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第一次利比亞內戰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典範條目落選第一次利比亞內戰曾獲提名典範條目評選,惟因其尚未符合標準而落選。下方條目里程碑的連結中可了解落選的詳細原因及改善建議。列表照建議改善之後可再次提名評選。
條目里程碑
日期事項結果
2012年1月23日同行評審已評審
2012年2月13日典範條目評選落選
同行評審本條目已經由維基百科社群同行評審並已存檔,當中或有可以改善此條目的資訊。
當前狀態:典範條目落選
基礎條目 第一次利比亞內戰屬於維基百科歷史主題的基礎條目擴展。請勇於更新頁面以及改進條目。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丙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非洲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非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非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軍事專題 (獲評丙級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軍事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軍事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丙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丙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已經是一場戰爭[編輯]

  • 不論利比亞群眾最後成功與否。這個條目都應該改名。已經不是「反政府示威」了。「反政府示威」(protest)一般是指以「遊行示威抗議」為主,雖然可能會有暴力衝突,但在整個過程中不是主要部分。雖然一開始這場運動是以「遊行示威抗議」開端,但隨後由於政府的鎮壓,反對方和很多調轉槍頭的軍人也迅速組成了比較正式的「起義軍」,「起義軍」成功地占領了利比亞東部各大城市,眾多地方實力派也宣布獨立脫離中央統治;而且「起義軍」還向西進軍,逐個攻占西部城市,現時正向的黎波里逼近……(這個過程有點兒像中國的辛亥革命)。在現時尚未成功的情況下,建議條目名稱定為「利比亞起義」或者「利比亞危機」較為合適—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2月24日 (四) 15:30 (UTC)[回覆]
開宗明意直呼「內戰」可不可行?-Iflwlou [ M {  2011年2月24日 (四) 17:13 (UTC)[回覆]
凡是「造反」都是一場「內戰」,歷史上的造反數不勝數,但用「內戰」作為後綴的卻不多。—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2月24日 (四) 17:58 (UTC)[回覆]
  • 從新聞來看,各地的抗議,交火都沒有明確的領導組織和領導人,沒有出現所謂的反對派「領袖」。而現在的規模又遠超「示威」建議改成「2011年利比亞反政府暴動。」 樂樂 (留言) 2011年2月25日 (五) 02:17 (UTC)[回覆]
  • 看一下,起義;再看一下,叛亂。什麼情況這是?
  • 個人覺得「起義」不妥當,現在媒體公眾少有用「起義」來描述群眾運動的。而多使用「革命」,如茉莉花革命,既然利比亞此次事件是屬於茉莉花革命的一部分,而其訴求是推翻獨裁政府,我覺得稱作「2011年利比亞民主革命」較為妥當。Bart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12:18 (UTC)[回覆]
現在的情況就像半天吊——「唔上唔落」,起義也好,叛亂也罷,其實是描述同一情況,我認為群眾運動成功達到目的,才可稱為革命。或許我們等待多幾天,就可換名字了。-Iflwlou [ M {  2011年2月27日 (日) 12:27 (UTC)[回覆]
辛亥革命失敗了伊朗的綠色革命也失敗了,未必成功了才叫革命哦。Bart (留言) 2011年2月27日 (日) 12:35 (UTC)[回覆]
英文用的是uprising,中文可以指起義,暴動,暴亂,反叛--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2月28日 (一) 03:50 (UTC)[回覆]
我覺得應該用暴動或者暴亂比較合適,起義一般有明確的領導者--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1年2月28日 (一) 03:51 (UTC)[回覆]
to Bart.茉莉花革命僅僅是指突尼斯的革命,不是指這次革命浪潮。有沒有明確領導者也和是否被稱為「起義」沒啥聯繫,不知道為啥會認為「起義」要有領導者(還是哪本辭典有這樣說過?)我知道在利比亞國內,很多人把這次運動成為「2月17日革命」(或譯為「二·一七革命」),這是在許多原政府官員投誠宣布支持民眾的聲明都用到的詞語(詳見半島電視台的相關報導)—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2月28日 (一) 13:49 (UTC)[回覆]
嗯,我比較傾向用:"革命"的。Bart (留言) 2011年3月1日 (二) 01:40 (UTC)[回覆]
起義在中文語境帶有正面性,不是一個很公正的用詞,基本上利比亞現在情況更像是反格達費的部落勢力,假「革命」之名行起事之實,所以格達費一開始就沒打算用處理抗議的方式來解決而是直接視同戰爭來進行。--ZTCRV (留言) 2011年3月4日 (五) 14:41 (UTC)[回覆]

利比亞內戰。--刻意 2011年3月7日 (一) 23:03 (UTC)[回覆]

(+)支持 Andyso (留言) 2011年3月12日 (六) 06:34 (UTC)[回覆]
(+)支持 --ZTCRV (留言) 2011年3月16日 (三) 03:53 (UTC)[回覆]

表示圖片應當隨時更新,已經八月了,戰況圖仍停留在六月。

利比亞內戰,是利比亞自2011年2月15日開始持續至今.

這樣的引述是錯誤的。 應該; 是利比亞內戰,從2011年2月15日的和平示威開始,持續至今。

利比亞內戰,是利比亞自2011年2月15日開始持續至今.

這樣的引述是錯誤的。 應該; 是利比亞內戰,從2011年2月15日的和平示威開始,持續至今

坑爹啊[編輯]

好不容易等到高潮戲首都大決戰,本以為是另一次長春圍城,豈知是百萬雄獅過大江解放江陵。還以為天子腳下,感受聖恩,群眾演員好歹會給面子撐一兩個星期,它卻一天半時間搞定。—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8月22日 (一) 00:05 (UTC)[回覆]

叛軍那些鼠輩竟然還有臉高唱讚美真主!!?他們根本就全是僞穆斯林!全都是北約的奸細!!裡面有很多都是生在利比亞卻愛歐盟愛美帝的死破麻利比亞奸跟歐盟美帝人混出的雜種根本就不是利比亞人!還有許多是野蠻的蓋達組織的成員!那些垃圾會為了自己的狗屎而背叛自己的國家、殘殺自己的親人!!42.72.110.64 (留言) 2011年8月22日 (一) 00:57 (UTC)[回覆]

哈 哈哈 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哈哈 —唐吉訶德的劍風車之戰十步殺一人 低頭思故鄉 2011年8月22日 (一) 15:36 (UTC)[回覆]

條目真夠亂的。卡扎菲與外國的矛盾廢話那麼多;事件進展又用時間線新聞稿一樣來寫;蓋達組織也一直列在反對派軍中,這個英文的en:2011 Libyan civil war#Composition of rebel forces早就說明清楚了,原來的兩個來源[1][2]仔細閱讀內容就會發現是標題黨,內容完全推導不出標題的,根本沒見他有直接承認。—t8 2011年8月23日 (二) 15:41 (UTC)[回覆]

閣下強行刪除你不喜歡的編輯內容而且刪除相關內容的可靠來源的連接,以凸現自己觀點內容的編輯的做法[3],非常不中立。關於是否極端分子在反叛軍隊伍中的內容反應的很多,還有在8月以後,這個議題仍然凸現比如這個兩個外電的報導,都和你要篡改的意圖不同調,如:Al-Qaeda and NATO’s Islamic Extremists Taking Over Libya, (www.thenewamerican.com,30 August 2011):「Elements of al-Qaeda and other Islamic extremist groups were known to be key players in the NATO-backed uprising in Libya from the beginning, but now it appears that prominent Jihadists and terrorists are practically leading the revolution with Western support.」; 還有法廣中文網在2011年 9月 02日分析阿爾及利亞為何庇護卡扎菲家屬? 都提到北非伊斯蘭蓋達組織在利比亞的存在。如文中這樣說道。「...阿爾及利亞擔心利比亞全國過度委員會被伊斯蘭極端勢力滲透不是沒有根據。8月26日阿爾及利亞軍校遭恐怖襲擊,造成18人死亡後的兩天,北非伊斯蘭蓋達組織聲稱他們對這起恐怖襲擊負責,並表示他們這樣干是因為阿爾及爾幫助卡扎菲鎮壓民眾。另一個讓人不安的消息說,現在有人從利比亞向馬里北部靠近阿爾及利亞邊境的蓋達基地運送重型武器。...」。 中立的編輯是補充不同來源的內容,而不是刪除和你觀點不同或你不願意看到的內容。--90.136.244.62 (留言) 2011年9月5日 (一) 21:48 (UTC)[回覆]

怎麼回事,還不把八月的空檔補上[編輯]

都快九月了,怎麼還是不把八月的空檔補上? --一個 (留言) 2011年8月29日 (一) 07:11 (UTC)[回覆]

2011年利比亞內戰‎內編輯戰已數日,不見有改善,請當事人解釋並注意。烏拉跨氪 2011年8月25日 (四) 05:15 (UTC)[回覆]

用戶太刻薄討論·貢獻·封禁(日誌))多次以「侵權為由」大量刪除我編輯的許多內容(主要是2011年利比亞內戰,另外他或她對我最近補充的2011年敘利亞反政府示威也進行大量刪除)。我的觀點是如果我引用報導編輯的某處確實侵權,那麼他或她可以就某處進行修改或刪除,但是該用戶一直堅持自己的做法根本不看報導原文與我編輯內容之間的差異,雖然我跟他討論過,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肆意多次大片大片地進行刪除。請管理員查看該用戶刪除的那麼多內容是否都是侵權的,如果不是,我請求封禁該用戶。--Huandy618 (留言) 2011年8月25日(四) 05:26 (UTC)

大家發表意見之前,請先看看User talk:ATUser talk:Huandy618的內容。謝謝。—AT 2011年8月25日 (四) 08:18 (UTC)[回覆]

User:Huandy618注意以下疑似侵權的內容:

這些部分與各網站的報導存在較大程度的相似,已疑似侵權,請當事人作出解釋,同時請路過的各位翻查。烏拉跨氪 2011年8月25日 (四) 09:56 (UTC)[回覆]

1951年的利比亞國旗與阿拉伯之春[編輯]

由於我已經改正了此利比亞的國旗至1951年的時代,我要求各位的2011年利比亞內戰編者糾正其 infobox 的參戰方國旗。

這表示來說,把所有的利比亞此反抗軍的國旗改為:

{flag|Libya|1951} - 此為利比亞國王的國旗。

之後,把所有的政府軍的國旗為:

{flag|Libya|1977} - 此為卡達菲的青色國旗。


還有,請把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之一改去阿拉伯之春。這才是正確的題目。

115.132.40.8 (留言) 2011年9月23日 (五) 04:09 (UTC)[回覆]


???[編輯]

已經有幾個月,頁面還是未動,請解決問題。--一個 (留言) 2011年10月21日 (五) 08:43 (UTC)[回覆]

  1. 尚未更新
  2. 雜項問題

同行評審[編輯]

內容與遣詞[編輯]

包括條目內的學術成份遣詞造句翻譯精確性行話術語完成度連貫性等與條目內容有關的要點

過程可否用連貫性的段落描述。--AddisWang (留言) 2011年12月24日 (六) 02:51 (UTC)[回覆]

格式與排版[編輯]

包括維基化專題格式錯別字標點符號列表章節排版序言)等資訊
國旗下面的那個地圖。烏拉跨氪 2012年1月4日 (三) 14:14 (UTC)[回覆]

參考與觀點[編輯]

包括是否有參考文獻可供查證)、中立觀點未發表的原創腳註地域中心以及其他方針與指引等

建議改名:「利比亞內戰」→「2011年利比亞內戰」[編輯]

利比亞內戰」 → 「2011年利比亞內戰」:區別於2014年利比亞內戰等利比亞內戰--134.148.67.250留言2015年2月9日 (一) 09:5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的5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7月30日 (日) 16:12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的7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7月28日 (六) 14:00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2011年利比亞內戰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8月11日 (六) 11:5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