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Talk:恆真式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本条目页属于下列维基专题范畴:
数学专题 (获评未评級中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数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数学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已评为中重要度
哲学专题 (获评未知重要度
本条目页属于哲学专题范畴,该专题旨在改善中文维基百科哲学领域类内容。如果您有意参与,请浏览专题主页、参与讨论,并完成相应的开放性任务。
 未评级未评  根据专题质量评级标准,本条目页尚未接受评级。
 未知  根据专题重要度评级标准,本條目尚未接受评级。

“重”言式念虫还是众?[编辑]

rt--Gqqnb留言2013年3月14日 (四) 07:07 (UTC)[回复]

在這裡意思是“重覆”,唸chóng。-Liflon 2013年4月1日 (一) 04:07 (UTC)[回复]

名稱都要列明來源?[编辑]

重言式中某IP用户多次對「套套邏輯」加上「來源請求」,但tautology本來就有「套套邏輯」的譯法,也非專用或少用的名稱,是否這也要列明來源?--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2:25 (UTC)[回复]

閣下所添加的「套套邏輯」我原先的確沒有發現可靠來源,為何不允許質疑?反倒是閣下,明知道有可靠來源卻不添加,是否應該先檢討下自己?看來閣下又要覺得自己被「針對」了。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2:55 (UTC)[回复]
小弟觉得,这个什么套套逻辑条目,还是加个来源好,不然很容易被人误会的。--田中爱好者本季推荐~家族计划~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2:59 (UTC)[回复]
你看,我就误会了。呵呵。--田中爱好者本季推荐~家族计划~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3:00 (UTC)[回复]
重言式本來就缺乏來源,Risk先生作為一名「資深編輯」,在編輯的時候添加一下來源,很難嗎?然而他卻選擇了視而不見,這種編輯態度何以讓他人信服?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3:49 (UTC)[回复]
  • IP用户,您原先沒有發現可靠來源,為何您現在找到可靠來源還要繼續質疑?為甚麼閣下又不質疑重言式、永真式、恆真式?--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3:02 (UTC)[回复]
    • 找到可靠來源後我什麼時候繼續質疑了?我只是叫你添加來源,建議閣下先細讀WP:V方針,明白何為「舉證的責任」。重言式和永真式都可以通過詞典查到,恆真式則是對應的日語名詞,我為何要質疑?請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3:18 (UTC)[回复]
      • 補充一點,不斷回退他人合理質疑的行為純屬破壞,請閣下不要「X人先告狀」。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3:20 (UTC)[回复]
        • 套套邏輯不可以通過詞典查到?重言式和永真式都可以通過詞典查到,那用不用添加來源?--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3:34 (UTC)[回复]
          • 至少我沒有查到。我是否可以懷疑閣下在刻意誤導?我質疑的是閣下所添加的「套套邏輯」,所以我需要閣下為「套套邏輯」列明來源,這和重言式、永真式用不用添加來源有什麼關係?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3:49 (UTC)[回复]
            • 搜「套套邏輯」+「詞典」,誰在刻意誤導?自己先說「找到可靠來源後我什麼時候繼續質疑了?」,現在又「我質疑的是閣下所添加的『套套邏輯』」,即是怎樣?--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3:56 (UTC)[回复]
              • 請閣下冷靜。建議閣下提升一下自身的理解能力,「找到可靠來源後我什麼時候繼續質疑了?」和「我質疑的是閣下所添加的『套套邏輯』」這兩句話有時間點的衝突嗎?前面已經說明了,我現在只是請閣下在重言式為「套套邏輯」添加來源而已,閣下都已在此列出來源,為何就是不願意在重言式中列出來源?別浪費大家的時間。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4:22 (UTC)[回复]
                • 如果字典能查出來的都要列出來源,是不是以後所有條目名都要加來源?--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4:28 (UTC)[回复]
                  • 再次提醒閣下請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我現在之所以會請閣下為「套套邏輯」列出來源,是因為我之前對「套套邏輯」提出了質疑,就算現在已經查找到可靠的來源,但「舉證的責任」依然在添加「套套邏輯」的人——也就是閣下的身上,請不要過分解讀。而且請注意,我質疑的不是條目名,而是又名,閣下這種曲解的行為難道不是刻意誤導的一種嗎?當然了,如果有人對其他條目的名稱提出質疑,那原編者就要為此質疑添加來源也是理所應當的。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4:39 (UTC)[回复]
                    • 請閣下說明我如何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是不是以後所有又名都要加來源?如果有人字典不去查卻對條目的名稱提出質疑,原編者為此質疑添加來源也是理所當然?我重申「套套邏輯」絕非專用或少用的名稱,詞典也有收錄。--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4:46 (UTC)[回复]
                      • 「是不是以後所有又名都要加來源?」這句話就屬於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我什麼時候說過「所有又名都要加來源」了?請閣下不要因為自己遭到質疑,就想把所有的條目拉下水,而且閣下為何從始至終都在忽略「舉證的責任」這個關鍵?還是那句老話,既然詞典有收錄,那就請閣下在條目中添加,我之前確實沒有找到。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4:54 (UTC)[回复]
                        • 這一句話如何「擾亂維基百科」?您質疑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人家就有「舉證的責任」要放上詞典的來源?--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5:01 (UTC)[回复]
                          • 請不要咬文嚼字,閣下可自行細讀該指引。是的,如果閣下不想承擔「舉證的責任」,那我建議閣下從即刻起不要再參與任何條目的編輯,因為維基百科所有的內容都應該可供查證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5:07 (UTC)[回复]
                            • 請不要回避問題,是不是您質疑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人家就有「舉證的責任」要放上詞典的來源?維基百科:忽略所有規則,「維基百科有很多規則。你不必了解並遵守每一項規則,在很多情況下進行編輯只需要使用常識。太沉迷於規則可能會讓你視角狹窄,因此有時候需要忽略所有規則」(維基百科:何謂忽略所有規則)。當您要求為詞典也有收錄的字加上來源,是否已太沉迷於規則?--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5:20 (UTC)[回复]
                              • 我回避了哪個問題?再次回答:是的。我的質疑並非不合理,這世界上有那麼多英漢詞典,為什麼閣下一定要認為所有詞典都有收錄「套套邏輯」這種譯法?至少我沒有查到,所以我提出質疑。至於閣下所提及的,只是一篇論述,在這種場合明顯要嚴格遵循方針的指引。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5:31 (UTC)[回复]
                                • 為什麼閣下一定要認為所有詞典都有收錄「套套邏輯」這種譯法,才可以不用列出來源?您原先沒有發現可靠來源,為何您現在找到可靠來源還要繼續提出質疑?要求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列出來源是否太沉迷於規則?是不是維基百科:何謂忽略所有規則只是一篇論述,您就要置常識於不顧?--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5:40 (UTC)[回复]
                                  • 第三次提醒閣下請不要為闡釋觀點而擾亂維基百科。我什麼時候發表過「所有詞典都有收錄『套套邏輯』這種譯法,才可以不用列出來源」這種觀點了?我又什麼時候繼續提出質疑了?我所說的「質疑」指的是「我在找到可靠來源之前的質疑」,這一點起碼說明了兩次以上,閣下是否又在選擇性忽略?而且請注意,這篇論述明確指出「在為維基百科做貢獻之前,你並不需要閱讀任何規則」,這不代表閣下可以不受規則的約束,況且我現在是希望閣下能夠承擔「舉證的責任」,這和這篇論述有很大的關聯嗎?「雖然名為『忽略所有規則』,這並不意味着要破壞其他規則。」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5:55 (UTC)[回复]
                                    • 我又如何擾亂維基百科?您的「舉證的責任」就是「為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列出來源」,這是不是太沉迷於規則、置常識於不顧?何以見得不為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列出來源就是破壞其他規則?我又什麼時候發表過「所有詞典都有收錄『套套邏輯』這種譯法」這種觀點?--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6:03 (UTC)[回复]
                                      • 難道閣下現在不是在維基百科參與探討嗎?遵循規則就是沉迷於規則嗎?閣下拒絕為遭到質疑的「套套邏輯」列出來源,就等於沒有負到「舉證的責任」,這不是破壞規則嗎?閣下的「是不是您質疑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人家就有『舉證的責任』要放上詞典的來源?」這句話指的不就是「所有詞典都有收錄『套套邏輯』這種譯法」嗎?如果不是這個意思,那「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字」是什麼概念,閣下可以解釋清楚嗎?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6:16 (UTC)[回复]
  • 遭到質疑」就是你一個人質疑,要為詞典也有收錄的字負上「舉證的責任」,是不是違反常識及常理?「詞典也有收錄」等於「所有詞典都有收錄」?有哪個字是所有詞典都有收錄?這也要解釋?
  • 本來我列上來源比與你在這裏探討更省時,但這樣做只會害了你,讓你以為這種置常識於不顧、違反維基百科:五大支柱的「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的觀點是可接受,再以此對待其他條目。--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6:32 (UTC)[回复]
    • 一個人的質疑就不是質疑嗎?還是閣下不允許他人對你產生任何質疑?遭到質疑又不想負上「舉證的責任」就可以指責別人違反常識及常理?請原諒我的咬文嚼字,但閣下所說的確實是「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這不是泛指是什麼?當然需要解釋,有哪本非專用性質的英漢詞典沒有收錄Apple?
最後這段類似總結,又或者只是在偽裝正義的話語,我想還是留給閣下自己檢討檢討吧,怎麼閣下在咄咄逼人的時候,就將「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之類的拋於腦後了呢?怎麼一被「針對」,就立馬想起來了?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6:58 (UTC)[回复]
      • 我有不允許你產生任何質疑?為詞典也有收錄的字負上「舉證的責任」,不是違反常識及常理?還是你認為維基百科要為你不懂的字負上「舉證的責任」?你如何從「一個詞典也有收錄的」解讀岀「所有詞典都有收錄的字」?何謂「在咄咄逼人的時候,就將維基百科不墨守成規之類的拋於腦後」?我如何咄咄逼人,墨守成規?--Risk留言 2013年10月17日 (四) 17:10 (UTC)[回复]
        • 閣下在此「探討」的目的不就是質疑我對你提出的質疑嗎?如此明顯的用意何須否認?哪裡違反常識及常理了?恐怕只是違反「閣下的」常識及常理吧?我沒找到可靠來源我就有質疑的資格,這和我懂不懂有什麼關係?那只能怪你的表達能力有問題,你怎麼不說「被一本詞典收錄的字」?最後這點閣下自己心裡清楚,我想大部分的人也都清楚,見識到閣下轉移話題的功力了,你今晚說的這些到底有幾句是跟你想「探討」的主題有關的?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7日 (四) 17:51 (UTC)[回复]

套套邏輯並非不常見詞語,搜尋一下就知道了,加不加來源個人覺得問題不大。不過,上面的討論已演化成互相指責,建議不如集中精力改善重言式,此條目實在太簡陋了。--Gakmo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2:16 (UTC)[回复]

請閣下原諒我的孤陋寡聞,我之前(Risk先生請勿刻意曲解)確實是沒有聽說過套套邏輯的譯法,搜尋之後也只發現blog和論壇等非可靠來源,所以我希望這位Risk先生能夠為此列明來源,然而這位Risk先生的第一反應居然不是去查找來源,而是不斷回退我的來源請求,這種行為是否恰當?現在的重點確實不是加不加來源了,或許這位Risk先生的編輯態度本來就存在問題。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2:34 (UTC)[回复]
書本中也有使用。其實大家都是義務參與,遇上爭論時「不妨休息片刻」(參考维基百科:礼仪),無謂傷和氣,影響編輯雅興。--Gakmo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2:46 (UTC)[回复]
在這位Risk先生指出可靠來源之後,我已經向他致謝了。確實,我現在也不奢望能和這位Risk先生探討出什麼結果了,也希望這位Risk先生能夠好好熟讀此指引。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3:00 (UTC)[回复]
如果閣下堅持要對詞典也有收錄、常用又非専有的字加上來源,我想我也沒能力改變你的想法,就這樣。-Risk留言 2013年10月18日 (五) 05:55 (UTC)[回复]
閣下確實沒有能力改變,因為我本來就有質疑的資格,而閣下也應承擔相應的「舉證的責任」,這就是我想說的,若閣下還是無意承擔那我也沒辦法。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8日 (五) 06:10 (UTC)[回复]
針對此一問題,建議用戶 210.209.117.143 應使用Google 學術搜尋,便可得知該譯名在學術界並不陌生。未使用合理的工具,因而「只發現blog和論壇等非可靠來源」,好像也該檢討一下吧!--Kolyma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2:39 (UTC)[回复]
閣下誤會了,我承認在搜尋來源的時候,我忽略了部分應當使用的工具,所以在這位Risk先生告訴我使用google書籍可以查找到來源之後,我已經向他致謝了,這是這位Risk先生在此發起探討之前的事。但是,每個人的知識面都不一樣,「該譯名在學術界並不陌生」是否就可以成為這位Risk先生拒絕添加來源的理由呢?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5:24 (UTC)[回复]
該譯名任何程度稍可的中學生一望即知為音譯;況且閣下已認同「該譯名在學術界並不陌生」,卻仍強求他人添加來源,居心即為可議。--Kolyma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7:48 (UTC)[回复]
我只是復述閣下的話罷了,何以見得就是認同?我之前確實是不知道套套邏輯的譯法,我也不介意您認為我的程度不及一名中學生,但建議您先釐清事情的來龍去脈再來發表觀點。另外請閣下尊重我給予您的尊重,因為您的言論並不友善。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8:08 (UTC)[回复]
有關譯名之事,本人只是描述實情,也不認為閣下不懂那是音譯,又何必自貶?--Kolyma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9:15 (UTC)[回复]
不巧,我正是在閣下指出後才發現此為音譯,多謝指教。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9:20 (UTC)[回复]
有本事跟人家談「重言式」、「永真式」、「恆真式」,卻能說被「指出後才發現此為音譯」,我只能說「敗給你了」。--Kolyma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9:43 (UTC)[回复]
(:)回應:插一句回應Kolyma,既然你平時與人討論都會要求「就事論事」,希望你也可以與人平等相待,嚴以律己地與別人一樣都做到「就事論事」,假如不是,那你就問問別人,你現在說這種話是不是有脫離就事論事,論及到人身了?--36.232.216.217留言2013年10月20日 (日) 12:48 (UTC)[回复]
有何不可?我的母語是粵語,粵語中套套邏輯與tautology的相似度確實不如普通話,請勿以偏概全。210.209.117.143留言2013年10月19日 (六) 09:55 (UTC)[回复]
IP君,若您懂讀「tautology」,就知粵語中「套套邏輯」與「tautology」也很相似。把自己的知識水平不足、搜尋技巧不足作為質疑的理據,再叫別人為詞典也有收錄、常用又非専有的字承擔「舉證的責任」,我只能說「服你了」。Kolyma也不用為此浪費時間。--Risk留言 2013年10月19日 (六) 11:53 (UTC)[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