(西元紀年)」,以臺灣為例,荷蘭及史前時期自然純用西元,明鄭時期可用永曆年號但不可用康熙年號,清朝使用各帝年號直到1895,日本時代就用日本年號而不用像過去戒嚴時期全改成民國年號,民國就用民國年號。而先不論民國與日本年號的部分,對於清朝以前的紀年方式我個人是推薦用「年號(西元紀年)」,因為當時文獻使用年號紀年,如果貿然改用純西元紀年會有一個蠻麻煩的問題——年號紀年其實不完全與西元紀年一一對應。以林爽文事件為例,該事件是發生在乾隆五十一年,所以是1786年的事嗎?不對,是1787年的事,因為林爽文事件發生在農曆十一月,西曆早就換成1787年的1月了,而有些文章就沒有注意到這點,變成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或直接寫1786年。或許會提議只要把月份日期寫出來就好,但條目本身就算了,其他條目在提到林爽文事件的時候不見得會要寫得那麼詳細,通常只會提到年,如果只寫1787年的話,一般讀者單純查轉換表就可能會以為是乾隆五十二年而弄錯對應年代,或是知道該事是在乾隆五十一年而以為1787年是錯誤的。相較之下,日本(從明治六年開始)與民國紀年在月日部分因為與西元相同,故可一一對應,便無此一問題。不過在非一地性而是廣域性的條目時(如以東亞為範圍),則改用「西元紀年(年號)」為宜。
故簡單來說,我個人建議在寫條目時,若某事物涉及的時代所使用的曆法與西元有別時,最好使用「年號(西元紀年)」,廣域性條目中則改用「西元紀年(年號)」的格式,至於曆法與西元並無差異時,則純用西元無妨(但個人是傾向在「歷史」、「沿革」段落與歷史條目中使用加上年號的模式)。--祥龍留言2013年8月23日 (五) 02:02 (UTC)[回复]
補充一下。我的意見基本上與祥龍兄接近,不過我所謂的「以西元為主」的意思是說,條目內要標示年份時,可以只標示西元年,或同時標示西元與其他紀元方式(其他紀元當然要考慮當時的朝代、治理主權之類問題),但不可以只標示其他紀元卻不標示西元年。至於行文時要以西元為主其他紀元當括號註釋,或是顛倒過來,這部分我並沒有太大的意見,所以同意祥龍兄整理出來的方式。--泅水大象訐譙☎ 2013年8月23日 (五) 04:36 (UTC)[回复]

請求 花東新車站運動計畫 新城(太魯閣)車站完工改建的圖片[编辑]

外部链接已修改[编辑]

各位维基人:

我刚刚修改了新城(太魯閣)車站中的1个外部链接,请大家仔细检查我的编辑。如果您有疑问,或者需要让机器人忽略某个链接甚至整个页面,请访问这个简单的FAQ获取更多信息。我进行了以下修改:

有关机器人修正错误的详情请参阅FAQ。

祝编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件缺陷) 2018年7月12日 (四) 03:47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