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沉沒成本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依照頁面品質評定標準被評為初級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經濟學專題 (獲評初級中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經濟學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經濟學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初級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已評為初級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已評為中重要度

何時應考慮沉沒成本[編輯]

雖然沉沒成本不能被改變,但有時候也應在作決定時考慮它。例如,有一門考試,如果花50個小時複習就能通過。有個學生已經複習了49個小時,這時有人邀請他去出去玩。那麼這個學生可能會想:「如果我去玩,就會不通過,可是如果我再複習一個小時,就會通過,所以我應該繼續複習。」這個學生已經花費掉的49個小時是沉沒成本,因為無論他選擇去玩還是繼續複習,這些時間都已經花費掉了。可是,這49個小時的存在決定了最後一個小時的價值,也就是說,如果這個學生完全沒有複習,那麼他無疑會選擇出去,因為「無論我是不是複習這一個小時,我都不會通過」。這一點是在運用沉沒成本時應該注意的。—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A02對話貢獻)於2007年11月22日 (四) 01:10 (UTC)加入。[回覆]

該學生考慮的不是沉沒成本而仍是機會成本。如果該學生認為不出去玩的機會成本比較低,他就不會出去玩。--百楽兎 2009年12月15日 (二) 01:16 (UTC)[回覆]
我想說明一下,以上的未簽名的留言不是我留在討論頁上的,是我加在條目內的,所以我不是一個在討論頁留言了以後不知道簽名的人。--A02 (留言) 2009年12月16日 (三) 23:15 (UTC)[回覆]

為什麼有這麼多「經濟學家們認為」[編輯]

也就是說除了經濟學家以外的人都不這麼認為?

比如電影的例子,也許很多人這麼想:如果現在退場去做別的事,可能一輩子也不會再買票來看這個電影了,雖然暫時不覺得怎麼好看。

類比一下,一個人買了一輛自行車之後覺得不好,按常理來說也不會馬上轉手賣掉,否則還要重新買。

至少換個例子吧,「經濟學家們認為」這樣的態度就很不科學。

--58.48.216.8 (留言) 2010年1月27日 (三) 20:00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