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馬來西亞外交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優良條目馬來西亞外交因符合標準而獲列入優良條目。如有需要,請勇於更新頁面如條目不再達標可提出重新評選
新條目推薦同行評審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7年7月15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7年7月22日優良條目評選入選
新條目推薦 本條目曾於2017年7月4日登上維基百科首頁的「你知道嗎?」欄位。
新條目推薦的題目為:
    同行評審 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優良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優良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馬來西亞專題 (獲評優良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馬來西亞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馬來西亞相關條目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國際關係專題 (獲評優良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國際關係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國際關係(含外交)相關主題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優良級優良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優良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新條目推薦討論

    在候選頁的投票結果
    • 馬來西亞和世界各國的外交關係如何
      馬來西亞外交條目由 *angys*討論 | 貢獻)提名,其作者為 *angys*討論 | 貢獻),屬於「diplomatic」類型,提名於2017年6月30日 18:49 (UTC)。
    • 說明:這篇條目雖大部分都是我編寫的,但沒有Ginson Lim的幫忙絕對完成不了,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支持,謝謝! angys (討論)(留名)(獎盃櫃) 2017年6月30日 (五) 18:49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B2322858留言2017年6月30日 (五) 22:27 (UTC)[回覆]
      • (+)支持,達標。話說看到這名字就又想起來要修模板了……——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17年6月30日 (五) 22:35 (UTC)[回覆]
      • (+)支持:符合DYK標準,但來源部份應改善--Z7504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03:29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NoobWayne討論 2017年7月1日 (六) 05:23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西流※河水 談笑風生·Cinta 2017年7月1日 (六) 05:43 (UTC)
      • (:)回應,謝謝大家支持,大家覺得這篇條目可以提名GA嗎?歡迎提出建議。 angys (討論)(留名)(獎盃櫃) 2017年7月1日 (六) 06:28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Walter Grassroot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09:11 (UTC)[回覆]
      • (+)支持,符合DYK標準。--Alexchris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15:41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Iflwlou [ M {  2017年7月2日 (日) 14:13 (UTC)[回覆]
      • (+)支持,符合標準。--摩卡·賀昇 2017年7月4日 (二) 07:29 (UTC)[回覆]

    同行評審(第一次)[編輯]

    馬來西亞外交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
    評審期:2017年7月1日 (六) 12:29 (UTC) 至 2017年7月31日 (一) 12:29 (UTC)

    新條目推薦(DYK)的討論請求,另外@*angys*已協助提名同行評審完成Z7504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12:29 (UTC)[回覆]

    「首段」完成,基本無太大問題(本身很短)
    「1957至1969期間的外交政策」一段:
    1. 「英國和其他大英國協國家組成的軍隊的存在對馬來西亞在馬來亞緊急狀態(1948-1960年)和印馬對抗(1962-1966年)期間的安全至關重要,這使馬來亞得以在1963年與當時為英國殖民地的新加坡、砂拉越和北婆羅洲於參組馬來西亞。」─不知這是筆誤還是要使用標點符號,意義不明
    2. 英國的防務保障在1967年英國決定在蘇伊士以東撤軍之後結束,並於1971年被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的五國聯防(FPDA)所取代,五國同意在防務領域進行合作,並在外國侵略或對馬新兩地襲擊時進行「協商」。現今FPDA仍在運作,而五國也在馬來西亞皇家空軍北海空軍基地組織了一個永久的綜合防禦系統,並每年定期進行海上和空中演習[來源請求]。」─形容詞使用過多,加上疑似無來源(可能的解讀)--Z7504留言2017年7月1日 (六) 14:30 (UTC)[回覆]

    優良條目評選[編輯]

    馬來西亞外交編輯 | 討論 | 歷史 | 連結 | 監視 | 日誌,分類:外交,提名人: angys (討論)(留名)(獎盃櫃) 2017年7月15日 (六) 07:52 (UTC)[回覆]
    投票期:2017年7月15日 (六) 07:52 (UTC) 至 2017年7月22日 (六) 07:52 (UTC)

    8支持:符合標準--Z7504留言2017年7月22日 (六) 08:0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來西亞外交中的4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7月28日 (五) 11:12 (UTC)[回覆]

    條目大量內容表意不明[編輯]

    條目擁有大量表意不明或明顯不符邏輯的內容,著實不知如此粗糙的文章如何獲評優良條目。舉例:

    • 南沙群島和南海其他群島一段:「中國船自2013年以來出現在馬來西亞聲稱擁有主權的一處海域。這使得馬來西亞出於自身的利益和傳統上的考量不得不增強軍事力量,並與中國關係熱絡,基本上避免公開批評中國。」也就是說中國船自出現在馬來西亞聲稱擁有主權的一處海域後反而讓兩國關係熱絡?這種翻譯從邏輯上來講令人匪夷所思。該段英文版原文為:

      Malaysia long maintained a low-key approach to the dispute, maintaining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China due to strong economic ties, a large ethnic Chinese population, and a desire for a balance of power in the region.However, as Chinese fishing vessels and coast guard ships have become increasingly assertive, Malaysia has increased its diplomatic and military responses.(由於與中國有著密切的經貿往來,加之擁有大量華人人口並渴望在該地區保持力量平衡,馬來西亞在南海衝突問題上,長期保持低調,並與中國保持積極的關係。但是,隨著中國漁船和海警船越加頻繁地出現(在爭議海域),馬來西亞已對華增加了外交和軍事層面的應對。)

    • 新加坡一段:「其中有關於馬來西亞賣給新加坡的生水定價、新加坡的土地開墾對馬來西亞水域造成負面的環境影響、一座由馬來西亞計劃用來取代新柔長堤的新橋,但是新加坡不願支付建築費用、海上邊界、馬來亞鐵路在新加坡的保留地和白礁問題。」明顯的機器翻譯痕跡。
    • 泰國一段:「根據來源,泰國貓島和鼠島周圍的海域曾經與馬來西亞有爭議。」明顯的機器翻譯痕跡。
    • 泰國關係一欄:「最近,由於泰國的南部南部府的馬來亞分離主義分子,使泰國和馬來西亞兩國關係已經大大增加。」 關係一詞能否用「增加」來形容,另外此句話到底是要表達泰國南部馬來亞分離分子的出現,讓兩國關係變好了還是變差了?如果指的是變好了,那麼邏輯上令人費解。
    • 中國關係一欄:「兩國都是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成員國,而大馬人口中華人人數了四分之一。」實在無法理解後面一句是何意思。
    • 日本關係一欄:「在2007年之前,兩國之間的雙邊收縮是赤字。」請問「雙邊收縮是赤字」如何理解?
    • 塞爾維亞關係一欄:「然而,塞爾維亞和馬來西亞的高級官員在2008年8月,自1991年以來首次進行外交會議。此後,外交部長武克·耶雷米奇說,塞爾維亞可能在馬來西亞設立大使館。而雙方簽署雙邊協議,使馬來西亞取消對塞爾維亞公民的所有簽證限制。」明顯的機器翻譯痕跡。
    • 蘇丹關係一欄:「蘇丹的政治穩定使馬來西亞和該國在法律立法和投資友好政策。」又是機器翻譯的痕跡,而且缺少謂語。


    以上舉例僅是一部分--CLK留言2017年8月26日 (六) 14:42 (UTC)[回覆]

    • (:)回應,如果有很多錯誤在此表示歉意,也希望@Chlich君能夠協助修改語句,畢竟當局者往往看的不是那麼清楚,也可能是我的中文造詣不高,希望閣下能夠將其完美化,對不起讓閣下感到生氣。 angys 2017年8月26日 (六) 14:59 (UTC)[回覆]
    • @Chlich君謝謝啦,@Ginson Lim君和我在之前翻譯的時候可能沒有這樣清楚原意,可能頭腦轉不過來造成病句,所以我應該多學翻譯翻譯,畢竟我是去年12月尾才加入的,翻譯經驗不多,WP:翻譯腔可能會有點多。 囧rz……所以還望對語法較純熟的維基人修飾語句了,也謝謝閣下雖然居住在中華人民共和國但仍然願意對他國外交條目提出一針見血的反饋,如果有時間我會儘量修改病句,那個桂林市(其實是昆明)真的太不小心了,如果不是閣下發現恐怕真會誤人子弟。 angys 2017年8月26日 (六) 16:49 (UTC)[回覆]
    • 原來@*angys*君是大馬的朋友啊 佩服,情有可原,我把語句梳理了幾遍,應該好一些了。不過英文原條目資料還比較老舊,希望閣下作為大馬本地人補充完善一些新的資料。--CLK留言2017年8月28日 (一) 14:52 (UTC)[回覆]
    • 儘量吧,馬來西亞很多地方條目還很爛,光是國際聞名的雲頂高原竟然連參考資料都沒有,現在儘量提升中文維基的覆蓋率,尤其是華人較多的地區,如果有時間會去看看能不能擴充國際關係條目,就如閣下所看見xx馬來西亞關係大部分是紅連,如果有更多人幫忙就好了,畢竟本人尚有學業大考面對,可能不能抽出大量時間在維基上。 angys 2017年8月28日 (一) 15:4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來西亞外交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6月23日 (六) 06:2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來西亞外交中的2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27日 (五) 01:55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來西亞外交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8月6日 (一) 09:18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馬來西亞外交中的1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9年1月23日 (三) 13:0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