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馬合蘇提·穆依提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馬合蘇提·穆依提

馬合蘇提·穆依提維吾爾語مەخسۇت مۇھىتى‎,拉丁維文:Mexsut Muhiti,1885年—1933年3月)[1]維吾爾族新疆省吐魯番縣阿斯塔那人,維吾爾商人、教育家、革命家。1932年吐魯番農民起義領袖。[2]

生平[編輯]

創辦新式教育[編輯]

馬合蘇提·穆依提出身自吐魯番縣阿斯塔那(漢名「三堡」)的一個巴依家庭。共有兄弟四人,他排行第二,其兄是莫索里·穆依提,三弟是馬木提·穆依提(即日後的「馬木提師長」),四弟是郭索里·穆依提。[3]

清朝宣統元年(1909年),馬合蘇提·穆依提從俄國返回新疆時,邀請1905年畢業於喀山大學塔塔爾族知識分子海達爾(又譯海德爾·艾凡德)、沙依拉尼(又譯賽拉尼)到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辦學。他們回到吐魯番阿斯塔那後,開辦新式學校遇到阻力。因當時社會盛行宗教保守思想,開辦新式學校的條件尚不成熟。從宣統二年(1910年)起,海達爾只好在馬合蘇提·穆依提家裡,為其孩子及親屬的子女教書。經馬合蘇提·穆依提宣傳,海達爾的新式教學方法引發了更多人的興趣。民國二年(1913年),經吐魯番的一些進步人士支持,馬合蘇提·穆依提在阿斯塔那經文學堂旁邊建起兩層樓房,在此成立了一所新式文化學校。校舍坐南向陽,窗戶寬大,房頂及地面為木結構。課程設有維吾爾語法、算術、歷史、地埋、自然、經文、音樂、體育等等。在校學生除了來自吐魯番縣者,還有來自迪化奇台縣鄯善縣魯克沁、哈拉和卓等地者,起初有20多名學生,後來增加至40多名。該新式學校遭到政府的壓制及宗教保守勢力的強烈反對,他們不允許子女到該校學習,還勸其他人別去,並且散布謠言說,該校是革新派的學校,學生會變成異教徒。但他們的陰謀未得逞。在馬合蘇提·穆依提的支持及海達爾的授課下,該校越辦越好。至1917年,第一期學生畢業。[4][5]

從這期學生的優異成績中,馬合蘇提·穆依提受到鼓舞。為在維吾爾族人中普及新式教育,民國6年(1917年)以後,他兩度赴俄國,聘請塔塔爾族知識分子艾力·伊不拉音莫夫(又譯艾里·依布拉音)、赫沙木·巴溫(又譯依沙木丁·艾凡德),夏依·謝日夫(又譯夏里謝里甫)、哈山·法依米(又譯亞里木)、穆依不拉(又譯穆里拉·艾凡德)及其妻子古蘭旦木·海比布勒列娜(又譯古蘭坦木)來新疆任教。首先,他派穆依不拉和古蘭旦木夫婦在阿斯塔那(三堡)任教,穆依不拉將50多位男生分為兩個班,訂下新式教學法,用海達爾編寫的教材授課。古蘭旦木則將一間空房作為教室,為女生們上課。課程包括識字、語文、算術、地理、自然、音樂、品德、宗教以及服裝製作、針線工藝、刺繡。古蘭旦木為提髙教學質量、發展吐魯番維吾爾族婦女的民族工藝花費了許多心血。[4]

1919年,應馬合蘇提·穆依提之邀,艾力·伊不拉音莫夫到吐魯番縣城,在東門卡日阿吉清真寺內開辦的學校任教。該校也是在馬合蘇提·穆依提倡導下開辦。艾力·伊不拉音莫夫在此任教四年,用新式教學法給維吾爾族學生授課,直至1923年。在思想保守的毛拉及當地封建政權的排擠下,艾力·伊不拉音莫夫最終被迫離開吐魯番,遷居阿勒泰[4]

鄯善縣魯克沁的塔依爾別克眼見馬合蘇提·穆依提在1913年至1917年間開辦的新式文化學校取得實效後,也想開辦此類學校。1920年,他在自家大院建起教室,將馬合蘇提·穆依提第二次赴俄國時聘請的塔塔爾族教師夏依·謝日夫請到魯克沁任教。這所學校時稱「塔依爾亞學校」。[4]夏依·謝日夫應聘前來任教後,採用新式教學法。但任教僅僅九個月,魯克沁王爺和思想保守的毛拉們便向楊增新的新疆省政府呈遞訴狀,聲稱夏依·謝日夫想造反,把學生引往邪道等等。新疆省政府隨即將他逮捕,押送到迪化後秘密殺害,學校也被併入經文學堂。不久,塔依爾別克將馬合蘇提·穆依提聘用的塔塔爾族教師哈山·法依米請到魯克沁,以教授宗教課的名義,在經文學堂繼續用新式教學法,直至1930年初。[4]

1919年,馬合蘇提·穆依提請來的赫沙木·巴溫在奇台縣城開辦一所新式文化學校。學生有維吾爾族、烏孜別克族哈薩克族。赫沙木·巴溫在此工作至1932年。後來,該校更名為「古麗仙學校」,學制六年。1921年,在吐魯番阿斯塔那任教的穆依不拉病逝。1923年秋,其妻子古蘭旦木應奇台縣烏孜別克族民眾邀請,帶著兩個孩子到奇台縣城,開辦了當地第一所女子學校。一年後,古蘭旦木因未能適應當地環境,在1924年遷居塔城[4][6]

準備起義[編輯]

馬合蘇提·穆依提是知識分子,曾在1920年赴蘇聯經商,在蘇聯莫斯科的幾年中,他接受進步思想,希望為人民解放事業奮鬥。從蘇聯回到新疆迪化之後,他將該心願告訴哥哥、弟弟以及包爾漢·夏依迪等人,鼓動他們一起鬥爭,並且創建了「坎蘭木吐拉奇」(意為「小刀」)的七人組織,開展活動。時有傳說:「馬合蘇提·穆依提已是共產黨員。」[3]

1931年,馬合蘇提·穆依提致信新疆哈密農民起義領袖和加尼牙孜阿吉,支持其行動,願同其合作。該信是馬合蘇提·穆依提托迪化的心腹同鄉玉素甫司機(又稱玉素甫蒙古)送去。玉素甫化裝為運糧的腳夫,從小路到哈密的山中,將信面呈和加尼牙孜阿吉。玉素甫回來時,帶來和加尼牙孜阿吉的覆信:「眼下一時離不開哈密,待稍後再往。」1932年春,馬合蘇提·穆依提又致信和加尼牙孜阿吉稱:「吐魯番起義的條件已成熟,如有可能,請到吐魯番來共同舉行起義。」該信仍由玉素甫送去。玉素甫此次開車到哈密,進城後停車,從小路進山將信交給和加尼牙孜阿吉。當時,由於哈密沿途已遭到嚴密封鎖,玉素甫無法回來,便留在和加尼牙孜阿吉身邊工作。[3]

起義爆發[編輯]

由於統治新疆的金樹仁政權對吐魯番人民的深重壓迫,吐魯番人民長期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強烈期盼和加尼牙孜阿吉領導的哈密農民起義勝利,以推翻金樹仁的統治。1932年11月,吐魯番突然傳說和加尼牙孜阿吉率兵已到鄯善,正同當地駐軍交戰。三堡人民聞訊,遂群起闖入當地幾家開「當鋪」、「放高利貸」、「賣鴉片煙」的漢人的院子中,搶走財物,燒掉帳本,打斷他們的腿骨,由此開始造反。此時,馬合蘇提·穆依提率領幾位鄉約,到鄯善迎接和加尼牙孜阿吉來吐魯番。他們到魯克沁之後,才知道傳言不實。到鄯善的並非和加尼牙孜阿吉,而是以馬世明為首的二十多個回族維吾爾族士兵。他們未攻下魯克沁,已撤到迪坎爾村。馬合蘇提·穆依提面臨兩難:若將馬世明等人帶回三堡,他們沒有力量和後台;若不帶他們回三堡,可是三堡的人民已開始造反行動。經過商議,最後馬合蘇提·穆依提還是邀請馬世明等人一起回三堡。他們途經二堡時,正逢馬旅長派出一營部隊,雙方交火。三堡人民聞訊後,從四面八方前來圍攻,經過數小時戰鬥,該營被殲滅,繳獲大量槍彈。馬合蘇提·穆依提命令將這些槍彈全部下發給獵手及鄉勇,組織起數百人的武裝,馬合蘇提·穆依提充當指揮。吐魯番人民便是這樣在三堡打響了反金樹仁政權的第一槍,吐魯番起義正式開始。[3]

起義軍隨後襲擊了金樹仁的新疆省軍,獲得大批武器彈藥,以此裝備了民眾後,再向吐魯番老城發起猛攻。進攻吐魯番老城是起義軍的第三次大仗。當時,防守吐魯番老城的馬旅長所部共有數千名士兵,防守嚴密。起義軍經過準備,在夜間發動進攻,衝到城下,點燃城門,城上士兵慌忙逃走。馬旅長見勢已不支,即命令停止射擊,打出白旗,隨即派代表與起義軍指揮馬合蘇提·穆依提等人談判,並交出全部武器彈藥。雙方達成協定後,戰鬥隨即停止。吐魯番老城被起義軍占領。[3]

此後,起義軍又準備進攻鄯善縣城。當時,防守鄯善縣城的是數千名武器裝備精良的士兵,其中包括一個團的白俄歸化軍騎兵,有大炮及輕重機槍。起義軍在出發之前,經過討論,將部隊組建如下:馬合蘇提·穆依提任總指揮,漢木都拉大毛拉、莫索里·穆依提、伊敏巴依阿吉任參謀長,馬世明任師長,馬木提·穆依提任旅長,指揮部設在三堡的穆依提兄弟們的大院內。此外,還以各地為主,分編為團、營、連各隊。任命阿布都拉大毛拉(吐魯番人)為吐魯番部隊的團長,尼亞孜(三堡人)為三堡部隊團長,波拉提(二堡人)為二堡部隊團長,依布拉音(洋海人)為魯克沁部隊團長,阿布都賽米(連木沁人)為托克遜部隊營長,斯坎德爾(勝金、木里吐克人)為勝金、木里吐克部隊連長。還將本地的回民編為兩個團,團長由馬世明自內地帶來的回民擔任。自此開始,起義者均被稱為「戰士」。此次組建工作開展了一周。準備就緒後,部隊進軍鄯善,在鄯善激戰十二晝夜,未能攻下鄯善縣城。後來,起義軍用火攻城門,架設雲梯登城,但均遭失敗。[3]

戰鬥到第十三天時,金樹仁盛世才率軍隊從哈密前來增援。他們在炮火掩護下,從起義軍背後猛攻,起義軍傷亡慘重,撤退到連木沁。盛世才軍隨即進軍吐魯番,起義軍在連木沁、汗墩、勝金口等地試圖截攔,但均失敗。起義軍遂放棄吐魯番,退至托克遜。當時,總指揮馬合蘇提·穆依提舉行緊急會議,決定派馬世明、馬木提率所部赴焉耆;總指揮馬合蘇提·穆依提則赴哈密,請和加尼牙孜阿吉前來,將哈密和吐魯番的兩支起義部隊合併整編,之後重新奪取吐魯番縣鄯善縣托克遜縣,再推翻金樹仁政權。依照該決定,馬世明、馬木提在1933年1月底率所部赴焉耆。總指揮馬合蘇提·穆依提則率領伊敏巴依阿吉參謀長、魯克沁王爺沙依提,在波拉提團長的護送下抵達哈密。金樹仁的省軍遂控制了全部吐魯番地區。[3]

轉赴哈密與戰死[編輯]

總指揮馬合蘇提·穆依提率領數百人馬,從小路直奔哈密,在途中僅住一夜。到達哈密時,和加尼牙孜阿吉下山正同盛世才軍隊在 阿斯塔那地方作戰。馬合蘇提·穆依提與和加尼牙孜阿吉在阿斯塔那地方見面後一再擁抱,並連續數天會談。和加尼牙孜阿吉在會談中談到:[3]

「你托玉素甫捎來的信,我收到了,因那時情勢緊張,沒法去吐魯番,當時有人建議把甘肅馬仲英請來,我同意了這個意見,就派人把他接來。但他卻使我大為失望,馬仲英口頭上說幫助我們奪取新疆政權,但實際上呢,連哈密也沒有幫助我們奪下來。可是,他看到我們新繳獲的槍彈,就眼紅了:竟以腿部中彈為由,要溜回甘肅。我曾讓他把新繳獲的槍彈留一部分給我們,而他卻扯謊說:『可以,明天給你交一部分。』但是,他於當天晚上就逃之夭夭。當盛世才得知此情後,就向我們進攻,不斷地加強攻勢。於是,情勢變得非常緊張。堯樂博斯、烏斯滿阿吉等人也怕得要死,扔下了我們逃往甘肅,所以,就沒法去吐魯番。我對馬仲英是很惱火的,是不滿意他的。」

和加尼牙孜阿吉還說:「蒙古人和俄羅斯人(分別指蒙古人民共和國蘇聯)在各方面一直是幫助我的。」馬合蘇提·穆依提問他:「馬世明是你派去的嗎?」和加尼牙孜否認。 二人會談一周,經馬合蘇提·穆依提反覆邀請,和加尼牙孜阿吉終於同意同赴吐魯番。和加尼牙孜阿吉率部下庫爾班道爾尕、沙里道爾尕、蘇菲阿洪、尼牙孜團長等人和士兵,同馬合蘇提·穆依提等人於1933年2月底自哈密起程,進軍吐魯番。他們在路上走了三日,在瞭墩停留了數日後,抵達魯克沁。吐魯番縣鄯善縣托克遜縣人民得知該消息後非常高興,成群結隊到魯克沁迎接。漢木都拉大毛拉也率眾抵達。[3]

馬合蘇提·穆依提到達瞭墩時,便寫信派人赴焉耆催馬木提等人趕緊返回。但馬木提等人未趕來之前,盛世才得知馬合蘇提·穆依提等人已到魯克沁,便派出數百名白俄歸化軍騎兵團,帶著重型大炮前來進攻。馬合蘇提·穆依提等人在城堡內防守三晝夜,但歸化軍攻勢極為猛烈,起義軍方面彈盡糧絕,傷亡慘重,不得不棄城堡撤走。歸化軍攻進城堡後,殘酷屠殺居民,焚燒房屋,造成極為慘重的死傷。在此次戰鬥中,馬合蘇提·穆依提總指揮以及漢木都拉大毛拉兩位起義軍領導人犧牲。盛世才軍隊將馬合蘇提·穆依提的頭砍下,懸掛在魯克沁、三堡等地的樹上示眾。起義軍撤離城堡1小時之後,才得到馬合蘇提·穆依提總指揮等人的死訊,和加尼牙孜阿吉放聲痛哭說:「馬合蘇提呀!與其你死,還不如我死。」[3]

參考文獻[編輯]

  1. ^ The 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ume 6,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2008, p. 88.
  2. ^ Benjamin S. Levey, Education in Xinjiang, 1884-1928, Indiana University, 2006, p. 44.
  3. ^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新疆文史資料選輯第十一輯,新疆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18-25頁
  4. ^ 4.0 4.1 4.2 4.3 4.4 4.5 馬力克·恰尼西夫,中國塔塔爾族教育史,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63-65頁
  5. ^ 吐魯番地區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6頁
  6. ^ 吐魯番地區志,新疆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846頁,以及買合蘇提·穆義提-吐魯番私學之父,香港商報,2009-08-12 網際網路檔案館存檔,存檔日期2015-09-24.,還記載稱:民國20年(1931年),馬合蘇提·穆依提在吐魯番阿斯塔那(三堡)重新開辦學校,聘請兩位外地教員任教。民國23年(1934年),他出資選送青年學生赴蘇聯塔什干中亞大學留學。他還送2位學生到天津哈密等地學習。民國24年(1935年),馬合蘇提·穆依提在三堡開辦一所女子學校,招收兩個班共60名學生,結業之後有部分學生留校任教,後來成為教學骨幹,其中包括他的女兒帕塔木汗。但是,上述記述中的時間與馬合蘇提·穆依提1933年逝世的情況不吻合,似有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