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基專題討論:歷史/成員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條目質量提升公告[編輯]

利瑪竇已經開始條目質量提升計劃,歡迎參加--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15 2005年3月23日 (UTC)

歡迎參加水滸傳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56 2005年4月7日 (UTC)

歡迎參加越南戰爭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工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34 2005年4月22日 (UTC)

歡迎參加西學東漸條目質量提升計劃工作--百無一用是書生 () 14:10 2005年6月16日 (UTC)

我覺得新加坡歷史後面關於獨立後的發展史有點「差」。希望大家編輯一下?Ang bin marist 12:49 2007年3月27日 (UTC)

希望大家關注一下三皇五帝這個條目,神話跟歷史混淆不清,連人選都沒挑好。大利稽 2007年10月18日 (四) 04:49 (UTC)[回覆]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編輯]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目前正在進行絲綢之路條目的質量提升,歡迎加入。--百無一用是書生 () 10:54 2005年5月16日 (UTC)

能否寫一寫中亞浩罕國的條目?[編輯]

這個國家以前沒有聽過 --用心閣(對話頁)Wikimania 2005! 02:13 2005年4月13日 (UTC)

OK, 初步寫完了,浩罕汗國我所知道的大體都在這兒了,早期諸王的歷史難找,以待後人吧。--金翅大鵬鳥 10:50 2005年5月6日 (UTC)
跟中國19世紀末期的邊疆危機有較大的關係[1][2]不過手頭沒有足夠的資料,可能變不了什麼大條目:P--學習第一 05:12 2005年4月13日 (UTC)

你們有沒有人知道亦納勒術海兒汗的資料,外面沒一本書說此人—哲里 2007年7月5日 (四) 09:18 (UTC)哲里[回覆]

我們先來進行一下協作練習吧![編輯]

現在抗日戰爭這個條目大體上基本完成,不過在細節上需要補充、完善和刪減,建議各位大人能夠一同協作,對這個條目進行質量提升,大家認爲如何?--學習第一|有事找我:P 02:45 2005年5月6日 (UTC) 能否寫一些白帳汗國喀山汗國的歷史—哲里 2007年6月6日 (三) 10:08 (UTC)[回覆]

歡迎指正和修改[編輯]

琉球國已經於北京時間18號凌晨編寫完畢,敬請大家批評指正,對有出入和有不通順的地方給予指正修改。也可以給我留言--user_talk:信陵使 1:20 2005年5月18日 (UTC)


那些中國古代官制的條目都太差了吧![編輯]

都依照著幾本書,很少參考考古成果。--數字崇拜 14:04 2005年6月8日 (UTC)(發現沒簽名,後補簽名)

--- 那這位朋友請幫忙在條目中加入考古成果吧!!--Ffaarr 13:30 2005年6月8日 (UTC)

主要參考《睡虎地秦簡》《張家山漢簡》(其他的網上不好找)。明年下半年就可以完成了。--數字崇拜 14:10 2005年6月8日 (UTC)

--- 有關於中國古代官制的東西,我這裡倒是有一點。不過,可能需要花些時間找一下。其中,有一本書值得大家看一下《中國古代文化圖典》,作者是王力。--月黑風高 17:55 2005年9月25日 (UTC)

關於古代官職,閱讀北大學者閻步克的著作應該很有幫助,他主要研究方向就是中國古代官僚制度。家庭主夫 22:20 2006年10月10日 (UTC)

如何不找找《周禮》之類的書?--文光 10:08 2007年3月29日 (UTC)文光

中國古代官制一直都是每個朝代在變化的,根據其政府決策層的想法和實際民情結合 在變化,要編寫起來很多,不過我倒是有點興趣想參與最好做一個統一的編撰,按朝代來—Alexbear (留言) 2008年8月15日 (五) 14:58 (UTC)[回覆]

關於加冕和在位[編輯]

不知道在這裡發是不是合適,我不是歷史科班,所以有一個很初級的問題:

我在亨利一世 (法蘭西)頁裡發現這樣的描述,他在1027年加冕為法國國王,但是他的在位時間卻是1031年—1060年,即,自其父去世的當年開始。我想請教加冕和在位時間的關係,謝謝。Demos 23:53 2005年9月25日 (UTC)

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歡迎參與條目質量提升計劃:
五四運動
請您幫助改善它,使它成為更加優秀的條目。您也可以提名或投票選出下一期準備提升的條目。

--百無一用是書生 () 02:31 2005年12月1日 (UTC)

神鷹軍團[編輯]

「神鷹軍團」這名稱是否錯誤? 我認為改為「兀鷹軍團」較好。

--Chanueting 07:37 2006年1月7日 (UTC)

現在已經改稱為「禿鷹軍團」了。

--影武者 13:41 2006年7月22日 (UTC)

越南的民族屬性和歷史爭議[編輯]

首先南越國是一個獨立國家,它的都城和大部份疆域都位於現在的中國境內,一部份疆域位於越南境內。所以我覺得單單掛上越南的歷史模板或者中國的歷史模板都顯得不中立,而且也太繁雜。我的看法是將這些模板都去掉,在參看一節僅保留和南越國有關的條目連結,而不出現越南歷史模板或者是中國的歷史模板。

--長夜無風(風言風語) 17:48 2006年6月21日 (UTC)

也好!那就依照長夜無風管理員的意思。其實「南越國」不只是屬於中國歷史的一部份,也是屬於越南歷史的一部份。當然其建國者南越武帝趙佗是屬於原始的漢民族,但其統治的人民乃是現代壯族傣族(包含泰國人、寮國人)、布依族侗族黎族壯侗語系百越先民;另外雖然越南的京族(主流的越南人)和芒族語言系屬未定(暫時列為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但是其發達的聲調結構,應該算是壯侗語系的民族吧?
「南越國」(前趙朝)的歷史定位,越南的史書《大越史記全書》列入越南的朝代之一,但是其都城卻是現代中國的廣州市,我想現代的越南人或許感到有些尷尬……。

--影武者 18:42 2006年6月21日 (UTC)

我認為越南人和孟高棉民族不屬壯侗語系的,這在學界上的認識十分一致。至於越南方面,越南希望將自己與古越國掛勾由來已久,清朝安南國王上書要求賜名「南越」,清朝就明確指出,安南之地不是古越地,如賜名南越恐會引起誤會,最後賜名越南,即「越地之南」,正好表明了越南不屬古越人,而為古越人之南。至近代越戰結束後越南再把自己和古越國掛勾,以為侵略中國的歷史依據,但學術上(不管中國或西方主流學界)都找不到証據能把二者掛勾起來。這是現代越南的國家意識型態的問題,不代表真正的學術研究成果。

--Chungpui 11:58 2006年7月1日 (UTC)

越南「侵略」中國?我看是中國「侵略」越南才對吧!還有越南皇朝的歷代君主有「雙重身份」,一是「安南王國」國王,另一是「大越帝國」皇帝;不過以現代標準來看,從前越南的正式國號是大越帝國,而君主名稱就是皇帝
越南人當然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如同土耳其人是古代突厥民族的後裔是同樣意思。當然現代越南人所說的越南語暫時列入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不過它的聲調結構卻和壯侗語系是一樣發達。最近有些越南語言學家傾向改革越南語,把孟-高棉語的成份剔除掉,並且向泰語寮語借詞,或許可重新定義為壯侗語系的語言。

--影武者 17:33 2006年7月3日 (UTC)

歷史上的確是中國侵略越南的時期較長,我指的是近代越南把自己與南越國掛勾,是近代越南對華南懷有野心而作的歷史依據,在七十年代中至末越南政府就曾表示「凡紅棉花開的地方都是越南領土」。近代越南對華南領土的野心和歷史上中國對越南的侵略是絕不能混為一談的。

至於「越南人當然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不知其「當然」所據為何?單就語言來說,單是聲調結構是不可作為語言發生學關係的,張琨先生很早就指出聲調在語言裏屬後起現象,南方漢語、侗台語、越南語等都有十分近似的聲調發展軌跡,更大可能是地域接觸使然,而和其本源無關。更經典的論証,是海南回輝話,本屬一種無聲調的南島語言,在海南植根約五百年後,竟然發展出和附近漢語、侗台語等十分接近的聲調系統了。此更說明了聲調不可作為發生學的証據。

要談語言的親屬關係,主要還是從基本詞彙的系統性對應談,而在這方面沒有很強証據指越南語和侗台語有甚麼親屬關係,反而越南語與孟高棉語較為接近(雖然也談不上很密切)。如果我們考慮到,廣西的壯語和印度的Ahom語相距那麼遙遠,或廣西壯語和海南臨高話分化那麼早期,尚保留有十分明顯和具語音系統性的基本詞彙對應關係,那麼為何與侗台語世代比鄰而居、交往密切的越南語卻幾乎看不見甚麼對應關係呢?

至於向誰借詞的問題,更加與語言系屬沒有關係。

我可以說,如果任何學者能找到確切的、令人信服的証論証明越南語屬侗台語,那麼他將會和李方桂等學術大家一樣在這圈子裏名留千古。可惜,未有人找到。

--Chungpui 21:48 2006年7月3日 (UTC)

要推論各種民族的起源,以語言學來分析並不算準確,例如土耳其、芬蘭法國。土耳其人自認為是突厥民族後裔,其實是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征服小亞細亞(安那托利亞)後,其征服者將自己的語言強迫施壓在被征服者身上,現代的土耳其人其實是突厥化印歐語系安那托利亞語族後裔,連土耳其國父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土克的容貌也是不折不扣的白種人(純粹的突厥人是黃種人);芬蘭人的外表大部份是金髮碧眼,但身體卻顯露出「蒙古斑」的特徵,所說的語言是烏拉爾語系芬-烏戈爾語族(也是源自黃種人的語言),遠祖可能是烏拉爾民族侵略北方日耳曼民族,最後居少數的烏拉爾民族卻被佔多數的北方日耳曼民族所同化,但部份北方日耳曼民族卻承繼了侵略者的語言,然後演化成為現代的芬蘭語,而芬蘭人身上的遺傳基因倒是白種人成份大於黃種人成份;至於法國人的民族起源,其實就是拉丁化(羅馬化)的凱爾特人(高盧人)後裔,但是其國家名稱「法蘭西」卻是來自西方日耳曼民族的法蘭克部族,所以法國人也就是「種族上是凱爾特人、語言上是拉丁人羅馬人)、國號上是日耳曼人」的混合民族。
我要再次強調:越南人當然也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雖然語言上是南亞語系壯侗語系漢藏語系混合語(暫時列入南亞語系的孟-高棉語族),但是其血統最接近泰國人寮國人廣西人、廣東人、福建人(包括使用閩南語台灣人)、浙江人等擁有百越族緣的現代人民,實在無庸置疑。

--影武者 16:47 2006年7月4日 (UTC)

我個人是主攻侗台語言學的,這方面的情況我大概了解。越南語的核心基本詞彙中與侗台語和漢語有系統性關係的部份極少,幾乎可以說侗台語與漢語對越南語的影響是後天的。要知道即使是混合語,也會有主次之分,孰主孰次,是必須搞清楚的事,就算克里奧耳語和洋涇濱語也不是一句「混合」了事的。當然我也承認語言不可作為判斷民族起源的唯一依據(雖然是頗不錯的依據),但至少看來現在影武者兄也承認了單從聲調結構不可判定「越南人屬壯侗語系民族」。而再按上一則留言影武者兄將越南人與土耳其人和芬蘭人類比,似乎你是認為越南人是「被孟高棉化的侗台民族」?另外我最想反問的是:那影武者兄又是拿甚麼依據說明越南是「侗台民族」、拿甚麼依據說明越南與南越國的關係呢?單憑越南方面對自己歷史的闡述?如果是要真正提出証據的,我看目前為止較具參考價值的是基因分析方面的資料,但我對遺傳基因研究不多,如果不介意的話,望請提出可供查核的理據(如較具權威性的學術論文)支持你的說法。否則我會覺得你的論點未必流於一廂情願。

--Chungpui 02:31 2006年7月5日 (UTC)

台灣有一位醫學家林媽利博士,曾於2001年發表一份遺傳基因研究報告指出,所謂南方的一些漢民族,其實大多擁有古代百越民族的基因血統,並且跟國外的泰國人、寮國人、越南人有共同的血緣(可參造此連結),由此可證明語言學並非分析種族的正確來源。Chungpui先生是使用粵語的香港人、我則是閩南系統的台灣人,其實都是古代百越民族的直系後裔,當然也包括越南人在內。

--影武者 16:45 2006年7月5日 (UTC)

你提供的這篇文章有問題,因為這篇文章的研究本身沒有驗証越南人的基因樣本,而只是拿現成的其他文獻引用其有關越南人的資料,可是這網頁的卻沒有提供那份被徵引文章的出處。請你找一找究竟林博士是從哪裏引了她的唯一一句與越南人有關的資料。她這份大作本身和我們討論越南人的來源沒有甚麼關連。
又按:我雖然是說粵語的,但祖源是浙江人。浙江人也有百越民族的血統,其實百越民族是現代漢族的其中一個主要源頭,而百越民族和古漢人通婚血統相混絕不始於秦始皇征嶺南,亦不始於征服和單向同化,而同樣北方漢人之所以和南方漢人有基因特徵上的差異,並不是因為他們是「漢族」咱們「不是漢族」,而是因為南方漢人血統上受古百越民族影響較大,而北方漢人血統上受阿爾泰系民族影響較大所致。林博士大作假定了「北方漢人」就是漢人之正宗,以此比照南方漢人「其實不是漢人」,認識頗為偏頗。事實上,現代漢民族根本沒有「純正」一說,在整個中華大地上都不可能找到與古漢人一脈相承別無滲雜的「純漢人」。以自已血統「不純」作「不是漢人」的論証很有問題。如果論純的話,其中一個很可能的結果,是原來最純正的漢人竟然是藏族!!--Chungpui 17:07 2006年7月10日 (UTC)

(又按:我不明白為何影武者竟然會把人家的留言討論刪去,你憑甚麼這樣做的????)Chungpui 05:44 2006年8月21日 (UTC)

我可不想被當作「懶人包」,有本事你就使用「Google」努力搜尋吧!要不然你可以親自詢問林媽利博士的研究過程。我實實在在告訴你:在台越南人也認為自己是古代百越民族的後裔,就算語言有孟-高棉語的成份,但是其絕大部份血統都是接近現代中國南部居民和泰國人、寮國人的。我還有其它條目等著我關注,不想在此浪費時間。

--影武者 13:50 2006年8月21日 (UTC)

請你不要私自刪人的留言,上面的「又按」是我寫的東西,不是你寫的東西,你不是管理員,你無權刪掉。請你尊重別人,也尊重你自己。 Chungpui 14:50 2006年8月21日 (UTC)

哼!竟然加上兩段留言並用黑體語法來公開羞辱我!Chungpui之流你已經爽夠了吧?用這種方式來滿足「自慰」的快感,還真是「好樣的」!

--影武者 22:55 2006年8月21日 (UTC)


影武者是傻瓜,固執己見,不肯聽人講,所以他的帳戶遭到永久封禁。
越南的意思是「百越之南」,百越的南面已經不是越族。就像美國,美國的南面是墨西哥,不會還是美國自己。
百越的語言屬於侗台語系壯傣語支,現在的泰語、寮語(寮語)、壯語都屬於侗台語系的壯傣語支,但越南語(京語)卻屬南亞語系孟-高棉語族
古代百濮民族的後裔如佤族布朗族的語言都屬南亞語系的佤德昂語支,由此可見,越南人不昰百越,而是百濮。
越南語﹑粵語﹑客語﹑閩語保留很多同音同義的漢字,是因為這些語言都曾受到古漢語的強烈影響,並不是因為這些語言同源。這些語言的上層受到漢語影響,但底層是不同的。
John Cruel留言2012年3月12日 (一) 13:35 (UTC)[回覆]

推薦《全球通史》(斯塔夫理阿諾斯)[編輯]

《全球通史》是老書了,斯塔夫理阿諾斯 著:

--量子公民talk 07:59 2006年7月31日 (UTC)

三國時期與東漢時期[編輯]

最近某用戶(User:Stargate756)從曹操關羽等條目中刪除「三國」相關分類或信息,強調這些人死時曹丕尚為篡漢,按照某種標準三國還未「正式」開始。我認為三國或者任何歷史時期的劃分從來是可以有不同觀點的,即有按照掛名前一個朝代的正式消亡,也可以按照實際歷史的統治、鬥爭局面。如同春秋戰國時代,並不在乎有一個「東周」的存在。資治通鑑可以採用前者,但是同樣三國志可以採用後者,一樣是正史。 而且從文化傳統來講,稱曹操為三國時期重要人物或者三國時期詩人,只怕沒有人能跳出來說。誰去找一本不說曹操的「三國」來?或者不說曹操的「三國詩」來?我認為一個人物如果即可以按照一個標準劃為東漢人,也可以按照另一個標準劃為三國人,Wiki不應該有什麼取捨,應該同時保存兩個分類。不知道大家意見如何。—Msuker 2007年10月19日 (五) 16:17 (UTC)[回覆]

說起三國都會想起劉關張,不必太拘泥於東漢結束與否吧!東周與春秋戰國也是一個很好的例子。──S M Lee 2007年10月27日 (六) 03:31 (UTC)[回覆]

我覺得畢竟三國歷史好看和著名大都在於東漢末年,只要在詞條前說明下就好了。──User:ciked 2008年10月31日 (五) 19:24 (UTC)[回覆]

關於兒童十字軍條目[編輯]

您好,維基的編輯群們,我是一個路過的網民,在看到你們兒童十字軍的條目太少,且是一個小作品,就調 了英文版來看,發現兩種語言的版本有巨大出入。

首先,關於事件的原因,中文版說由教士發起,認為前幾次東征失敗乃因成人有罪,無法解放主的墳墓,但 英文版則說,這起傳說乃是一連串事件加總後的以訛傳訛:宣稱看到上帝的男孩,和平解放耶路撒冷,出發前往 義大利,孩童遭奴役變賣。如此看來,光是發起人差異極大。

再來,英文版又補充了一些近代觀點:有研究指出,兒童十字軍的傳說是在事件發生後30年,當時編年史家 誤用了pueri (拉丁文的男孩),以children代替,而因此撰寫出富戲劇性的故事,事實發生的故事(英文維基上有 詳述),可能只是因為經濟結構改變,德國和(或)法國的小耕農變成流浪漢,最後前往義大利,卻從未抵達耶路撒 冷,這些人有些因缺水糧而死去,或者有些被變賣成奴隸,但其成員絕大部分,都不是孩童。


最後補充,因為不知道請求改進在哪邊投訴,所以在這裡發文,若管理員覺得不妥,請自行修改,謝謝。 --220.132.123.52 (留言) 2008年3月10日 (一) 19:30 (UTC)[回覆]

緊急修改歷史修正主義條目[編輯]

歷史修正主義的主體是史觀的改變,其次才是修改/或篡改歷史。兩個觀念大為不同,應區分之。詳情請在 talk page 回應。—Kittyhawk2(談♥) 2008年8月30日 (六) 05:49 (UTC)[回覆]

有熟悉韓國歷史的人嗎?能不能提供個韓國的簡史呢。

關於日本皇后條目的box設置問題[編輯]

在編撰日本皇后條目的時候,從藤原定子開始,條目的box出現了「皇后-中宮」並立的問題。

在11世紀前,日本天皇的後宮最高者為「皇后」,也被稱作「中宮」;但之後「中宮」也被單獨作為妃嬪的稱號使用,「中宮」的地位有時低於「皇后」,有時卻又是相等。

有時一朝會出現一位皇后vs多位中宮,繼承box的界面就會出現多個繼任者或者前任的情況。如藤原威子條目,她是中宮,當朝沒有立後,繼承box應該寫成:

前任:
藤原娍子(皇后)藤原妍子(中宮)
日本皇后
1018年1036年
繼任:
禎子內親王(皇后)藤原嫄子(中宮)

但察看後面的條目,均將同一朝的皇后與中宮看作「前後傳承」的關係,變成 前朝皇后-前朝中宮-本朝皇后-本朝中宮...的形式,在位時間也因此混亂起來。比如後冷泉天皇的後宮裡,先立了一位中宮,前後立了兩位皇后,這時現有的繼承box時間線就顯得混亂了。章子內親王的條目便是例子,她是中宮,同朝還有兩位皇后藤原寬子藤原歡子,她的前任應為禎子內親王(皇后)和藤原嫄子(中宮),而現在的條目仍然將同朝的皇后及中宮視作傳承關係:

前任:
藤原嫄子
日本皇后
1046年1069年
繼任:
藤原寬子

我覺得如果要更改的話,最好達成一個修改的共識,有以下幾個處理辦法:

·日本皇后條目只取「皇后」棄「中宮」,統一將「中宮」列入皇后之下的女官。

·日本皇后條目同時收錄「皇后」和「中宮」,繼承box遵從「同代一期」的書寫規則,同一天皇的皇后與中宮為並列關係,不是前後繼承的關係。

盼望歷史條目編撰者能加入討論,統一規範,謝謝!— --人格問題。 (留言) 2010年3月23日 (二) 09:41 (UTC)[回覆]

需要怎樣的方針?[編輯]

周、東周、春秋/戰國這幾個條目有重疊的內容如何處理側重點? Alex He Di (留言) 2010年4月5日 (一) 12:28 (UTC)[回覆]


幫忙擴充或翻譯[編輯]

我看過常任理事國中英文版.發現中英文質量上差滿多的.希望有心人能夠幫忙擴充或翻譯一下..謝謝--旻月 (留言) 2010年4月10日 (六) 21:46 (UTC)[回覆]

一直在把英文維基的中國歷史條目反補到中文維基,但面對這個頁面我犯難了[編輯]

en:History of the Jin dynasty (265–420)對應到中文的話,竊以為可以叫晉朝歷史也可以叫兩晉史

但是現在晉朝已經成為一個特色條目了,涵蓋的內容也比較多,似乎並不需要再多一個這樣的條目。然而這樣,這個關於中國歷史的英文維基頁面就永遠沒有對應的中文頁面了?Wikidata下似乎已經不大支持不同的A語言頁面連結到同一個B語言頁面。——巴伐利亞的亨利十七世留言2014年11月9日 (日) 10:14 (UTC)[回覆]

問:東法蘭克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是怎樣一種銜接關係 ? 為什麼從奧托一世開始才稱神羅 ? 而其父捕鳥者亨利乃至再前的康拉德一世一直向前追溯到三分法蘭克帝國的日爾曼人路易都稱東法[編輯]

問:東法蘭克王國與神聖羅馬帝國是怎樣一種銜接關係 ? 為什麼從奧托一世開始才稱神羅 ? 而其父捕鳥者亨利乃至再前的康拉德一世一直向前追溯到三分法蘭克帝國的日爾曼人路易都稱東法蘭克國王 ?--Bernardin.de.Saint.Pidrre留言2014年12月19日 (五) 23:23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