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討論:十八羅漢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此條目錯繆不少。--farm (talk) 03:14 2006年2月6日 (UTC)

本人已嘗試避免不同佛教宗派的差異,對錯誤地方敬請指教 -- 18164 05:00 2006年2月6日 (UTC)
    • 本人找來《俗語佛源》參考如下:【十八羅漢】 據唐·玄奘所譯《法住記》所說,「十六羅漢」受釋迦牟尼佛的囑託,不入涅槃,常住世間,受世人的供養而為眾生作福。這「十六羅漢」的名稱是:賓度羅跋羅惰闍、迦諾迦伐蹉、迦諾迦跋厘多闍、蘇頻陀、諾距羅、跋陀羅,迦理迦、伐闍羅弗多羅、戍博迦、半托迦、羅怙羅、那迦犀那、因揭陀、伐那婆斯、阿氏多和注荼半托迦。佛寺中或供「十六羅漢」,或供「十八羅漢」。然而,「十八羅漢」並沒有經典上的根據,是二種附會之說。增添的兩位「羅漢」:或謂是《法住記》的作者慶友(斯里蘭卡人)和澤者玄奘;或謂是慶友和《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的作者摩拿羅多;或謂將第一尊賓度羅誤為賓度羅和賓頭盧兩人再加上慶友……至少有五、六種說法。民間則將增添妁兩位稱為「降龍」、「伏虎」。這在小說《濟公全傳》中亦有反映。五代張玄等始繪十八羅漢像,宋·蘇軾作《十八大阿羅漢頌》:「今於海南得此十八羅漢像,以授子由弟,使以時修敬。」宋、元以後,「十八羅漢」流行民間,連神魔小說《西遊記}中也有「十八羅漢斗悟空」的故事。(參見「羅漢」條) (李明權) -- 18164 06:10 2006年2月6日 (UTC)

外部連結已修改[編輯]

各位維基人:

我剛剛修改了十八羅漢中的1個外部連結,請大家仔細檢查我的編輯。如果您有疑問,或者需要讓機器人忽略某個連結甚至整個頁面,請訪問這個簡單的FAQ獲取更多信息。我進行了以下修改:

有關機器人修正錯誤的詳情請參閱FAQ。

祝編安。—InternetArchiveBot (報告軟體缺陷) 2018年8月10日 (五) 02:16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