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郭一平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傳記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這個條目屬於傳記專題的一部分,用於整理和撰寫維基百科中的人物條目。歡迎任何感興趣的參與者加入這個專題參與討論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網民對郭一平關注度問題[編輯]

在中國,實名發貼寫時評文章的,不是太多。郎咸平,戴旭,于建嶸,以及郭一平,他們之所以受人關注,就在於他們的膽氣。當然也有他們的智慧。本人認為,已經提供的「資料來源」是真實的,也是比較充分的。何況,受網民關注的,不見得都能上官方的大報刊。就如郎咸平一樣,中國官方對郎的報導並不多,而是網民捧紅了他。由此,對郭一平這個詞條的確立,應該多考慮網絡影響力。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對話貢獻)於2011年11月3日 (四) 06:50加入。

郭一平,應該是當代中國大學生學習的榜樣[編輯]

2001年郭一平放棄升職後的銀行工作,趕赴高學歷扎堆的北京,「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業」。在北京自學,不求文憑,只為事業而學習。2003年正趕上首批擴招後的大學生畢業。38歲的年齡,低學歷,卻能走出一條成功的就業創業之路,事業有成。他走過的道路,正是當今中國大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當今中國,重文憑,輕知識;重分數,輕人才。大學生考公熱,考研熱,就業亂象叢生。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們的確應該從郭一平身上受到啟發。所以,在詞條里,應該加上這一項。這樣具有現實意義。提請大家查證並確認本人的意見。—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10.228.89.40對話)於2012年2月12日 (日) 14:45 (UTC)加入。[回覆]

2012年2月26日前的版本應當恢復[編輯]

本著維基百科「不傷害新手」的原則。原來在編輯初期,來源是充分的,也是經過數次討論認可的。如果對26日修改不認可,可恢復從前版本,也便於編輯附上根據。維基百科操作較為複雜,新手不易把握。可限定編者在一定時間內補充來源,不可一下子隱藏原來已經成熟的版本。這樣不便於完善。商榷。致上,望理解。 同時,網絡人物,不可能是正規的大報刊支撐觀點。這一點應該是大家知道的。原來補充了大量的來源,26日前的版本可能是穩定的,後來這些來源被人刪去了,這次可以補充上。—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6日 (日) 10:31 (UTC)加入。[回覆]

「此條目沒有列出任何參考或來源」——對於編輯新手提供的來源,由於不知道格式,提請高人協助。先期致謝!—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6日 (日) 11:59 (UTC)加入。[回覆]

如何恢復2012年2月23日的版本[編輯]

我是個新手,2月23日的版本已經穩定了。26日編輯時,不知何故被人隱藏了內容,能否恢復到2月23日的內容?請高人幫助並指點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6日 (日) 14:02 (UTC)加入。[回覆]

除了新華博客外,可以將轉載郭文章多的論壇作為佐證[編輯]

中華論壇(網絡反腐局),中華論壇(經典轉載),這兩個論壇主頁,並不是郭一平的。因為郭一平的論壇主頁和博客大多被刪。可以將以上兩個作為佐證。大家可以查證。另有在中華論壇上「賈魯河小子」「永遠潛水」「專家文章」「我貼百年」等人的論壇,也以轉載郭先生文章為主。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Wangyan7626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8日 (二) 14:56加入。

做一個幫助者[編輯]

經過多少維基人的努力,一個詞條才到達了一個高度。作為後來者,無論級別高低,都應該在詞條有毛病時幫助,而不是「回退」「刪除」。那樣不僅有違「不傷害新手」的原則,也是對廣大維基人的一種極大不敬。要的是幫助,而不是推翻。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61.182.249.22對話貢獻)於2012年2月29日 (三) 04:58加入。

提請討論:我個人認為目前這個版本是可信的[編輯]

對於網絡人物,尤其是在目前中國公眾表達渠道不暢的情況下,過於苛求官方出版物作為佐證,有些勉其為難。儘管百度百科不可作為可靠來源,但眾多的百度百科詞條共同指向一個觀點的,說明這個觀點也是可信的。我認為應該保留目前這個版本,吸引大家共同討論,而不是由單個人決定回退或刪除。我認為最高的原則應該是客觀中立,即使權威專家的觀點也不見得就一定是客觀中立的,編輯者也應該有自己的判斷和認知。當然這種認知,也將要在廣大維基百科的閱讀者面前接受檢驗。維基百科之所以沒有百度百科詞條豐富,其原因除了格式複雜、一般人不易把握之外,對於來源的苛求,也限制了更多的參與者。維基百科有眾多的「半成品」——編輯不再繼續工作,將詞條留下不管了,其原因也在於此。 再者說,公眾認可,也是評價中立客觀性的依據。原來維基人刪去了郭一平評價文革、改革、文學等問題,放在網上,中國人民98%的人民認可,但是官方會讓上正規出版物嗎?不信翻出來郭先生的文章放網上試試,網民幾乎一致叫好,可是這些文章,連正規網站也上不了。

客觀中立是最高原則,過分地強求「權威來源」實際上也偏離了客觀中立的原則。因此,我將前面的版本恢復到當前位置,提請大家討論,希望更多的人共同評價其中立性、客觀性,用公眾評分的方式,而不是由維基級別高的人來決定。我個人認為,維基正在走入一個大的誤區,根本性的誤區。認「權威來源」,往往放棄了中立客觀的立場。以上所言不當之處請包容。Wangyan7626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1:07 (UTC)[回覆]

了解中國國情有利於編寫有關中國的詞條[編輯]

美國的媒體專門報導負面,而中國的媒體專門報導正面——這話雖然說得有些偏頗,但也道出了中國目前的國情。因此,新興的網際網路成了中國公眾表達意見的主渠道,成年人基本上不信報紙和電視、書籍。他們認為從網絡上還能找到真話。郎咸平、郭一平之言論,不僅上不了正規出版物,甚至在網絡上也遇到封殺。大多數的權威人物(官方人物)卻可以憑藉占據的出版資源優勢在正規出版物上忽悠大眾——這在中國是個非常普遍的現象,正由於此,我個人認為,對於中國人物詞條的編寫不一定拘泥於「權威性」的出版物——那樣反而損害了維基百科客觀中立的立場(自然科學類人物除外)。這不是一個特殊個案,應該作為一個大問題,讓廣大維基人加以討論。Wangyan7626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1:20 (UTC)[回覆]

哪個是「權威來源」——事實說話,讓大家看一下[編輯]

以下是郭一平談改革—— 郭一平認為,中國的改革一定出問題,不出問題不正常。之前的改革出問題,今後的改革也一定會出問題!

   为什么?主导改革者,不是人民!
   只有还政于民的改革,才是真改革。不还政于民,所有的改革,都将演变成对人民大众的血腥掠夺!  
   我们把改革当成了“摸着石头过河”。这一摸也不能摸30年吧?前两年是摸着来,不能天天摸吧?没摸出来经验?没有摸出来套路?  
   郭一平摸着石头过河,发现河里有个深坑,差一点淹死;你郭二平再过河,不能还掉里面一回吧?郭三平,郭四平……摸着摸着就不摸了。为啥?一个个的失败“深坑”全部都发现了,之后的人就直接趟水过去就是了。  
   问题不在这儿,改革出问题,不是改革者水平造成的,而是立场造成的。他们就没有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去改革。  
   在改革上,人民大众没有权力说话,更无法主导改革。顶层设计者,为顶层设计,不为大众设计。  
   改革,不要顶层设计,要的是人民设计。
   改革30年,出现的所有问题,实质是权力疯狂的结果。权力不受人民制约,人民在改革上没有话语权,没有主导权——这是造成30年改革出问题的根本问题。谈改革,也要从政治角度考虑,这是我与郎咸平说的不一样的地方。  
   只要不还政于民,所有的改革都将让权力对财富的掌控越来越强化,都将让贫富分化更加严重,都将社会矛盾更加激化,都将使得人民大众生不如死——直至内忧外患不能支持时,抽心一烂,轰然倒塌!

——以上這段話,在網際網路上可以獲得98%的網民支持,但是這類文章別說找到出版物之類的「權威來源」,在網上也存活不了。但你能說郭一平說得不客觀不中立嗎?大眾認可,才是真正的中立客觀。中國的正規出版物反而不一定作為「可靠來源」——因此,在對待中國網絡人物方面,對於「權威來源」這方面不能太死板。不然,看似一向維持客觀中立的維基,反而不客觀不中立了,還不如中國網民對中立客觀的維持力度大。以上提請大家討論。120.1.48.204留言2012年3月1日 (四) 23:15 (UTC)[回覆]

不是所有的「權威來源」都權威

對於郎咸平、郭一平這些網絡風雲人物的詞條確立和完善,應該以網絡影響力為主,而不能尋找什麼出版物的「權威來源」。中國的國情不同,對中國稍有些了解的人,都會明白這一點。我支持上面的觀點,不能犯常識性的錯誤。廣大網民的認可不算客觀中立嗎?以「中國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今天可以搜到477萬個網頁了。這不是「中立客觀」嗎?我在水一方新家留言2012年3月2日 (五) 00:54 (UTC)[回覆]

本詞條真的是「沒有任何來源」嗎?[編輯]

明明本詞條還是有兩條來源的,為什麼說「沒有任何來源」?是不是那兩條不可作為來源?120.1.108.151留言2012年3月2日 (五) 05:13 (UTC)[回覆]

對郭一平詞條的個人意見[編輯]

維基百科當然是想以「實證」的方式來實現中立客觀的立場,在編輯詞條時採信已經公開出版的東西和權威人士的評價作為依據——這種想法不能說沒一點道理。個人認為,這種方式適合於編輯「自然科學類人物」,但對於社會人物的編輯,尤其是網絡人物的編輯,很難實現,甚至「做不成」。無論如何,對於一個人物的評價,各抒己見,這是正常的,但我們應該採信最大多數人物的「共同意見」——這樣僅憑單一的「權威來源」反而容易走入誤區。再者,對於網絡人物——這一新興媒介出現的人物之評價,不可能依據傳統的出版物,而應該是什麼?是網絡影響力——點擊量和文章支持率、網民支持率。也要考慮國情——中國底層民眾缺乏表達權,代表他們的聲音,幾乎不可能出現在官方出版物,連正規網站也容不下這些聲音。強行尋找出版社正規來源,實際上已經走入死胡同。例如,郎咸平,郭一平這些網絡人物,在中國五億多網民中有很大的聲望,但要是尋求出版物上「權威來源」實在太難,幾乎不可能。 還有,原來的編輯是下了很大的功夫的,從「版本歷史」上來看,材料也是充分的,只是不了解維基規則,不懂格式。我也不太懂。為了儘快穩定該詞條,請有經驗者幫助整理一下。致謝維基好友。 27.185.242.202留言2012年3月3日 (六) 00:48 (UTC)[回覆]

下列網址可否加入郭一平的詞條,把握不准,請高人幫忙[編輯]

上次修改刪去了郭一平更多的筆名。原因是:一保留的現在筆名為官方博客筆名。二是刪去的是論壇筆名,且封殺機會多,出於保護「傳主」之考慮。 另外,有些來源是不是可以作為本詞條的參考和連結,本人拿不準。現羅列如下。可用的話,請幫助加上,不可用半月內本人刪去。

河南作家網 (欄目:協會會員)

http://www.hnwriter.com/

中國國家圖書館 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方正電子圖書平台)

http://www.nlc.gov.cn/(内有郭一平书籍)

新華網博客「十大新秀」評選

http://apple2.home.news.cn/blog/home.do?aid=87281168&page=detail

中國百科網

http://wiki.chinabaike.com/index.php?doc-view-93195.html(2010九大风云人物)

郭亦平新華網博客

http://gyp136815.home.news.cn/blog/a/010100043CF104744A6C36FC.html 60.0.250.123留言2012年3月3日 (六) 07:18 (UTC)[回覆]

調整格式,請大家確認[編輯]

我這一次修改,內容沒增沒減。考慮著原來內容一大片,我按要點分分家。一是概述,放前面。二是將郭先生寫書的事作為一個標題,三是將郭先生的網絡影響放為一條。這樣我認為要點清楚,版式活潑。請大家提意見。致謝維基朋友!110.241.103.157留言2012年3月4日 (日) 04:06 (UTC)[回覆]

中立客觀不能僅靠「正規出版物」[編輯]

在中國大陸,讓說什麼不讓說什麼,宣傳誰不讓宣傳誰,是由官方控制的。出版社報社是官辦的,不可能容忍不同聲音。因為,對於郭一平這個詞條的確立和完善,只有採信網絡的資料。包括郎咸平等人,也應該這樣——也只有這樣才能體現維基百科的中立客觀性。郭一平先生在中國大陸是影響比較大的網絡風雲人物。這一點網絡搜索量也可以作為證據。

222.130.191.242留言2012年3月17日 (六) 02:36 (UTC)[回覆]

郭一平的確是當代大學生的學習典範,請求大家確認[編輯]

2001年郭一平放棄升職後的銀行工作,趕赴高學歷扎堆的北京,「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業」。在北京自學,不求文憑,只為事業而學習。2003年正趕上首批擴招後的大學生畢業。38歲的年齡,低學歷,卻能走出一條成功的就業創業之路,事業有成。他走過的道路,正是當今中國大學生應該思考的問題。當今中國,重文憑,輕知識;重分數,輕人才。大學生考公熱,考研熱,就業亂象叢生。在這種情況下,大學生們的確應該從郭一平身上受到啟發。所以,在詞條里,應該加上這一項。這樣具有現實意義。提請大家查證並確認本人的意見。(以上內容摘抄於上述維基朋友,不是本人寫作。)123.112.166.215留言2012年3月17日 (六) 08:12 (UTC)[回覆]

中立客觀性靠官方「權威」出版物不能保證[編輯]

對於網絡人物郭一平、郎咸平等人的詞條確立完善不能信賴中國官方出版物。本人贊同。意見上述人物說明白了,不重複。由中國國情決定。郎咸平也沒有上過中央電視台和人民日報。官方不可能主動高調宣傳他們。

增加「大俗大雅、深刻犀利:獨到時評文風」等三個小節,提請維基朋友討論[編輯]

郭一平的時評文章,在目前中國大陸網絡時評文章中獨具一格——大俗大雅、深刻犀利,是中國最受歡迎、少有非議的時評人,目前已經被封殺,文中已經說出了。為了保持維基百科中立客觀的立場,不被一家之言所左右,提請維基網民搜索閱讀郭一平先生文章,以求證本人增加的內容之真實客觀性。使得本人的觀點成為大眾接受的觀點。致謝大家。121.28.126.52留言2012年3月29日 (四) 16:15 (UTC)[回覆]

對郭一平身份誤傳問題加上了,請討論[編輯]

對郭一平身份的誤傳,網上有許多,本人加了上去,請維基朋友確認。121.28.127.56留言2012年3月30日 (五) 02:51 (UTC)[回覆]

對郭一平定義的中立客觀性,提請討論[編輯]

一個人發聲,要麼是為大眾,要麼為自己的利益集團,要麼是為某個利益集團。而在當今中國,站在大眾立場上說話,沒有官方身份,不為名利,沒有局限——且有好的文筆,能夠為民代言,並不多見——以網絡文章作為實證——在網上搜索閱讀。本人的所加內容,提請廣大維基朋友討論確認,也不要為我一家之言所拘。120.1.48.210留言2012年4月2日 (一) 01:01 (UTC)[回覆]

本詞條不具「廣告性」,沒有事實可以證明「利益衝突」[編輯]

本詞條只是簡略介紹,依照要點簡要陳述事實,沒有廣告性。也沒有事實證明主要貢獻者與本詞條宣講的內容有利害關係。原來,加在上面的前位維基人,顯然對本詞條討論頁沒有仔細看。也沒有搜羅大量的網絡資源用以指證本詞條陳述的事實。本詞條簡略地介紹,其觀點與事實是明顯的。何況,本詞條也不是今天才出現,經過網民討論一年多定下來的,具有穩定性。110.228.88.111留言2012年7月30日 (一) 02:30 (UTC)[回覆]

郭一平這一詞條帶有很強的炒作個人的色彩,不符合客觀中立的維基原則[編輯]

郭一平這一詞條無論從內容到語氣都帶有非常明顯的吹捧本人的痕跡。這個詞條不符合維基一貫提倡的客觀中立的原則。具體來說我想對以下幾點提出質疑:

1.詞條的第一段基本上抄自郭一平的博客。以下括號內是郭一平博客的自我介紹。大家可以和詞條內容對照。

{郭一平介紹

郭亦平,著名學者、時評人,作家,房地產評論專家,曾用名郭一平、郭中華,網上多用郭一平發表文章,原籍河南省商水縣。網絡江湖「天龍八部」之一,2010年與郎咸平、戴旭、時寒冰、于建嶸、張宏良、易憲容等人一道,被30多萬網民推舉為「中國網際網路九大風雲人物」。具有強烈的正義感,字裡行間透露著強烈的民生關懷情結,以「不說真話就死」的精神,發表了大量的時評文章。每篇文章網絡點擊量均超過百萬,不少文章達到數百萬,上千萬,被中國網民稱為「中國真正的專家」「有良心的學者」。維基百科、外媒和中國網民將郭亦平與世界著名經濟學家郎咸平並稱「中國兩平」。}

2. 詞條開篇即說郭一平是著名學者,但是通篇內容沒有任何郭一平學術成就的介紹。所列著作中也沒有一本能稱得上學術著作的論文。

3. 詞條有很多帶有強烈主管色彩的詞彙,譬如:「文筆犀利」,「觀點鮮明」。這些詞彙缺乏客觀的定義,不適合用來評價一個有爭議的人物。在基本評價一節,更是充滿了撰寫人個人觀點的語句,不符合維基百科客觀的原則。

4. 郭一平是個很有爭議的人物。但是本詞條完全沒有提到對他的批評意見。這也是不符合維基中立的原則的。維基不是一個供某些人炒作的平台,郭一平這一詞條是我所看到過的維基百科當中偏見最嚴重的詞條。

沒感覺有炒作意味[編輯]

剛才在網上搜了一下,看了看。作為一個網絡人物,這個詞條也是成立的。詞條簡單,敘述精煉。事實陳述,沒有感情的色彩。有正面陳述,也有負面評價。 如果網絡沒有影響力,強行硬加,才是炒作。確有影響力,網民點擊的,那就不是炒作。至於郭一平粉絲為郭一平建立的博客,對郭一平的介紹,與本詞條有重合之處,當是網民以維基詞條為依據而轉引,不存在版權和炒作問題。況且,維基的每一次改動都是經過網絡過濾的,當時是沒有版權的。本詞條歷經多次修改,屬於一個穩定性的詞條,不宜憑個人理解來隨意性解說。本人說法,請求大家查找網絡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