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者討論:Aizag/工作區8
戰車(英語:Tank,中國大陸、香港稱為坦克)是一種裝甲戰鬥車輛,其特徵為履帶式底盤和裝備火砲與機槍的可迴旋式砲塔,車體通常由厚實的裝甲所包覆。戰車是現代戰爭中重要的陸戰武器,有著「陸戰之王」的美譽[1]:1,用於執行打擊敵軍戰車、摧毀強固陣地、以機動戰包圍殲滅和突破等任務。
早在15世紀時,就有人構想過結合火砲和裝甲的移動載具,但一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出現了近代戰車的雛型,當時西線戰場處於以鐵絲網、機槍和壕溝主導的膠著戰,雙方多次發動攻勢皆無法成功。為取得突破,英國採用將海上的巡洋艦搬到陸地的點子,設計出結合大砲、裝甲和履帶的軍用車輛—Mark I戰車,投入了戰爭中,成為世界上最早投入實戰的戰車。為欺騙敵軍情報單位,英軍將其代稱為「水箱」(Tank),而後該詞被沿用,成為此類武器的正式稱呼。一次大戰後,各國列強無不研究戰車的設計與應用方式,英國與法國將其用作步兵的支援武器,而德國與蘇聯結合其既有的作戰傳統與進步的科技武器,將戰車視作未來戰爭中的要角,催生出各自的裝甲戰理論。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首先投入了大量的戰車部隊於實戰,隔年,德軍再以戰車為核心的機械化部隊迅速擊敗英法聯軍,此後,戰車的重要性為世界所知,各大交戰國無不建立龐大的戰車部隊來投入戰爭,成為陸戰重要的致勝關鍵。
二戰結束後,戰車的地位一度因為核子武器的出現而產生爭議與討論,特別是在受到核子武器攻擊下的生存能力。然而冷戰期間世界並未爆發核戰爭,戰車的重要性不僅沒有降低,反而相對提昇,參與了全球各地的局部戰爭,然而隨著第四次中東戰爭、波斯灣戰爭、俄烏戰爭等戰例顯示航空兵與反戰車武器打擊戰車的高效率,戰車的實用性乃至存在價值受到強烈質疑,亦有如英國與美國等軍事強國預計將在未來廢除部份陸戰單位裝備戰車的案例。
歷史
[編輯]設計
[編輯]整體設計
[編輯]火力
[編輯]戰車砲、機槍與彈藥
[編輯]射控系統
[編輯]防禦力
[編輯]裝甲
[編輯]防禦系統
[編輯]世界上第一種主動防禦系統由蘇聯於1977年開發的「鶇」式主動防禦系統,用於加強T-55戰車防禦能力[2]:8。
隱蔽性
[編輯]機動力
[編輯]機動性
[編輯]相關條目
[編輯]資料來源
[編輯]- ^ 閆清東; 李宏才 (編). 装甲车辆构造与原理.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 2019. ISBN 978-7-5682-7111-0 (中文).
- ^ Meyer, Tom J. Active Protective Systems: Impregnable Armor or Simply Enhanced Survivability?. ARMOR. 1998,. May-June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