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普丹戰爭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本條目頁屬於下列維基專題範疇:
歐洲歷史專題 (獲評未知重要度
本條目頁屬於歐洲歷史專題範疇,該專題旨在改善中文維基百科歐洲歷史類內容。如果您有意參與,請瀏覽專題主頁、參與討論,並完成相應的開放性任務。
 未評級未評  根據專題品質評級標準,本條目頁尚未接受評級。
 未知  根據專題重要度評級標準,本條目尚未接受評級。

條目評選[編輯]

新條目推薦[編輯]

這場戰爭既然是普魯士與奧地利聯手發動的,是不是應該叫做德丹戰爭呢?普丹戰爭這個名稱,是因為普魯士後來在普奧戰爭打敗奧地利,並把「普丹戰爭」後兩國從丹麥得到的土地全數兼併—普丹戰爭的稱呼是基於普魯士後來統一德國而來的。所以,我認為兩個名稱也可接受,尤其是較廣義的德丹戰爭。德丹戰爭作主頁,普丹戰爭作重定向頁比較好。--Gary Tse 04:28 2006年3月17日 (UTC)

我認為「德丹戰爭」名稱不妥[編輯]

我認為這場戰爭還是「普奧對丹戰爭」比較好。雖然略嫌煩瑣,但是作為百科全書,應該追求清晰明確,不造成歧義和誤解。「普丹戰爭」的稱呼不妥,剛才那位前輩已經說明了。竊以為「德丹戰爭」也不妥。將「德」統稱「普魯士」和「奧地利」,也許在較長的時間段是可行的,因為可以將「德意志」作廣義的理解。但是在當時特殊的政治情態下,卻不可行。如果在這場戰爭中將「普魯士」和「奧地利」統稱為「德」。而離這場戰爭不到十年的1871年德意志宣告統一,成立的德意志帝國。卻沒有包括奧地利。採用「德丹戰爭」的名稱,在1864年奧地利還包含在「德」,在1871年明顯不是「德」。也許我們可以對1864年的「德」做廣義理解。對1871年的「德」做狹義的理解即德意志帝國。但是作為百科全書,不應該造成歧義的。 Oufat 14:40 2006年6月1日 (UTC)

一些翻譯的註釋[編輯]

我剛剛翻譯英語版全文(版本:UTC 07:58;2006年7月30日),整理了行文,以下一些名稱要注意: Augustenborg是丹麥名稱,但我不懂譯,用了德語名奧古斯滕伯格。維多利亞女皇王夫應當是艾伯特王子,但譯名可能已變,我參考譯名手冊 ISBN 7-100-00824-7 。另有一段像法語的文字,不懂譯,如下:

"Le droit d'indignat, tant dans le royaume de Danemark que dans les Duchés, est conserve a touts les individus qui le possèdent a l'époque de l'échange des ratifications du présent Traité".‎

我也建議改革戰爭模板,不應以英語為「代碼」,宜將模板漢化。而且,條目名字應當中立,改為第二次什勒斯維希戰爭。「普丹戰爭」,乍看來忽略了奧地利也有出兵的事實。「德丹戰爭」,一如Oufat君所言,甚為不佳,且有地區中心(德語國家)之嫌。--Gary Tse 13:08 2006年8月9日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普丹戰爭中的3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6月12日 (一) 04:19 (UTC)[回覆]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普丹戰爭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7年7月5日 (三) 03:58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