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州之戰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雍州之戰,449年(劉宋元嘉二十六年)十月至次年正月,劉宋建威將軍沈慶之率軍進攻雍州(治襄陽縣,今湖北省襄陽市)蠻的作戰。

東晉孝武帝時,開始在襄陽僑立雍州,至449年,宋文帝下令取荊州之襄陽郡南陽郡新野郡順陽郡隨郡五郡,正式設立雍州,治所為襄陽,以廣陵王劉誕為雍州刺史,改封隨郡王。由於賦稅過重,民不堪命,故當地「蠻」人常聚眾反抗。當年十二月,沔(今漢江和北源陝西省留壩縣西壩水)北諸山蠻民進攻雍州。沈慶之隨劉誕至襄陽,率命率二萬餘人分八道進討,隨郡太守宗愨自新安道入太洪山,後軍中參軍柳元景從均水進據五水嶺;安北參軍馬文恭出蔡陽口往取赤系塢;奮威將軍王景式由延山下向赤圻;另有振威將軍劉順、司空參軍魯尚期、安北參軍顧彬、前青州別駕崔目連等四路。各討伐兵馬都在茹丘山下紮營。諸蠻憑藉山勢,居高臨下,連發矢石,攻打宋軍,宋軍不斷受挫。沈慶之因去年蠻田豐收,山上多積穀,主張不可與他們曠日相持,應該出其不意,必可獲勝。於是命諸軍斬木開道,八道並進,鼓譟登山。先據險要、諸相救,首尾難以兼顧,十分驚恐。宋軍乘機攻打而勝。沈慶之自冬至春,破雍州蠻,並用蠻兵所積之穀物以充軍食,前後斬首三千級,俘虜蠻民二萬三千餘人,降者二萬五千餘戶。450年正月,沈慶之再率眾軍進討,大羊蠻憑險築重城,山中多木石,蠻民積以為礌石。沈慶之命連營山中,開門相通,各自在營內掘池以供食用之水。不久,起大風,蠻兵夜來燒營,宋軍以池水澆滅,並以弓弩夾射,蠻民散走。蠻民所據山高路險,一時難以攻克,沈慶之於是設立東岡,蜀山、宜民、西柴等戍守而還。蠻民被圍日久,糧盡,紛紛下山歸降,全被遷至京師建康(今南京市)為營戶。南北朝時,人口減少,為擴充民力,多以戰俘,或所占地區內居民中編為戶籍,歸軍隊管轄,稱為營戶[1]

參考資料[編輯]

  1. ^ 《資治通鑑》卷一百二十五 宋紀七